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77章 湘軍!湘軍!

季漢。

劉備等人看著天幕,想到了當初如惶惶喪家之犬的時候。

“心懷信念的人眼裡是有光的。”

“他們能在漫漫長夜中看到黎明。”

“能在最艱難的時候砥礪前行。”

曹操聽得心中五味雜陳。

光。

他也曾有過。

шшш¤TTKΛN¤C〇

……

劉宋。

“身體的力量是暫時性的,每個人都有聲嘶力竭的時候。”

劉義隆聽到劉裕的這番話,一臉的你在逗我。

你一人砍一千的時候可你看出來哪裡力竭啊。

“但精神的力量往往能支撐著人們在最艱苦環境下的生存和發展,而且能讓人永遠銘記。”

……

【當然,用讀書人做軍官,容易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讀書人容易誇誇其談,眼高手低,是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因此曾國藩也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用,在“士人”之中,他還有一條十二個字的標準。】

【“有操守,沒官氣,多條理,少大言。”】

……

大明·正德時期

朱厚照回顧大明朝廷,可謂官氣深重。

“沒有原則,全是官僚習氣!”

“好講資格,好問樣子,辦事無驚世駭俗之象,語言無此妨彼礙之弊!”

“凡遇一事,但憑書辦家人之口說出,憑文書寫出,不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下身段,去事上體察一番。”

“滿口經世哲理,一副自以爲是的模樣,可就是不見行動!”

“所讀的書,所學的知識,從不落實!”

朱厚熜聞言,想到一人。

“那皇兄不見見王陽明嗎?”

朱厚照突然不說話了。

王陽明啊……

朱厚熜突然話鋒一轉,又道:

“確實啊,任何時候身到、心到、口到、眼到,都是做事、成事的致勝法寶。”

“皇兄深得其中三昧。”

朱厚照眼睛一亮。

對啊,我就是如此的漢子!

“是該見見他!”

……

【而在沒有官氣的讀書人中,曾國藩還有一個標準,就是寧選笨的,不選聰明的。】

【因爲沒有官場經歷的人,雖然沒經驗,但是敢於創新。】

【而官場習氣如同傳染病一樣,一旦傳染上,就很難根治了。】

……

炎漢·光武帝時期

劉秀給劉莊解釋道:

“這裡的笨是指沒有那麼多心眼,沒有花花腸子。”

“在軍隊裡,實打實的執行和貫徹命令,這是最重要的。”

“爲什麼歷代後期官兵沒有戰鬥力?就是是因爲其軍官官氣太重,心竅太多,離樸散淳,真氣蕩然不存。”

劉莊認真謹記。

劉秀又道:

“但不同的場景適合不同的人才。”

“嚴酷的戰場需要不怕死,聽指揮的人。”

“而靈活、快速變化的邊疆,需要腦子活絡、敏銳的人。”

“隨境而變。”

……

【曾國藩“選士人”的下一句,是“領山農”。】

【他招收兵員有一個原則,絕對不收當過兵的人,不收退伍軍人。】

【“不雜一卒,不濫收一弁。”】

【因爲他怕這些綠營兵把綠營的習氣帶到湘軍中來,所以他招募的人以“年輕力壯、樸實而有農夫氣者爲上。其油頭滑面而有市井氣者、有衙門氣者,概不收用。”】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恆突然嘆聲道:

“全生避害啊。”

劉啓大著個腦袋,愁眉苦臉。

又說那些聽不懂的話。

劉恆看著他皺皺的臉,笑了。

“爲了保全生命,就一定要避害,避害是包括在全生裡的。”

“而避害避的是什麼?”

“就是天下習氣,那是人爲的。”

“而這支湘軍就走上了這條路。”

劉恆看著天幕裡樸素的百姓,嘆氣道:

“避習氣之害,保真人之命。”

“可到頭來又要命喪疆場。”

“唉……”

……

【而徵兵主要收純樸的農民,而且是山農,這是因爲有句古話:近山者仁,近水者智。】

【“山僻之民多悍,水鄉之民多浮滑,城市多遊惰之習,鄉村多樸拙之夫,善用兵者,嘗好用山鄉之卒,而不好用城市近水之人。”】

【所以,這些人組成了一支軍隊後,軍風軍貌與綠營兵自然是完全不同。】

【“勇丁帕首短衣,樸誠耐苦,但講實際,不事虛文。營規只有數條,此外別無文告,管轄只論差事,不甚計較官階。而挖濠築壘,刻日而告成,運米搬柴,崇朝而集事。”】

……

大隋。

楊堅真的覺得很可惜。

都能吃苦,講實際,不講那些虛頭巴腦的程序。

軍營的規定也很簡單,軍官們也不太在乎級別差別,只看誰負責哪一攤事。

如果要紮營,當天馬上就能完成。

要運米運糧,也比別的軍隊做得快得多。

“這支軍隊不同以往。”

“而太平軍也不同以往。”

楊堅熟讀佛家經典,但道家典籍他也銘記於心。

“回想歷代,你真不能不信那句話。”

獨孤伽羅看向他。

楊堅扶膝長嘆一聲。

“一陰一陽,謂之道。”

……

【曾國藩是一介書生,沒當過兵,也從來沒有摸過武器。】

【但是他畢竟從道光二十九年(1849)起,兼任過數年的兵部左侍郎,所以他對清朝軍隊的現狀很瞭解。】

【鑑於清朝官軍戰時抽調,臨時命將率領,結果兵將不習,兵兵不習,勝則相妒,敗不互救的習氣。】

【曾國藩建立了自己的指揮體系,由大帥到統領到營官,不越級指揮,職權歸一。】

【又因湘軍的任務單一,作戰時一營一營地成建制調出,兵將相習,又可收指臂之效。】

【又因官軍戰時臨時抽調編組,各部攜帶的火器往往不一,且因遠程調派運輸困難而缺乏重火器。】

【曾國藩在營制中開始注重輕重火器與冷兵器的恰當比例,併爲解決運輸問題而專門設立了“長夫”,使得湘軍的火力比各處清軍皆強。】

【而爲對付太平軍的水軍,曾國藩亦相應建立了水軍,以水制水。】

【這使湘軍是唯一一支可以水陸協同作戰的力量。】

【且水軍的建立,也爲湘軍陸師的快速機動提供了便捷的運輸條件。】

【曾國藩又引先前派所編“練勇”外援江西失敗的教訓,使之格外重視技戰術訓練。】

【衡州的營地,實際上就是一個訓練基地。】

……

大明。

朱元璋看著天幕,想到了那支理念上基本也同樣如此的軍隊。

“戚家軍啊。”

國家正規軍的腐敗習氣已經深入膏肓,沒法治了。

當然,如果能把現有軍隊訓練一下利用起來肯定是好的。

但問題是軍隊不良習氣太盛,已經沒法重鑄面目,再換胃腸。

因此,挽救的辦法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赤地立新,拋開正規軍,從頭開始。

“不破不立。”

……

大明·萬曆時期

小皇帝與張居正、戚繼光看著天幕裡用四個月打造出的新兵。

一時無言以對。

張居正看向戚繼光。

“其實與元敬的兵法思想是不謀而合的。”

戚繼光悄悄瞥了一眼坐在竹影中的小皇帝,說著:

“只是爲國爲民,忠君報國罷了。”

小皇帝毫無察覺,張居正則暗自嘆息。

很多時候,重新搞一套比改造老一套的收益要大很多。

舊基礎上縫縫補補,底子和架子還是那樣的,無法做到真正的脫胎換骨。

……

【湘南衡州的建軍練兵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了四個月。】

【曾國藩在此期間絞盡了腦汁,費盡了心力。】

【他只是一名丁憂在籍的官員,嚴格說起來還算不上朝廷正式命官,上奏時自稱“前禮部侍郎”,處於“非官非紳”的尷尬地位。】

【他的這一支部隊呢,也不是國家正式軍隊。】

【官方文書上有“湘勇”、“楚勇”、“勇營”等多種稱謂,屬於既非團練又非官軍的模糊性質。】

【這種特殊性,雖有利於曾國藩放開手來創造,但要合“法”地取得清朝上下的承認、支持,尤其是獲得軍費,又是太難了。】

【在當時一般官場人士的眼中,湘軍只是一個怪胎。】

【對它的非難以致刁難,從來沒有停止過。】

【而曾國藩以他堅毅的性格,逐一克服來自清朝內部的種種困難,其目的,就是爲了保住大清。】

……

{湘軍的出現,不光是曾國藩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因爲它不光改變了曾國藩個人命運的走向,也改變了整個國家的走向。}

{湘軍可謂是近代軍閥的始祖,同時,從湘軍到黃埔軍校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一個爲守護舊制度而創立的守衛者,卻被後來打倒舊制度的革命者所學習吸收。}

{“當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哪怕你現在身處低谷,它也會把你帶向你不曾想象的高度。”}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有一些恍惚。

“看來,清朝滅亡後的那個朝代建立,身形中也有湘軍的影子。”

一如季漢繼承兩漢之昭。

一如宋朝爲避五代之禍。

“天命……”

“開始遷移了。”

“太平天國……”

劉徹是不滿意洪秀全的。

雖然他也不滿意清朝。

但關鍵在於,如果太平天國建立了大一統王朝,則天下人不光要接受改姓易幟的變化。

同時也要接受與中國傳統文化完全不同的異質文化的統治。

教化。

改造。

劉徹不能接受這一點。

……

大清·康熙時期

康熙感覺自己的太陽穴在一陣陣的跳動。

一個漢人。

他要跳出國家體制,自創一支軍隊來取代國家軍隊!

大清二百年來有過這種事情嗎?

沒有!

從未有過!

因爲這是絕對大逆不道的行爲!

但是……

康熙揉捏著額頭。

“知行合一。”

曾國藩的舉動在體制上是找死,但在儒學上是真正踐行者。

以自身的實踐和功業爲儒學正名。不是之乎者也的迂腐禮教。

就這一點,還真不能動它。

這是天下共治的性命關鍵。

“真是棘手。”

內憂外患啊。

……

大清·咸豐時期

咸豐臭著一張臉。

“他當初說。訓練章程,宜參訪前明戚繼光、近人傅鼐成法,但求其精,不求其多,但求有濟,不求速效。”

“但戚繼光練的是新軍,傅鼐辦的是民團,根本是兩碼事。”

“曾國藩把二者混在一起,揣著明白裝糊塗,有意誤導朕。”

“這樣一和稀泥,要獨立建軍的目的就不那麼明顯了。”

“他騙了朕。”

“欺君之罪啊。”

懿貴妃不敢說話。

咸豐默默消化了一陣情緒,又嘆了口氣。

“但能怎麼辦呢?”

“殺了他嗎?”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例子在那擺著呢。”

……

大清·光緒時期

“曾國藩總想告老回鄉。”

慈禧看著護甲,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

“但這個人主意正,膽子大。”

“讓他回去,滿朝文武沒人能真正的放下心。”

“所以啊,能者多勞吧。”

光緒只是靜靜聽著。

慈禧看著天幕,淡淡道:

“這在哪爲大清效忠不是效忠呢?”

“馬革裹屍也不一定非要在疆場上啊。”

……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之後,又開始了英勇的北伐和西征。】

【北伐軍以精兵兩萬直指北京,西征軍溯長江而上。】

【此時咸豐最最頭痛的是手中無兵。】

【南方各省可調之兵,除已潰散外,盡歸於向榮之江南大營,北方部分兵力集中在琦善的江北大營。】

【兩大營的任務是攻克“發逆”巢穴,咸豐自然不能過分削弱。】

【因爲對咸豐帝來說,北伐的威脅大於西征。於是,他將北方各省精兵強將盡行用於對抗太平天國北伐軍。】

【至於西征一路,他找不到生力軍,也未任命統兵大員,只是酌調些微兵弁命各省保全地方。】

【長江中下游各省清軍,早已被太平軍掃蕩過一次,地方官手中的兵力少得可憐。】

【他們拼盡全力雖保住了南昌,但九江、安慶、廬州(今合肥)先後易手。】

【太平軍由此建立起皖贛根據地,並以一部兵力攻入湖北。】

【太平軍在西戰場上的勝利,使咸豐遍地尋找可用之兵。】

【而也在這時曾國藩的部隊引起了他的注意。】

有些事吧,你們可以說到我不能寫。

有些事吧,你們都不能說我更不能寫。

……

嘉靖:你們難,朕也難。我們都勉爲其難。

第559章 大明與漢唐的斬首區別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627章 萬曆三大徵平倭御朝第717章 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617章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能親政的天子!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第525章 那朱老四擺明了是跟咱對著幹啊!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680章 清軍入關。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第582章 始!武!玄!洪!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第806章 借才合邦大東亞政變第68章 十一歲的漢順帝可比他爹強多了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第808章 戊戌六君子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669章 清太宗皇太極的功績258.第250章 請陛下稱呼我爲太子!第430章 “小堯舜”金世宗第367章 玄武門:我感覺你在針對我。宋法:你感覺對了!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第367章 玄武門:我感覺你在針對我。宋法:你感覺對了!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第562章 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爹是朱祁鎮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33章 漢武帝劉徹93.第91章 諸葛亮登場!第585章 大禮儀之爭!第477章 目標,南京!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第772章 金田起義迎主之戰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第496章 朱元璋:咱又沒交過稅!我知道什麼叫空印啊!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186.第182章 齊孝昭帝高演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261.第253章 無能爲力還是借刀殺人?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第644章 袁可立:什麼滿萬不可敵?沒聽說過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344章 杯酒釋兵權?土地買兵權!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740章 乾隆功績金瓶掣籤第743章 乾隆:信息量巨大!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662章 崇禎:再苦一苦百姓!第451章 元世祖忽必烈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第607章 揣著明白裝糊塗者,爲聖天子!第625章 碧蹄館之戰第765章 《南京條約》284.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終結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344章 杯酒釋兵權?土地買兵權!227.第221章 秦王破陣曲!第465章 元順帝與脫脫
第559章 大明與漢唐的斬首區別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627章 萬曆三大徵平倭御朝第717章 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214.第208章 高洋:就這啊?你想笑死朕嗎?268.第260章 第一位女皇帝武曌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179.第175章 梁武帝的功績第647章 李善長:看我神之一手!大獻祭術!第617章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能親政的天子!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30.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166.第162章 齊明帝蕭鸞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第525章 那朱老四擺明了是跟咱對著幹啊!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第770章 咸豐:重顯祖宗榮光!第680章 清軍入關。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193.第189章 宇文邕:誰念酒誥時不戴頭盔啊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第582章 始!武!玄!洪!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第806章 借才合邦大東亞政變第68章 十一歲的漢順帝可比他爹強多了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第808章 戊戌六君子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第669章 清太宗皇太極的功績258.第250章 請陛下稱呼我爲太子!第430章 “小堯舜”金世宗第367章 玄武門:我感覺你在針對我。宋法:你感覺對了!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第367章 玄武門:我感覺你在針對我。宋法:你感覺對了!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第562章 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爹是朱祁鎮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33章 漢武帝劉徹93.第91章 諸葛亮登場!第585章 大禮儀之爭!第477章 目標,南京!第535章 大明極盛仁宣之治!第772章 金田起義迎主之戰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第496章 朱元璋:咱又沒交過稅!我知道什麼叫空印啊!第789章 太平天國的餘燼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186.第182章 齊孝昭帝高演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308.第299章 力挽狂瀾之主唐憲宗李純261.第253章 無能爲力還是借刀殺人?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第644章 袁可立:什麼滿萬不可敵?沒聽說過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714章 雍正的功績(下)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344章 杯酒釋兵權?土地買兵權!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740章 乾隆功績金瓶掣籤第743章 乾隆:信息量巨大!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662章 崇禎:再苦一苦百姓!第451章 元世祖忽必烈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第607章 揣著明白裝糊塗者,爲聖天子!第625章 碧蹄館之戰第765章 《南京條約》284.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終結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344章 杯酒釋兵權?土地買兵權!227.第221章 秦王破陣曲!第465章 元順帝與脫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金霍洛旗| 益阳市| 南丰县| 黄山市| 叶城县| 额济纳旗| 潼南县| 赞皇县| 健康| 凤翔县| 马公市| 腾冲县| 华池县| 兴和县| 玉环县| 绍兴县| 宁阳县| 改则县| 都昌县| 昭通市| 钦州市| 靖边县| 鹤庆县| 弥渡县| 临沭县| 怀来县| 酒泉市| 龙州县| 溧阳市| 广河县| 肥东县| 和政县| 黔江区| 佛教| 嘉峪关市| 衡阳县| 新蔡县| 屏东县| 鲁山县| 岐山县| 启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