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好演員在鏡頭前極盡可能的渲染出自己的善意、自己對臨時兒子的愛。
鄭家父母對黃成剛做的這些,只怕這輩子都沒有對自己親生兒子做過,可是他們就這麼自然而然的在鏡頭下演出了對陌生人的善意。
鄭乾坤在鄉下憑著自己的真性情獲得了鄉下孩子們的友情,還一副高高在上姿態,施捨憐憫著這些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大山的孩子們。他給這些孩子描述著外面的世界,看不上這些孩子幼稚又土氣的遊戲,處處彰顯著自己身爲城裡人的優越感,卻又被節目組美化。
鄭乾坤幫助鄰居修好了豬圈,爲了給黃成剛爺爺奶奶改善伙食,揹著玉米等農作物趕了十幾里路去集市裡叫賣。
我挺好奇的,一揹簍的農作物到了集市上就立馬有人出錢去買,三五塊錢一根老的根本就啃不動的玉米,那些人買回去做什麼?
做慈善?還是之前早就安排好了?
鄭乾坤靠著一揹簍的玉米、花生換取了一百七十二塊錢。雖然我不清楚農民到底要賣出多少斤玉米、花生才能換得一百七十二塊錢,但是我知道節目裡的鄭乾坤缺憑藉著小小一揹簍的花生、玉米換得了爲數不少的錢。
如果說這不是節目組提前安排好的,說給鬼聽,鬼都不信!
鄭乾坤用這些錢爲黃成剛的爺爺奶奶買了肉、買了魚,還買了一些蔬菜。他滿臉歡喜的揹著戰利品,朝著黃成剛家裡走去。
一路上他跟節目組說說笑笑,不斷的說起自己之前的態度,又吐槽在這裡生活苦,買的這些東西都是爲了給爺爺、奶奶改善伙食。
在城市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大少爺,竟然也買了菜,回去洗菜、做飯。
六個菜很快就在鄭乾坤的忙活下上了桌,每個菜還都色香味俱全。
我倒是想問問節目組如何能讓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鄭乾坤在短時間內迅速的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而且這些菜是紅燒肉、清蒸魚這類的大菜!
節目裡,黃成剛的爺爺、奶奶感動的直抹眼淚,我卻看得直皺眉頭。
城市裡的紈絝少年,到了大山裡不過短短一個月,就從叛逆少年變成了小綿羊似的懂事孩子,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黃成剛經歷了繁華之後又被扔到了破舊的大山裡,而富家子弟鄭乾坤終於從苦難裡解脫,回到了城市裡,完成了這一次的救贖。
我一連看了幾期的節目,基本上都是這個套路。
城市裡的紈絝子弟帶著各種情緒到了貧窮落後的地方,通過自己的努力施捨給鄉下人一點善意,不僅贏得了鄉下的朋友,更在網上贏的了一片好評。鄉下樸實、純真的孩子在大城市裡遛了一圈,見識了繁華和善意,最終又被送了回來,繼續過著貧窮的生活。
我不知道這“救贖”兩個字是對城裡孩子而言,還是對鄉下的孩子而言。對我來說,這個節目就是個噩夢!
此時此刻我終於能理解在工作室中顧小沫的那一番話。
如果沒有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黃成剛本應該過著屬於自己的人生,在大山裡無憂無慮的長大。可是那些人肆意的闖入他的生活,將他推到了聚光燈下,讓他看到了這個世界上物質的美好,讓他享受了不該享受的待遇,最終又讓他繼續過著那種貧窮的生活。
這種人的人生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看過了繁華,回來之後埋頭讀書,憑藉著自己的能力走出貧瘠的大山,迎接新的生活。而另一種人,看過了繁華卻又戀戀不忘,走不出城裡的父母給他營造的假象,徹底毀了他的人生。
如果沒有看過人世間的繁華,這些孩子會甘於平庸,可是這些人打著救贖的旗號,毀了這些孩子一顆甘於平庸的心。
這個世界上最殘忍的是給了你希望,卻又親手將你推入絕望的深淵,深淵中沒有光亮,沒有希望,甚至沒有光。
我不知道這種殘忍的節目爲什麼會有受衆,也不知道拍攝這些節目的人到底有沒有良知。爲了所爲的收視率、爲了吸引眼球而不擇手段,這樣的人類真讓人覺得恐怖。
我迅速的在網上查閱了這檔節目的資料,這才發現不僅創意是抄襲,就連剪輯也都是模仿著別的節目。
國外多年前就出了一檔真人秀的節目,內容是換/妻遊戲,題材新穎,內容火爆,收視率節節攀升。國內的製作人偶然間看到了這檔節目,不僅羨慕別人收視率火爆,更是腦洞大開,回去琢磨了好幾天。
直接抄襲照搬是不行的,光是廣電總局的審覈就過不了。
思來想去,照搬是不行了,但是可以改一改,換個內容嘛。
製作人舊瓶穿新衣,將換/妻內容改成了面向問題青少年的救贖。這樣做不僅廣電總局那邊容易通過審覈,製造爭議的話題也能吸引觀衆的眼球。到時候微博上買個熱搜,花點錢請些營銷號發一點有爭議的截圖。
到時候話題一出來,這個節目絕對火爆!
製作人說幹就幹,立即拉起了一個團隊,風風火火的投入了製作。
所有的一切都按照預想一樣進行著,爲了收視率,爲了話題,他們不斷的製作劇本,讓城裡的孩子和鄉下的孩子照著劇本來演,就連父母也都是有劇本的。
裡面的主角都有人設,無論開始是怎樣,最後城市裡的孩子都能得到救贖,從問題少年成爲一個懂事聽話的好孩子。
這個節目已經存在了四年,甚至還有持續下去的可能。節目裡出現的城裡孩子上了這個節目之後,仍舊是問題少年。
整容的成了整容怪,在網絡平臺上炫富、炫整容後的長相,炫耀扭曲的三觀;長相好一些的進了娛樂圈,拍戲、接廣告;再次一點的包裝包裝成了網紅,開直播、炫耀化妝品、收拾、包包、豪車、名牌衣服。
這些人不斷的圈粉,成爲營銷號,給商家做廣告,掙錢掙到手軟,全都是一副人生贏家的模樣。
反觀這些農村的孩子幾乎都沒有什麼消息,其中寥寥幾條消息都是負能量。
一個是農村的孩子回到農村後,一時適應不了原來的生活,爭著吵著要去找城裡的父母;一個是參加了救贖的農村孩子早早輟學,來到城裡做了小混混,捅死了人被抓了起來;再來就是某個參加救贖的農村女孩見識了城市的繁華,回去之後接受不了,離家出走去了外面,再也沒有回過家鄉。
在查這些資料的時候,還有一些參加“救贖”節目的城裡孩子爆料,說是這種節目都是有劇本,劇本上讓怎麼演就怎麼演。
即便一開始演成了混世魔王,最後節目組也會給洗白成知錯就改的好孩子。
那些城裡的父母更是將劇本演的入木三分,對自己親生孩子都沒有的耐心、愛心,全數都用在了臨時孩子的身上。對著臨時的孩子噓寒問暖,將孩子送走的時候還要叮囑,“爸爸、媽媽會想念你的,你要是想念我們就給我們打電話。”
我查看過資料,那些重新回到農村的孩子有不適應,想念城裡的生活,給城裡的臨時父母打電話,基本沒有接電話的。
既然做不到接電話,何必在分別的時候說那些虛僞的話?
那些城裡的父母既然做不到,爲什麼又演的那麼真心?騙了孩子之後,突然告訴那些純真質樸的孩子:一切都是假的,誰會愛你啊!打什麼電話啊,反正我們也不會接啊!
爲了收視率,這些人硬是把沒有希望的孩子推入了更深的絕境裡。
所爲的救贖,最終誰都沒有救,那些人只是在絕望的孩子頭上又多踩了幾腳,讓這些孩子們更加的絕望!
同一個節目,城市的孩子和農村的孩子不同的結局,我只能唏噓不已。
給顧小沫打了電話,顧小沫問,“資料查清楚了?”
“查清楚了,這單生意我們接下來之後要做什麼?”我強壓住心頭的怒火,平心靜氣的問。
“讓他們也嚐嚐絕望的滋味,如何?”顧小沫的聲音中多了幾分戲謔,“他們將那些無辜的孩子推入絕境,我便讓他們更絕望。”
“那些演戲的父母,打算如何做?”
“那就讓他們一直演下去,不是喜歡照著劇本演慈善家嗎,既然已經背上了善良的慈善家名號,總得做出相應的言行才配得上這個稱號。”
“接下來我們要做什麼?”
“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不如你先查一查這個團隊所有的成員資料,越詳細越好。”顧小沫頓了頓又說,“還有鄭乾坤全家的資料,包括在什麼地方工作,生活習性。”
“好,我會盡快將資料給到你。”
掛了電話,我就著手查這些人的資料。
製作人方閱是個抄襲狗,從出道開始製作的所有節目都是抄襲國外的創意,有的只是換個內容和名字,有的直接是照搬照抄,審覈的時候換個和原版不同的名字。
去年因爲宣傳片照搬抄襲國外的某宣傳片,被國外的節目組抓到,製作方倒是迅速的出來拍了個道歉的視頻,只是視頻言辭不當,極盡諷刺。表面上雖認了錯,但是行爲上卻是一副看得起你才抄襲你,我不抄襲,國人都不知道國外還有這麼一個節目!
道歉視頻立即傳到了國外,原版節目也錄了一個視頻,人家直接改了被抄襲的部分,調侃般的說將被抄襲一版讓給製作人,希望他能製作出屬於自己的節目。
這件事情最後不了了之,至今也沒有人再提起方閱抄襲出糗的事情。
畢竟觀衆都是善忘的,他們只能記得住最近當紅的小鮮肉和當紅女星出了什麼緋聞,又拍了什麼熱門電視劇。
哪怕是自己喜歡的愛豆拍了抄襲狗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他們也會各種洗白:我們家的愛豆不知道小說是抄襲的!
就算抄襲又怎麼樣,好看就行了!
別一天到晚的抄襲、抄襲,不就是想蹭熱度嗎!
文人之間哪裡有抄襲,不過都是借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