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04章 火耗清欠鐵面皇帝

大清·康熙時期

康熙的臉色好轉(zhuǎn)些許。

雖然前面的和通泊輸?shù)靡凰龎T,但最後好歹找回了場子。

……哪怕這場子找的跟雍正沒什麼關係……

“不懂就不要指手畫腳!”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點道理你都不懂嗎?!”

胤禛跪地叩首。

“汗阿瑪,兒臣萬死。”

康熙一甩袖子,沒好氣道:

“朕要你死做甚?朕要你明白爲人不要事事都想著成功!”

“先慮敗,再慮勝!”

“你看看你這仗打的…”

康熙指著天幕,想說什麼卻發(fā)現(xiàn)無話可說。

最後只能點了兩下,恨恨道:

“打的一塌糊塗!”

胤禛低著頭,只是重複道“萬罪”“萬死”“阿瑪息怒”“保重身體”等話語。

康熙側(cè)目看著他。

“老四,咱們就事論事。”

“兵事這塊你是廢了,不用想了。”

“朕在看看你的內(nèi)政如何。”

頓了頓,康熙不太抱希望道:

“內(nèi)政若是說的過去,朕就讓你去工部或者戶部任職。”

“若是內(nèi)政也像兵事一般。”

康熙用指點著殿內(nèi)跪倒的胤禛。

“那你就好好當一個富貴閒人好了。”

胤禛自然不敢反駁,滿口稱是。

康熙看著一臉承順的四兒子,輕哼一聲:

“起來吧。”

“謝汗阿瑪。”

……

【雍正的軍事成績十分拉胯,可以說若不是自己心裡有點比數(shù)沒有親赴戰(zhàn)場,不然就是大清的“明英宗”了】

……

大明。

“他孃的……”

朱元璋把手裡的麪皮往砧板上一砸,叉腰罵了一聲。

他最氣最可惜的一點就是不能親手掐死那個王八蛋。

“天幕有時候太乾淨利落也不好。”

老朱嘟囔著:

“出氣都出不爽利。”

馬皇后白了他一眼,順手拿搟麪杖懟了他一下。

朱元璋帶著麪粉的手揉著挨懟的肩膀,大大咧咧道:

“沒事,咱這都過了,天上那玩意兒現(xiàn)在管不到咱。”

“俗話說得好,縣官不如現(xiàn)管。

“咱現(xiàn)在不歸它管了!”

馬皇后瞇著眼,咬著牙,擡起搟麪杖作勢要打的樣子。

老朱一把握住,笑嘻嘻道:

“妹子,快做飯吧!咱餓了!”

馬皇后看著一臉理直氣壯的朱元璋,氣笑了。

“行!撐死你!”

朱元璋笑呵呵的摸著肚皮。

“咱去叫標兒。”

說完轉(zhuǎn)身就走,剛走兩步,又回頭指著一小堆麪餅道:

“那些是咱做的,你可不能動啊。”

馬皇后看著那一堆什麼奇形怪狀都有但就是沒有圓形的麪餅,嫌棄道:

“不動,但這些玩意你自己吃完。”

朱元璋滿意的拍著肚皮,一邊走一邊道:

“那容易!”

“還有老四呢!”

……

【而之所以沒能“御駕親征”,說起來也是性格改變命運。】

【與父親康熙喜歡在大漠草原馳騁完全不同。】

【雍正皇帝極其“宅”。】

【當了皇帝后,除了去祭掃京郊的陵墓,他一直宅在北京哪兒也不去。】

【他前四十多年韜光養(yǎng)晦,當了皇帝后天天批閱奏摺,樂此不疲。】

【勤奮,但又不是無效勤奮。】

【可以這麼說,雍正的軍事有多麼爛,他的內(nèi)政就有多麼強。】

……

天幕上。

拖著偌長的辮子,一身藍色長袍的皇帝戴著一副眼鏡。

就著昏暗的燭火看著手裡的摺子。

時不時還要放下批覆兩句。

而御案上,大大小小的奏摺不下百餘本。

……

【講道理,雍正一登基所面臨的國情其實並不好。】

【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十六歲除鰲拜,二十八歲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時也才三十歲,解決中俄爭端時三十六歲,三次討伐噶爾丹,最後將蒙古納入版圖時四十四歲。】

【成就如此輝煌,清國轉(zhuǎn)入讚歌的盛世。】

【康熙覺得天下太平,即以不生事爲貴,他親口說:“興一利,即生一弊。古人云多事不如少事,職此意也。”】

【從此,康熙拉開了“治天下務以寬仁爲尚”的帷幕。】

【皇帝一放開,官員們自然樂意。】

【但偏偏康熙轉(zhuǎn)而身體衰弱,晚年受反覆立太子之事煎熬,朝政的諸多弊端累積日久,國庫虧空,官風不正。】

【康熙晚年又因爲講究仁政,眼神不再犀利,刀劍也不再寒光閃閃。】

【衆(zhòng)官員享受並沉溺在這種富貴大棚下,不受政壇風吹雨淋,滋潤地生活。】

【政壇無風無浪,又反過來驗證大清國乃“真正”的康熙盛世。】

……

大漢·景帝時期

劉啓只覺得一陣諷刺,但也有幾分瞭然。

盛世不盛世,還不是官字兩張口?

官當不安穩(wěn),它就不是盛世。

官當?shù)冒卜€(wěn),那它就是盛世。

自大唐光輝熄滅後,一切評價盛世的標準都脫離了百姓範圍。

只在上面裡打轉(zhuǎn)轉(zhuǎn)。

……

大唐。

李世民捻著鬍鬚。

這清朝的狀況與明朝別無二致啊?

難道雍正解決了大明君臣困境?

不……

李世民閉目沉思。

與其說什麼大明君臣困境,不如說是科舉制的困境。

窮苦百姓要依靠科舉來驗證經(jīng)史子集的熟練程度和修養(yǎng),至少需要進行十多年的學習。

經(jīng)濟不充足、時間不允許的人家很難走上這條路,因爲忙於生計和家庭,已經(jīng)讓他們疲憊不堪。

因此,能讀得起書的羣體,會漸漸縮小到有錢有閒的人家。

考上小官吏的人是因爲先積累了萬貫家財,纔有了資本參加科舉考試。

他們做了官以後,考官就成爲名義上的恩師,是此後政臺上的領舞者。

考官與考生結成師生關係,即意味著結成了同盟。

考生要每年定期給恩師上供,恩師纔會在該說話的時候替你開口。

發(fā)現(xiàn)你的優(yōu)秀之處,正好符合某個職位,升遷就成爲定局。

這先有錢再讀書、參加科舉考試、拜定恩師、送禮物、恩師提拔你。

這種無形藤蔓會伸向各地,結成了無數(shù)個縱橫交錯的龐大網(wǎng)絡,也即爲……

朋黨。

李世民緩緩睜開眼。

這就是纏繞著宋明清的困境……

處於下層的官員要升遷,就不得不拼命斂財,孝敬高層。

去哪裡斂財?

當然是搜刮百姓。

這張自上而下結成的網(wǎng),牢不可破,連皇帝也沒有辦法一舉扯斷所有經(jīng)緯。

只能是發(fā)現(xiàn)一張,處理一張,而新的網(wǎng)還在不斷編織。

腐敗就是這樣滋生的,也永遠斬不斷。

因爲執(zhí)行者也是某張網(wǎng)上的人。

“唉……”

“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

【雍正元年(1723)正月初一,雍正連發(fā)十一道上諭,訓諭各省文武官員。】

【其文大意是:有的人以迎合旨意爲能,以沽名釣譽爲賢,甚至私自行賄受賄,這些都要不得。】

【我新即位,必定嚴格遵循法律,希望你們勤懇練兵,覈實軍餉,不務虛名。】

【並且直接挑明道,各省虧空,朕已知曉,給你們時間,迅速補充庫存,莫負皇恩。】

【從總督、省巡撫,到對提督、總兵官、布政使、按察使、道員、副將、參將、知府,雍正全部都做了詳細叮囑。】

【一直到在給知縣的訓導中,雍正點明根源。】

【“錢糧火耗任意增加,民何以堪!嗣後斷宜禁止。”】

……

大明·天啓時期

朱由校猛得站起!

火耗?!

突然覺得自己這樣沒有君儀,又慢慢坐下。

可坐又坐不住,又站起身來回踱步。

火耗,這可是戳點子上了。

朱由校帶著幾分興奮之色。

火耗不重要,重要的是其特色下的背景制度。

這雍正能解決火耗,豈不是說對於自家這扭曲的制度也有回天之力?

他站定腳步,難以置信的擡頭觀看天幕裡的老傢伙。

“……真的假的……”

打仗那麼爛……

不對……

朱由校突然回過味來。

打仗與內(nèi)政又不是正比關係?

“拿紙筆來!”

……

【新皇帝的政治宣言很明顯了,就是告訴大家,天變了,所有人要改換思想。】

【新皇登基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燒“火耗”】

【火耗,是一項官場潛規(guī)則也是官員斂財?shù)闹匾侄沃弧!?

【起源於明代萬曆年間,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後,要求各級官員徵收的賦稅一律上繳國庫,而官員收的散碎銀子需要重新熔鑄成銀錠。】

【清律規(guī)定,各行省轉(zhuǎn)交至戶部中央的稅款,必須是五十兩銀圓一錠。】

【而各地衙門從老百姓手中收集來的是散銀,要符合國家規(guī)定,就必須鎔鑄成合乎規(guī)格的五十兩元寶,才能上繳。】

【鎔鑄過程中,去掉雜質(zhì)、高溫消耗,自然會產(chǎn)生損失。】

【這種損耗就叫做“火耗”】

【而官員爲了足額繳納中央,就必須增加“附加稅”,方式就是由納稅人多交。這個附加稅就是“火耗銀”】

【而借公開增加的附加稅之便,地方官便趁機多收,彌補官場走動、孝敬上級和自己的開支、儲蓄。】

【這就導致百姓賦稅增加,國家安全受到威脅。】

……

{那康熙爲什麼不整治呢?按理說這種破事應該在雄才大略之主手裡開始整治纔對?}

{康熙到也曾制裁過,結果官員各有說辭,因爲年老後想得個好名聲,心軟又棘手,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而且,這個事情其實挺麻煩的。}

{官員們的拒絕理由也很充足:工資太少。}

{清承明制,官員的俸祿低微,一位知縣的正常俸祿是每月不足四兩銀。}

{可僅僅縣官一天吃喝、餵馬等開銷就要五六錢,一個月俸祿僅能維持六七天開銷。}

{此外,縣官還要聘請幕僚、師爺、門房、僕役,這些人都要縣官給他們發(fā)工資,確實是不符合常理。}

{入不敷出的清白賬,縣官們只能暗地裡從火耗銀上剝?nèi) #?

{而由於沒有法律約束,導致各地火耗銀附加稅不斷增加。}

{到了康熙朝後期,各省徵收的火耗銀佔正稅的比例不一,江蘇一成,湖南最多到三成,陝西、山西在三四成,山東、河南最嚴重,達到八成。}

{此外,國庫空虛,康熙五十九年,戶部庫裡只有八百萬兩白銀。各省錢糧虧空嚴重。}

{紳宦等富人免役權、軍餉虧空等積弊,康熙都留給了雍正。}

{千般爭取皇位,接手的卻是這麼個局面,雍正也是命數(shù)使然了。}

……

大宋·神宗時期

趙頊怎麼看怎麼覺得這命數(shù)使然四字像命不好三字。

“看樣子,雍正這是要動真格了!”

不過……

“反腐……光打雷不下雨,纔是常態(tài)。”

但如此大規(guī)模地連發(fā)十一道上諭,確實是世所罕見。

也算給全天下所有官員敲響了警鐘吧。

……

【正月十四,雍正找來最信任的十三弟等人一起掄起新政改革的第一斧。】

【需要說明一下,雍正登基後,因避他的名諱“胤禛”裡的“胤”字,康熙所有皇子同時將名字裡的“胤”字改爲“允”字。】

【怡親王允祥、舅舅隆科多、大學士白潢、尚書朱軾同時來到養(yǎng)心殿,聽雍正安排。】

……

天幕上。

雍正倚著軟榻,看著下面四人,正色道:

“大行皇帝也知道此種種弊端,不過不欲深究,從寬處理。”

“朕今不能如皇考寬容。”

殿內(nèi)四人面色凝重。

隨後俱都表示是應該清理了。

雍正看了一眼爲首的親王,輕聲道:

“十三弟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

“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親自查出。”

親王允祥明白皇帝的意思。

制度再嚴密,不落實等於零。

而皇帝是怕他不敢得罪人。

隨即拍著胸脯,當即表態(tài):“

請皇上放心,臣弟一定嚴查。”

雍正笑著坐直身體,拍了拍桌子角,朗聲道:

“新政開始,一定要從上到下、從內(nèi)到外,徹底懲辦!清理虧空!”

“絕不姑息!”

……

【奏銷,是各州縣每年將錢糧徵收的實數(shù)報部奏聞,由戶部註銷欠繳的錢糧。】

【原有的奏銷制度存在漏洞。】

【各級官員,爲了保住飯碗常常會送各部“部費”,說穿了就是爲達目的而給部裡官員送上的賄賂銀。】

【送了“部費”的,即使虧空幾百萬,也會給你註銷所欠錢糧。】

【因此,雍正下令命怡親王允祥等人成立會考府,杜絕內(nèi)外勾結、欺盜虛冒,對各省錢糧奏銷積弊加以整頓。】

【因爲原來的制度是各部院動用錢糧,均爲自行奏銷。】

【會考府一設立,所有賬目都要經(jīng)過稽查覈對,不再能送錢通融,也不再有部院官員敢接受賄賂。】

【很快,允祥查出戶部虧空二百五十萬兩。】

【雍正責令戶部歷任堂官、司官和部屬吏員,不分職務高低、不分皇親貴胄,各自領回自己的任務,先補上一百五十萬兩,剩下的一百萬兩由戶部逐年彌補。】

……

{雍正是真的說到做到的硬漢手腕。}

{十二阿哥履郡王允祹拖欠內(nèi)務府虧空,眼見著規(guī)定的還款期限越來越近,迫於無奈,將家用器皿擺到大街上售賣。}

{十阿哥敦郡王允搜腸刮肚補上了數(shù)萬金,卻還是沒能全部還上欠款,他想著拖一拖,最後被抄了家。}

{內(nèi)務府官員李英貴,夥同張鼎鼐等人私自冒領正項錢糧一百餘萬兩,朝廷將他抄家抵扣。}

{湖廣佈政使張聖弼、湖南按察使張安世、廣西按察使李繼謨、江蘇巡撫吳存禮、江蘇布政使李世仁等。封疆大吏的紛紛落馬。}

{即便是賦閒在家的曾任官員,也不放過。}

{而這股清欠風,也讓衆(zhòng)官員開始攻擊允祥,說他“歸於苛刻”,往日裡那個重情義的十三阿哥現(xiàn)在官癮十足,六親不認。}

{雍正聽聞後,主動澄清:誰也不要怨恨允祥,這是朕的主意,朕是爲國著想。}

{……這是真愛啊,這時候不甩鍋了。}

{能讓皇帝主動撿鍋背,承認這口鍋是自己造的,雍正對允祥真的……我哭死!}

{年羹堯:該哭死的,是我吧!}

……

大明·仁宗時期

“能如此堅決的推行改革。”

“只這一點,就勝過無數(shù)皇帝了。”

朱高熾撫膝長嘆。

朱瞻基看了看那個十三親王,又看向天幕裡的雍正。

“只怕史書上對他的評價不會很好。”

朱高熾笑了。

“你呀,爲國爲民者只求一世之功。”

“至於什麼史書……”

“對於執(zhí)政者來說,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當百姓經(jīng)歷了,明白了。”

“自然會看出誰好誰不好。”

“天下事,皆一事爾。”

“不是幾本書幾句話就能改變的。”

朱高熾望著天幕,輕聲道:

“這公道,是自在人心的。”

……

【爲讓贓官們補齊國庫欠款,雍正還採取了衙門與原籍同時查抄的辦法。】

【讓心存僥倖、準備以一人入獄換取全家富貴的“狡兔”失去了最後的窩點。】

【凡是贓官,一律罷官,不採用以前那種留任以彌補虧空的做法,不給他們留下再貪污的機會。】

【對於有些將財產(chǎn)藏匿在親戚家的官員,一併查抄。】

【還不許後任官員爲前任代償虧空,杜絕地方官紳相互勾結或使用地方國庫銀兩。】

【皇親國戚,親王皇子,補不上虧空者,一句抄家。】

【只奉行一句話。】

……

天幕上。

一張雍正的大頭像出現(xiàn)。

他怒目圓睜虛指著什麼。

頭像下面則是一句話。

『出醜由你出,欠錢必須還!』

……

【一時,株連面迅速擴大,怨聲漸起。】

【雍正,用雷霆之勢橫掃官場,發(fā)動了大清朝的一場地震。】

【曾經(jīng)不可一世、堅不可摧的官員利益鏈條。】

【在雍正即位後幾個月內(nèi),就被摧枯拉朽的陣勢扯得四分五裂。】

284.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終結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第445章 岳飛:陛下我趙昚:準了!第754章 九龍之戰(zhàn)鴉片戰(zhàn)爭第757章 道光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第383章 趙頊:要人壽命?這是什麼邪物!第404章 還評績?評個鬼的績!第480章 朱元璋:你才騎牆呢!咱那叫遠交近攻!第372章 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352章 雍熙北伐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第641章 廣寧之戰(zhàn)付之一炬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第540章 問題扎堆的出現(xiàn)第63章 十三歲,滅外戚,掌國政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tǒng)。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第767章 道光:御駕親征?誰啊?我啊?第394章 朱棣:永樂?!第737章 爭當皇帝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zhì)第519章 繼位的合法性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第9章 斷電了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第348章 身死大業(yè)未竟時第68章 十一歲的漢順帝可比他爹強多了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第11章 打賞獎勵。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第470章 朱元璋字國瑞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165.第161章 皇帝皇后各玩各的。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254.第246章 一窩“世民”出場。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yún)飛第555章 李泌:吃飯睡覺罵李隆基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133.第129章 劉盈:七進七出!文鴦勇猛!劉第761章 《廣州和約》第760章 虎門之戰(zhàn)關天培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560章 明純帝朱見深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tǒng)。第329章 大唐落幕。第712章 設軍機處斬掉相權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第581章 明毅帝朱厚照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802章 慈禧宣戰(zhàn)八國聯(lián)軍第623章 火力覆蓋!火力覆蓋!第773章 太平天國!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第491章 沒有安全感的老朱安全感過剩的劉邦第436章 嬴政: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114.第110章 魂斷白帝城238.第232章 洺水之戰(zhàn)(下)第399章 大宋國情就是崩賣撤溜!第500章 朱標大明不可動搖的儲君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732章 文字獄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zhàn)!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第348章 身死大業(yè)未竟時第2章 六合一統(tǒng)!萬世永昌!303.第294章 白髮孤城(上)第425章 宋孝宗隆興北伐第656章 五年平遼攻敵首腦第394章 朱棣:永樂?!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第404章 還評績?評個鬼的績!第664章 孫承宗滿門忠烈!但沒有諡號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第374章 宋英宗濮議之爭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第346章 雪夜訪趙普,趙普亦未寢
284.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終結第792章 中國自主權致敬蒲安臣第445章 岳飛:陛下我趙昚:準了!第754章 九龍之戰(zhàn)鴉片戰(zhàn)爭第757章 道光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第383章 趙頊:要人壽命?這是什麼邪物!第404章 還評績?評個鬼的績!第480章 朱元璋:你才騎牆呢!咱那叫遠交近攻!第372章 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211.被抄襲了,僅次於複製粘貼的抄襲。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352章 雍熙北伐99.第97章 劉備借荊州,打一成語第641章 廣寧之戰(zhàn)付之一炬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第540章 問題扎堆的出現(xiàn)第63章 十三歲,滅外戚,掌國政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tǒng)。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353章 岐溝之蹶,終宋不振。第767章 道光:御駕親征?誰啊?我啊?第394章 朱棣:永樂?!第737章 爭當皇帝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zhì)第519章 繼位的合法性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第9章 斷電了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第348章 身死大業(yè)未竟時第68章 十一歲的漢順帝可比他爹強多了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第11章 打賞獎勵。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第470章 朱元璋字國瑞第331章 唐莊宗李存勖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165.第161章 皇帝皇后各玩各的。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254.第246章 一窩“世民”出場。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第763章 民族英雄葛雲(yún)飛第555章 李泌:吃飯睡覺罵李隆基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241.第235章 唐承隋制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133.第129章 劉盈:七進七出!文鴦勇猛!劉第761章 《廣州和約》第760章 虎門之戰(zhàn)關天培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560章 明純帝朱見深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tǒng)。第329章 大唐落幕。第712章 設軍機處斬掉相權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第581章 明毅帝朱厚照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802章 慈禧宣戰(zhàn)八國聯(lián)軍第623章 火力覆蓋!火力覆蓋!第773章 太平天國!第582章 始!武!玄!洪!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第491章 沒有安全感的老朱安全感過剩的劉邦第436章 嬴政: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114.第110章 魂斷白帝城238.第232章 洺水之戰(zhàn)(下)第399章 大宋國情就是崩賣撤溜!第500章 朱標大明不可動搖的儲君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732章 文字獄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zhàn)!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第537章 朱瞻基:以家奴而治天下!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第348章 身死大業(yè)未竟時第2章 六合一統(tǒng)!萬世永昌!303.第294章 白髮孤城(上)第425章 宋孝宗隆興北伐第656章 五年平遼攻敵首腦第394章 朱棣:永樂?!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第404章 還評績?評個鬼的績!第664章 孫承宗滿門忠烈!但沒有諡號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第374章 宋英宗濮議之爭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第42章 元成多僻,哀平短祚!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438章 我打不過蒙古我還打不過你南宋嗎!第346章 雪夜訪趙普,趙普亦未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方市| 南充市| 博客| 杭锦旗| 合作市| 雷山县| 栾川县| 河池市| 张家港市| 灯塔市| 什邡市| 徐水县| 定南县| 荔波县| 乌审旗| 上高县| 汶川县| 呼图壁县| 科技| 吉木萨尔县| 栾川县| 万载县| 枣强县| 论坛| 彭阳县| 赫章县| 雷波县| 拉孜县| 崇信县| 荃湾区| 四平市| 宝坻区| 宁国市| 荥阳市| 南澳县| 孙吴县| 临潭县| 穆棱市| 抚远县| 耿马|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