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五章 長沙學院

隨著赤壁之戰的結束,荊州之地的流民越來越多。“流民”是我國封建統治時期的一個歷史現象。按照《明史.食貨志》解釋,流民即:“年飢或避兵他徙者曰流民”。也就是由於天災人禍,百姓爲了生存,被迫背井離鄉,逃往深山大澤,覓一棲生之地。

長沙因爲秦成的連年苦心經營,又遠離戰場,所以一時無數人涌入。

秦成安排人手,在流民中挑選精壯,組織成軍。目前的秦成,常備軍已經達到6萬人。另外,五千強襲營,五千輕騎兵,一千陷陣營都作爲特種兵種在城外駐紮,隨時待命。軍隊有了,但是,好景不長,問題很快就出來了!因爲隨著軍隊的增加,軍糧日益緊張起來。

如何在最快時間內解決軍糧問題,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針對於軍糧的問題,龐統、劉巴、蔣琬、廖立、鄧芝等人都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法。

秦成看著幾人來回討論爭執,突然想起昨天看到曹操屯田的做法。曹操佔了青州後,吸收了大量難民,黃巾賊,在當時他屬地人口是最多的,爲了養活這些人,當然也是爲了自給自足,想出了屯田制度。屯田,將所有人整合起來勞作,用軍中制度管理,這種情況下,兵既是民,民既是兵,既保證了土地最大限度的耕種,也維持了軍隊的基本戰鬥力。

這也是曹操高明的地方,整個三國時期,曹魏集團靠屯田累積了大量的糧草和金錢資本,也是因爲這個,奠定了他以後制霸整個中原的基礎。

也就也就是說,屯田制度其實是曹操首創,而且在當時只有曹操一個勢力採用,效果類似可持續發展,而其他軍閥都還是靠搶掠,吃老本。

如果採用曹操的屯田制度,會不會改善軍備與民生?秦成沒有做過,只能諮詢謀士的意見。

聽聞秦成準備在荊州境內推廣曹操的屯田制度。龐統、蔣琬等人極度贊成。這其實是一種將生產力再次回收利用的做法。但是有利有弊。還田與農,不僅容易造成統治階級與底層農奴的對抗,而且會削弱統治階級的實際權力,所以很多統治階層都不願意去做,謀士自然也不會主動提起。

秦成卻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及。既然有助於民生,自然要施行!曹操做得出,我秦成就也有魄力這麼去做。方法得到謀士的認可,秦成就立即安排蔣琬,用最快的時間將屯田制推廣下去。

安排完屯田制,秦成還有一個想法,要徵求謀士的建議。

那就是,建立一個源源不斷的軍事學院。

穿越後的秦成,是最瞭解知識重要性的人,後漢什麼滅亡,說到最後還是人才的緊缺。

借鑑後世大學開辦的情況,又吸取當時的水鏡先生在荊州開設學院育人的策略,秦成準備自己在長沙建立一個學院。

聽完秦成的分析,龐統的眼光立刻就直了起來。對於人才的渴望是

歷來統治者必備的條件。只有源源不斷的吸收優秀人士,才能維持一個集團的正常運轉。

漢末時期,曹操是唯一一個可以不分出身,以才選取的諸侯,所以才導致了曹魏集團的長期興盛。

戰亂時期,多少有才學子,因爲出身和名望問題被掩埋在歷史的浪潮中。

這個時候,曹操還沒有發佈“求賢令”,所以秦成決定趕在曹操之前,建立一個學士學院,不分等級,不問出身,憑藉才能求學任職!這就是“長沙學院”成立的初衷。

想好之後,由蔣琬起草“求賢令”的範本,由劉巴督造長沙學院的建設。秦成又將王耀偷偷叫到一旁,讓他在各處尋找有才之人帶到長沙學院就讀。

長沙郡城後有一荒山。山不大,但也綠樹成蔭。此時,新建立的長沙學院就選址在這座荒山之上。

立在山頂,可以看見山下已經有無數的人影來回走動。這是新招募的建築工人。無數新打磨的青石一塊一塊被整齊的鋪設在開鑿的山路之上,從武陵城運來的實木,從零陵與桂陽送來的軍糧,無數的資源猶如一條長龍匯聚到這座荒山,使得荒山看上去格外熱鬧!突然,秦成被幾個工人的工作方式吸引。只見這幾個工人分工明確,有人在山下,有人在半山腰,一條粗繩從半空垂下,在高處穿過一個圓盤形的鐵製物品,由上空之人拉扯。只見山下工人熟練的將幾塊青石捆綁完畢,然後由上空工人拉動,就這樣,大青石緩緩的升到高處。這不是後世用的滑輪嗎?這是誰製造的?

好奇之下,秦成吩咐劉巴諮詢情況。

不多時,劉巴帶領一箇中年男子走了上來。這男子身穿破舊麻衣,一張平凡的臉上佈滿了歲月的滄桑,雙手乾枯,密密麻麻的佈滿了各種裂痕,一看就是辛苦的手藝人!

“主公,這就是他們幾個的領隊師傅,名叫馬均!”劉巴對秦成說到。

馬均?漢末知名的發明家?真的是他?歷史上的馬均曾是三國時期著名製造大師。 改進前人所造織綾機、百戲木偶,曾再次發明已失傳的指南車、發明翻水車等。後來被曹操所用,使的曹軍在科學研究上領先許多。

這可是個寶貝啊!如果能利用好,絕對是一個隱藏的殺手鐗。科學研究纔是社會進步的推動者。想到這裡,秦成急忙將馬均喚到身邊,仔細訊問起來他的情況。漢末戰爭混亂,對發明研究完全沒人重視。馬均空有想法,卻不能實施。恰好遇到秦成,詳聊之下才發現,秦成對發明研究充滿了期望,兩人一拍即合,很快馬均便在秦成麾下任職,專門從事研究工作。他的到來爲秦軍日後的攻城略地提供了重要的戰爭機器,這是後話,暫且不說。

秦成閒暇之餘都會去荒山巡查一番。

“主公,以眼下的進度,半年之後,長沙學院就可以竣工!”劉巴摸著稀疏的鬍子,得意洋洋的說道。自

從跟隨了秦成,劉巴徹底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每日忙的樂不可支!

秦成緩緩的點下頭。

“公琰,你那邊的求賢令起草的怎麼樣了?”秦成又問身後的蔣琬。

“已經基本成型,只待主公批閱!”

就在“長沙學院”如火如荼的建設過程中,無數的流民在軍隊的帶領下開進了桂陽、零陵兩郡,兩郡多平原,地廣人稀,特別適合進行屯田。流民不僅可以分到田地糧食,還可以應徵入伍,奪取功爵。這時候,半兵半農的模式已經基本成熟,秦成的屯田制也初見成效出來。

時間流逝,半年後,秦成攜帶文武官員來到荒山腳下。如今的荒山已經正式更名爲“長沙學院!”山下有一千士兵長年守候,以保衛過往學子的安全。

望著一道曲徑通幽的盤山道路,秦成感慨萬千。有時候,人真的是很神奇的生物,團結一心,在半年的時間,硬是在這座荒山中開拓出了一個人間仙境。山路盤旋,幾經走動,終於來到山巔。正大門是一高大石碑,上書草字:長沙學院!右側是一排整齊的灰磚青瓦之房。山後一排野竹隨風搖擺,沙沙作響,好一處求學聖地啊!

長沙學院初步開設:天文、地理、政治、製造、謀略五門學科。天文主講爲劉巴,地理由秦成親自主講,政治主講爲蔣琬、製造科是根據新招募的馬均特意開啓的。謀略主講爲龐統。韓嵩、潘浚、楊儀等作爲長沙學院常任講師管理學院內部。眼下的講師已經是秦軍最大的陣容了,日後會在學院中挑選優秀學子進行任教,這也能進一步補充長沙學院的教學質量。

環視一週,秦成大喜,對劉巴讚不絕口,聽得劉巴有點飄飄然。

接下來,就是開幕儀式。

宣紅的長案之上,擺著牛頭、豬頭、羊頭。正門門口,鼓炮齊鳴!

長長的祭天長文讀罷,便由秦成開始朗讀“招賢令”。

“自古成大事皆不拘於小節!昔日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卒能助成就王業。聲著千載,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是在魏國,使得秦人不敢東向,身在楚國,則三晉不敢南謀。放眼天下,至德之人放在民間,明珠投暗,壯士暮年!今日秦成立誓:其所治下,唯纔是舉!所得之土,願與能人並分!”

招賢令唸完之後,全場一片寂靜,隨後是驚天的歡呼聲!秦成的“招賢令”可謂別處一格,徹底打破了寒門士子求學無望的門檻。

不分貴賤,唯纔是舉!所得之土,與之平分!

招賢令一出,中原人士皆爲沸騰,視長沙學院如同朝聖之地,紛紛前來求學。

通過屯田與招賢令,秦軍一時盛威大振,響徹中原。

(本章完)

第一百零三章 不怒自威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安淪陷一百八十二章 猛攻子午谷第二十七章 三大謀士齊出手第二百一十六章 張飛之死第六十章 退走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藏的危機第四十三章 喋血成都第十八章 荊州之亂第二十五章 尋找名士第一百五十章 陌刀問世第二百一十章 血戰第四十六章 諸葛亮的詭計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淮敗退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野戰事第三十二章 邂逅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議東征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零六章 曹操的心思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的內亂第八十八章 新型裝備第二百六十三章 七步成詩第五十一章 兩軍匯合第一百九十七章 夫人要回家第二百二十四章 夷陵與夷道第十六章 建安十二年的那場風雪第五章 喜從天降第一百九十五章 秦成話天下第一百零五章 下一步的打算第一百章 成都風雲第四十九章 出征第九十章 兵發廣漢第十章 入主桂陽第二百一十章 血戰第二百三十章 坐看風雲起第一百九十七章 夫人要回家第二十九章 激戰江陵城第八十章 蠻牛孟獲第六十八章 秦成學藝第二十章 奇襲永安第二百二十三章 固執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定軍山第三十六章 鬱悶的諸葛亮第二十九章 激戰江陵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絕處逢生第二百六十八章 未知的歷史第二百一十三章 衣錦還鄉第一百二十章 取捨之間第三十一章 劃分荊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九十章 陷陣對虎賁第二百五十六章 猶豫的曹休第二百五十六章 猶豫的曹休第一百七十章 心碎第一百零五章 下一步的打算第二百一十六章 張飛之死第二百六十九章 落日下的廬江第一百七十八章 獨眼夏侯惇第二百零七章 白衣渡江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度結盟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水四傑第八十二章 惡鬥第二百六十七章 偷襲柴桑第二百七十三章 河北亂象第一百六十一章 時機到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江邊攔截第一百六十一章 時機到了第八十三章 新的南蠻王第一百八十七章 混戰第二百零五章 假戲真做第一百六十五章 拜不拜第一百二十六章 潼關之戰的起因第一百二十五章 塞翁失馬第八十五章 無當飛軍第三十六章 鬱悶的諸葛亮第二百一十九章 百鳥朝鳳槍第一百八十六章 敘舊憶往昔第一百二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六十六章 小將出馬第八章 拉人入夥第二百零八章 江上激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百鳥朝鳳槍第一百零三章 不怒自威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第六章 初識魏延第一百四十章 援助馬超第一百九十五章 秦成話天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奇兵之計第六十一章 招降嚴顏第二百一十九章 百鳥朝鳳槍第二百六十章 最後的屏障第八十九章 漢初小鎮第一百五十六章 遲到的援軍第三十三章 我叫孫尚香第二百五十六章 猶豫的曹休第十章 入主桂陽第八十六章 重回廣安第二百一十五章 借曹操之手第二百六十八章 未知的歷史第一百一十四章 誘敵之計
第一百零三章 不怒自威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安淪陷一百八十二章 猛攻子午谷第二十七章 三大謀士齊出手第二百一十六章 張飛之死第六十章 退走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藏的危機第四十三章 喋血成都第十八章 荊州之亂第二十五章 尋找名士第一百五十章 陌刀問世第二百一十章 血戰第四十六章 諸葛亮的詭計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淮敗退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野戰事第三十二章 邂逅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議東征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零六章 曹操的心思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的內亂第八十八章 新型裝備第二百六十三章 七步成詩第五十一章 兩軍匯合第一百九十七章 夫人要回家第二百二十四章 夷陵與夷道第十六章 建安十二年的那場風雪第五章 喜從天降第一百九十五章 秦成話天下第一百零五章 下一步的打算第一百章 成都風雲第四十九章 出征第九十章 兵發廣漢第十章 入主桂陽第二百一十章 血戰第二百三十章 坐看風雲起第一百九十七章 夫人要回家第二十九章 激戰江陵城第八十章 蠻牛孟獲第六十八章 秦成學藝第二十章 奇襲永安第二百二十三章 固執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定軍山第三十六章 鬱悶的諸葛亮第二十九章 激戰江陵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絕處逢生第二百六十八章 未知的歷史第二百一十三章 衣錦還鄉第一百二十章 取捨之間第三十一章 劃分荊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九十章 陷陣對虎賁第二百五十六章 猶豫的曹休第二百五十六章 猶豫的曹休第一百七十章 心碎第一百零五章 下一步的打算第二百一十六章 張飛之死第二百六十九章 落日下的廬江第一百七十八章 獨眼夏侯惇第二百零七章 白衣渡江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度結盟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水四傑第八十二章 惡鬥第二百六十七章 偷襲柴桑第二百七十三章 河北亂象第一百六十一章 時機到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江邊攔截第一百六十一章 時機到了第八十三章 新的南蠻王第一百八十七章 混戰第二百零五章 假戲真做第一百六十五章 拜不拜第一百二十六章 潼關之戰的起因第一百二十五章 塞翁失馬第八十五章 無當飛軍第三十六章 鬱悶的諸葛亮第二百一十九章 百鳥朝鳳槍第一百八十六章 敘舊憶往昔第一百二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六十六章 小將出馬第八章 拉人入夥第二百零八章 江上激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百鳥朝鳳槍第一百零三章 不怒自威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第六章 初識魏延第一百四十章 援助馬超第一百九十五章 秦成話天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奇兵之計第六十一章 招降嚴顏第二百一十九章 百鳥朝鳳槍第二百六十章 最後的屏障第八十九章 漢初小鎮第一百五十六章 遲到的援軍第三十三章 我叫孫尚香第二百五十六章 猶豫的曹休第十章 入主桂陽第八十六章 重回廣安第二百一十五章 借曹操之手第二百六十八章 未知的歷史第一百一十四章 誘敵之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间市| 青铜峡市| 鄂托克前旗| 连平县| 海伦市| 铜陵市| 泸定县| 宁乡县| 景泰县| 柘荣县| 扬中市| 建宁县| 沧源| 伊宁市| 乃东县| 鹤壁市| 旅游| 横峰县| 准格尔旗| 乌兰察布市| 青浦区| 安平县| 越西县| 类乌齐县| 兖州市| 东乌| 衢州市| 清涧县| 鄂伦春自治旗| 皋兰县| 遂昌县| 都匀市| 沽源县| 塔河县| 泰安市| 台前县| 沾益县| 沈阳市| 桃园县| 苏尼特左旗|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