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想安定於涼州這一畝三分地,所以你有什麼辦法沒?”
劉歷反問道。
“殿下……”
李斯剛想說話,但不知爲何,欲言又止,把到嘴邊的話給咽回去了。
這反應當然逃不過劉歷的眼睛,他朝李斯道:“你可是我最信任的人,有什麼話你直說就行了,難不成擔心我因爲一句話砍了你?”
“那倒沒有,但這事情非同小可啊。”
李斯面露爲難之色,猶猶豫豫了半天,才下定決心,開口道:“吾就問殿下一個事情,殿下是想要在涼州當一個分王,還是想要在洛陽,當上皇帝?”
未等劉歷回答,李斯又道:“當分王,爲劉家天下保駕護航,靠著手中的長槍與軍隊,爲百姓們搏得一個安寧,也是不錯。”
“但也只是涼州的百姓可以享受安寧,天下大部分人仍然是水深火熱。”
說到這,李斯便緘口不言。
劉歷正聽到重點部分,卻發現李斯閉嘴不說話了,心裡便知他仍然還是有話說的,只不過知道自己身爲一個臣子,有些話不好說的太明瞭而已。
說話有度,點到爲止,這是好事。
但說話說一半這種行爲,可就不好了。
“我想保涼州一方平安即可,至於天下人,我管他天下人呢,一邊去吧。”
劉歷滿不在乎的說道。
他並非真的不在意天下人,只不過是想讓李斯把話全說出來而已。
而李斯也確實入了套。
“萬萬不可啊殿下!”
李斯大呼一聲,急忙道:“殿下乃是皇帝的嫡長子,本就有輔佐朝政的責任,殿下怎能滿足於在這涼州當分王?”
他在劉歷面前一點心眼沒有,直接被釣出來心中真實的想法。
等李斯看到劉歷面帶意味深長的微笑,反應過來自己上當了時,也晚了。
“你有話直說不就得了,既然爲了涼州人還是天下人,你已有自己的意見,那就直說。”
劉歷笑道。
“既然如此,那吾就直說了。”
李斯躬身行禮,然後道:“如今朝堂之上宦官與權臣爭鬥,朝廷烏煙瘴氣,皇帝更是醉心於美色,被矇蔽視聽。”
“現在出了亂子,拆東牆補西牆倒還能應急,可黃巾與涼州之亂只不過是個開始,接下來權臣與宦官的爭鬥更爲激烈,天下也將會在這場爭鬥中分崩離析!”
“屆時,將會是羣雄並起,戰爭連綿,烽火不斷,生靈塗炭,殿下決不能安於涼州一隅!”
說這些話的時候,李斯情緒激動,聲音放大了不少。
如果不是軍營裡禁止外人進入,那這番話絕對會被別人聽見,然後告李斯一個大不敬,或者是謀逆的罪名。
“你說的沒錯。”
劉歷點點頭。
他沒想到,李斯這傢伙竟然推論出了未來的走向。
此時是東漢末年,三分天下那都是之後的事了,之前還有羣雄並起,董卓,何進,曹操,這些人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個接一個把漢帝國唱死了。
劉歷知道這些,是因爲他是穿越而來。
而李斯知道這些,全憑推論,著實是很有遠見,一番話也是說到劉歷心坎裡去了。
“我欲爭天下,你可有謀略?”
劉歷沉聲問道。
“很簡單,在殿下前往中原的時候,就讓李斯爲殿下經營涼州,招兵買馬,加緊訓練,屆時,待乾坤倒轉,大廈將傾之時,殿下可用武力定鼎天下!”
“不過在那之前,何皇后不會輕易放棄,而以皇帝的脾性,斷然不敢與世家大族的對抗,屆時就有可能廢長立幼,殿下還是需要與之周旋一番的。”
李斯說出心中的謀略計劃。
“可以,我賦予你統管涼州一切事務的權利,正好省的我去中原的時候,涼州的政務被荒廢。”
劉歷只是稍加思索,便做出使用李斯謀略的決定。
現在涼州剛剛安穩下來,但這時候他必須回去中原一趟,期間的政務難免要荒廢,若是李斯能留下來處理政務,幫助百姓休養生息,自然是好事。
到時候有了軍隊,有了錢糧,何皇后與王甫鬧出什麼來都無所謂,劉宏把儲君的位置給誰,也無所謂。
拳頭大就是硬道理。
“殿下,吾還要囑託一句。”
李斯的表情突然變得沉重起來,看向劉歷的目光,多了一絲憂慮。
他道:“此去中原,殿下無比多加小心,在殿下動身前行後,吾會表面上與鮮卑,匈奴多加來往,這樣,洛陽中人便知如果殿下出事,那涼州軍必然盛怒之下引蠻夷攻打洛陽,如此,那些宵小奸佞自然不得輕易對殿下下手。”
聽到這話,劉歷點頭道:“表上多加來往是可行的,但實際上仍要打壓纔是。”
“那是自然。”
李斯保證道。
隨後,兩人互相行禮,分別了。
……
次日。
涼州官道上。
背嵬軍鐵騎與陌刀鐵軍營列隊整齊,在官道上肅立著。
他們一共是三萬人,即將跟隨劉歷一起返回中原,而剩下的那些人則被留在涼州,供李斯驅使。
片刻過後。
一輛涼州當地豪族捐贈的豪華馬車,被士兵牽引著拉到隊列正前方。
“預祝殿下旅途順利,我不日便也將返回洛陽,屆時可與殿下一同商議些事情。”
馬車旁邊,爲劉歷送行的張奐拱手說道。
“那是自然,我與張將軍熟絡了,日後自然要多加來往。”
劉歷語氣溫和,笑著說道。
張奐說完話,緊接著就該是李斯說話了。
但李斯卻是什麼也沒說,只是看著劉歷,目光復雜,似是有話想說,但又礙於旁人在此,沒法直言。
“我走了。”
劉歷朝李斯拱了拱手,並不是行禮,而是道別。
隨後,他登上馬車。
常遇春,白起兩個將領立刻跟隨在後面,領兵前進。
坐在馬車之中,劉歷撩開金絲窗簾,朝外面看了一眼。
路上有留守涼州的士兵,自發聚集在路邊,待馬車經過跟前後,全部深深作揖。
也有百姓夾道相送,將酒和乾糧之類的東西,塞到隨行士兵的懷裡,讓他們在路上食用。
望著這一切,劉歷的嘴角微微上揚,輕聲道:“我一定還會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