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7節 訓導之方

多爾袞將東莪抱起來放在膝上,逗弄了一陣,引得東莪銀鈴般的笑聲不斷響起。我在旁邊欣慰地看著沉浸在天倫之樂中的多爾袞,似乎忘記了眼前這個男人正是位操縱一國生殺大權的無冕之王,而現在,他只像一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

他慈和地笑著,摟著東莪問道:“乖女兒,最近又學會幾首詩詞了?背誦來給阿瑪聽聽,好看看我的東莪是不是個最聰明的姑娘?!?

由於我向來提倡漢學,多爾袞本人又十分開明,所以對兒女的教育上,還是以學習漢文爲主。東莪的生性要比東青調皮開朗一些,讀書不是特別認真,大概是仗著自己的小腦瓜聰明,簡單點的知識基本上一學就會,所以沒少讓我操心。不過這一段時間忙活著策劃謀事,所以我也沒有向以前那麼關注這方面了,現在聽到多爾袞問起,我伸手將東莪攔了過來,嗔怪道:

“都說是‘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東莪今年才五歲,既不是男孩,又用不著應科舉考狀元之類的,你督促得那麼緊幹嗎?每次見到東莪都要考問個半天,難不成你將來還叫她當個什麼內院大學士,或者到國史監謀個差事不成?”

多爾袞不以爲然道:“誰說讀書就是爲了求取功名,爲了給朝廷效力,爲了光宗耀祖?如果真像漢人們說的那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話,你這滿腹才學又從哪裡來的?”

我頓時吃了個癟,啞口無言了。說實話自己那會兒還是典型的現代應試教育,屬於填鴨型的,我從小就被父母督促著讀書習字,但在東莪這個年齡時,似乎也只認得幾十個西瓜大的字,剛好填滿一籮筐;至於宋詞好像半句都背不出來。唐詩嘛,好像也只會“牀前明月光”之類的有限幾句,那時候光暗地裡腹誹我的爸媽的次數就已經不計其數了。現在看多爾袞這種督促方式,卻要比當年我的父母要嚴厲許多,像東莪這種天生活潑好動的性格,這樣下去肯定會產生逆反心理,於健康成長恐怕弊處甚多。

“我,我那根本就是依靠自己的興趣,反正閒來無事。再說自己天性笨拙,無論女紅,舞技還是廚藝茶道都比不上其他人家年齡相仿的女兒,爲了能有個拿得出手的技藝,所以纔去鑽研那些書本的,畢竟總歸要有點長處纔不會被人家笑話將來嫁不出去吧?”

我先是信口雌黃一番,然後反口問道:“那你呢?聽說在赫圖阿拉和遼陽的時候,你們滿人的孩子五六歲的時候就要拿張小弓練習射箭,十歲的時候就要像其他成年兄長一樣去深山老林裡打獵;每逢父兄宗族出征之時,無不拉著馬繮哭喊著請求允準他奔赴沙場,提刀殺敵。如此尚武習氣,難道你父汗還會像你現在一樣時不時地板著臉教導你要勤學苦讀嗎?”

我以爲這種反問很是厲害,保管一向詞鋒犀利,能言善辯的多爾袞也無法狡辯。要知道努爾哈赤尊號爲“太祖武皇帝”,估計連漢字都不認識,他一向崇尚武力,討厭治學,應該對漢文化也頗爲排斥,又怎麼可能督促兒子們整日埋首苦讀,玩什麼“韋編三絕”呢?

“咦?你難道忘記了我從前對你講過我小時候的一些事情嗎?那時候我經常大病小災的,被其他兄長們笑話是草原上最孱弱的羔羊,等惡狼來了肯定是最先被吃掉的那一隻。就連那些年長的侄子們都暗地裡瞧不起我,說我是仗著額娘身份高貴,手無寸功卻搶了本該分給他們的牛錄。我氣不過就去跟他們打,結果有一次因爲自己單薄瘦弱落了下風,要不是阿濟格及時跑去將我拖了出來,肯定要頭破血流。

於是我開始痛定思痛,每天晚上對著星星反思,琢磨著憑什麼才能超過那些兄長侄子們——就是以前我同你說過的那件事,我的父汗正好看到了,他就說我將來肯定在智慧上勝過其他的兄弟。後來漸漸悟出了些許道理:海東青再如何兇猛也要靠獵人的指揮,再勇敢的巴圖魯也要聽他的統帥調遣。漢人們說‘勞心者制人,勞力者受制於人’,想通了這些,我纔開始勤學苦讀,希望能夠在這方面勝過其他的兄弟,讓他們再也沒法鄙視我,而是恭敬地聽從我的號令。

而我們的孩子現在還小,等他們長大之後,大清的江山應該可以穩定下來了,到那時候需要的不再是能征善戰的將領,而是深諳治國之道的領袖。所以說現在寧可讓他們荒廢騎射功夫,也一定要把書讀好。如果將來我們真的成功地統治了天下的漢人,倘若自己對他們的學說和思想一無所知,又怎麼能夠坐穩這個江山呢?”

他這一席長篇大論,我無言以對,只有點頭稱是的份了。東莪卻滿不在乎地說道:“阿瑪,您說的這些大道理女兒不明白,不過女兒的記性好,學什麼都一下子就會了,要不,先背首詩給阿瑪聽聽。”

“好,我來聽聽東莪又新學會什麼了?!倍酄栃枖[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鼓勵道。

東莪從我懷裡溜了下來,大模大樣地邁著小方步走到地中央站住,然後揹著一雙胖胖的小手,搖頭晃腦,煞有介事地背誦道:“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

誦罷,她洋洋得意地看著顯然是被震住了的我和多爾袞,“怎麼樣?東莪可曾背錯一個字?這回你們該不會罵我偷懶了吧?”

多爾袞沒有立即開口表揚,而是進一步問道:“那你知道這首詩說的是什麼意思嗎?”這首詩對於只有五歲的幼童來說實在複雜了些,我也是直到十歲的時候才勉強能背下來,想不到東莪要遠勝於我??!不過光一字不差地背出來只能證明東莪的記性好,那麼如果還能明白詩中的意思,那就更令人瞠目結舌了。

東莪這下子被問住了,她歪著小腦袋琢磨了一陣,也依舊是一頭霧水,最後只能垂頭喪氣地“投降”了,“啊……這個……好像不記得了。”

我和多爾袞對視了一眼,心裡明白了個大概:估計是這個調皮活潑,自恃有點小聰明的東莪剛剛聽西席先生教了幾遍,自己就背誦下來了,於是自鳴得意,沾沾自喜,就再沒用心聽後面的釋義,難怪會這個樣子。

多爾袞板著臉,嚴肅起來:“東莪,這就是你自己不認真了,以後再這樣馬虎敷衍,自作聰明可不行,下次再考問你時,倘若還犯這類毛病,阿瑪可就要生氣啦!你明白了嗎?”

東莪低垂著小腦袋,聲音小得像蚊子鳴:“明白了,下次一定用心聽師傅的教誨?!?

儘管多爾袞對孩子的要求未免嚴苛了一點,但我也不好說什麼,出於嬌寵呵護女兒的心態,我伸手將膽怯的東莪拉到懷裡,撫慰一番,這才略帶責備地對多爾袞說道:“好了,她也知道錯了,你別總是把臉拉個老長,把孩子嚇壞了?!?

多爾袞又恢復了和藹的神色,笑道:“好了,聽你一回話——對了,禮部啓心郎祁充格昨天還上書,請求爲東青擔任師傅,教習滿漢文字,我還正琢磨著要不要允準呢。”

“祁充格?不是十五爺旗下的那個頗有學識的滿人章京嗎?好像現在大清諸多文臣,他和大學士剛林算是滿人中最爲文才淵博的了,讓他來教東青習字讀書,倒也算是不錯的選擇了?!蔽译[約回憶起來,好像前清的重要史料[太宗實錄]就是後來他與范文程,剛林等一道修撰的,這個人應該算是通諳滿漢文字和學問的能人了,既然他主動請纓,自然沒有不準的道理。

“王爺沒有立即批覆,究竟在遲疑什麼呢?”我略感疑惑。

“由他來教東青,當然再合適不過。但是熙貞你忽略了這一點,就是當今皇上。他雖然年紀幼小,但是畢竟也要比東青大上幾個月,況且聖母皇太后也數次透露過該給皇上請師傅教習的意思,我一直藉故推諉;可如今就這麼準了祁充格的摺子,豈不是自招嫌疑?要知道他可是現下大清滿臣中學識最好的人了,他不去教皇上,而是主動請纓過來教我的兒子,這樣一定會招來羣臣的異議,或者私下底的懷疑,對我而言也算是一樁麻煩。到時候聖母皇太后問起,我該如何解釋?”多爾袞將他心中的疑慮說了出來。

聽著他這話,我心底裡那敏感的一塊又開始朝那個方面懷疑起來:莫非多爾袞說怕羣臣非議是藉口,真正要掩飾的是他擔心大玉兒的詰問,看來他仍然時不時地在乎大玉兒的感受?不至於吧,也許是我疑神疑鬼了?

“嗯,這倒是個麻煩,著實令人左右兩難吶,看來這事兒只好先緩一緩了,”我沉吟道,接著話鋒一轉,“王爺這個憂慮倒使我想起另一樁事來,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哦?什麼問題如此重要?”多爾袞側過臉來,疑惑著問道。

“王爺仍然十分在意羣臣的看法和議論,看來有必要先正一正‘名’了,否則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正名’?怎麼個‘正’法?”

我悠悠地分析著:“你現在雖然將鄭親王的名位和勢力壓制了下去,凡是詔書諭旨都是你的名號在前面,但問題是你和鄭親王現在仍然是同樣的爵位,都是輔政親王;又不像漢人一樣,以右爲尊,分什麼‘左丞相’‘右丞相’之類的,這樣怎麼才能顯得你高出一等,地位權利凌駕於衆臣王公之上呢?所以是時候該換一個更爲合適的名號,這樣纔有利於涇渭分明,獨樹威儀,王爺說的話纔是重如千鈞,臣莫敢違?!?

多爾袞點點頭,贊同道:“嗯,有道理,不過也要想想該怎麼個改法才既能達到目的,又不會引起衆人懷疑我的不臣之心呢?”

“王爺熟讀史書,又怎麼會爲這個犯難?那不是現成的嗎?可以依元時制度,帝王年幼,叔伯輔政,可稱‘攝政’?!當z’者,統治管轄之意,而當今天子年紀尚幼,王爺所擔負的責任並不是‘輔政’的‘輔’字,單純的幫助,協理那麼簡單;而是真真正正的代天子處理朝政,治理社稷。這樣一來,你就是大清的‘攝政王’,在皇帝沒有親政之前,你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帝,這樣一來不但大權盡攬,還名正言順,”

說到這裡時,我眼中狡黠地閃了閃,“到時候王爺甚至根本不用每天去上朝,乾脆在王府中召見羣臣,商議朝政國事也無可厚非……甚至……甚至凡事都不用請示,自己決定了就蓋印批示,玉璽也可以拿回來隨時取用,這樣才最爲便易。”

在多爾袞恍然的眼神中,似乎我的形象已經升級爲不折不扣的野心家,竟然如此“教唆”他去貪婪權利,這實在有些出乎意料。不過對於我的建議,他還是很滿意的,這也是他所希望看到的情形,他低聲念著:“攝政,攝政王……”,然後點了點頭:“這個名目不錯,可以採納,不過得看看找那些大臣上折恭請,我總不能自己封給自己吧?”

雖然現在所謂皇上的諭旨也不過是個虛的名目,實際上是純粹的掛羊頭賣狗肉,無非是叫章京擬好了自己批示一下,然後蓋上皇帝的玉璽,署上皇帝的名號,就發下去了。所以即使“皇帝敕封”多爾袞爲攝政王,也跟多爾袞自己封賞自己差不多,缺的只是一個由頭罷了。

“這個嘛,想必也難不到王爺,到時候一片‘恭請’浪潮,可謂是熱鬧非凡??!”

多爾袞沉思了片刻,“這個不難,但是還有一些事情要在這之前理順清楚,比如鄭親王,眼下很難再找出他什麼過失來了,到時候他依舊當他的輔政王,不升不降,但此事最好由他起頭才最爲合適,或者起碼也要得到他的支持和擁戴;另外,還要預先壓制一下兩黃旗和兩藍旗裡面那些不肯安分,隨時會出來鬧事的人才好?!?

“至於這一點,我剛纔已經想出了一個較爲妥善的法子來?!?

“什麼法子,說出來聽聽,讓我看看你的腦子裡究竟有多少‘陰謀詭計’,怎麼總是層出不窮的呢?”

我詭異一笑,故作神秘,吊吊多爾袞的胃口,“這個嘛,本來之前看地圖的時候我想對你說來著,可惜被你一下子動手動腳的,就截斷了話頭。爲了對你這種漫不經的心態度示以懲戒,所以我決定還是晚上再說吧!”

多爾袞一陣鬱悶,正想怎樣催促誘導我將盤算好的計劃說出來時,一旁早已無聊到不耐煩地東莪撒起嬌來,他只得先應付女兒這一邊,“乖女兒,又怎麼了?”

“阿瑪,剛纔我過來之前看見哥哥讀書時偷懶,居然趴在書本上睡覺,阿瑪要好好教訓他纔是!”東莪撅起小嘴來,理直氣壯地打著小報告。

“哦?反正現在有空閒,咱們過去瞧瞧。”

我也很是奇怪,按理說小孩子貪玩,讀書不耐煩了多半會跑出去玩耍,而像東青這樣大白天的就摟著書本開始南柯一夢的卻不多見。況且他是個性情文靜,勤學好讀,頗爲乖巧聽話的孩子,上個月我曾經對他考較過一番,這個五歲幼童居然已經識得了足有上百個漢字,會背誦數十首已經較爲複雜的詩詞了,莫非是“天賦異秉”,一個新的王勃即將誕生?否則怎麼解釋這麼小的孩子就如此專心學問呢?

第52節 政治家的貪婪第19節 毒計出爐第113節 狼狽收場第19節 命運的轉折第6節 王子與睡美人第62節 驚心動魄第28節 取捨之間第18節 情感抉擇第17節 拱手讓美第75節 孝明的異狀第3節 鎮蠱疑雲第64節 故人相逢第39節 物是人非第41節 軍營夜宴第158節 恐怖之夜第66節 永福宮第100節 隆冬出獵第39節 物是人非第55節 除舊迎新第18節 疑人偷斧第87節 他日勁敵第2節 殺人不見血第10節 偷樑換柱第143節 兩全之策第68節 大喜過望第13節 千古佳話第16節 致命的玩笑第45節 樂極生悲第51節 肯去承擔愛第52節 政治家的貪婪第27節 一夜蛻變第108節 亂墳崗上第10節 弦響驚魂第159節 抵死纏綿第35節 月沒寒江渡第137節 惟願相守不願老第145節 佔有或毀滅第4節 精疲力盡第44節 當頭一棍第53節 色膽包天第44節 驚聞異訊第23節 百思不解第11節 不速之貼第14節 司馬昭之心第66節 冰冷的真相第42節 夏蟲語冰第20節 天網恢恢第23節 意外事件第12節 精妙奕局第27節 一夜蛻變第70節 百年之憂第56節 惹禍的湯圓第16節 致命的玩笑第132節 永墮地獄第44節 當頭一棍第139節 今日始知君意重第137節 如何止痛第4節 洞房異變第40節 臭氣相投第102節 指天爲誓第1節 遷都燕京第77節 相顧尷尬第33節 銀子的害處第137節 如何止痛第59節 冷雨寒心第67節 如此陰謀第1節 烽火重燃第35節 麻煩的秘密第117節 公主初長成第5節 雄姿英發第103節 怦然心動第26節 鬼使神差第34節 怒火焚身第151節 東青的心事第18節 太宗之死第79節 兄弟情份第29節 我本好色第20節 大戲開鑼第40節 臭氣相投第42節 夏蟲語冰第71節 國事家事第85節 無功反過第22節 大明的休止符第34節 遭逢驟變第64節 冰火兩重天第162節 燃情似火第49節 最重要的人第8節 神秘禮物第7節 波瀾再起第29節 舊愛新婚第8節 戰略同盟第95節 新版念奴嬌第67節 是對是錯第11節 危牆之下第48節 童心難測第135節 父慈子孝第73節 九張機第85節 嚴父慈母第45節 兇險病癥第10節 自相矛盾
第52節 政治家的貪婪第19節 毒計出爐第113節 狼狽收場第19節 命運的轉折第6節 王子與睡美人第62節 驚心動魄第28節 取捨之間第18節 情感抉擇第17節 拱手讓美第75節 孝明的異狀第3節 鎮蠱疑雲第64節 故人相逢第39節 物是人非第41節 軍營夜宴第158節 恐怖之夜第66節 永福宮第100節 隆冬出獵第39節 物是人非第55節 除舊迎新第18節 疑人偷斧第87節 他日勁敵第2節 殺人不見血第10節 偷樑換柱第143節 兩全之策第68節 大喜過望第13節 千古佳話第16節 致命的玩笑第45節 樂極生悲第51節 肯去承擔愛第52節 政治家的貪婪第27節 一夜蛻變第108節 亂墳崗上第10節 弦響驚魂第159節 抵死纏綿第35節 月沒寒江渡第137節 惟願相守不願老第145節 佔有或毀滅第4節 精疲力盡第44節 當頭一棍第53節 色膽包天第44節 驚聞異訊第23節 百思不解第11節 不速之貼第14節 司馬昭之心第66節 冰冷的真相第42節 夏蟲語冰第20節 天網恢恢第23節 意外事件第12節 精妙奕局第27節 一夜蛻變第70節 百年之憂第56節 惹禍的湯圓第16節 致命的玩笑第132節 永墮地獄第44節 當頭一棍第139節 今日始知君意重第137節 如何止痛第4節 洞房異變第40節 臭氣相投第102節 指天爲誓第1節 遷都燕京第77節 相顧尷尬第33節 銀子的害處第137節 如何止痛第59節 冷雨寒心第67節 如此陰謀第1節 烽火重燃第35節 麻煩的秘密第117節 公主初長成第5節 雄姿英發第103節 怦然心動第26節 鬼使神差第34節 怒火焚身第151節 東青的心事第18節 太宗之死第79節 兄弟情份第29節 我本好色第20節 大戲開鑼第40節 臭氣相投第42節 夏蟲語冰第71節 國事家事第85節 無功反過第22節 大明的休止符第34節 遭逢驟變第64節 冰火兩重天第162節 燃情似火第49節 最重要的人第8節 神秘禮物第7節 波瀾再起第29節 舊愛新婚第8節 戰略同盟第95節 新版念奴嬌第67節 是對是錯第11節 危牆之下第48節 童心難測第135節 父慈子孝第73節 九張機第85節 嚴父慈母第45節 兇險病癥第10節 自相矛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等县| 潼关县| 鄂托克旗| 德昌县| 胶南市| 青阳县| 秦安县| 天长市| 丹棱县| 扎兰屯市| 临桂县| 海林市| 浦北县| 兴义市| 柏乡县| 孝感市| 临高县| 镇坪县| 青海省| 达日县| 金昌市| 临安市| 夏津县| 潍坊市| 景德镇市| 龙海市| 萨迦县| 青川县| 松滋市| 长寿区| 东台市| 西青区| 康乐县| 武穴市| 津市市| 罗定市| 昌都县| 临高县| 靖宇县| 洛扎县|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