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率領大軍抵達俊靡城外,一聲令下,所有兵馬在城北側一字排開。戰馬嘶鳴,旌旗招展,軍士全都殺氣騰騰,氣勢逼人。
烏桓兵若想返回烏桓境內,無論他們從哪個城門出來,最後都得轉向北方。只須守住這個方向,他們必定插翅難飛。
凌雲手握繮繩向城上望去,視線中,城頭的守軍全是烏桓兵,幽州軍一個都看不到。
此時閻柔率領的那部分烏桓軍全換上了烏桓軍服,這也是劉虞把俊靡城交給他的條件之一。
看到這個情況,凌雲皺了皺眉頭。他之所以放少部分烏桓軍逃回來,就是想讓他們把劉虞私自勾結烏桓的事給抖露出來。或者他們出來接應這部分烏桓軍,或者烏桓軍進城。無論哪一種情況,劉虞都無法繼續掩蓋與烏桓勾結的事實。現在這情形有些不對,看來劉虞採取了應對措施。
本來凌雲在燕山查看劉虞資料時,看到一片好評,什麼發展生產、仁政愛民、節儉自律等等。但經過幾件事一揣摩,他發現劉虞這人比較陰險。先是在公孫瓚大兵壓境時將漁陽縣送與自己,想借自己的力量替他阻敵。而後公孫瓚敗退時,又找他要回那三個縣。並且爲他求的上谷太守一職也是別有用心。幾次接觸,劉虞不是過河拆橋,就是想把他當槍使。
因爲這個原因,凌雲對劉虞的好印象大打折扣。本來他對歷史記載的東西就不完全相信,如今一品再品,他逐漸認清了劉虞的狡詐和虛僞。因而他才毫不手軟地鮮于銀動手,又大大地敲了劉虞一筆。
按理說,劉虞借用烏桓兵馬對付公孫瓚還屬有情可原,畢竟誰都不想坐以待斃。但劉虞在自身危險消除之後再指使烏桓人搶掠,這件事讓凌雲無論如何都不能容忍。別說是搶凌雲治下的地盤,就是幽州任何一座城池,凌雲也不會坐視不管。他烏桓算是哪根蔥,居然屢次侵犯大漢疆土,燒殺搶掠,視天朝人如無物。
要說以前,凌雲想管可能會力不從心。但現在不同了,他的力量迅速壯大,短短半月間,人馬總數發展到近四萬人。雖說其中有數千是新招募的軍士,但現有兵力足以讓他與劉虞正面抗衡。甚至是公孫瓚也可以全力一拼,當然那是公孫瓚受到袁紹制約的情況下。
但不得不承認,劉虞的表面文章做得非常好,他在幽州百姓心中的威信極高。如果沒有正當的理由對他動手,恐怕會留下許多後患。所以凌雲在這件事上大做文章,準備把他的畫皮揭開,然後進一步採取行動。
發現俊靡城頭的異常之後,凌雲沒有立刻採取動作,他準備弄清楚裡面的情況再說。劉虞的尾巴藏得好,這次不給踩住了,以後找這麼好的機會肯定更加困難。
正當他暗中盤算的時候,從遠處馳來一匹快馬,馬匹奔到凌雲面前時,一名平民打扮的人翻身下來,單膝跪在凌雲面前。
“報主公,小人是平谷三十八號密探,有重要軍情稟告。”
凌雲不可能認識所有探子,所以他採用這種方式讓各城主將把派出去的探子編上號,以便管理和確認。
聽對方的報號方式絲毫不錯,凌雲點了點頭,“講”
“主公,小人負責俊靡一帶的消息打探,不久前在城南發現劉虞的大隊人馬向徐無方向行進,劉虞也在軍中。小人本想回平谷報信,遠遠看到主公的大旗就立刻趕來稟告。”
“劉虞軍中有多少人?”凌雲問。
“軍中帶有輜重,行進速度不快,小人粗略算過,約一萬餘人。”
“好,退下,回去後到趙校尉處領十金獎賞。”
那名探子謝過之後,喜滋滋地上馬向遠處馳去。
凌雲略一沉吟,將陳前叫到跟前,對他吩咐一番。聽凌雲說完,陳前帶上百餘名軍士打馬遠遠繞過俊靡城向南追趕劉虞。
近中午時,陳前等人回到凌雲身邊,“主公,屬下見到劉虞後,把主公交待的話都問了。”
凌雲點了點頭。陳前繼續說道,“劉虞說,烏桓軍混入城中,他們措手不及只得棄城而走。屬下問把主公的意思告訴他,說主公要和他兵合一處收復俊靡城。那劉虞推說兵力不足,徐無城還有要事無法脫身。屬下問他,俊靡城被佔,城中百姓怎麼辦?劉虞說他日後會調集兵力收復此城。屬下質問他有什麼事比百姓的生死還重要。他把屬下訓斥一頓,讓軍士把我等趕走。”
“哈哈哈”凌雲笑了起來,“讓陳校尉受委屈了,你與劉虞對話時,都有何人在場?”
“屬下認得鮮于輔和齊周,還有一些人不認識,看穿著打扮也有些身份。普通軍士倒是很多都聽到了。”
凌雲點了點頭,“這劉虞真夠狡詐啊,還學人家小壁虎斷尾巴,本將軍倒要看看他什麼時候調集兵力來收復俊靡。”
隨後他令三百名弓箭手跑馬放箭,射那些在牆垛間暴露出來的烏桓兵。戰馬跑起來,箭矢紛紛射向城頭。數名烏桓兵躲避不及被箭射中,城上的烏桓兵紛紛躲在牆垛不敢露出身體。
凌雲見此情景嘿嘿一笑,大手一揮,十餘名弓箭手點燃火箭,策馬射向吊橋的繩索。
吊橋的兩根繩索各中數枝火箭,緩緩燃燒起來,時間不長,兩根繩索先後燒斷,吊橋咣噹一聲落了下來。
緊接著,數十名刀牌兵緩緩靠近吊橋。閻柔與薄奚達見此情形,不敢任由凌雲的刀牌兵接近城門,立刻命令烏桓兵放箭阻止刀牌兵前進。
不料那些烏桓兵剛剛出現在牆垛口,城下準備多時的箭矢如雨點般射來。頃刻之間便有數十名烏桓兵中箭。
閻柔和薄奚達對此大爲頭疼,對方弓箭手太準了,幾乎所有箭矢都瞄準垛口,他們這邊一有動靜,對方的箭就射到了,弄得他們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
而且對方跑馬射箭,你不瞄準根本射不到人家,而牆垛是固定的,人家跑動著也能瞄準。
至此閻柔算弄明白了,不是薄奚達太過無能,而是對手太厲害了。他們烏桓軍一向以騎射見長,但和人家比起來,差得實在太多。
雖然知道射不過人家,但也不能任由對方的刀牌兵靠近城門。眼看著凌雲的人馬過萬,一旦破城,他這點兵馬肯定抵擋不住。
於是他二人又令弓箭手在牆垛後朝天空中射箭,至於落到哪裡,他們就控制不了。
那數十名刀牌兵看到對方亂箭從空中掉落,立刻聚集到一起,數十面盾牌把上面遮得嚴嚴實實,沒有一枝箭能傷到他們。
一待亂箭停歇,這些人又排著防禦隊形緩緩前進。
閻柔簡直要瘋了,按剛纔的射法,有多少箭夠射啊。只要射箭一停,對方就向城門移動。你還不敢探頭去射,那跟找死沒什麼區別。
此時,他對守城已不報什麼希望,只想等凌雲的兵馬破城之後展開近戰。能支持到蹋頓的援兵來時,或許他們還有一線生機。
當他與薄奚達商量之後,下令軍士在城門附近防禦,無須再阻擋城外的兵馬。烏桓兵得令,立即在城門附近設置障礙,想在城門被破之時,多拖延一段時間。
但令人奇怪的是,當他們完全放棄了城上的防禦時,城外的刀牌兵卻撤了回去。
閻柔和薄奚達想來想去也想不明白凌雲這樣做的意圖何在,後來索性也不想了。凌雲不繼續進攻,他們也樂得清閒,剛好利用這段時間等待援兵。
之後,他們嚴密監視著對方的一舉一動,直到入夜,對方都沒再有什麼動作。二更的時候,城外傳來人喊馬嘶之聲,凌雲那邊又有一隊人馬趕到了。
二人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沒有進攻是在等待援軍。二人當即命令所有烏桓軍進入緊急戰備狀態,隨時抵擋對方的進攻。
然後,又一個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凌雲並沒有因爲援軍的到來而展開進攻。而是在城外搭起了大批帳篷,還開了許多軍竈。時間不長,飯菜的香味便傳了出來。
閻柔和薄奚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沒弄明白怎麼回事。難道凌雲想長期圍城,沒有道理啊。很可能是凌雲的用計麻痹他們,趁他們不備突然發動進攻。
兩人心中極度忐忑,想突圍又怕中了凌雲的埋伏,只得率領軍士在城上輪流防禦,嚴密監視外面的動靜。
一夜過去了,凌雲沒有什麼動靜。
一上午的時間又快過去,凌雲那邊依然沒有什麼動作。
越是這樣,閻柔和薄奚達越不敢大意,神經一直繃得緊緊的。
快到中午的時候,他們終於鬆了一口氣。視線中,他們看到烏桓的援軍正從城北方遙遙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