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

南中,諸葛亮撫定各部,執行預定計劃,冊封焦、雍、婁、爨、孟、量、毛、李、高、張、雷、呂這十二姓爲侯,立八都尉戍守區,由十二姓輪流充任。

同時徵集兵員南中夷兵……夷兵不論出身部族,一概採用田信嶺南的過渡政策,被稱之爲漢僮,賜姓名。

嶺南的政策過於激進,田信又有三江流域可以水運平叛,本人又武勇蓋世,最能懾服蠻夷。

“蠻夷畏威不敬德行,今我留軍寡少,恐不能濟事,留軍多則重賦。”

馬謖諸葛亮廬中對弈,闡述自己的看法:“蠻夷崇尚氣力,與巴人類同,徵爲軍役,合乎其風俗,故得兵三萬戶,蠻夷不厭也。然其苦賦稅,我軍留少,南中稅賦雖能自足,卻無益北伐大業。”

“若是留軍多,一則需成都轉運,士民勞苦,南中生怨,且物力難積兩歲用度,亦無益於北伐。”

運輸條件艱難,留下的軍隊多了,南中賦稅無法養活,還需要從成都方面調運,這樣不利於成都這裡積蓄北伐物資,還要勞煩漢、土民力進行轉運,浪費生產力,還會讓南中滿意生出厭倦、離反之心。

至於軍屯,南中地區開發並不深入,適合開發的細碎平地都已有主,唯有開闢梯田。

可梯田需要前期投入,以及不斷維護,沒有幾年時間,是無法成功的。

現在北伐就在明年秋或後年秋,正是積蓄物資,休養民力的關鍵兩年,哪裡有多餘的精力去開發南中地區?

還不如把漢軍盡數撤回,這次出兵已經是大勝,前後斬殺叛亂夷人近乎兩萬級,徵兵戶三萬,這是三萬漢僮兵,他們的家庭也要遷移到益州平原地區,編戶齊民,加入生產。

殺戮叛軍,樹立了漢室威信,打擊了南中叛離思想;平白得兵三萬戶,還冊封十二姓、立八都尉,形成了有效統治;又確定了十二姓每年上繳的牛、馬、漆、皮、羽、兵戶的數額,這相當於徵稅。

前後一頓操作下來,十二姓相當於另類三恪,爲了強化自身統治力和地位,他們會聯合起來積極蠶食蠻夷部落,進而向朝廷進獻物資,這相當於稅賦。

這比一年前好了太多,光是徵發的三萬漢僮兵戶,就值得大書特書。

僅僅十二姓每年需要上繳朝廷的兵戶合起來就有六百戶,爲長期驅使十二姓蠶食蠻夷部族,又削弱十二姓打好了基礎。

現在應該從南中抽身,把後續的事情交給十二姓、八都尉來處理。

朝廷坐享其成,在益州平原休養生息,爲北伐大業做最後的休養。

如果效仿嶺南,那益州就別想休養,會陷入戰爭泥沼中,物資根本無法積蓄。

這是馬謖的意見,也是諸葛亮要解決的棘手問題。

嶺南政策自有其特殊性,南中地區可沒有三江流域,也沒有田信那樣的高機動、高效率平叛的戰鬥力。

沒有第一時間爲夏侯蘭建立鎮南將軍幕府,並規劃府兵駐屯區域,這就是南中實際問題與事前規劃的不同。

十二姓,八都尉,已經很好的完成了內部均衡;沒必要再設立一個集權的鎮南將軍府。

當代人這個兵府是很好的,有積極效果;可三四代以後,十二姓會因爲這個集權的兵府產生凝聚力,統合爲一後,自然而然的會對中樞發起挑戰。

這個挑戰的方式有很多,叛亂是最笨的一種,總之各種挑戰都不是好事情。

諸葛亮始終在猶豫:“幼常應知孝先本意,孝先欲爲千年之計,是想一勞永逸解決南中懸疑。”

說著起身踱步活動身體,諸葛亮甩動手臂,如果一人獨處的話,興許還會來一套田信教授的健身操。

馬謖也是面有難色:“丞相,陳公欲畢功於一役,此心我等皆知。可借用陳公一句話,此事要因地制宜纔對。嶺南與南中不同,想來陳公也是可以理解的。今北方士民懸於水火之中,亟需解救,我等實無心力與南中周旋。”

“非是不敬陳公,有心無力而已。若是陳公不滿,謖願親往陳公處說明因果,解開誤會。”

諸葛亮來回踱步,自有考慮在:“幼常,我所慮非是孝先不快,而是怕他失望。交州新附,府庫空虛,竭盡交州物力,才疏通鳥道,使夏侯將軍神兵天降,南中各部無不臣服。”

南中這麼快平定,是因爲交州這裡已經有了出兵南中的行動力。

南中的豪強、酋長們,不可能再向以前那樣只考慮北面的益州,現在還要考慮了東南方向的交州兵。

兩面被圍,這給了南中豪強很大的壓力;也增加了諸葛亮與南中豪強談判的底氣,才能一舉達成徵兵戶三萬的壯舉。

夏侯蘭這三千人從交州投放到南中,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高了,這個代價都算在田信頭上。

是士家窮盡一切手段爲夏侯蘭開闢道路,提供後勤;這是應田信要求做的,士家已經達成任務,田信自然要回報士家。

十二姓封君、八都尉,已經是出兵南中前最完美的設想;現在已經達成,若更進一步設立南府,這會增加朝堂與十二姓的根源矛盾,導致原來的設想失去執行餘地。

如果設立南府,還想兼顧十二姓的利益,那麼就要放開十二姓掌控南府的渠道,讓他們有機會掌控南府。

可這樣的話,早晚必成禍害。

馬謖站了起來,拱手揖拜:“丞相,世無兩全法。還請丞相納謖之策,陳公失望,自有謖在。”

“這與幼常無關,執政在我,也瞞不過孝先。”

諸葛亮止步,手中羽扇擡起指著馬謖:“這樣,幼常去請夏侯將軍,此事由我來向夏侯將軍說明。待北伐成功,我再向孝先賠罪。”

大家的終極目標都是一樣的,但切入點不同。

如果自己能一劍將甲士腰斬,也能百步穿楊,奔走山地如履平地……或許也可以執行嶺南的激進策略。

嶺南的策略實在是太過激進,激進的令田信都有些控不住場面,這才願意拿出嶺南兩萬戶稅租,爲朝廷分流一批江東降臣。

這夥降臣打野戰、搞治理不怎麼內行,可收拾蠻夷,去搞征服、兼併,幾乎是當世一流。

嶺南有這批江東降臣,加上湘軍、日益壯大的漢僮僕從軍、封君、士家,才能在一代人、兩代人的時間裡完成對土民的同化。

這個過程也不復雜,漢僮一詞看似新鮮,不過還是姬周的國人、野人之間多了個過渡羣體,算不得什麼創舉。

夏侯蘭又不是多麼功利的人,對南府掌控權並不執迷,何況南中又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就勢離開,返回嶺南也不算什麼壞事。

一千四百里的鳥道征程,能走完,並保持建制戰鬥力……這已經是很大的功勳。

這個功勳不僅僅在於戰功,更在於維持了朝廷對南中的威懾力。

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六百章 缺糧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三章 嚮導官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九十一章 易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擊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離心離德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四百七十一章 賬目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維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第四百五十七章 煙火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三十五章 攻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八十四章 蛹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
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六百章 缺糧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三章 嚮導官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勢第九十一章 易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三百八十章 調整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擊第二百四十章 良心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七百零五章 閃電戰盔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離心離德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六百三十二章 駁封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第四百七十一章 賬目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維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八百一十四章 排除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三百九十章 蝴蝶第四百五十七章 煙火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四十九章 赤袍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三十五章 攻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一百零二章 太極三巴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風病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八十四章 蛹第七百四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西省| 宝应县| 错那县| 两当县| 禹州市| 安新县| 绥芬河市| 宽甸| 房产| 陈巴尔虎旗| 丰镇市| 溆浦县| 玉树县| 新乡县| 西峡县| 祥云县| 三门县| 达日县| 清苑县| 新营市| 山阳县| 瑞丽市| 开封市| 新安县| 大余县| 阿鲁科尔沁旗| 灯塔市| 丘北县| 绥宁县| 榆社县| 宣威市| 吕梁市| 宝鸡市| 卢氏县| 高陵县| 鸡西市| 乌鲁木齐县| 荣昌县| 宁武县| 罗源县| 安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