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

徐庶傍晚時離開蘭臺,到御史臺坐班,對白日裡御史臺內積攢的公文進行審閱、簽字。

這時候蔣琬來訪,在徐庶面前,蔣琬終究是個晚輩。

當年的荊州年青士人一代裡,挑頭的就諸葛亮、龐統(tǒng)、習禎、馬良、廖立這麼五個人,蔣琬、楊儀還擠不進這個團隊裡。

不管是徐庶與諸葛亮之間的交情,還是與荊州士人的交情,又或者是跟關羽、張飛、趙雲(yún)等元從將領的感情,都不是蔣琬可以比擬的。

現(xiàn)在蔣琬就是代表尚書檯對徐庶提前預知一下,好讓徐庶有個心理準備。

至於空缺的御史中丞一職……沒有徐庶指認最佳人選的說法,這個人選就連關羽也不能獨斷,按著資歷來排,最佳合適的人選是廖立。

除非廖立再三拒絕,否則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坐穩(wěn)這個位置。

蔣琬提前賀喜,又語氣惆悵:“宋公知元直公心意,如今藉故成全,僕雖喜元直公得以用武,又深感乏力。能代元直公者,廖公淵也,此公……唉?!?

提起廖立這個湘州老鄉(xiāng)、舊交,蔣琬真的是無話可說。

廖立這兩年簡直不可理喻,煽動鄉(xiāng)黨情緒,製造荊湘對立,將好好的大荊州集團硬是搞分裂了。

偏偏自己又是潘濬的表弟,許多湘州士人刻意遠離自己,讓自己無從影響湘州士人。

作爲一個零陵人,蔣琬也大抵能明白湘州士人的打算,本身在軍事、經(jīng)濟方面跟北府走的近,不願意脫離。

然後呢,荊州完整的時候,經(jīng)濟文化重心在南陽和江陵,劉表時期襄陽興起,這都是在江北。

在劉表之前,南陽是帝鄉(xiāng),人口二百多萬,再怎麼牛,荊南地區(qū)也沒有敢生出異議的;而江陵又在長江邊上,荊北、荊南都在江陵輻射範圍內,有一個彌合、加速荊南、荊北交流的作用。

可劉表時期襄陽崛起,這時候的荊州州治就跟荊南的距離遠了,荊南人由鄰居變成了鄉(xiāng)下人,又跟著張羨與劉表競爭過,荊南、荊北的差距就越發(fā)明顯了。

當時正值官渡之戰(zhàn),張羨支持曹操,帶著荊南四郡跟劉表決裂,劉表無暇顧慮曹操、袁紹之間的決戰(zhàn),只能先攻打張羨。

荊南四郡團結在張羨左右,劉表初期無法攻下,直到張羨病死,荊南四郡又擁護他的兒子繼續(xù)反抗,隨後才被異議平定。

荊南、荊北的矛盾由來已久,析分爲二州,也是符合地理、經(jīng)濟、人心趨勢的。

對於所謂的大荊州理論,荊南四郡的湘州人嚴重缺乏代入感、也就沒有建設大荊州的主人翁意識。

到了現(xiàn)在,湘州人即眼饞荊州的士人待遇,又不想重新併入荊州、再受江北荊州人的控制。

所以就跟著廖立與朝廷搞對立,什麼都要爭,一點虧都不肯吃。

這兩年裡沒吃到朝廷的鐵拳,反而因麥城產業(yè)瓦解,部分產業(yè)、技術遷入湘州,讓湘州人吃到了許多好處。於是與朝廷、荊州的競爭心思越發(fā)的強烈,就如市井小販一樣,凡事都斤斤計較,毫無大局,只顧著自身得失。

現(xiàn)在廖立來頂替徐庶留下的位置,那湘州人還不手舞足蹈,得意忘形?

特別是牴觸、拒收直百錢,就是湘州商人最先發(fā)起的活動,湘州、嶺南運到江都的貨物,寧肯多跑點路賣到南陽去,也不肯收江都的直百錢。

現(xiàn)在最恨湘州人的,就是益州人,益州士人家裡攢了太多的直百錢,本可以一點點流通出去,可新五銖錢還沒出來,湘州人就拒收直百錢,益州人不得虧死?

江都是目前天下最大的貿易都市,太多益州人帶著直百錢到江都採買嶺南的寶石、珊瑚、珍珠、象牙、香料、玳瑁等等之類,圖的就是一個保值,以避免直百錢崩解。

可是很遺憾,湘州、嶺南的商人拒收直百錢,難道非要下令,不準這些人拒收?

你可以下這樣的命令恐嚇百姓,可你嚇不住持有奢侈品、貴重物品的商人,手裡握著寶貝,做的就是開張吃三年的買賣。

你敢下令強制流通直百錢,這幫人就敢把手裡的貴重品溢價百倍!

貴重物品,具體多少錢,各人的評價、衡量標準不同,又不能強買強賣,所以沒辦法解決。

蔣琬表達自己的憂慮,如果可以,他真的想把廖立活活掐死,這簡直就是個禍害。

明明一盤散沙的荊南士族,硬是被廖立統(tǒng)合在一起;上一次統(tǒng)合荊南士族的人叫張羨,南陽郡涅陽張氏的張羨,字仲景。

反倒是自己,被夾在中間,益發(fā)的難做人。

更糟糕的是徐庶外調出任封疆大吏,廖立這個禍害就會入朝執(zhí)掌御史臺。

● тtκan● Сo

廖立比李嚴更難對付,李嚴工作之餘的生活重心放在瓷器、釀酒方面,對拉幫結夥、搞事情缺乏積極性。這也是李嚴的性格使然,一個自命清高的人,本就不喜歡與人抱團。

可廖立不一樣,這人賊喜歡前呼後應的大場面,現(xiàn)在負責編書之餘又好爲人師,以門生關係在身邊聚集了好多士人子弟。

說廖立弘揚私學違背朝廷相關禁令?

也不對,這些圍在廖立身邊的士人子弟還肩負著資料謄抄,協(xié)助彙編的工作。

總之廖立一來,肯定會帶一幫人來,這幫士人子弟誰家沒幾個姻親世交?誰家父祖沒有幾個交好的朋友?

幾乎不用想,也知道廖立帶著這些人上任,立刻就能在江都聚攏一批人,形成一股十分難纏,又覆蓋範圍廣泛的黨徒。

比起即將到來的廖立,之前李嚴擔任江都尹時,不搞主動搞摩擦……實在是太難得了。

蔣琬在這裡表達自己的擔憂,徐庶卻不做反應,這不是他能管制、約束的,也不是該他來管的。

現(xiàn)在重要的是補上馬良留下的位置,收拾爛攤子,與張飛一起穩(wěn)定關東四州的局勢。

等待機會,向魏國發(fā)動滅國戰(zhàn)爭。

論對魏國的仇恨,徐庶也是很大的,去前線督兵,本就是心中夙願。

此去兗州,關係著報答先帝恩德,也關係著私仇……怎可能放棄?

不管蔣琬說什麼,徐庶都不做反應,非言辭所能動,蔣琬只好放棄。

他來,於公是試探徐庶的口風,於私是想勸徐庶拒絕外放,不給廖立回江都的機會。

徐庶拒絕外放,那詔令還未公佈,還是能收回的。

可惜,徐庶與魏國的仇……大的可以說是不共戴天。

第二百二十章 龐巨師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huán)陣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八百零八章 死結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嚴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三百章 精兵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五百零六章 當面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xù)第四百章 衛(wèi)軍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七百九十九章 風口之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著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八十六章 互贈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zhàn)後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shù)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記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三十三章 塔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牌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五百五十一章 勝負迷雲(yún)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
第二百二十章 龐巨師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huán)陣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八百零八章 死結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嚴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於過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三百章 精兵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二百零四章 三恪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五百零六章 當面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後續(xù)第四百章 衛(wèi)軍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七百九十九章 風口之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著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二百一十八章 錦帶第八十六章 互贈第八百一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zhàn)後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shù)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四百零三章 北府記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三十三章 塔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牌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第七百八十四章 請辭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第五百五十一章 勝負迷雲(yún)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面雪花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礼县| 仙游县| 石首市| 志丹县| 孝昌县| 清水河县| 襄汾县| 区。| 新郑市| 东辽县| 盐津县| 永丰县| 湄潭县| 安吉县| 盖州市| 利津县| 丰宁| 泸溪县| 锡林浩特市| 米泉市| 抚顺县| 句容市| 横峰县| 遂宁市| 香港| 沙雅县| 临夏市| 泸水县| 金川县| 千阳县| 桑植县| 崇礼县| 图木舒克市| 玉溪市| 岳阳县| 昌图县| 布拖县| 固镇县| 景泰县| 天门市| 梅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