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赤壁之戰的結束,荊州之地的流民越來越多。“流民”是我國封建統治時期的一個歷史現象。按照《明史.食貨志》解釋,流民即:“年飢或避兵他徙者曰流民”。也就是由於天災人禍,百姓爲了生存,被迫背井離鄉,逃往深山大澤,覓一棲生之地。
長沙因爲秦成的連年苦心經營,又遠離戰場,所以一時無數人涌入。
秦成安排人手,在流民中挑選精壯,組織成軍。目前的秦成,常備軍已經達到6萬人。另外,五千強襲營,五千輕騎兵,一千陷陣營都作爲特種兵種在城外駐紮,隨時待命。軍隊有了,但是,好景不長,問題很快就出來了!因爲隨著軍隊的增加,軍糧日益緊張起來。
如何在最快時間內解決軍糧問題,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針對於軍糧的問題,龐統、劉巴、蔣琬、廖立、鄧芝等人都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法。
秦成看著幾人來回討論爭執,突然想起昨天看到曹操屯田的做法。曹操佔了青州後,吸收了大量難民,黃巾賊,在當時他屬地人口是最多的,爲了養活這些人,當然也是爲了自給自足,想出了屯田制度。屯田,將所有人整合起來勞作,用軍中制度管理,這種情況下,兵既是民,民既是兵,既保證了土地最大限度的耕種,也維持了軍隊的基本戰鬥力。
這也是曹操高明的地方,整個三國時期,曹魏集團靠屯田累積了大量的糧草和金錢資本,也是因爲這個,奠定了他以後制霸整個中原的基礎。
也就也就是說,屯田制度其實是曹操首創,而且在當時只有曹操一個勢力採用,效果類似可持續發展,而其他軍閥都還是靠搶掠,吃老本。
如果採用曹操的屯田制度,會不會改善軍備與民生?秦成沒有做過,只能諮詢謀士的意見。
聽聞秦成準備在荊州境內推廣曹操的屯田制度。龐統、蔣琬等人極度贊成。這其實是一種將生產力再次回收利用的做法。但是有利有弊。還田與農,不僅容易造成統治階級與底層農奴的對抗,而且會削弱統治階級的實際權力,所以很多統治階層都不願意去做,謀士自然也不會主動提起。
秦成卻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及。既然有助於民生,自然要施行!曹操做得出,我秦成就也有魄力這麼去做。方法得到謀士的認可,秦成就立即安排蔣琬,用最快的時間將屯田制推廣下去。
安排完屯田制,秦成還有一個想法,要徵求謀士的建議。
那就是,建立一個源源不斷的軍事學院。
穿越後的秦成,是最瞭解知識重要性的人,後漢什麼滅亡,說到最後還是人才的緊缺。
借鑑後世大學開辦的情況,又吸取當時的水鏡先生在荊州開設學院育人的策略,秦成準備自己在長沙建立一個學院。
聽完秦成的分析,龐統的眼光立刻就直了起來。對於人才的渴望是
歷來統治者必備的條件。只有源源不斷的吸收優秀人士,才能維持一個集團的正常運轉。
漢末時期,曹操是唯一一個可以不分出身,以才選取的諸侯,所以才導致了曹魏集團的長期興盛。
戰亂時期,多少有才學子,因爲出身和名望問題被掩埋在歷史的浪潮中。
這個時候,曹操還沒有發佈“求賢令”,所以秦成決定趕在曹操之前,建立一個學士學院,不分等級,不問出身,憑藉才能求學任職!這就是“長沙學院”成立的初衷。
想好之後,由蔣琬起草“求賢令”的範本,由劉巴督造長沙學院的建設。秦成又將王耀偷偷叫到一旁,讓他在各處尋找有才之人帶到長沙學院就讀。
長沙郡城後有一荒山。山不大,但也綠樹成蔭。此時,新建立的長沙學院就選址在這座荒山之上。
立在山頂,可以看見山下已經有無數的人影來回走動。這是新招募的建築工人。無數新打磨的青石一塊一塊被整齊的鋪設在開鑿的山路之上,從武陵城運來的實木,從零陵與桂陽送來的軍糧,無數的資源猶如一條長龍匯聚到這座荒山,使得荒山看上去格外熱鬧!突然,秦成被幾個工人的工作方式吸引。只見這幾個工人分工明確,有人在山下,有人在半山腰,一條粗繩從半空垂下,在高處穿過一個圓盤形的鐵製物品,由上空之人拉扯。只見山下工人熟練的將幾塊青石捆綁完畢,然後由上空工人拉動,就這樣,大青石緩緩的升到高處。這不是後世用的滑輪嗎?這是誰製造的?
好奇之下,秦成吩咐劉巴諮詢情況。
不多時,劉巴帶領一箇中年男子走了上來。這男子身穿破舊麻衣,一張平凡的臉上佈滿了歲月的滄桑,雙手乾枯,密密麻麻的佈滿了各種裂痕,一看就是辛苦的手藝人!
“主公,這就是他們幾個的領隊師傅,名叫馬均!”劉巴對秦成說到。
馬均?漢末知名的發明家?真的是他?歷史上的馬均曾是三國時期著名製造大師。 改進前人所造織綾機、百戲木偶,曾再次發明已失傳的指南車、發明翻水車等。後來被曹操所用,使的曹軍在科學研究上領先許多。
這可是個寶貝啊!如果能利用好,絕對是一個隱藏的殺手鐗。科學研究纔是社會進步的推動者。想到這裡,秦成急忙將馬均喚到身邊,仔細訊問起來他的情況。漢末戰爭混亂,對發明研究完全沒人重視。馬均空有想法,卻不能實施。恰好遇到秦成,詳聊之下才發現,秦成對發明研究充滿了期望,兩人一拍即合,很快馬均便在秦成麾下任職,專門從事研究工作。他的到來爲秦軍日後的攻城略地提供了重要的戰爭機器,這是後話,暫且不說。
秦成閒暇之餘都會去荒山巡查一番。
“主公,以眼下的進度,半年之後,長沙學院就可以竣工!”劉巴摸著稀疏的鬍子,得意洋洋的說道。自
從跟隨了秦成,劉巴徹底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每日忙的樂不可支!
秦成緩緩的點下頭。
“公琰,你那邊的求賢令起草的怎麼樣了?”秦成又問身後的蔣琬。
“已經基本成型,只待主公批閱!”
就在“長沙學院”如火如荼的建設過程中,無數的流民在軍隊的帶領下開進了桂陽、零陵兩郡,兩郡多平原,地廣人稀,特別適合進行屯田。流民不僅可以分到田地糧食,還可以應徵入伍,奪取功爵。這時候,半兵半農的模式已經基本成熟,秦成的屯田制也初見成效出來。
時間流逝,半年後,秦成攜帶文武官員來到荒山腳下。如今的荒山已經正式更名爲“長沙學院!”山下有一千士兵長年守候,以保衛過往學子的安全。
望著一道曲徑通幽的盤山道路,秦成感慨萬千。有時候,人真的是很神奇的生物,團結一心,在半年的時間,硬是在這座荒山中開拓出了一個人間仙境。山路盤旋,幾經走動,終於來到山巔。正大門是一高大石碑,上書草字:長沙學院!右側是一排整齊的灰磚青瓦之房。山後一排野竹隨風搖擺,沙沙作響,好一處求學聖地啊!
長沙學院初步開設:天文、地理、政治、製造、謀略五門學科。天文主講爲劉巴,地理由秦成親自主講,政治主講爲蔣琬、製造科是根據新招募的馬均特意開啓的。謀略主講爲龐統。韓嵩、潘浚、楊儀等作爲長沙學院常任講師管理學院內部。眼下的講師已經是秦軍最大的陣容了,日後會在學院中挑選優秀學子進行任教,這也能進一步補充長沙學院的教學質量。
環視一週,秦成大喜,對劉巴讚不絕口,聽得劉巴有點飄飄然。
接下來,就是開幕儀式。
宣紅的長案之上,擺著牛頭、豬頭、羊頭。正門門口,鼓炮齊鳴!
長長的祭天長文讀罷,便由秦成開始朗讀“招賢令”。
“自古成大事皆不拘於小節!昔日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卒能助成就王業。聲著千載,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是在魏國,使得秦人不敢東向,身在楚國,則三晉不敢南謀。放眼天下,至德之人放在民間,明珠投暗,壯士暮年!今日秦成立誓:其所治下,唯纔是舉!所得之土,願與能人並分!”
招賢令唸完之後,全場一片寂靜,隨後是驚天的歡呼聲!秦成的“招賢令”可謂別處一格,徹底打破了寒門士子求學無望的門檻。
不分貴賤,唯纔是舉!所得之土,與之平分!
招賢令一出,中原人士皆爲沸騰,視長沙學院如同朝聖之地,紛紛前來求學。
通過屯田與招賢令,秦軍一時盛威大振,響徹中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