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一十九章 陣前相見

陣前相見

對於華容城中的情況,凌雲現在並不十分了解,以前他曾派了一些人手在荊州和益州各城。但隨著劉表和劉璋二人的戰局屢屢失利,凌雲派出的人中有很多都被抓去了充軍,被帶離所在的城池。

有些沒被抓走的也不敢再在城中居住,只得在城池外圍打探消息,以便及時給凌雲提供信息。象在攸縣就是一個特例,凌雲派在攸縣的人並不多,但劉磐把大部分兵馬都聚集在這裡,倒讓城中凌雲的人聚集起來。所以凌雲纔能有足夠的人手派去保護黃忠一家。

而華容城中則不然,先期充軍都是青壯年,那些人都被派到了荊州西部,而凌雲派出的也都是青壯年,不幸就在這個行列裡。而劉表再次抓丁充軍時,所徵召的卻多是老弱之輩,裡面並沒有凌雲的人。

但從附近的探馬那裡,凌雲還是知道了城中的一些情況,雖然不是很詳細,但對於剛到此地的凌雲來說已經足夠用了。

二十萬大軍選擇了一處依山傍水之處搭下營寨。二十萬人,連營所佔面積極其廣大,幾乎一眼望不到邊。

凌雲自揚州進入荊州以來,一路上雖然攻克一些城池,但城中的糧草並不多。因爲近兩年荊州農業發展形勢不好,糧食欠收,而劉表卻有從各地徵糧,造成了糧食緊張的局面。而凌雲爲了解決百姓的吃飯問題,特意從軍中拿出了一些糧食予以補貼。

現在的凌雲軍中所用的糧草都是從北方運來,到荊州一帶水路較多,所以運輸速度受到限制。眼下凌雲軍中的糧食也並不充足,好在有糜竺不停地調運,才能供應上大軍用度。

凌雲率領大軍在營寨中等了五天,第六天的時候,後方終於又有一大批糧食運到。這時凌雲終於放心了,手中有糧心裡不慌,他開始準備攻打華容城。

這五天凌雲也並未耽誤什麼事情,利用五天的時間,他讓軍士做了一番休整。連月來長途跋涉,軍士也很疲憊。只是一路連番勝利,士氣十分高漲,軍士顯得都有精神,但凌雲知道,一旦打起大仗,這樣的狀態肯定影響戰鬥力。

次日一早,凌雲留下少量兵馬看守大營,率領衆開赴華容城。

大軍浩浩蕩蕩來到華容城外,凌雲遠遠地望著城頭,只見城頭上旌旗招展,人影浮動,整個城頭上都站滿了軍士。

凌雲暗暗點頭,劉備雖然一直不得志,但治軍還有一套,能把那些老百姓管理到這個程度也實屬不易。

華容城與凌雲以前所見的一些荊州城池相比,還算高些,佔地面積也大,能容納很多兵馬。這也是劉備選擇駐守在這座城池的原因。

凌雲一聲令下,十幾萬大軍散開,後翼向兩側一擺,排成隊列。

隊列排成,凌雲令典韋上前挑戰。

典韋得令,拍馬來到城下不遠處,衝著城上喊道,“上邊的人聽著,本將軍典韋,奉我家主公之令,前來挑戰。你等可敢出城一戰。”

喊完,典韋催馬向後退去,靜等對方出城。

沒有讓凌雲失望,時間不長,城牆上的旌旗一陣晃動,而後吊橋放下,城門打開,城中殺出一支人馬。在城下不遠處,也是擺開陣勢。只是出來的人馬較少,只有兩萬多人。

凌雲凝神觀看,只見當中一人正是劉備,其左右各有一員大將。左首之人,面如重棗,臥蠶眉、丹鳳眼,此人凌雲在昌平城匆匆見過一面,正是劉備的結義二弟關羽關雲長。

右邊那人,不用問,凌雲也能判斷出來,因爲那人手中提著一桿丈八蛇矛。次人正是三弟張飛,凌雲在昌平城與劉備作戰時,當時張飛在別處伏擊劉虞的兵馬,當時並沒在劉備身邊。

所以凌雲還是第一次看到張飛本人,只是張飛與凌雲想象中的頗有不同,並非演義中所說的豹鼻環眼,也並非如黑炭頭一般。倒是從其外表上看有幾分英武,有幾分儒雅,根本與凌雲印象中的那個人有著天壤之別。

這兩兄弟一左一右,都威風凜凜,的確有名將風采。劉備也是其貌不俗,但凌雲對他可沒什麼好印象。也許世之梟雄就是如此,劉備讓凌雲最厭惡的就是要使用病牛病羊摧跨凌雲的軍士,相當於在凌雲最弱小的時候對他使用生化武器。幸虧被凌雲無意中識破,把他要用的牛羊都給賣了,才消除了這一隱患。

對於劉備的態度,凌雲在勢力並未壯大的時候還是有些排斥。但現在他勢力在這個時代一家獨大,對劉備的處理方式又有所改變。只要劉備願意,他倒可以給他一塊地方,讓他們能夠在這個時代多流傳一些佳話。

當然了,這是因爲關羽和張飛的原因,所謂愛屋及烏,凌雲正是因爲這兄弟二人才有了這個想法。他自信,即便劉備有再大的野心,也翻不起什麼浪花來。一旦天下平定,百姓豐衣足食,天下歸心,人人安居樂業,誰敢沒事玩造反,那可是滅九族的大罪。

基於這個原因,凌雲纔打算放過劉備,但現在看來,劉備在華容城佈置下兵馬,是要與自己決一死戰。對方並沒有歸降的意思。

此時典韋也回到陣中,在凌雲身邊站好,雙方互相遙望著,誰都沒有動作。

凌雲軍中,心情最爲複雜的一人便是凌雲的結拜兄弟趙雲,他與劉備有舊,曾經做過劉備的騎都尉,劉備對他還算不錯。後來被公孫瓚給調走,又因爲去接劉芷和他父母認識了凌雲。後公孫瓚佈局要害死趙雲,凌雲率軍去救,趙雲才與凌雲結拜,成爲凌雲的結義兄弟。而凌雲軍中,只有他一人與凌雲有這樣的情誼。

趙雲非常看重與凌雲的結義之情,因爲凌雲對他真的不薄,不但委以重任,讓他獨掌一軍,還將軍中最精銳的鐵甲軍也讓他指揮。可以說除了凌雲,就數趙雲最大。而且凌雲還曾在百忙之中親自到漁陽城看探他的母親,並以義子之禮相見。凌雲還特意安排人將其家眷都接到燕山大營,並找人將其兄長的疾病給治好了。昔日與劉備之間的感情遠遠比不上結義之情,但趙雲心中還掛念著這份舊情。此時兩邊開兵見仗,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此時,趙雲對旁邊的凌雲說道,“主公,可有意收降劉備?”在公開場合,他一直都這樣稱呼凌雲,私下裡他才叫凌雲兄長,畢竟主下有別,趙雲懂得拿捏分寸。

凌雲說道,“子龍,看此情形,那劉玄德肯降嗎?”

趙雲點了點頭,這情形他也看出來了,只是該他的事情,他必須得做,也算對以前的情誼做一個了斷,“主公,我與劉玄德是舊識,不如我去見他一見,看能不能勸其歸降。”

凌雲微微一笑,道,“子龍,儘管去,你以爲可以的條件儘管開出來,爲兄也想不動刀兵就能平定天下,這幾年死的人太多了。”

趙雲點頭道,“小弟明白,不管成與不成,盡了心意就好。”

以凌雲的精明,趙雲自然知道凌雲看出了他的意思,索性也不藏著掖著,大丈夫行事光明磊落,所有的事都擺在明面上。

說完,趙雲催動白龍馬奔到陣前,高聲喊道,“請劉皇叔上前一敘,常山趙子龍在此。”

劉備見趙雲出來,對關羽、張飛說道,“二弟、三弟且壓住陣腳,待爲兄上去會一會趙子龍。”

關羽忙道,“大哥,那趙雲武藝高強,近幾年傳聞從未一敗,如此若是凌雲的詭計,誘大哥前去,再下殺手如何是好?”

劉備搖頭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雖然兇險,我且會一會趙子龍,看能否將其說降,若趙子龍能過來,勢必會大大影響軍心。”

關羽還想再勸說什麼,張飛插言道,“二哥不用再勸了,小弟深知子龍爲人,定然不會加害兄長的。”

劉備道,“三弟之言甚是,兩位兄弟押住陣腳,切莫粗心大意。”

說完,他催動戰馬向兩軍陣前奔去。

望著劉備的背影,關羽丹鳳眼微合,沉聲問張飛,“三弟,你看兄長能否說降趙雲嗎?”

張飛搖了搖頭道,“子龍素來忠義,亦如你我一般。若有人來說你我叛離兄長,你我會同意嗎?”

關羽轉過頭,沒有說什麼,只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場上的情況。

此時,劉備已經拍馬來到趙子龍前面不遠處,他勒住坐騎定定地看著趙雲。

趙雲自出陣以來,馬上大槍一直都不曾摘下來,見到劉備來到,他拱手道,“劉皇叔安好。”

劉備還禮微笑道,“子龍別來無恙否?”

趙雲回以一笑,“身爲武夫,終日奔波,日日沙場,總算還有一腔鮮血。只是今日來此,不想卻與劉皇叔兵戈相見,是非趙雲所願。”

劉備嘆了口氣道,“備何嘗不做如此之想,一別以來,備時常感懷昔日與子龍相處之時,無奈世事無常,萍水聚散,今日你我又再此處狹路相逢,真是令人感嘆啊。”

劉備說得聲情並茂,也是讓趙雲想起了以前的一些情景,那時劉備的確對他不薄。

趙雲略一沉吟道,“劉皇叔,正因爲感念舊情,子龍纔來此處於皇叔一見。劉皇叔也知我家主公兵多將廣,行天下之大義,將來必能成就千秋偉業。還請劉皇叔摒棄前嫌,與我家主公化干戈爲玉帛,豈不是美事一件?”

劉備微笑道,“子龍,可曾是你家主公讓你來做說客?”

趙雲道,“非也,是在下向我家主公請令,得到我家主公允許後纔來的。我家主公也有意讓劉皇叔罷手言何?”

劉備對趙雲說道,“子龍,我與你家主公凌雲積怨太深,此時他招降恐怕只是權宜之計,若得將來大局既定,定不會放過我等。而凌雲乃暴民起兵,山賊亂世,必不能長久。天下人豈容我大漢江山爲亂賊所得,我劉備雖不才,卻身爲當今天子的皇叔,正宗的漢室宗親。值此漢室傾危之時,備必須要力挽狂瀾拯救大漢江山。如今,吾道不孤,與我同挽江山者,尚有其他兩位漢室宗親,如益州劉季玉,荊州劉景升,假以時日,凌雲必敗。子龍爲人耿直,尚未知世之險惡,被妖言所惑,才隨倒行逆施之人左右,子龍今日若到我軍中,以我城中二十萬兵馬之威,以劉景升、劉季玉之軍,必能平定大漢江山,還世間朗朗清宇,到那時子龍必爲大漢之功臣,留名青史,受後人膜拜。備句句良言,望子龍三思。”

第八十六章 詔書第七十四章 夜襲太守府第一百零三章 抉擇第七十二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零五章 收劉繇第九十六章 大戰第十九章 內務府總管第五十章 一石二鳥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大贏家第一百九十三章 護衛軍的實力第十七章 招降第九十一章 一句話第八十九章 三個數第二百三十四章 劉表的選擇第一百八十七章 強橫的防禦第六十二章 意第六十五章 何去處從第四十章 又遇幽州軍第八十三章 大營的消息第七十六章 狼煙起第二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十章 房子、女人和娃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大贏家第五十二章 打劫牛羊第七十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零七章 防守反擊第七十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零一章 對戰第十一章 第一輪(求推薦)第二百零五章 收劉繇第二百三十三章 荊州危機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帶這樣的第八十五章 三縣第二百二十六章 劉備獻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定二州第八十六章 詔書第一百九十八章 峰迴路轉第二十一章 野史第一百九十六 半路遇敵第八十九章 三個數第六十三章 救援第一百七十八章 取錫城第二百零三章 凌雲出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塞外征戰第八十三章 大營的消息第一百一十章 糟糕的處境第三十四章 建造兵營第二百一十七章 棄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二次攻營第二百二十六章 劉備獻城第六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十二章 誰尿的?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大事了第六十二章 意第十三章 肉的威力第一百一十一章 圍攻第六十四章 破城之危第一百七十三章 定司州第二十三章 火攻第一百六十七章 李傕的選擇第四十一章 交換第三十九章 援軍第七十三章 兵臨漁陽第二百一十六章 生擒活捉第二十一章 野史第一百三十四章 突圍第一百五十三章 郭嘉來投第一百四十章 鐵甲軍第九十二章 五頓飯第三十章 狹路相逢第七十四章 夜襲太守府第三十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零五章 收劉繇第一百九十三章 護衛軍的實力第九十章 兩條路第二百三十章 要謀反?第一百七十四章 義釋第一百三十八章 清剿第六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六十二章 意第一百三十三章 遼東第九十一章 一句話第一百零二章 行刑第八十八章 身陷重圍第四十九章 見招拆招第一百九十二章 圍蔡瑁第二十三章 火攻第二百一十四章 定揚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義釋第一百六十三章 二女彈琴第二百三十六章 以夷制夷第一百五十五章 奴家的心事第一百零六章 雙雙敗北第一百六十一章 強悍的弓箭手第四十五章 攻與守第一章 老子要白手起家第一百四十六章 定二州第四十章 又遇幽州軍第一百九十三章 護衛軍的實力第一百零二章 行刑
第八十六章 詔書第七十四章 夜襲太守府第一百零三章 抉擇第七十二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零五章 收劉繇第九十六章 大戰第十九章 內務府總管第五十章 一石二鳥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大贏家第一百九十三章 護衛軍的實力第十七章 招降第九十一章 一句話第八十九章 三個數第二百三十四章 劉表的選擇第一百八十七章 強橫的防禦第六十二章 意第六十五章 何去處從第四十章 又遇幽州軍第八十三章 大營的消息第七十六章 狼煙起第二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十章 房子、女人和娃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大贏家第五十二章 打劫牛羊第七十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零七章 防守反擊第七十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零一章 對戰第十一章 第一輪(求推薦)第二百零五章 收劉繇第二百三十三章 荊州危機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帶這樣的第八十五章 三縣第二百二十六章 劉備獻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定二州第八十六章 詔書第一百九十八章 峰迴路轉第二十一章 野史第一百九十六 半路遇敵第八十九章 三個數第六十三章 救援第一百七十八章 取錫城第二百零三章 凌雲出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塞外征戰第八十三章 大營的消息第一百一十章 糟糕的處境第三十四章 建造兵營第二百一十七章 棄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二次攻營第二百二十六章 劉備獻城第六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十二章 誰尿的?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大事了第六十二章 意第十三章 肉的威力第一百一十一章 圍攻第六十四章 破城之危第一百七十三章 定司州第二十三章 火攻第一百六十七章 李傕的選擇第四十一章 交換第三十九章 援軍第七十三章 兵臨漁陽第二百一十六章 生擒活捉第二十一章 野史第一百三十四章 突圍第一百五十三章 郭嘉來投第一百四十章 鐵甲軍第九十二章 五頓飯第三十章 狹路相逢第七十四章 夜襲太守府第三十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零五章 收劉繇第一百九十三章 護衛軍的實力第九十章 兩條路第二百三十章 要謀反?第一百七十四章 義釋第一百三十八章 清剿第六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六十二章 意第一百三十三章 遼東第九十一章 一句話第一百零二章 行刑第八十八章 身陷重圍第四十九章 見招拆招第一百九十二章 圍蔡瑁第二十三章 火攻第二百一十四章 定揚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義釋第一百六十三章 二女彈琴第二百三十六章 以夷制夷第一百五十五章 奴家的心事第一百零六章 雙雙敗北第一百六十一章 強悍的弓箭手第四十五章 攻與守第一章 老子要白手起家第一百四十六章 定二州第四十章 又遇幽州軍第一百九十三章 護衛軍的實力第一百零二章 行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田县| 富源县| 思茅市| 伊金霍洛旗| 湘乡市| 化德县| 桐梓县| 丰顺县| 青浦区| 松滋市| 饶河县| 鲁甸县| 水城县| 华宁县| 甘肃省| 太谷县| 内乡县| 苍山县| 资源县| 聂荣县| 井研县| 稷山县| 沙雅县| 卫辉市| 平阴县| 富宁县| 东宁县| 仁布县| 右玉县| 瑞安市| 平果县| 河西区| 大名县| 皋兰县| 札达县| 奉新县| 正定县| 两当县| 崇明县| 博罗县| 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