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31章 漢中風雲(一)

漢中,在濛濛細雨中,一支八千人的軍隊正在崇山峻嶺之間急速行軍,益州已經平復,但漢中的局勢卻不明朗,尤其漢中還有兩萬益州軍孤懸境外,這便使劉璟的漢中策略變得急迫起來。

這支五千人的軍隊由大將趙雲統帥,益州降將吳懿爲副將,他們將趕往定軍山接收兩萬益州軍,隊伍行軍五天,已經進入漢中地界,距離定軍山越來越近。

此時已是暮春時節,天氣漸漸有些熱了,尤其在河谷內,水汽蒸騰,在陽光的直射下,更加覺得悶熱。

趙雲勒住戰馬,搭手簾觀察四周的地形,他們正行軍在一處寬闊的河谷內,兩邊山勢陡峻,河谷最寬處有數裡,最窄處也有一里,山谷中間是一條湍急的溪水,還未形成河流,溪水寬約五六丈,水流清澈見底,可以光腳在水中行軍,最深處也只到人的腰間,冰涼的溪水讓人熱氣頓消。

“趙將軍!”

身後傳來喊聲,趙雲一回頭,卻見是吳懿縱馬奔來,他們倆人一路相處融洽,配合非常默契。

吳懿雖然只爲趙雲副將,但他並沒有什麼怨言,他知道趙雲在荊州軍中地位崇高,僅次於黃忠和文聘,甚至比甘寧還要稍高一等,這也是因爲趙雲和劉璟的特殊關係。

尤其趙雲爲人寬厚,待人誠懇,再加上他本身名震天下,吳懿對他心服口服,甘願做他的副將。

而且在臨走之前,劉璟也對他說明,讓他前往漢中,也是因爲只有他才能收取漢中的兩萬軍隊,委屈他陪同趙雲走這一趟,以後會有重用,有劉璟這句話,吳懿更沒有什麼擔心了。

他縱馬奔上前,拱手笑道:“這裡離定軍山不到五十里了,不如先派斥候去打探一下情況,我們在士兵們休息一個時辰,趙將軍覺得如何?”

趙雲欣然答應,“吳將軍言之有理,就地休息吧!”

吳懿連忙吩咐軍隊在河牀兩岸就地休息,又派出一隊斥候去定軍山打探消息,士兵們紛紛坐在岸邊休息,很多人脫了衣甲,躺在溪水中沖涼。

這時,隨軍謀士法正坐到趙雲身旁笑問道:“趙將軍,我們此行是直接奪取漢中,還是先開闢漢中道?”

趙雲沉思片刻道:“關鍵看上庸那邊,州牧已經急令攻打上庸,如果上庸拿下,甘寧和魏延會從上庸北上,和我們在漢中匯合,州牧的意思是讓我們在定軍山牽制住張魯主力,由甘寧和魏延奪取南鄭,如果順利,則由我們直接攻下漢中,如果不順利,那麼州牧可能會北上。”

法正點點頭,“我明白了,不過張魯此人非常警惕,一旦上庸有失,他就會立刻改變策略,甘將軍他們未必會有機會奪取南鄭,我建議還不如我們偷襲南鄭,殺張魯一個措手不及。”

趙雲精神一振,他知道劉璟很看重法正,贊他是有奇謀之人,法正這個建議就很有意義,如果能拿下南鄭,那麼漢中也就奪取了一半。

趙雲連忙令人把吳懿請來,告訴他法正的建議,吳懿也頗有興趣,連忙取來地圖,在大石上鋪開,笑道:“請法先生指點!”

法正笑了笑,他看了地圖片刻,指著南鄭一帶道:“漢中谷地實際上是位於北方終南山和南方大巴山之間,和我們現在所處的谷地沒有什麼區別,只是變大了數十倍而已,我們如果走官道,將直達定軍山,可如果走巴北小道,從南面繞過定軍山,便可直抵南鄭城。”

趙雲想了想說:“關鍵是我們不知道南鄭城的情況,有多少兵力,是何人鎮守?”

吳懿接口道:“一個月前我離開漢中南下時,我知道南鄭城是張魯之弟張衛和別駕楊松鎮守,就不知現在有沒有變化了。”

法正笑道:“如果是楊松鎮守,那就有希望了。”

他和吳懿對望一眼,兩人都笑了起來,趙雲不解地問道:“這是爲何?”

法正道:“楊松此人很能幹,但貪圖賄賂,利益心極重,利益大於忠誠,可以從他這裡打開缺口。”

趙雲沉思一下說:“州牧也告訴我,楊松身邊有我們的人,確實可以利用。”

他當機立斷道:“既然如此,我們分頭行動,吳將軍依舊去定軍山招攬舊部,我和法先生走小道趕去南鄭。”

吳懿猶豫一下,讓他獨自去招攬舊部,州牧允許這樣做嗎?

趙雲明白的難處,便拍拍他的肩膀,凝視著他的眼睛道:“吳將軍儘管去定軍山,一切由我趙雲來承擔!”

吳懿默默點頭,趙雲的信任使他心中生出了一絲感激之情。

.......

定軍山前的兩軍對峙已經有一個多月,益州軍佔據高處,修築了堅固營盤,居高臨下,易守難攻,而漢中軍大營則在十五里外的沔水河畔,張魯親率三萬軍和益州軍對峙。

定軍山大寨是漢中一個重要的戰略據點,是大巴山脈進入漢中谷地的最後一處險要之地,漢中軍於建安五年在定軍山修建了一座堅固的堡寨,囤積了大量糧食物資,用來對付益州軍對漢中的擴張。

但張魯怎麼也想不到,他辛苦打造的防禦城堡最後卻變成了益州軍打入漢中的一根楔子,堡寨內糧草物資充足,又有山泉水源,至少可以支持半年,而堡寨易守難攻,他連續三次進攻,都慘遭失敗,損兵折將數千人,卻一無所獲。

大帳內,張魯獨自一人喝著悶酒,荊州軍大舉進攻巴蜀之事,他也有所耳聞,但具體情況他卻不知。

直到劉璟進攻巴蜀,張魯才終於反應過來,他和劉璋都成了劉璟的兩顆棋子,劉璟佯攻上庸,就是爲了把劉璋軍隊引入漢中,從北面牽制住自己,防止他趁亂入蜀,而劉璟的真正目標還是巴蜀。

張魯很擔心,劉璟拿下巴蜀後,必然會兵指漢中,他會從益州和上庸兩線進攻,以荊州軍的善戰,自己還能守住漢中嗎?

這時,謀士閻圃慢慢走進大帳,關切地問道:“將軍今天心情好象不佳?”

張魯嘆息一聲,“心中煩憂,且過今日,明天就不知了。”

他一擺手,“先生請坐吧!”

閻圃坐下,小心翼翼問道:“將軍是擔心劉璟嗎?”

張魯點點頭,“正是,也不知他現在是否攻下益州,他是否會繼續北上,進攻漢中呢?”

“屬下倒覺得劉璟攻下益州沒有那麼快,當務之急是要殲滅定軍山的益州軍,重新部署防禦,利用地形之險將荊州軍拒之大門之外,如果實在不行,將軍可以向曹丞相求救。”

“哼!”

張魯冷冷哼了一聲,“劉璟是狼,曹操就是虎,向他求救,無疑就是羊入虎口,這樣的話,先生請不要再說。”

閻圃沒想到張魯會這樣牴觸曹操,他只得苦笑了一下,就在這時,帳外忽然傳來轟隆隆的戰鼓聲,張魯頓時一驚,站起身問道:“是怎麼回事?”

片刻,一名親兵奔進來稟報道:“啓稟大將軍,是吳懿率軍來搦戰!”

“吳懿?”

張魯心中驚訝,他前段時間抓到到的益州軍探子說,吳懿回巴蜀了,怎麼又回來了?

這時,閻圃在一旁問道:“是益州軍軍旗,還是有變化了?”

張魯頓時明白過來,或許張魯是投降荊州軍了,他也緊張地問道:“是哪裡的戰旗?”

親兵搖搖頭,“卑職沒有聽說。”

張魯當即令道:“出兵迎戰!”

漢中軍營的戰鼓聲也轟隆隆敲響了,他們已經近十天沒有出戰,隨著戰鼓聲敲響,漢中軍隊也開始振奮起來,營門大開,張魯率領一萬軍隊魚貫而出,旌旗招展,殺氣騰騰。

在他們對面兩裡外,一支萬餘人的軍隊也列隊整齊,陽光下,盔明甲亮,刀光閃爍,張魯看得清楚,對方迎風飄舞的大旗,依然是藍色的益州戰旗,這使張魯長長鬆了口氣,這意味著吳懿並沒有投降荊州軍,也意味著益州還沒有被劉璟佔領。

這時,吳懿在數十名將領的護衛下騎馬奔了上來,大聲喊道:“請張大將軍出來一下敘!”

張魯猶豫一下,也催馬迎了上前,百名親衛連忙護衛左右,兩人相距約數十步,張魯高聲問道:“吳將軍,有什麼事?”

吳懿抱拳笑道:“能否和大將軍商量一下,我們願退回巴蜀,請張大將軍放我們退兵。”

跟在張魯身邊的閻圃心中大喜,這正是重整防禦的良機,他正要勸說張魯答應,不料張魯卻冷冷道:“我漢中不是菜園子,你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要走可以,你把人頭留下!”

吳懿大怒,摘下鐵槍一指張魯,“既然如此,那就決一死戰吧!”

張魯仰頭大笑,回頭問諸將道:“誰願出戰?”

一名年輕將領揮刀喊道:“末將願意出戰!”

張魯見是部將馬曲,便點了點頭,“準戰!”

馬曲催馬衝了上去,對面也換了對手,不再是吳懿,而是大將雷銅,他一挺蛇矛,催馬直刺敵將,這時,閻圃低聲問張魯:“大將軍爲何不答應他們撤軍?我們可趁機整理關隘。”

張魯冷笑一聲道:“應該益州形勢不妙,吳懿才急著回去,我就不準他回去,拖死他們,等他倉促撤軍時,我們的機會便來了,這兩萬益州軍我豈能不吞掉?”

閻圃點了點頭,“大將軍果然高明,屬下佩服!”

第1102章 中原大戰(一)第128章 暗流激盪第309章 撲朔迷離第887章 家人到來第341章 血戰當陽第1103章 中原大戰(二)第642章 再談條件第390章 以劍換刀第540章 劉備借糧第514章 初見龐羲第22章 臺前臺後的較量第112章 正是良辰美景第49章 錢是大問題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1065章 小人出賣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111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832章 魏國來使第986章 河西對策第23章 一戰成名第51章 水深九尺的小衙門第966章 王者之謀第722章 迎頭痛擊(上)第1009章 劉曹聯姻(下)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625章 周瑜病逝第457章 雨中頓悟第755章 兵敗餘河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476章 收藏之器第241章 劉備西逃第294章 兄妹之爭第777章 江東風雲(二十一)第95章 蛇蠍婦人心第180章 周瑜之謀第176章 我幾時上任第527章 激戰成都(四)第987章 激戰谷口第979章 強佔廣陵第996章 迎頭痛擊第951章 引水工程第706章 太原失守第198章 告密第815章 匈奴野心第612章 曹氏父子第269章 得失之間第1115章 青州之變(下)第701章 家事風波第13章 無妄之災第221章 夏口談判第398章 再見司馬懿第293章 厲害殺招第883章 陷入絕境第774章 江東風雲(十八)第912章 張遼之謀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754章 陸遜獻計第611章 鄴都之憂第547章 巡視漢中第690章 收之桑榆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1023章 蓄勢等待第80章 初獲良才第898章 曹使到來第818章 生死一線第271章 身世威脅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709章 陶政的新官第527章 激戰成都(四)第222章 江夏太守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359章 蘄春風雲(六)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486章 智取巫城第820章 烏桓消息第639章 來易走難第216章 緊急報信第446章 曹劉和談第1120章 攻克幷州第1032章 同室操戈第1002章 平定河西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94章 不想遇見第1063章 諸葛亮的選擇第920章 宛城異動第541章 曹植出使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232章 出兵反擊第967章 曹丕謀權第695章 合縱連橫(上)第84章 驗功第1013章 再次東行第42章 枕邊風再起第447章 陶湛探營第109章 隆中偶遇第246章 三方角力第354章 蘄春風雲(一)第560章 轉變心意第818章 生死一線第366章 戰爭悄然而至
第1102章 中原大戰(一)第128章 暗流激盪第309章 撲朔迷離第887章 家人到來第341章 血戰當陽第1103章 中原大戰(二)第642章 再談條件第390章 以劍換刀第540章 劉備借糧第514章 初見龐羲第22章 臺前臺後的較量第112章 正是良辰美景第49章 錢是大問題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1065章 小人出賣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111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832章 魏國來使第986章 河西對策第23章 一戰成名第51章 水深九尺的小衙門第966章 王者之謀第722章 迎頭痛擊(上)第1009章 劉曹聯姻(下)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625章 周瑜病逝第457章 雨中頓悟第755章 兵敗餘河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476章 收藏之器第241章 劉備西逃第294章 兄妹之爭第777章 江東風雲(二十一)第95章 蛇蠍婦人心第180章 周瑜之謀第176章 我幾時上任第527章 激戰成都(四)第987章 激戰谷口第979章 強佔廣陵第996章 迎頭痛擊第951章 引水工程第706章 太原失守第198章 告密第815章 匈奴野心第612章 曹氏父子第269章 得失之間第1115章 青州之變(下)第701章 家事風波第13章 無妄之災第221章 夏口談判第398章 再見司馬懿第293章 厲害殺招第883章 陷入絕境第774章 江東風雲(十八)第912章 張遼之謀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754章 陸遜獻計第611章 鄴都之憂第547章 巡視漢中第690章 收之桑榆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1023章 蓄勢等待第80章 初獲良才第898章 曹使到來第818章 生死一線第271章 身世威脅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709章 陶政的新官第527章 激戰成都(四)第222章 江夏太守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359章 蘄春風雲(六)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486章 智取巫城第820章 烏桓消息第639章 來易走難第216章 緊急報信第446章 曹劉和談第1120章 攻克幷州第1032章 同室操戈第1002章 平定河西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94章 不想遇見第1063章 諸葛亮的選擇第920章 宛城異動第541章 曹植出使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232章 出兵反擊第967章 曹丕謀權第695章 合縱連橫(上)第84章 驗功第1013章 再次東行第42章 枕邊風再起第447章 陶湛探營第109章 隆中偶遇第246章 三方角力第354章 蘄春風雲(一)第560章 轉變心意第818章 生死一線第366章 戰爭悄然而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将乐县| 东安县| 娄烦县| 博罗县| 双辽市| 易门县| 锦州市| 台山市| 监利县| 日喀则市| 静安区| 塔河县| 民县| 卫辉市| 海淀区| 英吉沙县| 门头沟区| 宁陵县| 年辖:市辖区| 昭通市| 富锦市| 甘肃省| 吕梁市| 浦北县| 怀安县| 陆良县| 万州区| 大足县| 罗江县| 来宾市| 永春县| 饶阳县| 彭水| 镇宁| 霍邱县| 通化县| 石景山区| 策勒县| 蒲江县| 闸北区| 柘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