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一十章:漕船

“侯老七,本將給你個自裁謝罪的機會,若是到了地府,泉下有知,也去和其他人好生講講,教那些厲鬼看看我邵勇是不是那等不通情達理的人!”

邵勇慢慢抽出腰間懸掛的鋼刀,一邊說一邊慢騰騰的朝侯老七步步緊逼過去,眼中泛出森然的殺意。

周圍的鹽丁,這個時候機靈點的已經是扔下刀跪地投降,剩下那些不明所以或是有心抵抗的,也都被嫡系鹽丁制服,再也不會有任何威脅。

侯老七聽到這話後,第一反應便是倉皇的後退幾步,除了徹底絕望之外,他也對王爭這個人生起了深深的恐懼。

他怎麼什麼都知道?

直到現在,侯老七依然認爲自己做的天衣無縫,根本想不明白身在歷城府邸中的王爭,究竟是是如何得知整個山東的大事小情。

以至於,就連自己這個地方緝鹽署的一點小事都能知道的如此仔細。

不過事已至此,他也顧不得那麼那麼許多了,只能是“哐啷”一聲將刀扔在地上,認命一般的說道:

“邵勇,俺侯老七這輩子過的也算是有些曲折,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渾渾噩噩的等死,大帥的這份情俺這輩子都記著,現在就剩下一個要求!”

說完,他目光炯炯的盯著邵勇,似乎想從他臉上看出些什麼。

見他面色上決然的神情,邵勇先是擺擺手示意周圍一臉警惕的嫡系鹽丁沒事,然後才逐漸的松下刀,沉聲道:

“你說。”

“此事與俺的家人無關,俺知道,大帥手段狠辣,若是秉公辦理,必不會放過我的家人,將軍你只要能出面求情,無論結果如何,俺都不會有任何怨言。”

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邵勇臉色陰陽不斷的沉吟了半晌,最後還是緩緩點頭說道:

“本將會替你向大帥求情。”

聽見這話,郝老七彷彿了卻了最後的牽掛,忽然哈哈大笑幾聲,毫不猶豫的當場揮刀自刎。

淡淡的血腥味出現在保安司緝鹽署門前,那些看戲的百姓這才猛然反應過來,緊跟著都是驚呼一聲四散去了。

邵勇收起臉上有些可惜的神情,看了一眼周圍被制服的鹽丁,冷冷下令道:

“將這些狗東西押回歷城,聽候大帥發落!”

這件笑談一般的事情,至此總算是平息下去,在邵勇看來,侯老七固然有錯,但罪魁禍首卻是魯王府。

事情的起因,就是魯王府二世子初生牛犢不怕虎,非要搞點事情做,而且一上來就動了山東軍這隻猛虎。

你搞其它的方面倒還可以,大家商量商量還能說得過去,可這魯王二世子竟然是在打鹽貨的主意。

別看下面弄的這麼麻煩,可消息到歷城這邊確實簡單的很,再加上諜報司的暗探不斷傳來新情報,王爭很快就弄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鹽貨買賣一直都是山東軍各項進賬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本就是馬虎不得,所以對於這批犯事的鹽丁來說,不嚴懲根本不足以震懾羣小。

最後,王爭決定將所有的鹽丁及其家人打散充往各地農莊做幫工,並且因爲這件事,他們這輩子也只能老老實實做個農戶。

保安司不會再收他們當鹽丁,各地農莊也不會要這種有前科的人進入護莊隊。

本來自家已經衣食無憂的過上安穩日子,這些鹽丁的家人知道這事情後感覺天塌了下來,都是對他們破口大罵。

很多人也指指點點,說是這家的男人不爭氣,毀了一家人的好生活。

按以往王爭的手段,這種影響不小的事情,最好的結果也是全家趕出山東

可這次卻不然,處罰“僅僅”是遣散到各地農莊幫工,很多人暗地都要討論。

邵勇回來的時候,還真的替侯老七的家人求了個情,看他的樣子十分認真,應該是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了。

邵勇本不抱什麼希望,可令他意外的是,王爭對此事並沒什麼大反應,甚至連頭都沒擡,只是一手拿著邸報淡淡的“嗯”了一聲。

起初邵勇還有些不明所以,也是跟著“嗯?”了一聲,可緊跟著他就想通了,喜出望外的大吼一聲,興沖沖的跑出大堂。

等到邵勇出去一陣子,王爭這才重重的嘆口氣,搖了搖頭。

……

“真他娘晦氣,這山東的人真是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查一查,都是娘們不成?”

膠州灣的貨船上,一羣縴夫模樣的人正在裝運貨物,準備在膠州灣出海,往南直接回到福建。

“誰說不是呢,這王爭還真是販私鹽出身,狗改不了吃屎,讓弟兄們賺一點銀子都不行,握的這麼緊。”

本來這些船行在南直隸啓程,至少都要聚齊幾百條船,這樣一來,不僅有人多壯膽的效果,而且互相之間也有個照應,就算遇到什麼賊匪也不會太過懼怕。

這些南直隸來的船行,多多少少都帶有地方官府的文書和印信,本身就走官面上的通行證,一路過來也算是順風順水,並沒什麼人過來找茬。

誰成想,到了山東的滋陽地界卻忽然遇到什麼鹽幫的人,這些人拿著巡檢司的文書,直接就想上船查鹽。

那天兩方鬧起來地時候,除了極少一部分真正混了私鹽的船隻,大部分都是正經漕運上來的貨船,所以這些商戶纔會如此有恃無恐,心道這些人怕不是羣傻子。

說起來也是有些運氣的成分,山東鹽幫的人第二下就劃出了寧海鹽。

因爲青鹽的絕產,眼下寧海鹽就連在南直隸都已經通傳,是大戶人家必不可的東西,誰都知道是正兒八經的山東軍官辦鹽。

這種鹽出現在漕運的貨船裡,那還不就是偷運私鹽,這種重罪落在山東軍這種地方兵馬上,要是捏住不放,最輕的也要傾家蕩產。

漕運之所以有這麼多人爭著搶著去做,就是因爲它這個利潤實在是太難查。

南北貨運的運河每天來往的船隻最少也要有幾千只,除非像上次那種好運氣,不然一般是根本查不到的,只能是落個費時又費力的結果。

說起來,這種利用漕運賺取外快的事情,其實已經屬於半合法的的狀態,官府發印默許,大家都想做,又能促進南北流通,何樂而不爲呢。

正在這些人剛剛裝卸完畢,準備帶上寧海鹽回福建找機會再來的時候,卻從不遠處風風火火的趕來一幫人。

船上的人一看,來的還是山東鹽幫的那些人,而且人數和上次比委實多了不少。

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四百一十七章:軍校和書香堂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一百九十七章:爲將有兵焉懼文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天下的雄厚實力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二百零八章:謹防小人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內必克襄陽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五十章:意外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十二章 : 峰迴路轉王爭歸第五十八章:緝鹽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八十九章:聲名大噪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
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四百一十七章:軍校和書香堂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一百九十七章:爲將有兵焉懼文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天下的雄厚實力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二百零八章:謹防小人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內必克襄陽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五十章:意外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四百章:殺千刀的忠烈伯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十二章 : 峰迴路轉王爭歸第五十八章:緝鹽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八十九章:聲名大噪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武县| 延寿县| 乌拉特中旗| 鲁山县| 古浪县| 白山市| 绵阳市| 阳原县| 淮北市| 英山县| 开平市| 衡南县| 葵青区| 正蓝旗| 木兰县| 永康市| 枣庄市| 苍梧县| 福安市| 博乐市| 延边| 荃湾区| 上思县| 靖宇县| 德令哈市| 会理县| 绍兴县| 砚山县| 黄浦区| 荣昌县| 潮州市| 正定县| 荣成市| 墨脱县| 绥江县| 休宁县| 奇台县| 长汀县| 原阳县| 宁晋县| 卢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