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

【外交策略:沒有。】

【基於大明國政的潛規則,與清和談之事斷無可能。】

【蒙古與朝鮮的求援也無力應對。】

【評價E級·得零分】

……

大宋。

趙匡胤又一次捂著心口。

這是因爲誰,因爲什麼,他難道還不懂嗎。

“大宋,絕不能再步後塵!”

“幽雲,必須收復!”

他看向自己的雙手,握成雙拳。

自今天起,朕也要兵形勢了!

……

【民生經濟:自萬曆爲籌措軍餉,下令全國畝加徵田賦九釐,每年得銀五百二十萬兩,是爲“遼餉”。】

【崇禎十年(1637年),在舊額田賦的基礎上,每畝加糧六合,每年得銀近二百萬兩,稱爲“剿餉”。】

【崇禎表示,這次的加派是臨時性的“勉從廷議,暫累吾民一年”】

【然後崇禎十一年收了半數,崇禎十二年,因練兵七十三萬需要軍餉,遂於天下田土中,畝加賦銀一分,計得七百三十餘萬兩,稱作“練餉”,三者合稱“三餉加派”。】

【到了崇禎十七年正月,軍餉欠款已經達數百萬兩,從南方來的稅款只有幾萬兩。國家的糧倉已空。】

【而在17世紀上半期那場巨大的氣候冰河期打擊下,北半球從西向東沒有多少國度能夠抵擋的住,明王朝也絕不例外。】

【在天災與人禍的合力下,大明走向末路】

【評價E級·得零分】

……

{所謂小冰河期的氣溫變化,主要是依據亞洲之外地區的史料重構出來的。}

{後來根據對四川以西的青藏高原冰川中碳同位素的測試發現,13世紀後半期冰川開始推進,這才確定亞洲的小冰河期與歐洲的大致相同。}

{而正史和方誌中對極端天氣的記載,也證實了這一描述。}

{大約自1270年起,地球與之前的中世紀暖期相比變冷了。}

{1370年左右,是第一個降溫階段的最低點。}

{例如在整個元代,只有一年,即延祐三年(1316),氣候比往年暖和。除此而外的記錄都表明,氣候正常或異常的冷。}

……

大元·世祖時期

忽必烈半蒙半懂。

但也大概明白了一點,難怪這些年草原在老者們的口中要比以往要冷的多。

原來是因爲這什麼冰河期?

“你們說這算不算迫不得已?”

衆人互相看了看。

迫不得已?從何談起?

哪年草原下雪了不南下啊?又不是隻這兩年。

……

{到洪武二十七年至正統三年(1394—1438)天氣逐步恢復正常,之後的十五年間又再度轉寒。}

{景泰四年(1453)的冬天,從東北部的山東到中部的江西竟普降大雪。}

{戶部奏報,長江下游“凍死人民無算”,長江南岸的常熟縣凍死一千八百人,而長江以北死傷更。}

{第二年冬,長江三角洲普降大雪,積雪深達一米。太湖沿岸港口結冰,船隻全部停航。}

{成化十三年(1477)冬,大寒,運河結冰,厚達數尺,使江南交通中斷達數月之久。}

{此後四十年,一波波寒潮不斷來襲。一直到嘉靖十五年(1536)停止,天氣回暖。}

{萬曆五年(1577)寒潮再次來襲,次年冬天,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湖都凍結,寒風能將湖面的冰碴兒捲起,一直送上十米高的山丘。}

{如此低的氣溫一直持續到大明結束,其中崇禎二年到十六年(1629—1643)的氣溫之低是史無前例的。}

{明朝註定要亡,小冰河與土地兼併雙管齊下,就大明的以農立國完全扛不住。你土地是多,但它就不長糧食你有什麼辦法?}

{但崇禎很可能把這個過程加速了十幾年乃至於幾十年。}

{勤勞但是無能多疑,很多時候反倒是添亂了。}

{崇禎可以當個藩王、賢王,但同是藩王半路做天子,論做好人,他比不上景泰帝無條件信任於謙,論帝王心術,更是遠比不上耍了羣臣幾十年的嘉靖帝。}

……

大明·天啓時期

“陛下,臣有本奏。”

庭院內,朱由校跟徐光啓等人正在商談購買海外大炮與復刻事宜。

徐光啓看到天幕裡糧食長不出來的話,突然想到一件事。

“徐卿有何事,但說無妨。”

當明君的第一件事,不能阻礙言路。

嗯……鑑於大明的言論自由已經過於開放,朱由校遵循第二件事。

用人不疑。

徐光啓行禮回覆道:

“萬曆二十一年,福建商人陳振龍在呂宋島發現一株糧作物。”

“其產量高,耐旱,容易成活。”

“隨即躲過邊境檢查,秘密帶回此物的藤條,並試栽成功,經經巡撫金學曾支持,在福建大力推廣,救活很多饑民,所以人們將其稱做金薯。”

“金薯……”

朱由校總覺得這名頭怪怪的。

徐光啓再次躬身道:

“陛下可還記得漢文帝與唐太宗評績中所附帶的獎賞?”

朱由校尷尬住了。

你這麼問我怎麼說?

說那時候我正在鋸木頭,啥也不知道?

然後讓不能說本就不多,但也是幾乎沒有的明君形象再次大打折扣?

朱由校扭了扭身子,眼睛瞥向徐光啓身後。

魏忠賢正瘋狂向皇帝比劃嘴型。

這嘴巴嘟嘟的,什麼字?

豬?你罵朕?!

哦不是……是……書……薯!

然後開口道:

“這事情繁多,朕只是依稀記得好像都是什麼薯。”

徐光啓都沒抱希望,所以這時喜出望外!

“陛下英明!”

“臣曾託福建商人爲臣帶來這薯種,經試種,其耐旱、耐高溫、耐貧瘠,對土壤環境要求不高,易於栽培,扦插即可成活,產量較確實奇高。”

“而且據臣觀察,此物就是與文帝太宗手裡的薯種,一般無二!”

朱由校一愣,隨即就是大喜!

“卿手中可還有薯種?”

徐光啓拱手道:

“有,臣本就欲獻給陛下。”

朱由校按耐不住,從座而起,來回踱步。

“徐卿,朕會在萬歲山劃出一塊地,你將薯種種下。”

“但此事先不可生張。”

他看向庭院內的其餘四人,厲色道:

“朕若聽到宮外有關於薯種的風吹草動,朕就找你們算賬。”

幾人連聲應答,隨後退下。

望著幾人遠去的身影。

朱由校對魏忠賢輕聲道:

“派人保護好徐光啓。”

在皇帝的示意中,魏忠賢點頭退下。

朱由校繼續看著天幕。

若此物真像徐光啓所說那般……那此物的推廣就一定不能經大臣之手。

不然,一個種子都到不了百姓手裡。

摩挲著拇指上的扳指,朱由校再次陷入沉思。

既然文帝手裡有薯種,按照文帝的性子,這東西可能已經快長出來了……

這是個搭上話的由頭。

朱由校知道自己不是什麼天縱奇才,但他可以求助天才!

“想必文帝也不會拒絕一些先進的種植經驗吧?”

……

大清·雍正時期

弘曆突然一拍大腿!

“原來如此!難怪……”

雍正在聚精會神的看著奏摺,被他一嚇!眼鏡差點掉地上!

“大驚小怪!成何體統!”

弘曆陪著笑臉,指著天幕道:

“汗阿瑪可知,明代是最喜歡描繪雪景的?”

雍正冷哼一聲。

“一天竟關心些沒用的。”

“戴進的《冒雪返家圖》”

“文徵明的《關山積雪圖》”

“董其昌的《燕吳八景圖》”

“趙左的《寒崖積雪圖》”

雍正說著說著突然沉默了。

他緩緩摘下眼鏡,表情肅穆。

《冒雪返家圖》作於景泰六年。

《關山積雪圖》作於嘉靖十一年。

《燕吳八景圖》作於萬曆二十三年到二十六年。

《寒崖積雪圖》,作於萬曆四十四年。

“如此說來,確實與年份都對得上。”

“這種天災……”

雍正欲言又止。

弘曆撓了撓光滑的腦殼。

天災天災……非人所能干擾的。

與其擔心這個,不如想想怎麼提高作物收成。

說起作物收成……

多虧了自己雜書看得多啊。

弘曆突然想起,前明的徐光啓寫過一本農學作品。

叫《甘薯疏》

……

【用人識人:在崇禎皇帝統治明朝的十七年中,內閣首輔換了二十人,大學士多達五十人,刑部尚書十七人,殺總督七人、巡撫十一人。】

【首輔、總督的位階有多高、權力多大,能上到這種位階的人沒有多少。】

【但在崇禎這裡,他們竟然個個都那麼糟糕、那麼無能。】

【如果個個都那麼無能,那麼他們怎麼當上首輔與總督的?】

【如果不是那麼無能,又爲什麼個個被貶被殺被下獄?】

【在位十七年,比起他的祖父萬曆皇帝,崇禎勤奮百倍,做了很多事,光是不斷的人事調度,任用這個、罷黜那個,加上流放這些、誅殺那些,就夠他忙的了。】

【很忙,然而他做的所有事情都很草率。】

【評價E級·得零分】

……

{刑部的主要職責就是斷獄,但這十七位尚書大多數的罪名就是“坐議獄”。意思就是因皇帝對刑部議獄的結果有意見,然後將其革職,罪名是議獄。}

{見了鬼了,刑部尚書不“議獄”那要幹嗎?他做他被交付的工作,然而只要他做出來的決斷和皇帝想法不一樣,皇帝就追究他的責任?}

{怎麼?不行啊?懂不懂什麼叫集權頂峰的皇帝啊!}

{就這位,那態度完全不可測,你這樣判會惹怒他,但並不表示你反過來判他就會同意。}

{因爲他運用權力的主要方式,就是表現他的不同意。}

{他高於任何人的判斷,並且對於他認定的錯誤,無限上綱施加不相稱的嚴厲懲罰。}

{他不只挑剔、苛刻,還看所有的人都不順眼……}

{真服了他了……}

{所謂“亂世用重典”,崇禎年間社會是開始亂了,但官僚體系並不亂,而皇帝動用重刑處罰的,不是流寇,不是女真,那些他根本抓不到處理不了,他罰的甚至殺的,是自己的大臣。}

{如果說他的朝中真的有很多桀驁不馴的大臣,必須嚴格規範不然就會濫權亂政,那還的確需要用這種方式恐嚇約束他們。}

{然而崇禎面對的,就是已經在絕對皇權下被深度洗腦的一羣人。}

{也正因爲他們已經被深度洗腦,崇禎才能要換就換、要殺就殺,換得那麼頻繁,殺那麼多高官。}

……

大漢·宣帝時期

“崇禎一朝的十七年,他一直在自相矛盾中徘徊。”

“可怕的不是懶政,而是在錯誤的方向上勤政,還堅定認爲自己勤政的方向就是對的。”

劉病已也第一次見這麼彆扭的人。

時而看起來意志決絕,時而看起來又猶豫躊躇。

時而看起來信心滿懷,時而看起來又如影隨行。

寬容與猜忌、熱情與陰冷、高傲與自卑、自信與虛僞、理性與偏執、謹慎與衝動同時在這個皇帝身上體現。

“既折磨自身,又折磨大明。”

劉病已是真不知道這皇帝究竟圖什麼。

不只是沒有國家治理上的道理,甚至從鞏固統治的角度看,也沒有任何意義。

崇禎不曾有過任何統治權力的危機,也不曾有任何因素威脅到皇帝的絕對權力地位。

所以他的行爲,只能從個人狀態上去解釋。

那他眼中堅持的,就是絕對的是與非,而自己必須、必然是在對的那一邊。

不容任何人否定、反抗。

……

【後世影響:大明這個帝國所背的包袱太沉重了,就這一點上絕不是崇禎一個人的責任。】

【因爲所有僵化的政策在大明王朝建立初期就已經確定了。】

【推而廣之,它在“靖康之變”的時候就已經確立了。】

【繼續推而廣之,它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就已經確立了。】

【崇禎並不明白這一點。】

【矯枉不能過正,但不過正又不足以矯枉,然矯枉過正後,在日後的歲月中還要繼續不停矯枉。】

【在大明王朝御宇的兩百七十六年裡。】

【不和親、不賠款、不議和、不割地、不納貢。】

【最後以崇禎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贏得一個剛硬的形象。】

【評價S級·得五分】

……

大唐·玄宗時期

“哎呀!你幹嘛!”

李隆基煩死了!

說大明就說大明!

又扯朕做甚?!

什麼東西都能扔朕頭上啊!

李泌則完全同意!

要不是這位拉了坨大的,也不會有五代十國,那也不會以文抑武,後面的事也不會這麼束手束腳。

所以,一切都是玄宗的錯!

……

大明。

朱元璋看著天幕裡的風雲變色。

起身緊了緊護腕。

“終於輪到咱了!”

馬皇后整理了一下老朱身上的鐵甲。

有幾分擔憂道:

“你確定時間了?”

朱元璋點了點頭,隨即大聲道:

“老四!”

穿著一身小號鐵甲的小朱棣從一旁蹦出來!

他扶了扶有點大的頭盔。

“在呢!”

朱元璋斜睨著他道:

“交代你的,記住了?”

小朱棣點點頭,晃了晃手裡的東西。

那是一根搟麪杖。

朱元璋點點頭,一把抓住小朱棣。

“那就先試試吧。”

“走!”

……

75.第73章 亮有一言,請諸位靜聽。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第28章 封狼居胥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369章 慶曆增幣!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議士人,黨錮之禍。第11章 打賞獎勵。第386章 元祐更化紹述熙豐109.卡文了,等零點更新吧。第17章 漢惠帝劉盈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第806章 借才合邦大東亞政變第11章 打賞獎勵。第780章 天京事變!256.第248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上)第669章 清太宗皇太極的功績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第755章 我必須戰鬥!第446章 不該被忘記的英雄。238.第232章 洺水之戰(下)300.第291章 勞苦之君李豫第308章 唐武宗李炎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727章 勇於背鍋的乾隆第661章 李自成:我有一計!陳奇瑜:我來配合第594章 除倭寇朱紈之死第583章 朱厚照:所有缺點都避開!剩下的都是優點!284.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終結第45章 大漢補丁降臨!第404章 還評績?評個鬼的績!第771章 咸豐:只要正心誠意,即可平定天下!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第790章 洋務運動第14章 劉邦的功績第366章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完本感言。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第407章 宋高宗微微出手就能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殺之始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648章 聊天羣作用初顯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第555章 李泌:吃飯睡覺罵李隆基第687章 福臨:向“吾父”發起叛逆!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197.第192章 宇文贇:主打一個叛逆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第440章 金哀宗與完顏陳和尚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第380章 西北望,射天狼!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第752章 馳禁鴉片嚴禁鴉片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583章 朱厚照:所有缺點都避開!剩下的都是優點!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第565章 漢文帝真正的堯舜之君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354章 劉徹:這人想來是瘋了。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703章 光顯寺之戰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第599章 朱厚熜:反了!!!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第686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377章 熙寧變法開始第403章 靖康之恥。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第620章 萬曆:事事由朕獨斷!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第606章 隆慶中興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第692章 康熙親征噶爾丹
75.第73章 亮有一言,請諸位靜聽。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第447章 釣魚城還真釣到一條“大魚”!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第28章 封狼居胥第804章 擡棺出徵收復伊犁第369章 慶曆增幣!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議士人,黨錮之禍。第11章 打賞獎勵。第386章 元祐更化紹述熙豐109.卡文了,等零點更新吧。第17章 漢惠帝劉盈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第806章 借才合邦大東亞政變第11章 打賞獎勵。第780章 天京事變!256.第248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上)第669章 清太宗皇太極的功績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第755章 我必須戰鬥!第446章 不該被忘記的英雄。238.第232章 洺水之戰(下)300.第291章 勞苦之君李豫第308章 唐武宗李炎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727章 勇於背鍋的乾隆第661章 李自成:我有一計!陳奇瑜:我來配合第594章 除倭寇朱紈之死第583章 朱厚照:所有缺點都避開!剩下的都是優點!284.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終結第45章 大漢補丁降臨!第404章 還評績?評個鬼的績!第771章 咸豐:只要正心誠意,即可平定天下!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第720章 動刀準噶爾第668章 崇禎遷怒清帝坐崩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第790章 洋務運動第14章 劉邦的功績第366章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完本感言。第324章 鹽販與菊花愛好者第407章 宋高宗微微出手就能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493章 胡惟庸之案洪武逃殺之始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第648章 聊天羣作用初顯第671章 明末:亡國之因集大成者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第520章 朱元璋:嘉靖?咱現在最恨的是朱棣!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第555章 李泌:吃飯睡覺罵李隆基第687章 福臨:向“吾父”發起叛逆!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197.第192章 宇文贇:主打一個叛逆第421章 千古奇冤天日昭昭!98.第96章 赤壁:起風了,該放火了第440章 金哀宗與完顏陳和尚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第380章 西北望,射天狼!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第752章 馳禁鴉片嚴禁鴉片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第44章 新始祖王莽第583章 朱厚照:所有缺點都避開!剩下的都是優點!200.第195章 時隔三百年的天下一統。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第565章 漢文帝真正的堯舜之君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281.第273章 安史之亂盛唐傾頹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354章 劉徹:這人想來是瘋了。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703章 光顯寺之戰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360章 趙匡義:我大宋纔是正統!第599章 朱厚熜:反了!!!第809章 丁戊奇荒天下無糧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267.第259章 新的資料片正在打開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第686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377章 熙寧變法開始第403章 靖康之恥。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第620章 萬曆:事事由朕獨斷!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第606章 隆慶中興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第692章 康熙親征噶爾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城区| 白银市| 桦甸市| 获嘉县| 武清区| 潮州市| 黄陵县| 微山县| 柳江县| 丰宁| 文登市| 武胜县| 义乌市| 阜阳市| 贡觉县| 龙岩市| 抚顺市| 锦州市| 皮山县| 宁晋县| 郧西县| 安康市| 淮安市| 县级市| 泾阳县| 浦县| 临城县| 黎平县| 闽侯县| 宁安市| 铜梁县| 淳安县| 河曲县| 溧阳市| 武汉市| 客服| 县级市| 焉耆| 洪雅县| 泌阳县| 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