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體系內部防治腐敗的基本策略
在權力體系內部,通過加強領導幹部黨性黨風教育,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規範權力運行,是我們黨改革開放以來確立的解決腐敗問題的基本立足點。
自2012年底習近平就任總書記以來,新一屆中共領導人的反腐思路日漸清晰。圍繞“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的理論,強化制度建設與落實,嚴厲打擊涉嫌貪腐的各路“老虎”和“蒼蠅”,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內,我們黨在反腐敗鬥爭實現了重大的理論創新,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果,充分展示了黨中央懲治腐敗的決心和努力,彰顯了“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的新智慧。
一、防治腐敗的重大理論創新——“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
江西省原副省長鬍長清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因貪污受賄而受到嚴懲的省部級高官,在執行死刑前,他說:“組織的管理和監督對我而言,如同是牛欄關貓,進出自由。”“牛欄關貓”不僅說明腐敗者的思想意識已經蛻變,也說明我們的規則漏洞過多,給了貪腐者太多的機會,更是值得深刻反思的問題。
要解決“牛欄關貓”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各種形式的權力腐敗,就需要在理論上、制度上和實踐上實現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上強調,要全面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這是在總結我黨以往反腐敗鬥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反腐敗鬥爭的嚴峻形勢而提出的新論斷、新觀點,指明瞭今後反腐敗鬥爭的基本方向。“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這一重大命題標誌著我們黨反腐敗鬥爭實現了重大突破。
基於這一新思想,黨中央先後出臺了包括“八項規定”、“反四風”等一系列相關制度,對腐敗採取“零容忍”的態度,旗幟鮮明地反腐敗。特別是在實踐層面上,實施“老虎、蒼蠅一起打”的策略,一些腐敗高官紛紛落馬,一些非
法侵害羣衆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腐敗分子受到嚴懲,反腐敗的力度之強,前所未有。開展持續而深入的反腐敗鬥爭,不僅彰顯了我們黨反腐敗的信心和決心,而且爲整個社會注入了清正廉潔的“正能量”。打“老虎”,滅“蒼蠅”,以活生生的案例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同時也對隱藏著的腐敗分子和那些潛在的腐敗分子也形成了強大的震懾。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我們黨在反腐敗的理論、制度和實踐上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弘揚了正氣,壓制了歪風邪氣,贏得了民心,強化了黨的執政基礎,也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
權力腐敗之所以能夠發生,從客觀方面說,根源在於權力失去制約和監督從而偏離了正確的軌道,從主觀方面說,根源在於權力主體喪失了的黨性意識,把追求私利置於首位。主客觀兩個因素的結合,生成一個個具體的腐敗事件。由於主觀因素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可變性等特點,長期、持續和切合實際的黨性教育是必要的,否則,遵守、敬畏法紀就是一句空話,甚至制定的規則都會違背黨性原則(比如有的地方、部門出臺一些與民爭利的違法政策,便於暗箱操作的明規則,等等),甚至把自己的權力置於規則之外。規則是權力運行的約束性條件,具有確定性、穩定性和可靠性的特點,爲權力活動劃定了明確的客觀條件和時空範圍,防止權力的擴張和濫用。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就是要把權力運行納入權力公共性的軌道上來,依靠法律和制度監督、規範和約束權力,確保權力不被濫用,即建立“不能腐的防範機制”;從主觀上使權力主體明確使用權力的底線,一旦突破底線,就會遭受黨紀國法的嚴厲懲治,建立“不敢腐的懲戒機制”;權力主體也需要正常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因此,應該爲他們提供與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合理的薪酬待遇,使其能夠過上體面的、有尊嚴的生活,從而珍視自己的職業聲譽和待遇,自覺地拒絕腐敗,即建立“不易腐的保障機制”。這三大機制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既有一致性又各有側重,共同
構成了不可分割的、完整科學的反腐理論體系。
“編織”堅固而剛性的制度“鐵籠”,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建立系統完善的教育體系。在教育方面,不僅注重傳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等黨性教育,而且大力開展科學領導觀、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的教育,以與時俱進的精神深化對各級領導幹部的教育。第二,注重權力體制改革,明晰每個權力以及整個權力體系的界限,確立新型的“法無授權不可爲”權力運行原則,塑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公共權力結構和體系。第三,建立完善的權力反腐敗機制和機構,持續加大反腐敗的力度。第四,引入社會建設思想,爲“權力的籠子”——權力制度體系提供優質的社會環境,構建權力體系與社會體系的良性互動關係。
十八大以來,在新的反腐敗理論的指導下,我們黨反腐敗的鬥爭體現出幾個方面的顯著特點:一是強化教育,通過對權力主體進行系統而切合實際的教育,使之從內心認識到社會主義權力的本質,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自覺提高拒腐防變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在預防腐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以憲法和法律爲基礎,針對當前權力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出臺了以“八項規定”和“反四風”爲代表的一系列新制度,深入到細節,有效地約束權力,對於預防腐敗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三是在嚴懲腐敗的力度上,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取得了重大突破。不管其地位多高、權力多大,任何人只要觸及黨紀國法,一律依法依規嚴懲不貸,有效地推進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進程;四是動員人民羣衆積極參與和支持反腐敗鬥爭。人民羣衆能否支持反腐敗鬥爭,是反腐敗鬥爭能否取得最終勝利的決定性力量,這是羣衆路線的觀點在反腐敗鬥爭中的具體體現。與以往大規模的政治運動不同的是,羣衆在參與反腐敗鬥爭的過程中,一切行動都是依據憲法、法律和制度有序參與,在維護社會穩定的前提下,在更深的社會層次上,有力地打擊腐敗分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