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章 當年

關大舅啞然。天籟『小說

知子莫若母。關老太太在秦家就現了兒子言行的古怪之處,猜到這裡頭必有什麼內情,是不方便在秦家人面前提的,所以她也就配合兒子媳婦的說法,順坡下驢,把這件事混了過去。但如今她已經回到家裡了,在場的人都不是外人,外甥吳少英也是信得過的,她就不能再讓這個疑團繼續困擾自己,她必須要知道真相!

吳少英其實也現了表兄表嫂的不對勁,當時沒吭聲,打算私下再問。如今姨母既然主動提了出來,他自然樂得支持。

關大舅沒有爲難多久,就開了口:“娘,蕓娘當時說的話……實在不大好聽,她一個未出閣的小姑娘,本就不該說那些,甚至是別人說起,她都不該聽下去纔對。秀哥兒他娘回家跟我說起,我都嚇了一跳。幸好當時攔住了蕓娘,沒讓她大聲嚷嚷,否則叫秦家人聽見了,日後兩親家還不知如何相處呢?!?

關老太太聽得疑惑:“到底蕓娘說了些什麼,讓你如此忌憚?”

關大舅苦笑,看向妻子。關舅母便吞吞吐吐地說:“蕓娘說,這些話其實不是她自個兒想的,是……是聽齊主簿家的人說的。雖然難聽,但跟她其實沒什麼干係,她只是把聽到的事照著說出來而已?!?

“齊主簿家?是齊太太說的還是齊姑娘說的?”關老太太眉頭一皺,“到底是什麼話?!”她有些不耐煩了。

關舅母還是有些結結巴巴的:“不是齊太太和齊姑娘,是他們家粗使的婆子,說……說何氏還沒嫁給秦二爺的時候,嫁的是臨縣的陳校尉,她生的頭一個女兒,說是陳校尉的遺腹女,其實並不是,而是她跟奸|夫生的,說不定就是秦二爺,就連陳校尉的死,也有些不明不白……”

“什麼?!”關老太太愣住了:“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話?!”

關舅母苦著臉道:“媳婦兒也知道這話不好聽,那兩個婆子未必就有證據,不過是胡說八道罷了??墒|娘說,齊太太的孃家在臨縣,與陳校尉家有親,若是無憑無據,又怎會說出這樣的話來?更何況,陳家也不是沒有證據,人家是有人證的,只是不好出面……”

關老太太深吸一口氣:“你這樣亂七八糟的,說的話誰能聽得懂?趕緊給我一五一十地說清楚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關舅母只得把自己知道的事從頭到尾講了一遍。

關蕓娘與齊主簿的女兒曾一度交好,從前就時常到縣衙後衙去。齊主簿娘子不大喜歡關蕓孃的性情,但出於禮數,也不會太過怠慢她,只是時常尋了藉口,把女兒叫走,免得女兒與關蕓娘相處的時間長了,沾染些不該沾染的壞習慣。這樣關蕓娘在齊家待上半個來時辰,也就該告辭走人了。

但齊主簿娘子沒想到的是,齊姑娘不在場的時候,關蕓娘一個人也不會無聊。她喜歡逮著齊家的丫頭婆子說話,甚至覺得這些人說的話更合她胃口,因爲她不用象面對齊姑娘時那樣,還要考慮言辭和禮數上的問題。只不過丫頭婆子的素質水平參差不齊,當中難免會有愛嚼舌頭、不得主母重用的。其中有一位從齊主簿娘子孃家陪嫁而來的婆子,就喜歡傳小道消息,說人閒話,若不是年歲大了,又看著齊主簿娘子長大,後者只怕早就讓她養老去了,如今在齊家,也只是做些灑掃雜活。

那日這婆子與另一個婆子閒聊,聊臨縣老家的事,因關蕓娘在場,便提起了關家的姻親秦家,秦家二奶奶曾經是臨縣老陳家的媳婦,死了男人後不到一個月,就在熱孝裡二嫁去了秦家,當時在臨縣可是引起過熱議的。秦二爺也爲此離了老家,去了大同駐守。

關蕓娘聽過姐姐與嫂子閒聊,就道:“這事兒我知道,那秦二奶奶是二嫁才進的秦家門,不得公婆喜歡,秦二爺爲了她,才特地去了那麼遠的地方?!毙难e還覺得秦安挺體貼。

那婆子卻說:“哪兒是爲了那二嫁的婦人不討公婆喜歡喲,西北二嫁的媳婦多了去了,誰象那姓何的婦人一般不要臉?她是自個兒不清白,秦二爺也洗不乾淨,夫妻倆這是到別的地方躲羞去了!”由此說起了臨縣陳家對於何氏這個前任媳婦的議論。

何氏嫁進陳家,其實也沒多少年,她改嫁給秦安的時候,還只有十八|九歲而已。陳校尉同樣是邊城駐軍裡的一位小武官,常年駐紮在臨縣北面的興縣,在家的時候不多。何氏住的地方不是陳家族地,與其他夫家族人接觸不多,她素來以官家女自居,在人前斯斯文文的,平日裡也是深居簡出,不愛與人來往,旁人只道她守禮喜靜,溫柔內向。

後來,陳校尉不放心她一人在家,讓一位族兄一家搬到鄰宅居住,原是想著多照應一下何氏,不料這位族兄族嫂,反而現了何氏一些不同尋常的動靜。

某日半夜裡,有一輛不知來歷的馬車,瞧著還是大戶人家用的那種,停在了陳家後門處。駕車的人是個胖老頭,頭都花白了,但穿著綢衣,腰繫玉佩,顯然不是尋常人。車中還有另一人在,是個男人,身量挺高,但披著黑色連帽斗篷。族兄族嫂在牆頭上看見,也沒認清對方的臉。

對此,何氏的解釋是,她哥哥在附近一處大田莊裡當差,那日正好帶人外出辦事,來不及趕回去,夜深了,就來妹子家借宿一晚。

這個解釋也是說得過去的,只是,親哥哥到妹妹家借宿,何必鬼鬼祟祟的?而妹夫不在家的時候找上門,就算是親哥哥,也有些太不講究了吧?更別說他還帶了別的男人上門。哪怕是個老頭子,那也是外男??!

不過,陳校尉知道後沒怎麼在意,他的族兄族嫂自然不好多說什麼。在那以後,何氏的哥哥就再也沒在半夜裡過來了,每回都是大白天上門,還給鄰居族兄一家送了禮。這件事似乎就解釋過去了,只有那族嫂心裡忍不住嘀咕,覺得何子煜比那天晚上出現的“哥哥”個頭要矮一些。但這事兒又沒法做得準,她也不好提。

何氏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會坐車出門,或是上香,或是去看哥哥,總有個理由。但她要上香,族嫂表示想要一起去,她是一定會婉拒的。族嫂起初以爲是不湊巧,可有一回她只比何氏去得晚了一刻鐘,卻在廟裡怎麼找都找不到何氏,就疑心何氏壓根兒不是去上香了?;貋韱柡问希问蠀s道她去的是另一處寺廟??勺迳┟髅饔浀米约簺]有聽錯。

如此這般幾回,族兄族嫂心下不安,等陳校尉回家,就忍不住告訴了他。這回陳校尉倒是不再當成耳旁風了,反而還十分嚴肅地表示,妻子確實有紅杏出牆的嫌疑,希望兄嫂多幫他盯著些,一旦現有奸|夫的蹤跡,就馬上把人抓起來,不必給他留面子。這種事,他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容忍的,寧可丟面子,也不能縱容了奸|夫淫|婦!

就在族兄族嫂摩拳擦掌的時候,陳校尉忽然死了,是意外摔馬死的。衛所那邊來了通知,後事很快就辦好了。族人們沒有起疑,只有族兄族嫂覺得這未免太巧了,偏在這時候,又傳來了何氏已懷孕三個月的消息。

三個月前,陳校尉還在哨所裡,根本不可能回家。這事兒沒人比住在隔壁的族兄族嫂更清楚了。他們想起他先前回家時說過,妻子有紅杏出牆的嫌疑,認爲他一定是現了何氏有孕,日子對不上,纔會懷疑她的。現在他雖然死了,但陳家也不能容許何氏以他遺孀的名義,繼續留在陳家,把姦夫的孩子以陳家子嗣的名義養大。

族兄族嫂一狀告到了族中,族人們立刻召開了大會,審問何氏。何氏倒是很淡定,表示族兄族嫂的指控完全是污衊,還說他們曾經要求過繼一個兒子,給陳校尉爲嗣,得知她懷孕了,很有可能生個兒子,覺得希望落空,才用這種方式污衊她,企圖霸佔她亡夫留下來的家財。

至於她腹中胎兒三個月大,對不上陳校尉回家日期的事,她也振振有辭:明面上的日期是對不上,但亡夫曾經悄悄回過家裡,說起來是有擅離職守的嫌疑,因此她不能宣揚出去。亡夫回家的理由,也跟族裡有關。

陳校尉一度是家族中最出息的一個子弟,爲了帶揳族人,他幫好幾位兄弟進了軍隊,又介紹兩位叔伯做軍隊的後勤生意,比如糧油布匹,比如棉花毛皮,比如炭火柴薪。底下有不少違法違律之事,大家心照不宣,可要是宣揚開去了,陳校尉固然得不了好,陳家其他族人也要跟著倒黴。還不如大家一起閉上嘴,繼續悶聲大財算了。

何氏這話不但是解釋,也是威脅。是真是假,除了死去的陳校尉,就只有何氏知道了。陳氏族人沒法冒險求證,只能放過她,但心裡還是十分膈應的,對何氏當然沒什麼好臉。秦安上門弔唁,對何氏一見鍾情,又聽信何氏所言,以爲陳家要霸佔陳校尉家財,因此處處爲難何氏,就決定要娶何氏爲妻。何氏跟陳家族人達成協議,會將陳校尉的家財大半留下,自己只帶走三成。陳家因此退讓,默許了她熱孝中改嫁,其實就是盼著這個禍根早點離開,免得她真的告陳家一狀。

何氏是順利改嫁走了,也斷了與臨縣陳家的聯繫。但族兄族嫂一家還在,陳氏族人也還在。如今多年過去,陳家人早已洗白,做起了別的營生,不用再擔心自家會東窗事了,回頭再想起何氏這個媳婦,就忍不住要議論幾句,在親友面前貶低一番。對於她肚子裡的孩子到底是誰的種,各種猜測都有。

有人懷疑就是秦安,所以秦安纔會不計較何氏二嫁又大著肚子進門,還願意讓她的女兒姓秦;但也有人覺得是旁人,興許是她哥哥何子煜當差的那個田莊裡的人,說不定就是那衣著華貴的胖老頭!但真正的答案,至今無人知曉。

聽完關舅母的話,吳少英第一個開口問問題:“何子煜當初是在哪個田莊裡做事?”

第三百五十一章 添堵第六十四章 見禮第二百二十四章 怨憤第一百三十八章 親戚第二十三章 上門第二十七章 妯娌第一百三十一章 意外第三百六十四章 押送第二百四十章 心結第六百九十六章 茫然第八十九章 雲家第五百三十三章 知錯第一百九十四章 操心第四十六章 兄妹第四十五章 小人第六百零六章 議論第六十四章 見禮第十五章 功課第八十八章 分析第二百六十八章 新家第三百零九章 喪報第六十六章 代理第三百一十三章 立功第七十二章 鬱悶第四百零八章 遊玩第五百九十一章 異味第五百五十六章 震驚第三十一章 傳聞第二百六十章 密會第二百零七章 園林第一百一十五章 形勢第四十九章 遷怒第一百八十五章 折服第二百二十四章 補救第一百三十四章 商議第二百五十七章 晉見第三百五十三章 怨恨第一百六十三章 放過第二百九十一章 倉促第四十九章 遷怒第二百六十一章 探望第五百二十三章 回報第四十八章 灰頭第五十五章 內宅第一百二十四章 回春第四百四十章 打算第一百九十三章 顧慮第一百八十四章 崩潰第六十七章 攆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下藥第一百三十二章 賠禮第三十八章 借刀第一百八十五章 折服第七百一十四章 叔侄第八十章 挑撥第六百六十三章 新年第一百八十五章 擇定第二十三章 求助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門第二百二十五章 迴歸第四章 往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消息第一百二十一章 犧牲第十一章 衝突第一百八十一章 交好第十七章 安頓第四十六章 往事第一百七十章 氣憤第五百五十九章 代價第十章 問題第一百五十一章 猶豫第三十五章 勸說第三章 尋根第一百六十七章 盤算第二百六十一章 熱鬧第三百一十四章 喜訊第四百四十七章 動搖第一百七十章 氣憤第五百九十一章 異味第六百四十一章 路遇第二百四十三章 暴躁第三百六十四章 押送第九十章 交惡第三十章 提醒第二十六章 閒話第四百一十七章 決心第一百八十七章 送嫁第一百三十三章 賠禮第二百二十三章 點醒第二百零七章 候產第三十四章 族譜第二百三十二章 怨恨第一百三十九章 幫忙第三百一十一章 回京第九十三章 避嫌第二百六十九章 席間第二百五十八章 耳目第十六章 分析第六百九十章 暈倒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功
第三百五十一章 添堵第六十四章 見禮第二百二十四章 怨憤第一百三十八章 親戚第二十三章 上門第二十七章 妯娌第一百三十一章 意外第三百六十四章 押送第二百四十章 心結第六百九十六章 茫然第八十九章 雲家第五百三十三章 知錯第一百九十四章 操心第四十六章 兄妹第四十五章 小人第六百零六章 議論第六十四章 見禮第十五章 功課第八十八章 分析第二百六十八章 新家第三百零九章 喪報第六十六章 代理第三百一十三章 立功第七十二章 鬱悶第四百零八章 遊玩第五百九十一章 異味第五百五十六章 震驚第三十一章 傳聞第二百六十章 密會第二百零七章 園林第一百一十五章 形勢第四十九章 遷怒第一百八十五章 折服第二百二十四章 補救第一百三十四章 商議第二百五十七章 晉見第三百五十三章 怨恨第一百六十三章 放過第二百九十一章 倉促第四十九章 遷怒第二百六十一章 探望第五百二十三章 回報第四十八章 灰頭第五十五章 內宅第一百二十四章 回春第四百四十章 打算第一百九十三章 顧慮第一百八十四章 崩潰第六十七章 攆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下藥第一百三十二章 賠禮第三十八章 借刀第一百八十五章 折服第七百一十四章 叔侄第八十章 挑撥第六百六十三章 新年第一百八十五章 擇定第二十三章 求助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門第二百二十五章 迴歸第四章 往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消息第一百二十一章 犧牲第十一章 衝突第一百八十一章 交好第十七章 安頓第四十六章 往事第一百七十章 氣憤第五百五十九章 代價第十章 問題第一百五十一章 猶豫第三十五章 勸說第三章 尋根第一百六十七章 盤算第二百六十一章 熱鬧第三百一十四章 喜訊第四百四十七章 動搖第一百七十章 氣憤第五百九十一章 異味第六百四十一章 路遇第二百四十三章 暴躁第三百六十四章 押送第九十章 交惡第三十章 提醒第二十六章 閒話第四百一十七章 決心第一百八十七章 送嫁第一百三十三章 賠禮第二百二十三章 點醒第二百零七章 候產第三十四章 族譜第二百三十二章 怨恨第一百三十九章 幫忙第三百一十一章 回京第九十三章 避嫌第二百六十九章 席間第二百五十八章 耳目第十六章 分析第六百九十章 暈倒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潍坊市| 乌兰浩特市| 榆中县| 前郭尔| 桦甸市| 华安县| 开封市| 麻江县| 成安县| 扎赉特旗| 射阳县| 怀远县| 新郑市| 泗阳县| 南城县| 余干县| 资兴市| 蒙自县| 老河口市| 天台县| 宁明县| 合肥市| 达日县| 梧州市| 酒泉市| 怀化市| 黑龙江省| 临洮县| 宁津县| 涞源县| 三台县| 合肥市| 日土县| 五原县| 布拖县| 北海市| 德令哈市| 彰武县| 宁都县| 苍梧县| 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