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

周延儒算是朝堂上最“德高望重”的大臣,所以崇禎特賜了一個凳子給他坐下,此時他正在凳子上顫顫巍巍的說道:

“回皇上,王總兵原本是山東總兵,右都督,此次鬆緊大捷應當連升三級,可看他年紀輕輕恐不能服衆,姑且......”

崇禎越聽越是皺眉,這老傢伙說來說去,嘮嘮叨叨,就是沒提到正事上,不過想到他年事已高,這才耐著性子繼續聽下去。

周延儒咳咳幾聲,看了一眼錢士升,這才繼續說道:

“所以,內閣的意思是...加其太子少保,提王爭爲五軍都督府左都督,授四品太常寺少卿,聽聞他已有一幼子名爲王毅,可蔭其世襲錦衣衛千戶......”

“...咳咳,那個,若王總兵或其餘人對此決議有微詞,退一步可加其右柱國榮勳,並誥贈五代皆爲一品,以此安山東各鎮軍心...”

周延儒說話的時候一直在低眉順眼看著崇禎的表情,一旦要是有所變化立刻就是轉口,所幸,這次崇禎一直面色溫和,沒露出慍怒的表情。

他說完,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錢士升領著其餘幾名閣臣部院大臣皆是彎身施禮,齊聲說道:

“臣等附議。”

崇禎點點頭,注意到唯一一個沒動的大臣,輕聲詢問道:

“陳愛卿可有異議?”

崇禎對臣子的叫法是有講究的,要是一般的人就只稱愛卿,對於尊敬的人會叫“閣老”這種尊稱,但要是內心十分信任則又另當別論。

例如崇禎稱呼周延儒並非只叫“愛卿”或“閣老”了事,而是尊稱一聲“周閣老”表示尊敬和信任,方纔的陳新甲,他也是喚作“陳愛卿”而非“愛卿”。

對於一般的部院大臣,崇禎常常只說愛卿兩字,有些對其不滿的更是直呼官名、大名,既然他對陳新甲有這般稱呼,自然是對其十分信任。

陳新甲見狀,連忙起身作揖,悠悠說道:

“王總兵此番兩斬奴王,可謂是憑藉一己之力將鬆錦局勢調轉,於國、於社稷,均有奇功、大功。”

聽到這話,崇禎的臉色頓時拉了下去,不過自從楊嗣昌身死後,他最爲信任的臣子是陳新甲,所以這才沉著臉繼續聽。

陳新甲自然注意到崇禎的臉色,他沉默半晌,最終還是下定決心,緩緩說道:

“王總兵此番之功,實非爵位所不能勉之,皇上三思,眼下的山東軍比起左部,正是需要朝廷拉攏的對象啊。”

崇禎臉上已經泛紅,這是大怒的徵兆,陳新甲見狀,連忙跪下去誠惶誠恐的補充道:

“陛下聖斷,僅僅用一個爵位就能省去諸多實權封賞,若再加恩澤,給山東軍一個響亮的名號,料想那王爭與所部兵馬定會感到天恩禍福,感激涕零,盡心竭力的爲陛下,爲朝廷辦事。”

聽到這裡,崇禎皇帝眼前一亮,覺得有理,臉色這纔是逐漸淡下去,輕輕的“嗯”了一聲,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陳新甲不知不覺的後身都已經溼透,鬆了口氣,擦擦額頭冒出的冷汗,繼續說道:

“如此一來,既能讓天下人得知陛下的胸襟寬廣,又能使王爭心中愧疚難當,讓他心甘情願的與左良玉互相節制。”

陳新甲忽然笑起來,促狹的說道:

“皇上,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到時候就算是活下來的那隻,也沒有那個實力和心氣兒來對抗朝廷,對抗陛下,此舉可謂是一石三鳥啊——”

陳新甲說完,低著頭不再吭聲,崇禎則起身來回踱步,慎重思慮後覺得陳新甲這一石三鳥之計可行。

他下定決心,緩緩說道:

“傳朕旨意,山東鎮總兵、右都督王爭忠勇可嘉,北援有功,擢升五軍都督府左都督,授四品太常寺少卿,加右柱國榮勳,蔭一子王毅世錦衣衛千戶,食祿三百石......”

“...賜左都督、山東總兵王爭爵曰忠烈伯,予告券、鐵券,食祿一千石,掛徵虜將軍印,仍駐山東歷城,並賜山東軍名號曰明威軍,節制山東六府兵馬......”

“其部諸將功勳、首級,茲事體大,均交由兵部覈驗,敘功升賞。”

陳新甲立刻拱手道:

“臣遵旨。”

崇禎說完,擺了擺手,直接進入暖閣批覆奏摺,留下的周延儒、錢士升等人對視一眼,又看了看正在恭送皇帝的陳新甲,還是有些沒反應過來。

封伯了,沒想到王爭這就封伯了!

這次王爭領了告券和鐵券,說明還不是流爵,給的竟然是世襲的爵位,這可太讓人震驚了......

然而這還沒完,王爭本人職銜已位列左都督,這可是武人能達到的最頂端,而且山東軍的對外軍號一併賜下,又掛了徵虜將軍的大印。

這已經是極大的恩賜,看來皇上爲了拉攏這位山東總兵還是下了血本,現今大明將領武夫之中,達到這般地位,並且封了世襲伯爵的有幾個來著?

而且說回來,王爭掛的不是左良玉那等平賊將軍印,卻是徵虜將軍,國初倒有那麼一個人掛過徵虜大將軍的印綬,那便是開國名將——魏國公徐達。

崇禎皇帝賜王爭忠烈伯,掛徵虜將軍印,賜山東軍對外以“明威軍”號稱,這意思已是不言而喻。

看來是希望他成爲如今朝廷的魏國公,率領山東軍攻滅東虜,收復遼東。

不過錢士升有些納悶,這連三十而立之年都沒到的忠烈伯,前些時間還剛剛違抗了皇命,鬧得滿堂風雨,真不會是下一個左良玉嗎?

其實這次的封賞說起來響亮,可細細一究,除了名頭打的響之外,王爭幾乎沒有撈著任何實際的好處,崇禎諭令仍駐歷城,管轄山東六府這些小字幾乎都被大家忽略。

其實話說回來,地盤和權利大小一丁點都沒變,多的無非是個名頭而已,這難道就是帝王心術,是崇禎皇帝的馭下之道?

不論這些朝廷重臣如何去想,閣內的值事司禮監小太監立刻將聖意寫下,緊跟著一路小跑進入暖閣給崇禎皇帝御覽。

談完封賞一事,周延儒作揖後正要告辭離開,卻忽然收到小太監的皇帝口諭。

這口諭沒別的,當然是讓兵部尚書陳新甲單獨留下來,到暖閣參議要事。

求訂閱!講真,我有過欠更嗎,嘿嘿,不記得了。

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五十九章:設厘金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羅戰場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一百四十八章:有人早就知道空空島有韃子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著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八十章:蠢豬撞樹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四百八十四章:走還是打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五章:路遇不平拔刀助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一百五十一章:一個也不能放跑了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八十章:蠢豬撞樹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六十八章:迴歸第二百六十四章:劉澤清之死(完)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四百四十三章:實力與姿態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
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五十九章:設厘金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羅戰場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一百四十八章:有人早就知道空空島有韃子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著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八十章:蠢豬撞樹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四百八十四章:走還是打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五章:路遇不平拔刀助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與短處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一百五十一章:一個也不能放跑了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八十章:蠢豬撞樹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六十八章:迴歸第二百六十四章:劉澤清之死(完)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四百四十三章:實力與姿態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阳县| 玛纳斯县| 松潘县| 恩施市| 宁远县| 陕西省| 龙游县| 湾仔区| 商河县| 隆回县| 平罗县| 二手房| 富阳市| 潜山县| 东乡族自治县| 沈阳市| 枣庄市| 梁平县| 绿春县| 定陶县| 山阳县| 赫章县| 巫溪县| 绍兴市| 莎车县| 凤翔县| 嫩江县| 吴旗县| 女性| 渝北区| 台中市| 常州市| 双柏县| 台北县| 莫力| 龙泉市| 金阳县| 承德县| 珠海市| 洪雅县| 崇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