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章七五 吳三桂剃髮

對於吳三桂來說,此時寄人籬下,上下尊卑有別,如何安置關寧軍及其親屬遼民他本不應該置喙,但他下定決心,主動投降清國,目的就是保住兩家基業,此時自然也不得不出頭,只是山海關危如累卵,吳三桂也沒有把握攫取多少利益,只想著別讓關寧軍成了炮灰,兩家莫被皇太極奪權也就是了。

皇太極指著地圖說道:“如今北府勢大,唯有團結一致,握緊成一個拳頭,才能抗衡北府,保你我平安,平西王知道我在建立蒙古八旗的事情嗎?”

吳三桂微微搖頭,這段時日他的腦袋裡只有京畿之事,先是闖逆再是北府,期間夾雜著南京朝廷,何曾注意過清國內部的事情。

“來,範先生,把那文書給平西王。”皇太極招招手,說道。

范文程被八旗諸王打斷了腿,此時瘸著腿走了過來,手捧著文書,爲難說:“皇上,這可是軍機要務,便是各旗主都不曾得知啊。”

皇太極接過文書,說:“平西王率衆來投,實乃我大清之幸事,若非怕八旗諸王反對,我早已與他結爲異姓兄弟,平分遼左之地,還有什麼可以隱瞞的呢?”

說著,文書已經遞到了吳三桂的手中,吳三桂知道皇太極剛纔的豪言不過是應景之屬,卻是滿臉惶恐應承,連連告罪後打開文書,看了一遍,馬上跪在地上,說:“皇上雄才大略,實乃天下英主,三桂以前真是瞎了眼,與大清交往數十年,竟不識真龍,真是愚蠢,愚蠢啊!”

皇太極連連挽起吳三桂,挨著自己坐下,心道這廝倒真與自己有幾分相像,是說謊不打草稿,亦不臉紅的傢伙。

那份文書正是皇太極建立蒙古八旗的計劃,以往滿洲八旗之中就有許多蒙古佐領,後來努爾哈赤遠征蒙古,四分五裂的蒙古部落要麼來投靠要麼被征服,組成了內藩蒙古,再後來,皇太極遠征漠南,得左右翼蒙古近十萬帳,這些便是清國國內及附屬的蒙古人組成。

而隨著北府崛起,右翼蒙古僅剩數千帳,左翼蒙古連年征戰,所剩不過三萬帳,許多部落甚至已經無法過活,內藩蒙古稍好一些,丁壯卻是損折嚴重,皇太極爲了集中力量和權力,決定建立蒙古八旗,以內藩蒙古爲骨幹,除了左翼蒙古那幾個大部落,其餘小部落皆充入其中,而滿洲八旗之中那些蒙古佐領也抽調出來,形成了蒙古八旗共有六萬帳,而這支強橫的力量便爲皇太極所屬。

可以說,皇太極既把分散的蒙古部落整合在了一起,又集中了權力,在多爾袞已經伏誅的情況下,皇太極的權力已經達到了頂峰,對於皇太極的政治手段,吳三桂深感佩服,特別是那在危險之中抓住機會的能力,吳三桂更是自嘆弗如。

“皇上的意思是,也建立漢八旗?”吳三桂小心的問道。

皇太極撫掌而笑,說:“不愧是遼地英豪,平西王一語中的!”

皇太極繼而說道:“老汗時代,漢人多被屠戮驅逐,餘者多做奴隸,後來三順王來投,烏鎮哈超建立,我從各旗阿哈之中抽調了許多男女充入其中,讓其組成家庭,這才讓烏鎮哈超戰力冠絕天下,只是烏鎮哈超不過萬人,難以建立漢八旗,如今平西王來投,自然不同了。”

吳三桂略略點頭,光是關寧軍還有三萬餘,加上鄉勇湊個五萬只是等閒,而遼西之地尚有近百萬遼民,幾乎與滿洲八旗相當,若是利用得當,那清國實力便是翻倍,但是此時皇太極提出建立漢八旗,吳三桂的心不禁揪起來了,在漢八旗之中,吳祖兩家能得幾旗?又有多少遼民被充作奴隸呢?

見吳三桂的臉色陰沉下來,皇太極道:“平西王莫要擔心,我準備將兩黃旗和兩藍旗的編制予你吳祖二家,你與吳襄便做兩黃旗旗主,祖大壽兄弟爲兩藍旗旗主,關寧軍及其家屬俱歸這四旗,再從遼民之中抽調一部分,讓四旗各有兩萬戶。其餘遼民則加入兩白旗和兩紅旗,從烏鎮哈超和三順王中抽調要員掌管,如何?”

吳三桂聽了這話,心中盤算,四旗八萬戶已經是少了,雖說近半遼民被分割走,卻已經是極好的待遇了。

“願聽皇上吩咐。”吳三桂當即說道。

皇太極點點頭,走到地圖旁,說:“此次入援遼西,雖說關城難守,但爲保住遼東之安寧,寧遠到錦州一線卻是不得不守的,但如此算來,遼西已經是四戰之地,再難安民,所以我準備把遼河以西,大淩河以東的土地安置你的四個旗,這裡的莊子,除了上三旗的之外,其餘都遷往遼東,至於其他四旗我再行安置,如何?”

“皇上德政,三桂沒齒難忘!”吳三桂正色說道。

皇太極的安排倒是在他的預料之中,依舊是把關寧軍頂在遼西走廊與北府鏖戰,雖說也會派遣八旗,但也是以關寧軍爲主力,但皇太極的大方卻讓吳三桂吃驚,遼河以西到大淩河,數以百萬畝的熟田好地就這麼交給了自己,雖說仍舊是遼人守遼土、遼土養遼人的法子,但足以說明皇太極的胸懷了。

“平西王莫要如此說,實在是心中有愧啊。”皇太極嘆息說道,他低聲說:“如今遼鎮爲我大清藩屬,南朝怕是再不會提供糧餉了,你們的日子,多少也清苦一些啊。”

吳三桂聽了這話,心中也是慼慼然,雖說清國也發餉銀,而且比大明好的多,至少不欠餉,但那是按照實額發的,比不上南京朝廷許諾的四百八十萬銀子,更比不上當年朝廷近千萬的遼餉。

“皇上切勿自責,此乃北府孫賊之故,我關寧軍上下自當要與北府賊軍清算的。”吳三桂厲聲說道。

皇太極擺擺手,說:“哎呀呀,都怪我,今日之大喜的日子,如何讓平西王傷心呢,來人筆墨伺候,平西王,你我一道給令尊和祖將軍修書,也好讓二位放心啊。”

吳三桂自然明白,接過筆墨,書寫起來,信中大讚皇太極的仁德慷慨,而皇太極則聲言此次出兵絕不危害遼西之民,也不會掠遼西之財,二人寫好書信,連忙差遣人去送。

對於眼前這個接過,吳三桂相信吳襄和祖大壽都會滿意的,漢軍四旗和數以百萬計的良田,已經可以彌補兩家在此次兵禍之中的損失了,關寧軍與清國打了幾十年,對清國還是很瞭解的,各旗的旗民都相當於旗主的私產和僕從,在旗內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這比通過餉銀和官位控制關寧軍還要來的實在,在滿八旗諸王被壓制的情況下,吳祖兩家的四旗可以憑藉實力,擁有僅次於皇太極的實力,地位可謂超然。

想到這裡,吳三桂不免有些飄飄然了,這比他預想的結局還要好很多,若是日後遼地安定,兩家的實力不減反增,而皇太極在兩家中明顯以吳家爲重,特別是封了自己爲平西王,這倒是意外之喜。

皇太極命人上來茶點,風塵僕僕的吳三桂極爲受用,正在吃用,皇太極微笑問:“平西王,你對我的安排,是否還有什麼異議,皆可以提出來,我是不會怪罪的。”

吳三桂忽然一愣,看著皇太極那張真誠的臉,忽然意識到一件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今自己勢窮來投,皇太極高官厚賞,自然不會只因爲吳祖兩家手中的關寧軍,這好比做買賣,有來有往纔是買賣。

“皇上對我兩家恩重如山,今後定然殺北府賊軍以報皇上之恩德。”吳三桂跪在地上,正聲說道。

皇太極笑了兩聲,並無表態,倒是一旁的范文程說道:“平西王真是好口才,你兩家危難,皇上不計前嫌,賜予富貴權柄,你卻只冠冕堂皇幾句便要敷衍過去,滿口忠義道德,內心首鼠兩端!”

范文程這話一出,嚇的吳三桂俯首在地,連連申辯,嘴上大義凌然,心中卻是忐忑,心道莫非皇太極已經知道了什麼?

投降清國只是吳祖兩家的不得已的辦法,無論是他還是祖大壽都想著哪一日還有反正的機會呢,也想著還能從南京朝廷那裡得到好處,從京城那裡留一條後路,可謂是首鼠三端了,這讓他如何不擔心。

“範先生這是哪裡話,三桂既然投了英主,自然爲皇上鞠躬盡瘁,如何再敢有二心?”吳三桂哭喊了一陣,最終說道。

范文程拖著一條殘腿走到皇太極面前跪下,對吳三桂厲聲說道:“平西王如今已經是大清之臣子,爲何穿著明國的衣服,留著明國的髮髻?”

吳三桂詫異的看著范文程,不知他爲何如此說,范文程亮出自己的金錢鼠尾辮,正聲說:“平西王若要證明自己的忠誠,剃髮!易服!”

“剃.......剃髮?”吳三桂沒曾想會有這麼個結局,瞪大眼睛看著范文程。

范文程昂然說道:“大清臣民,自當如此!君爲父,民爲子,父子一體,自古已然!若平西王不剃髮,如何證明對大清的忠誠?”

“皇上,末將是漢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遼民與大清本就有嫌隙,若再下剃髮令,恐生大變啊!”吳三桂小心的勸說道。

皇太極尚未說話,范文程喝道:“巧言令色爾!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若不整齊劃一,必有二心也,況且此時天下人看的是你吳祖兩家的忠誠,你平西王自然要爲關寧軍和百萬遼民表率,厲行剃髮,以證忠誠!”

吳三桂求饒似的看向皇太極,皇太極嘆息一聲說:“平西王,今日一議,我瞞著八旗諸王和蒙古王公,予你田畝甚多,權柄甚重,若平西王不剃髮,如何堵住他們的嘴啊。再者,南朝峨冠博帶,終究亡國,我大清金錢鼠尾,乃是上國之雅正啊!”

“這主僕二人一唱一和,軟硬兼施,就是徹底斷絕了我吳祖二家的退路啊!”吳三桂頹然坐在地上,心中卻是明白了。

范文程又道:“平西王,皇上知你遼地百姓愚昧已久,許其一年內可不剃髮,但你平西王不同,既是遼地之民典範,如今又爲大清漢臣之首,如何再行遷延拖沓,當即刻剃髮,以示忠誠啊,再者,一年之後,關寧軍和遼民也要移風易俗,循大清之禮,剃髮易服,屆時,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剃髮者爲大清之民,違逆者則是賊寇之屬,早早晚晚,都要剃髮,平西王,你還在等什麼呢?”

吳三桂的坐在地上,耳邊全是范文程的聲音,剛纔的意氣風發早就沒了,被范文程這半勸慰半恐嚇的話語說的他渾身冷汗直流,吳三桂伸手拉了拉脖頸,許久,周圍都是一片死寂。

過了許久許久,皇太極都坐在那裡等待著,忽然吳三桂動了,他用手蹭了蹭髮根,忽然咧嘴一笑,道:“頭皮甚癢,留髮多不便,便如範先生所說,臣請剃髮!”

聽了這話,皇太極站起身來,道:“識時務者爲俊傑,平西王,你.......你很好!”說罷,皇太極起身離開了。

過了不多時,當吳三桂走已經只剩下剃的發青的頭皮,腦後留了銅錢大小的一圈頭髮,一虎口長短,末端繫了一條線繩,這時范文程用托盤呈遞上來幾根線繩,道:“按照咱大清的儀制,當以線繩繫於末端,請平西王擇一繩系之。”

吳三桂對於逼著自己剃髮的范文程自然沒有好臉色,正當發怒,卻看到盤中有三根線繩,一紅、一黃、一綠,吳三桂道:“範先生真是皇上身邊的一條好狗,可惜了,腿瘸了!”

說罷,吳三桂選了其中綠色色線繩,在他看來這是范文程設立的陷阱,紅色可是朱明之色,至於黃色那是皇族所用,自己用是僭越,唯有選擇綠色。

范文程見吳三桂繫好笑呵呵道:“平西王,這線繩倒是挺適合您的。”

吳三桂臉色大變,咬牙說:“今日之辱,他日必當厚報!”

“範先生,這吳三桂怎生如此?”一個蒙古啓心郎見吳三桂拂袖而去,笑問。

范文程道:“你不懂,在明國,頭上戴綠的,只有妓院中的男人和妓婦親屬。”

“哈哈,範先生好手段啊。”那啓心郎笑道。

范文程道:“若論對皇上之忠心,誰人及的上我范文程,今日厚待吳三桂,他卻三心二意,實乃叛逆之屬,我不能爲主子分憂,也要打壓一下這廝的囂張氣焰!”

章六 貴人相助章一四八 熱蘭遮城章八十 兵戈 十一章二十七 美人伴章二六 練兵章五七 晉商 上章二一 平衡的藝術章十九 嫌隙章一二七 張獻忠的聖旨章三 彘首爲聘章十二 炮術章四八 商定章十九 嫌隙章十七 步兵進攻章五六 活路章二四 武裝巡遊章四一 胖襖章四二 突圍章二三 皇帝的態度章三十一 當局迷章一二零 中原寧定章六 夜突襲章五六 萬物成灰章二七 拉鋸戰章十九 珍珠鏈章五二 皇太極稱帝章六三 詩與刀章三六 理念章十八 鰲拜失期章四十 艱難的開局章二七 萬國會談章五二 京師陷落章五十 實力章二十 立規矩章三八 關鍵的一年章五三 議功章八 出事章七七 阻敵寧遠章一六六 孤子軍章三 顯神威 (求推薦票)章三九 相交章二十二 墾荒隊章九 不解欲夢章一六四 吞併朝鮮章三二 試探章二七 安置章六七 血脈裡的骯髒章二八 遊說章九九 局勢危矣章二七 安置章一三四 進擊的水師章三二 近戰 上章五十 天賜鳳女章一二六 不甘的私心章一一七 各奔西東章十九 好酒章三六 理念章十八 再謀章三七 攻城準備章四四 屯田 下章五 密謀土默特章四九 情緣 下章一百 戰端章三十 勿拿仁慈作軟弱章二一 平衡的藝術章三八 暗流章六八 虛虛實實章九十 建議章二一 接陣章四六 縉紳的末日 下章七四 吳、祖降清章二十 出兵章七八 畏懼之心章七 ‘惡客’登門章七 會客章十 收復澳門章十 相助章八二 兵戈 十三章七 土默特覆滅章九 收復全島章十六 上下齊心章八一 兵戈 十二章十二 火併 上章一二一 反覆小人章三六 苦難的大明章一三五 鄭芝豹章二十四 林丹汗章十 身後事章二十 穹頂密約章五六 利用章七一 兵戈 二章四五 收穫章一四八 熱蘭遮城章五一 法子序章章八 黃教聯盟章三三 廝殺章二十 立規矩章九 設局章十一 聯姻扎薩克圖部
章六 貴人相助章一四八 熱蘭遮城章八十 兵戈 十一章二十七 美人伴章二六 練兵章五七 晉商 上章二一 平衡的藝術章十九 嫌隙章一二七 張獻忠的聖旨章三 彘首爲聘章十二 炮術章四八 商定章十九 嫌隙章十七 步兵進攻章五六 活路章二四 武裝巡遊章四一 胖襖章四二 突圍章二三 皇帝的態度章三十一 當局迷章一二零 中原寧定章六 夜突襲章五六 萬物成灰章二七 拉鋸戰章十九 珍珠鏈章五二 皇太極稱帝章六三 詩與刀章三六 理念章十八 鰲拜失期章四十 艱難的開局章二七 萬國會談章五二 京師陷落章五十 實力章二十 立規矩章三八 關鍵的一年章五三 議功章八 出事章七七 阻敵寧遠章一六六 孤子軍章三 顯神威 (求推薦票)章三九 相交章二十二 墾荒隊章九 不解欲夢章一六四 吞併朝鮮章三二 試探章二七 安置章六七 血脈裡的骯髒章二八 遊說章九九 局勢危矣章二七 安置章一三四 進擊的水師章三二 近戰 上章五十 天賜鳳女章一二六 不甘的私心章一一七 各奔西東章十九 好酒章三六 理念章十八 再謀章三七 攻城準備章四四 屯田 下章五 密謀土默特章四九 情緣 下章一百 戰端章三十 勿拿仁慈作軟弱章二一 平衡的藝術章三八 暗流章六八 虛虛實實章九十 建議章二一 接陣章四六 縉紳的末日 下章七四 吳、祖降清章二十 出兵章七八 畏懼之心章七 ‘惡客’登門章七 會客章十 收復澳門章十 相助章八二 兵戈 十三章七 土默特覆滅章九 收復全島章十六 上下齊心章八一 兵戈 十二章十二 火併 上章一二一 反覆小人章三六 苦難的大明章一三五 鄭芝豹章二十四 林丹汗章十 身後事章二十 穹頂密約章五六 利用章七一 兵戈 二章四五 收穫章一四八 熱蘭遮城章五一 法子序章章八 黃教聯盟章三三 廝殺章二十 立規矩章九 設局章十一 聯姻扎薩克圖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昌市| 固镇县| 普兰店市| 马山县| 五家渠市| 密云县| 海门市| 南昌市| 博兴县| 台山市| 玉林市| 乐业县| 娄底市| 项城市| 肥城市| 高碑店市| 手机| 阿合奇县| 皮山县| 旺苍县| 新兴县| 高青县| 陇南市| 临城县| 临沧市| 乐清市| 团风县| 曲沃县| 深圳市| 潞西市| 句容市| 临沧市| 融水| 马鞍山市| 尼木县| 吉木萨尔县| 沂源县| 封丘县| 伊通| 天津市| 洪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