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

朝廷上這種爭議一直持續到八月份,崇禎儘管一直是對彈劾楊嗣昌的奏疏不加理睬,不過時日一久了,似乎信任感也在漸漸消退。

八月三日,崇禎皇帝召輔臣楊嗣昌於冬暖閣參議要事,誰也不知道二人到底說了些什麼,大家只知道緊跟著第二天的朝議上,當今兵部尚書,閣臣楊嗣昌主動請纓,前往襄陽督師剿賊。

楊嗣昌如此明白的揣測聖意,崇禎皇帝自然大喜,當場賜其尚方寶劍,定於八月二十五日率北直隸精銳赴山西、河南等地剿賊平亂。

自盧象升後,楊嗣昌繼號“督臣”,主掌中原各省一切剿賊事宜,五省總督、三省總理、各省總鎮、巡撫等皆受其節制。

其實楊嗣昌此去除了迎合崇禎皇帝的意思,還有爲自己正名的打算,從前他總是說“剿撫兼施,以撫爲主”,但事實已經證明,這些賊寇都有狼子野心。

就算當時受了招撫,個個都是匹中山狼,遲早都要再反,所以現在楊嗣昌覺得,只有用“四正六隅”之計將其徹底剿滅這一條路才行得通。

與此同時,楊嗣昌大膽的揣測聖意,從崇禎言語之間有意無意露出的話語和動作中分析出皇帝的意思,並且據此制定計策。

出發前的數日,楊嗣昌日以繼夜的操勞,終於爲崇禎皇帝趕製下了一整套的計劃,他認爲如今的朝廷缺乏精銳可以大用,需復加徵“練餉”,抽練各鎮精銳操練。

這道摺子一上,本就處在風口浪尖的楊嗣昌更加是受人猜忌。

崇禎心中大喜,楊嗣昌揣測的十分準確,其實這個打算崇禎皇帝早就有,只是苦於沒有可以交心的朝臣在堂上提出。

身爲皇帝的他要顧慮的事情太多,自然不能厚著臉皮再徵餉。

楊嗣昌不計名聲,自請督師後又親自提出“練餉”一事,崇禎心中明白,楊嗣昌此次後怕不止會受到六科廊言官的口誅筆伐,更會成爲天下士子與百姓口中的佞臣。

但是在崇禎心裡,他卻是難能可貴的能臣幹吏,知道爲皇帝揹負罪名,比那些只會空口白話,貪戀名聲的東林士人強了很多。

不過崇禎皇帝卻不能多說嘉勉的話,只能是順水推舟,重重嘆口氣,看著這位有些年邁的楊閣部一瘸一拐的走出冬暖閣。

情況危急,朝廷無兵可用,國庫早已告罄,楊嗣昌此般作爲雖深得皇帝之意,但卻成了天下文人士子與百姓士紳痛恨的對象。

然而崇禎皇帝對他十分信任,建議無有不準,並且吩咐秉筆太監王承恩,一切彈劾楊嗣昌的奏疏,都留中司禮監不發。

八月末,崇禎皇帝應內閣輔臣楊嗣昌之議,傳檄各地,抽宣府、大同、山西、延綏、寧夏、甘肅、固原、臨洮、遼東、薊鎮,及保定、畿輔、山東、河北各鎮精兵由各總鎮、巡撫、總兵分練。

並且在原有三餉的基礎上,復徵“練餉”以爲軍需。

依著楊嗣昌提出的計策,各鎮抽練精兵同時要勤加修築烽火,東西策應,達到聞警即至的效果,這樣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剿滅流寇。

在楊嗣昌率京軍督師出征的當日,崇禎皇帝爲他舉行了盛大的依仗,曾幾次想過挽留,但是當著部院大臣的面又說不出口,到嘴邊的話幾次都被嚥了回去。

最終只是化作飽含情感的詩詞,贈送給楊嗣昌:

“鹽梅今暫作干城,上將威嚴細柳營;一掃寇氛從此靖,還期教養遂民生?!?

楊嗣昌聽後淚流滿面,皇帝的一切情意幾乎都在這四言絕句中,他深感皇恩浩蕩,當場給崇禎皇帝跪了下來,涕零道:

“皇上,臣若死,兵部侍郎萬元吉忠厚執言,可繼爲兵部尚書?!背绲澤锨皫撞綄钏貌龜v扶起來,深切囑咐他道:

“楊閣部此行任重甚遠,千萬要注意保重身體,朕在京師等著爲閣部慶功!”

楊嗣昌感動不已,老淚縱橫,邊哭邊拜,哽咽說道:

“皇上,臣走後,京師部院,盡爲奸佞宵小,只知逢迎拍馬而個個無爲,您...一定要...”

說到這裡,楊嗣昌已經說不出話來。

這話說出口的時候,其實楊嗣昌已經不奢望能有個好結果,既然已經爲皇帝背了徵餉的鍋,莫不如用最後的那點名聲,來說一些對朝局真正有用的話。

那些陪同前來的北直隸十八衙門官吏以及各部院大臣方纔還是暖呼呼的嘴臉,瞬間都變得冷眼相看。

等到楊嗣昌到了襄陽後,距京師山高水遠的,這些人勢必都是要吹毛求疵、言語抨擊。

崇禎皇帝對楊嗣昌的話十分贊同,面色略有動容且連連點頭,但依舊是什麼話都沒說出來,目送楊嗣昌騎馬離去。

事情結束後,崇禎皇帝情緒平靜的回到冬暖閣,見到四下只有一個王承恩,突然怒吼著將桌案上的奏疏全部掃落。

他看著牆壁上先祖皇帝爺的畫像,重重嘆息,感慨道:

“大事幾成,爲幾個黃口書生所誤,幾至於此!”

王承恩也是暗自嘆口氣,崇禎的心思他完全明白,但也不好多說什麼,只是親自彎身一件一件的將奏疏撿起來。

緊跟著沒幾天,傳來崇禎皇帝貶斥彈劾楊嗣昌最爲激烈的少詹事黃道周等六科廊言官的消息,袒護之意深爲明顯。

正在往襄陽行軍的督師楊嗣昌聽到後更加感動,在心底暗暗發誓,一定要爲崇禎皇帝剿滅張獻忠一干亂賊,還大明一個太平天下。

......

且不說楊嗣昌一路輾轉到襄陽後究竟如何佈置以挽救危局,自打六月份擊敗革左五營,斬首革裡眼後,賊寇各部便再不敢進犯山東境內。

兩月下來,登州營下轄的六府已經完全穩定,砸七月初的時候,山東總兵王爭發下軍令,召集山東其餘兩府的軍將到濟南府城議事。

這天,濟南府城內外一片祥和,一支人馬緩緩來到南門外,這些人打著總兵招牌,敲鑼打鼓的一路好不熱鬧,路邊耕種開荒的農民和行人不斷注目。

他們人喊馬嘶的停住後,擡頭見到城上飄揚的“王”字大旗與一個個頂盔貫甲的登州營兵士,爲首那軍將嗟嘆不已。

忽然間,又一支人馬來到南門外,方纔那總兵見到後露出一臉戲虐,嗤笑著道:

“原來是餘參將,不知貴部在武定州休養的如何,眼下還剩多少兵馬可用?”

見到餘元昧不吭聲,曹州總兵齊成哈哈一笑,自顧自道:

“沒有那個好牙口,還就別去招惹那兇惡的東虜,這下可好,爭功不成反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 ?

說完,齊成騎著高頭大馬,大手一揮正要帶著兵將騎馬入城,卻忽然被守門的登州營什長正色攔住。

曹州總兵齊成、丘磊、右東路參將餘元昧,這三個人都在269章有介紹,忘記的可以回去看一看。

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四百一十七章:軍校和書香堂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五百一十章:半個皇城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一百八十三章:藍圖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二百一十章:登陸旅順口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三百九十章:堅城第五百六十六章:這要怎麼打?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十八章:軍伍廢弛漸堪憂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二百零八章:謹防小人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五百八十六章:展現自己的機會到了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五百九十三章:天遂我願,克復盛京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三百九十五章:劉宗敏之死
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四百一十七章:軍校和書香堂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五百一十章:半個皇城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一百八十三章:藍圖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二百一十章:登陸旅順口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三百九十章:堅城第五百六十六章:這要怎麼打?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十八章:軍伍廢弛漸堪憂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三十章:河灣長談魚水情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二百零八章:謹防小人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五百八十六章:展現自己的機會到了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五百九十三章:天遂我願,克復盛京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三百九十五章:劉宗敏之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余县| 高州市| 同仁县| 富锦市| 房山区| 黑水县| 遂平县| 阳朔县| 荥经县| 孟津县| 漳浦县| 纳雍县| 黔西| 大新县| 肇庆市| 德化县| 惠东县| 德安县| 太仓市| 阿鲁科尔沁旗| 怀化市| 新乡县| 枞阳县| 昌江| 吉水县| 饶阳县| 梅州市| 上饶市| 桃园市| 沐川县| 新乐市| 林周县| 福鼎市| 专栏| 丁青县| 集安市| 临海市| 铜梁县| 姚安县| 皋兰县|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