天天看小說

第677章 盟書已成

國家實力相當,兩國之間可以稱作“談判”。

國家實力不對等,尤其是軍事上一方碾壓另一方,那麼兩國之間就不能叫“談判”,而叫“求和”。

這樣的事兒,大宋曾經幹過。

數百年後,辮子朝也幹過,它幹得更徹底,對洋人下跪時心悅誠服,奴相醜陋。

如今的大宋有了趙孝騫,歷史的車輪彷彿突然被外力狠狠一拽,莫名拐了個彎兒,然後奔向另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這條道路最終奔向何方,對千百年後的華夏有何影響,作爲局中人的趙孝騫其實也不清楚。

他只知道自己在做著正確的事,爲這個數千年的苦難民族儘量爭取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儘量避免原來歷史上百年國恥的發生。

還能做什麼呢?

一個人的力量太有限,做不了什麼的。

能做到如今這樣,已經夠了。

第二天,河間府衙正堂內,兩國官員齊聚。

趙孝騫身著正式的大宋官服,頭戴雙長翅官帽,他的身後跟著許將,郭成等一衆官員和武將。

而對面,蕭奉先和一衆遼國官員也非常正式地穿上了官服,衆人對立而坐。

趙孝騫神情嚴肅地起身,許將努力掩飾表情的激動,雙手奉上趙孝騫的官印。

趙孝騫執官印於手,仔細看了一遍又一遍盟約協定後,用力在落款處蓋上了自己的官印,然後提筆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緊接著,蕭奉先也在盟約上蓋印,署名。

至此,宋遼兩國盟約已成,大宋以趙孝騫爲代表,遼國以蕭奉先爲代表,雙方簽下的“河間之盟”正式生效。

儀式過後,蕭奉先笑著朝趙孝騫長揖行禮,趙孝騫含笑回禮,然後轉身與許將郭成對視。

衆人大笑,聲震屋樑,豪邁暢快的笑聲傳出堂外,直至傳遍天下。

百年前宋遼簽下澶淵之盟後,宋遼今日再次簽下河間之盟。

盟書已定,傳示天下。

即日起,遼國歸還大宋燕雲十六州,燕雲境內所駐遼軍,以及契丹族等多民族人口悉數離去,境內只留漢人官員與百姓。

除了撤軍,同時遼國解散燕雲境內所有的地方武裝,包括地方廂軍,鄉軍團練,村鎮地方祖宗武裝等等。

燕雲十六州境內,一應官員鄉紳宗族,皆臣服於大宋朝廷,從此以大宋朝廷和官家爲尊,共服王化,順命順民。

盟書冗長數十頁,其中的條款大多是毫無意義的官面套話,但斟詞酌句非常講究。

盟書是許將親自草擬,與遼國使團爭論多日後定下的。

饒是許將曾爲大宋狀元公,起草這份盟書也令他耗費心神,幾近崩潰。

直到今日,此刻,一切努力都值得了。

數十頁盟書,歸結起來只有一句話,“燕雲十六州從此歸於大宋矣。”

接下來的流程,便是兩國交接權力,城防,官倉,府庫,人口等,這些繁瑣的事情,朝廷很快將派來官員具體辦理。

河間府衙外的空地上,趙孝騫早已命石匠提前刻好了一塊石碑,上面的字句仍是許將起草,將河間之盟的談判人員,過程,以及盟書內容皆刻在石碑上,以作未來兩國憑證。

談判塵埃落定,府衙內一片祥和歡慶之聲。

趙孝騫等宋人固然爲收復燕雲而高興,蕭奉先和一衆遼臣也鬆了口氣。

他們不見得高興,但終歸有一種解脫的情緒。

他們已看不到遼國的未來,唯有指望大宋遵守盟約,讓遼國和他們的家族能多幾年喘息之機。

趙孝騫親自將蕭奉先等人送出府衙。

府衙外,兩排上千人的大宋禁軍整齊列隊,手中的燧發槍朝天高舉。

蕭奉先和遼臣們剛走出府衙門外,隨著將領的一聲令下,兩排禁軍一齊鳴槍。

一陣轟然巨響,蕭奉先和遼臣們猝不及防嚇得雙腿一軟,看著兩排軍容嚴謹,表情淡漠的禁軍將士,以及他們手中形狀古怪,卻無形散發森森殺氣的燧發槍。

蕭奉先等人不由面色蒼白,更有膽小者已是渾身顫抖。

許將含笑解釋,此乃大宋獨有的鳴槍禮,表示盟約已成,雙方共同遵守的意思。

遼臣們勉強笑了笑,壯著膽子挺直了腰,努力掩飾剛纔丟人的樣子。

隔近了仔細看看宋軍將士手裡的燧發槍,遼臣們的表情漸漸變得複雜起來。

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鐵物件兒,逼得遼國節節敗退,屢戰屢敗,最終不得不簽下恥辱的河間之盟,遼國從此永遠失去了燕雲十六州這個極爲重要的戰略要地。

時也,勢也。

傾頹之勢猶如汪洋一瀉千里,有生之年,恐怕再也看不到遼國的再次偉大了。

原本談判結束,身心解脫的遼國官員們,此刻心中五味雜陳,悲苦難言。

含笑送走了蕭奉先,趙孝騫和許將仍站在府衙外,目送蕭奉先快消失的背影。終於,許將不再掩飾心中的興奮,仰天哈哈狂笑起來。

“燕雲十六州,收復矣!”許將突然力竭聲嘶地大吼起來。

府衙外,千名禁軍將士也跟著興奮嘶吼,歡呼雀躍。

燕雲,大宋臣民心中永遠的執念。

它的意義已不止是戰略要地那麼簡單,它是大宋百年恥辱的標誌,它是漢人民族尊嚴的一桿大旗,它還是唐末五代十國後,貫穿各地割據勢力歷史始末的一段悲慘史書。

今日,此刻,它正式迴歸中原王朝。

像久別母親的遊子,衣衫襤褸一事無成地回到了故鄉。

沒人嫌棄,沒人鄙夷,回來就好。

故鄉只有美酒,洗滌遊子身上多年的灰塵,伴隨著多年的屈辱與不易,與美酒一同入喉,隨風散去。

千名禁軍嘶聲歡呼,吼到喉嚨沙啞失聲,仍止不住將士們興奮激動的情緒。

漸漸地,整座城池彷彿被點燃了似的,許多漸漸認同中原大宋的漢人百姓們走上街頭,城內處處傳來敲鑼打鼓聲。

越來越多的商鋪,有的開門迎客,有的關門與家人慶祝,人們從自己的家裡走出來,互相摟抱行禮。

都是普通的百姓,他們或許並不太明白“家國”的概念,但他們卻隱隱知道,期盼百年的太平年月,快來了。

府衙外,興奮嘶吼許久的許將終於漸漸平復了情緒,然後整了整衣冠,非常突然地朝趙孝騫長揖一禮。

趙孝騫嚇了一跳,急忙避開:“啥意思?”

許將直起身,目光灼熱地注視著他,加重了語氣道:“我大宋能收復燕雲,皆因子安之功,老夫這一禮,子安可坦然受之。”

“我不受!你存心折我的壽數,剛纔你那一下,我至少短命兩個月!”趙孝騫笑嘻嘻沒個正經。

“子安,可曾想過,如果大宋沒有你,官家和天下臣民焉有今日之喜?”許將突然認真地問道。

趙孝騫神情怔忪,剎那間前世今生的種種,在他腦海裡不停閃過。

是啊,如果沒有他的到來,大宋的今日將是什麼模樣?

大概,朝堂上還是新黨舊黨打個頭破血流,趙煦忙著制衡朝局,忙著艱難地推行新政,忙著遊走於遼夏吐蕃這些強大鄰國之間,對外不得不忍氣吞聲。

民間的百姓埋頭奔波於生計,勾欄裡的歌女咿咿呀呀,依依北望唱著後庭花,權貴們奢靡而風雅,享樂之餘抽點空閒賦詞一首,順手嗟嘆一下家國情懷,葉公好龍一般羨慕一下邊塞的金戈鐵馬。

大約,這纔是真正的大宋吧。

沒有趙孝騫的大宋。

誰能想到,縈繞大宋百年的執念,燕雲十六州,居然就這樣被大宋收復了。

百年一夢,千年魂歸。

趙孝騫從史書的冰冷文字裡擡起頭,恍惚之時,已變了人間。

滿城歡慶,沸反盈天。

趙孝騫闔上眼,再睜開時,他又回到了這個陌生卻熟悉的時空。

“衝元先生,八百里快馬將盟書送去汴京,面呈官家,燕雲已復,但兩國交接仍需時日,請朝廷速遣官員接管燕雲十六州諸城官府城防。”

許將笑容滿面,連連點頭:“好,好!此事不宜遲,當速辦!”

趙孝騫含笑補充道:“多遣幾匹快馬,選嗓門大的騎士,沿途一路吆喝過去,告訴大宋臣民,咱們拿回燕雲十六州了,讓百姓們也高興一下,多喝幾杯酒。”

“老夫這就去安排!”許將興沖沖地離去。

趙孝騫獨自站在府衙外,聽著滿城的歡呼聲,他的心中卻十分平靜。

盟書已成,但接下來的兩國政務軍務交接,纔是最麻煩也最繁瑣的。

天下人都在高興,唯獨趙孝騫並無太多高興的情緒。

他是務實且謹慎的性格,很多東西說得再好聽,哪怕已是白紙黑字,他也不能完全確定。

有句俗話叫“落袋爲安”,只有燕雲十六州徹底劃入大宋的治下,官府和軍隊徹底接管了燕雲的一切,那時才叫真正的收復燕雲。

現在?

不算。

誰都不知道意外何時會來,一切仍存在變數。

招了招手,趙孝騫招呼郭成過來。

“郡王殿下,末將我,我……哎,末將嘴笨,啥都不說了,只說一句,末將對殿下佩服得五體投地。”郭成激動得臉孔通紅:“燕雲十六州,可以說全因殿下才收復,殿下……太厲害了!”

趙孝騫笑了:“什麼嘴笨,這不挺會聊天的麼,一句話把我哄得心花怒放的,差點給你漲軍餉了,幸好我及時恢復了理智。”

“好了,你派人出城,向種建中和宗澤兩路兵馬傳我軍令,種建中部撤回河間府,宗澤部繼續前進,於析津府城外駐軍,催促遼軍讓出析津府,由我軍進駐。”

“大宋欲接管燕雲,必須先把遼國的析津府佔了。”

第106章 一舉多得第479章 兇險歸途第551章 名將之後第368章 沆瀣一氣第602章 密旨誅除第618章 初審線索第368章 沆瀣一氣第257章 寢食難安第631章 不共戴天第612章 女真完顏第537章 子嗣之憂第317章 全軍覆沒第765章 新帥到任第376章 同夫同侍第582章 相依爲命第9章 深宮天聽第173章 貴族草芥第788章 剔除淘汰第296章 子安未寢第603章 謀逆不赦第578章 聯夏抗宋第317章 全軍覆沒第20章 股東大會第797章 密議謀事第579章 截留公主第108章 所獲甚巨第108章 所獲甚巨第101章 定情之約第699章 回城歸家第556章 副使許將第71章 再見花魁第476章 尊嚴利益第591章 順藤摸瓜第362章 上樑不正第508章 明正典刑第72章 醉後社死第605章 天網恢恢第438章 水落石出第55章 轄下所屬第603章 謀逆不赦第308章 滿朝譁然第519章 威逼利誘第440章 粉飾兵敗第133章 封侯因果第754章 邪惡勢力第769章 結盟立賢第627章 意外消息第255章 提神醒腦第300章 各見真章第472章 囂張宋使第595章 末路忠臣第120章 辭令交鋒第310章 認錯失察第425章 意外之圍第650章 遼奸相認第551章 名將之後第59章 名臣蘇轍第441章 遼軍重甲第64章 又見狄女第481章 文豪斬敵第9章 深宮天聽第164章 君臣生隙第581章 靈魂交流第146章 初見趙佶第608章 當家主母第443章 離營回城第658章 天降橫財第442章 火器升級第491章 至親可殺第560章 另出奇兵第297章 人生如夢第91章 舍路走水第55章 轄下所屬第60章 子夜遇襲第551章 名將之後第816章 廢黜圈禁第24章 來者不善第463章 三國失衡第334章 國有傳嗣第378章 惡官酷吏第727章 大宴將士第25章 汴京震動第226章 驚世捷報第525章 全城動盪第286章 文壇領袖第8章 力挽狂瀾第102章 聖駕歸京第40章 勢如水火第648章 下作無德第636章 豪邁才女第173章 貴族草芥第477章 重壓釋歸第117章 遼使之劫第91章 舍路走水第430章 禁廂聯戰第312章 不如歸去第749章 爲母則剛第387章 色令智昏第672章 殺兔儆馬第370章 微服私訪
第106章 一舉多得第479章 兇險歸途第551章 名將之後第368章 沆瀣一氣第602章 密旨誅除第618章 初審線索第368章 沆瀣一氣第257章 寢食難安第631章 不共戴天第612章 女真完顏第537章 子嗣之憂第317章 全軍覆沒第765章 新帥到任第376章 同夫同侍第582章 相依爲命第9章 深宮天聽第173章 貴族草芥第788章 剔除淘汰第296章 子安未寢第603章 謀逆不赦第578章 聯夏抗宋第317章 全軍覆沒第20章 股東大會第797章 密議謀事第579章 截留公主第108章 所獲甚巨第108章 所獲甚巨第101章 定情之約第699章 回城歸家第556章 副使許將第71章 再見花魁第476章 尊嚴利益第591章 順藤摸瓜第362章 上樑不正第508章 明正典刑第72章 醉後社死第605章 天網恢恢第438章 水落石出第55章 轄下所屬第603章 謀逆不赦第308章 滿朝譁然第519章 威逼利誘第440章 粉飾兵敗第133章 封侯因果第754章 邪惡勢力第769章 結盟立賢第627章 意外消息第255章 提神醒腦第300章 各見真章第472章 囂張宋使第595章 末路忠臣第120章 辭令交鋒第310章 認錯失察第425章 意外之圍第650章 遼奸相認第551章 名將之後第59章 名臣蘇轍第441章 遼軍重甲第64章 又見狄女第481章 文豪斬敵第9章 深宮天聽第164章 君臣生隙第581章 靈魂交流第146章 初見趙佶第608章 當家主母第443章 離營回城第658章 天降橫財第442章 火器升級第491章 至親可殺第560章 另出奇兵第297章 人生如夢第91章 舍路走水第55章 轄下所屬第60章 子夜遇襲第551章 名將之後第816章 廢黜圈禁第24章 來者不善第463章 三國失衡第334章 國有傳嗣第378章 惡官酷吏第727章 大宴將士第25章 汴京震動第226章 驚世捷報第525章 全城動盪第286章 文壇領袖第8章 力挽狂瀾第102章 聖駕歸京第40章 勢如水火第648章 下作無德第636章 豪邁才女第173章 貴族草芥第477章 重壓釋歸第117章 遼使之劫第91章 舍路走水第430章 禁廂聯戰第312章 不如歸去第749章 爲母則剛第387章 色令智昏第672章 殺兔儆馬第370章 微服私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侯马市| 苗栗市| 盐津县| 汉阴县| 黄浦区| 长汀县| 乐至县| 博爱县| 临泉县| 通江县| 宁波市| 青海省| 天台县| 陵水| 马龙县| 南华县| 石棉县| 南城县| 邵东县| 公主岭市| 南和县| 呼伦贝尔市| 沾化县| 布拖县| 阿克陶县| 资阳市| 永寿县| 平武县| 合阳县| 田东县| 渑池县| 辽中县| 云南省| 西丰县| 西乌珠穆沁旗| 长岭县| 弋阳县| 黄浦区| 辛集市| 巍山| 乃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