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

翌日清晨,豆大的雨滴還在下。

明明已經天亮,約上午辰時三刻,可天空卻還灰濛濛得像是混沌初開之時。

宋軍的船隻在滾滾水流當中盪漾,徐徐擡開,又徐徐下降。

下雨的時候河水水位會漲,停雨後過一段時間等降雨量流走水位下降是非常正常的自然現象。

但在雨下的同時水位卻開始緩慢降低顯然不合理。

正常情況下除非早就在意這一點,或者對水位上下起伏非常敏感的人,不然也很少會有人察覺。

很難說他們願意誰贏。

這點兵力肯定攻不下廣寧。

就聽到“砰砰砰砰”的爆炸聲音轟鳴作響,霎時間木屑紛飛,那柵欄徑直就被炸出一個巨大的豁口。

裡面那塊小遂石在拉動後如果沒有產生火星點燃引線,或者引線被水打溼之後就變成了啞彈。

“大帥,這柵欄還挺結實,不好砍。”

“呵。”

從公元938年兒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開始,到如今已經整整一百零九年。

狄青目視西北方向,沉聲說道:“傳我軍令,急行軍三十里,奔襲遼軍營寨!”

“殺過去!”

一方是自己的國家,另外一方是自己的民族。

此時宋軍在西岸的兵力已經達到了八千人左右,東岸則只有約一千多人防守。

帳篷內幾名將領便連忙出去,準備回自己營寨糾集人馬。

過了半個時辰之後,將士們都休整得差不多,狄青隨即下令重新出發。

蕭孝穆雖然還是很奇怪爲什麼這雷聲好像太密集了一點,但考慮到外面天氣就也沒當回事。

狄青冷笑一聲道:“遼軍還真是狂妄自大。”

然而狄青卻早就猜到遼軍可能會使用的手段,因此也迅速做出了反制措施。

不過他們在中京大定府還尚有六萬宿衛軍,開戰之後耶律宗真就已經在調集這些兵馬過來。

呼延守用說道:“興許是他們覺得我們不敢離開榆關,以此方便下一次進攻。”

相信再過幾日等大定府的宿衛軍抵達,到時候兵力充沛,消滅榆關的宋軍就能輕而易舉。

此刻中營內,蕭孝穆正在桌案上寫公文。

但好在昨夜遼軍攻打了一晚上,十分疲憊。並且大雨天氣,視野極差,他們根本看不到宋軍的情況。

狄青同樣浴血奮戰,他的兵力太少,也不得不親自上陣殺敵。

“動靜會不會太大了?”

雨水混雜著血水,周圍兵荒馬亂,帳篷內不斷有遼軍士兵跑出來,隨後被埋伏在帳篷外的宋軍襲殺。

城外屍體很多,宋軍甚至都來不及清理,若非正處於冬季,恐怕此時四處都是腐爛腥臭。

但遼營外圍就是普通柵欄,木頭上肯定無法站人,除了四個角樓能看人以外,遼軍完全沒有察覺到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他打算請耶律宗真再增派點援軍。

“他們躲進了城中?”

這個任務不可謂不艱鉅。

這座城池早已滿目瘡痍,到處都是痕跡。

榆水西岸百里荒蕪,臨近仲冬,萬物寂滅。

“大帥,那邊有一處山樑,可以繞行過去。”

村子裡剩餘了一些人,家家戶戶都閉緊了門窗,有些大著膽子出門去看,就看到遠處村外官道上,一支整齊的隊伍向著西北方向而去。

就聽到幾聲巨大的爆炸聲音,幾名將領當場被炸死。

“就在前面的山巒下。”

在體能訓練上顯然要比陸軍的訓練差不少。

無論結局如何,在戰術上都處於領先的地位。

“讓將士們原地休息半個時辰,再趁機砍伐一些樹木,建造一些梯子。”

但不管怎麼樣。

斥候匆忙趕來,對狄青說道:“報,大帥,前方發現遼軍營寨。”

狄青搖搖頭道:“何況對於他們來說,他們需要的是把廣寧和榆關奪回來,重新疏通遼陽和析津的道路,又怎麼可能會費勁修築寨牆,佈置那麼多防禦工事呢?”

“是。”

狄青稍微思索之後,說道:“用手榴彈炸開。”

“並沒有,在野外紮營。”

隨後他用刀指著不遠處的帳篷道:“大帥,那應該就是剛纔那俘虜說的中軍大帳!”

而此刻營內亂作一團,外面大量宋軍正在從豁口殺入。

透過望遠鏡的視野能夠看到,在一片灰濛濛當中,遼軍士兵正百無聊賴地倚靠在角落的望樓裡,甚至都沒有往外面看。

“什麼聲音?”

他之後還會回來的。

盧龍縣東南方向有一片小山脈,是燕山餘脈,山勢不是很高,但林木相對較爲茂盛。

瀋陽府作爲遼國的火器製造基地,需要大量的後方遼軍進行押運護送。

雖是冬季,但也並非所有山林都枯萎,還有不少四季常青的植物散發著青綠。

宋軍繞開這片視野開拓的荒野,向西側繞道靠近那片山巒。

狄青縱馬馳騁,在周圍親衛隊的護送下,抵達了前方約一百多米外的一處小山巒上。這個時候已經是中午時分,天空還是灰濛濛的,能見度不是很高。

雖然宋軍早就脫離了以前那種將士都要負甲冑,難以長途行軍的時代。

但他們畢竟是水軍,水上訓練的時間比陸地訓練的時間更多。

所有人就在這無聲無息當中,天地間寂靜得就只剩下這茫茫暴雨。

狄青沉聲道:“此戰務必要大獲全勝!”

“在何處?”

簡單來說,遼軍是進攻一方,而且時間緊迫,必須儘快拿下榆關打通輜重輸送線,他們不可能花太多時間在這裡陪狄青玩。

如果是以前,他們肯定希望遼國勝利。

“敵人可有警戒?”

“並無。”

將士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泥濘當中,狄青緩緩抵達了隊伍前面,呼延守用和王奎已經過來了。

而幽燕百姓則不一樣。

再加上瀋陽府方向和進攻高麗方向的遼軍,可以說整個遼國已經是傾巢而動,舉國近四五十萬兵力在和大宋打仗了。

後世寶島離開華夏才七十來年就已經有很多人不認同祖國,更別說此時。

但他的武藝之高令很多宋軍士兵都覺得意外。

滂沱大雨當中,榆關本就已經破爛不堪,被宋軍用木板釘起來的西城門緩緩打開,狄青穿著蓑衣,騎在馬背上緩緩走出來。

之前遼軍大搖大擺地在廣寧城外安營紮寨,但被宋軍擊潰,現在撤到最近的城池盧龍來,估計大抵是在等待營州方面的援軍,或者打算重新整頓後再次襲擊廣寧。

很多士兵腳上的靴子都進了水,泡得腳發白。

然而就在這關口,外面忽然傳來數聲悶響。

因爲所過之處,再兇悍的遼軍都不及他一合之將,輕易被他挑殺,毫無阻礙。

剎那間蕭孝穆就從椅子上站起來了。

狄青在山頭附近一直觀望了許久,他確定遼軍沒有什麼防備,在大雨傾盆當中,甚至連外圍的巡邏、崗哨都少得可憐,只有營寨上可憐的衛兵。

雨天肯定會讓啞彈的機率暴增,畢竟手榴彈內部是火藥加鐵片和油紙結構,油紙雖然防水,但引線不防。

“看他們的樣子,連身上甲冑都沒有,怎麼打得過我們遼國的軍隊?”

“大帥料事如神啊,遼軍果然沒有防備。”

“是。”

聽說遼軍在前線日子很不好過,甚至宋軍都直接打到榆關腹地來了。

從西城門出來之後,狄青回過頭深深地看了一眼這座城池。

此刻西岸宋軍冒雨集結,俘獲的遼軍馬匹還不足以裝備全軍,更何況他們是水軍,很多人根本不會騎馬。

“是!”

幾個村民遙望著遠處濛濛煙雨裡一排排的宋軍,陷入了沉默。

如此一來,整個南京道的遼軍就能接近三十萬。

狄青輕輕招呼了一聲,沒有騎馬,而是躬下腰,向後招了招手,隨即數百親衛隊就跟著他慢慢向遼營靠近。

在重重丘陵和林木的掩護下,他們很快就抵達了山巒後側,離遼軍營寨已經不足一里。

但架不住手榴彈數量多,其中至少二十枚能夠引爆,冒煙後就徑直對著柵欄扔去。

“你們說說,遼國和宋國誰會贏?”

非是蕭孝穆不謹慎,實在是他也沒什麼辦法,不得不這樣做。

“即刻整頓兵馬殺出去!”

狄青使的這招如果遼軍沒發現,那就是空船計。發現了,那就是棄子攻殺。

但透過望遠鏡還是能夠觀察到,遠處山巒下連綿有三座營壘豎起,應該是新建立的,甚至都沒有什麼防禦設施。

“這些天榆關方向一直都有好大的巨響,比放爆竹還響,那就是火器的厲害吧。”

瓢潑大雨還在下。

此時此刻蕭孝穆的帳篷內,一行人也纔剛起身,外面就闖進來一名遼軍士兵大喊道:“大王,宋.宋軍來襲!”

“大雨下我軍火器威力減少許多,依託城池防守已經殊爲不易,遼軍肯定想不到我們會主動出擊。”

但今天的大宋早就今非昔比。

後來南宋時期,有很多從中原淪陷區逃到南方的漢人,他們視大宋爲母國,視金國爲蠻夷。

宋軍又切斷了榆水,讓東面兵力無法過河與他匯合,所以他現在手頭上只有一萬來人馬。

可幾乎是在這個時候,幾枚手榴彈就扔了過來,剛好扔在了帳篷外。

對於幽燕大地的漢人百姓來說,對宋國的情緒是複雜的。

狄青問。

緊接著在一片硝煙當中,狄青等數百先鋒敢死隊就一路衝過重重阻礙,殺到了大帳邊上。

但過了片刻,東營外就傳來亂糟糟的聲音,有喊殺聲,有慘叫聲,還有尖銳的哨聲。

王奎和呼延守用應下,隨即去安排命令。

可也正是如此,看到同樣身爲漢人的大宋軍隊打得遼軍節節敗退,心中自然涌現出難以敘說的情感。

王奎說道。

狄青率領著親衛隊一路往中營的方向拼殺。

所以遼軍哪怕是受到了宋軍的突襲,被迫後撤幾十裡,也得爲下一次進攻做準備,而不能想著防守。

“是。”

呼延守用過來見到這一幕,也是由衷地佩服狄青的判斷力。

“是。”

“聽說他們現在已經不需要再用刀槍,用那什麼火器。”

蕭孝穆咬牙切齒道:“這大雨宋軍火器不好用,我們與他們近身拼殺就不信會輸。”

那麼理智就會告訴他們,他們應該站在民族身份的那一邊。

雖然他們船上沒有馬,但遼軍多的是馬,這些日子他殺死殺傷的遼軍沒有一萬也有七八千了,繳獲的不計其數。

隨後他來到榆水岸邊,登上了船隻,向西岸渡河而去。

很快他們就摸到了柵欄外,透過柵欄縫隙,他們甚至能夠看到遼營裡面許多帳篷。

“大帥,我們已經偵察到遼軍主帥駐紮的地方,在距離廣寧西北約三十餘里的盧龍縣。”

狄青等人沒有太過跟普通士兵糾纏,他們在剛殺入營內的時候就俘虜了幾名遼軍,威逼他們說出蕭孝穆主將帳篷後就一路奔來。

如果遼軍來攻,榆關就會非常危險。

不過這是狄青的死命令,再難也得執行。

但那是因爲他們以前祖祖輩輩都是宋國百姓,從北宋建國到南宋,已經有一百六十七年之久,漢人思想早就根深蒂固。

呼延守用左手拿槍,右手拿刀,用刀格擋住一名遼軍襲擊,左手小短銃一槍給敵人斃掉。

有個親衛藉著暴雨掩蓋了聲音,嘗試用刀砍了兩下,但砍不破。

當然。

“這就是宋國的士兵嗎?”

就有親衛收集了三十多顆手榴彈,拉動冒煙之後,向著柵欄扔去。

“嗯。”

但卻沒有人吭聲,也無人落下隊伍。

而榆關西側就是遼國南京,此時析津府幾乎所有兵力都在和范仲淹的宋軍主力交戰,抽不開多少兵力出來。

所以很多幽燕百姓祖祖輩輩都受到遼國統治之下,很多人哪怕依舊保持著漢人的身份,漢人的血統以及各種文化習慣。

但在身份認同上,他們早就把遼國視爲祖國,而非南方的大宋。

“不怕有動靜,要的是一個他們無法堵住的缺口。”

過了約兩個時辰,狄青徐徐走過一片密林,遠處是一片起伏不定的山巒,兩側還有丘陵山野。

“走!”

“帶我去看看。”

王奎注意到遼軍營寨西側有個小山坡,如果從那邊進攻遼軍的話,將會極大減少攻擊距離。

廣寧城外有一些村莊,但戰事開打之後,不少百姓都已經逃難到了別的地方。

有將領說道:“大王,許是打雷的聲音吧。”

蕭孝穆詫異地擡起頭。

斥候隨即再次翻身上馬。

若是城池,城牆上方隨時都有人看著,說不好就會發現他們。

那哨聲已經在預示著什麼。

“砰砰砰砰!”

“敵襲!”

榆關東側人多是因爲還有部分遼軍未從瀋陽府趕來。

“不管如何,都是遼軍自尋死路!”

親衛應聲,隨即衆人遠離一些。

宋軍行進的隊伍悶頭趕路,沿著泥濘不堪的道路前行。

王奎和呼延守用都是心中一凜。

他們很多人都穿著紅色棉袍,戴著斗笠帽子,批了件蓑衣。腰間懸著直刀,背上揹著一桿長槍,氣勢頗爲兇悍。

此時大帳已經塌了大半,蕭孝穆掙扎著從帳篷裡爬出來,結果纔剛出來,就被人一把薅住,摁死在了地上。

他隱約間擡起頭,看到了一張獰笑的臉。

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114.第114章 你們投的真快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第459章 大宋沒我要散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第370章 大宋該圖窮匕見了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第87章 他們開心就好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67章 你大宋配嗎?(第七更)第78章 看看這大宋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第460章 慶曆十年第17章 呂夷簡栽跟頭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禪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第482章 陽光開朗好少年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311.第307章 大宋的大缺大德第476章 慶曆十二年,又一輪新政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第65章 想通了(第五更)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第514章 大閱兵,大宋百姓的軍隊第1章 人在大宋,剛剛穿越第379章 洪水洶涌第3章 大宋笑話143.第142章 是時候了第336章 一點工業革命的小小震撼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第52章 請罷呂夷簡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第448章 樹立正確信仰,掃除牛鬼蛇神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第421章 該滅西夏了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第398章 豐功偉績,與天下人分享第478章 這個國家充滿了希望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236.第233章 打不過,只好談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第14章 好幾層樓高的高人!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166.第164章 商人與資本家的區別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111.第111章 投趙一念起,剎覺天地寬!第481章 李鬼又撞上李逵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224.第221章 爲了清白,請老祖宗赴死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第476章 慶曆十二年,又一輪新政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第469章 收復西域,黑汗王國第437章 新的發展,新的革新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第402章 大宋贏麻了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第18章 改變大宋政壇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陣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293.第289章 讓李元昊去試試水第455章 那個男人很恐怖的273.第269章 工業的第一步,由此開始!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第396章 贏得倉皇南顧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207.第204章 趙禎鐵血真男人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第80章 所見,所聞第83章 趙禎不可信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第508章 萬國來朝(3)第511章 十倍回報率,工業先發國的優勢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
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變得不一樣了136.第136章 早朝爭論114.第114章 你們投的真快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151.第150章 賺錢與淮南的事(二合一)第459章 大宋沒我要散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第370章 大宋該圖窮匕見了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第87章 他們開心就好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271.第267章 慶曆三年來了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67章 你大宋配嗎?(第七更)第78章 看看這大宋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第460章 慶曆十年第17章 呂夷簡栽跟頭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禪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第482章 陽光開朗好少年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38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311.第307章 大宋的大缺大德第476章 慶曆十二年,又一輪新政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第65章 想通了(第五更)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第514章 大閱兵,大宋百姓的軍隊第1章 人在大宋,剛剛穿越第379章 洪水洶涌第3章 大宋笑話143.第142章 是時候了第336章 一點工業革命的小小震撼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第52章 請罷呂夷簡第82章 這樣的大宋,還不如破滅了第448章 樹立正確信仰,掃除牛鬼蛇神138.第137章 報紙熱議,李迪入京第421章 該滅西夏了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第398章 豐功偉績,與天下人分享第478章 這個國家充滿了希望第323章 大宋發展與國債236.第233章 打不過,只好談192.第190章 不能讓大孫心寒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149.第148章 讓他們看看他們治下的大宋(二第517章 女真反叛,遼國內亂。第14章 好幾層樓高的高人!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166.第164章 商人與資本家的區別182.第180章 宋人愛寫信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111.第111章 投趙一念起,剎覺天地寬!第481章 李鬼又撞上李逵第453章 在石城畫一個圈224.第221章 爲了清白,請老祖宗赴死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第476章 慶曆十二年,又一輪新政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第469章 收復西域,黑汗王國第437章 新的發展,新的革新第91章 棄暗投明,開封府密謀122.第122章 我趙某是讀春秋的!第430章 一夜下西涼第402章 大宋贏麻了第452章 治國手段與衆人想拜師第18章 改變大宋政壇第369章 狄青的口袋陣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293.第289章 讓李元昊去試試水第455章 那個男人很恐怖的273.第269章 工業的第一步,由此開始!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第396章 贏得倉皇南顧212.第209章 萬人相送218.第215章 攻守易形了207.第204章 趙禎鐵血真男人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第458章 不許胡馬窺陰山第80章 所見,所聞第83章 趙禎不可信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第508章 萬國來朝(3)第511章 十倍回報率,工業先發國的優勢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川县| 屯留县| 临潭县| 黑水县| 呈贡县| 南涧| 建德市| 汉川市| 宿州市| 闽清县| 清远市| 高邑县| 东明县| 高要市| 扬中市| 怀柔区| 彭阳县| 华蓥市| 将乐县| 太谷县| 平谷区| 青川县| 平果县| 迁西县| 酒泉市| 资兴市| 卫辉市| 延吉市| 阜城县| 宁陕县| 郎溪县| 申扎县| 临沭县| 绥德县| 永泰县| 田东县| 洛扎县| 曲阜市| 东平县| 南江县| 镇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