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功是功,過是過(四千字)
天幕上繼續播放著
【對匈奴的戰事告一段落後,劉徹又劍指其他方向,繼續開疆拓土。】
在紅色的大漢地圖上,南越下方延伸出去一條長長的紅色邊境。
【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劉徹派路博德、楊僕等發兵消滅南越,設置南海等九郡。】
【公元前112年開始,劉徹開始頻繁巡行郡國,其足跡北至塞外,南及湘衡,東到大海,西逾隴山,遍及五嶽四瀆。】
【公元前110年,劉徹親率十二部十八萬騎巡邊出塞,登臨單于臺“旌旗徑千餘里,威震匈奴”。】
【要求匈奴要麼來戰、要麼稱臣,匈奴單于卻繼續養精蓄銳,不與漢朝交鋒。】
大漢的地圖上,一座新的奇觀拔地而起!延伸千里!
【同年,開始修建邊塞。一直到公元前100年,劉徹先後組織了七次大規模修築邊塞的行動,興建起長達2000公里左右的新的長城,使長城向西延伸到玉門關。】
……
大秦·章臺宮
看著天幕上的畫面嬴政手指敲擊著桌子,陷入沉思。
寡人是不是應該說句應該說英雄所見略同呢?
居然能如此相像!
他要是我兒子多好……
……
大漢·臨華殿
劉邦現在有點笑不出來了。
這個舉動怎麼看著這麼眼熟呢?
乃公好像在哪裡看到過同樣的操作啊!
他笑不出來,呂雉差點笑出聲來!
……
【爲了對付匈奴,劉徹從上位之時就開始準備。】
【先是掌控朝堂,起用功臣外戚以外的官吏乃至出身微賤之人,如主父偃、公孫弘、張湯等人。】
【再建立中朝,提升御史大夫的地位,讓御史大夫張湯取代丞相的作用,使相權對皇權的牽制作用大爲減小。】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正式頒佈千古第一陽謀“推恩令”】
【“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
【讓諸侯王除了可以讓嫡長子繼承王位外,還可以推恩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其餘兒子,並且由皇帝制定封號。】
【這一詔令使諸侯王的封地被分割,進一步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鞏固了皇權的神聖地位。】
{推恩令還有另外一個更厲害的舉措,那就是兒子繼承以後爵位還要降一等!}
{只有藩王被迫害的世界完成了(狗頭)}
{推恩令前還有賈誼的《治安策》和晁錯的《削藩策》,推恩令應該算是前人思想精華的延續。}
{避免兒子分太多土地割據的方法是把這個問題扔給諸侯自己(笑哭)}
{生多了就得分,生少了一個不小心就絕後了,完全無解,除非造反,可能打的基本都沒了。}
{漢武帝規定,諸侯死後兒子繼續分封成爲列侯。每個兒子都有份!諸侯若是不同意,他那幾個兒子保不齊會合夥謀點東西。這招搞得諸侯不同意也得同意,堪稱神策!}
{推恩令是漢武帝加強皇權的手段之一,就像立中朝奪相權一樣!而且與後面的酎金奪爵等招是有連續性的打擊諸侯國的勢力!}
{沒錯,而且再加上後來的《左官律》與《附益法》,使得諸侯王無力抗衡中央,只能衣食租稅,不得參政,支脈疏遠的人與一般富戶無異。}
{還得謝謝景帝打贏了七國,奪了他們的兵權。}
……
大漢·文帝時期
正襟危坐的劉恆看到這一幕後愣了一下。
推恩令?
這與賈誼的《治安策》裡的那句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衆建諸侯而少其力”
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同的是,賈誼的方法有一個致命的缺點。
“以親治疏。”
壯大親近自己的諸侯國,以此遏止其餘諸侯。
但這方法只是治標不治本。
所以他將其擱置再議。
與之相對的,推恩令確實更上一層樓。
但是……
劉恆搖了搖頭。
就像天幕上的那些後世子孫說的一樣。
不合時宜。
……
【爲了鼓勵生產,和方便軍需糧草的運送,漢武帝同時開始修建水利。】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劉徹採納大司農鄭當時的建議,調發兵役數萬,按齊人水工徐伯的設計,開鑿300多里長的漕渠。】
【三年而成。漕渠自長安引渭水東通黃河,便利漕運,溉地萬餘頃。】
【公元前120年,開鑿由徵縣引洛水到商顏山麓的龍首渠,經歷十餘年,於公元前111年鑿成,灌溉萬餘頃鹵地。增加農業收成】
天幕裡,
巍峨雄壯的泰山古道上。
紅色的貫纓排成長龍!
頭戴長冠,身披玄氅的老年帝王手捧著玉碟,念著自己的功績。
【公元前110年,劉徹封禪泰山,改元元封。】
……
不等漢初的一衆皇帝欣喜,天幕上的未來立刻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
【公元前132年,位於黃河中下游的瓠子口南岸發生決口。】
【巨量的洪水向著東南方奔涌著,直接衝入鉅野澤,隨後又入泗水、淮水。】
天幕上。
狂猛的洪水波濤洶涌的席捲著大地上的一切!
農田!房屋!牲畜!
還有被捲入洪水中眨眼間消失不見的百姓!
富人、窮人、老人、男人、女人、小孩。
洪水面前衆生平等。
全都在掙扎著,呼喊著。
隨後沉默著。
只餘洪水在天地間咆哮著。
【中原及江淮地區水位暴漲,洪水沖毀房屋,淹沒農田,中原及江淮地區十六郡,數百萬人受災。】
【漢武帝派人去堵住決口,卻怎麼也堵不住。】
【當時任丞相的田蚡對漢武帝進言:“江河之決皆天事,未易以人力爲,塞之未必應天。”】
【意思是江河決口一般是上天安排的,用人力去堵也不一定能成功,而且堵住了也未必就是順應天意。】
【一方面是匈奴的來勢洶洶,一方面是“塞之未必應天”】
【於是,漢武帝放棄堵住決口。】
【至此以後,江淮之地幾乎年年受災。】
【直至公元前109年,劉徹封禪回朝的路上,親臨瓠子口:
“令羣臣從官自將軍以下皆負薪實決河”
這才終於堵住了這道氾濫了二十三年的決口。】
……
大漢·文帝時期
“砰!”
劉恆實在忍不住了,將手中的竹簡狠狠的砸在地上!
“劉啓!你就是這麼教育你兒子的!”
一旁跪坐的劉啓人都懵了。
“二十三年!他就一定要打那個匈奴嗎!”
“黃河決口朕也經歷過!”
“朕不還是首要填了決口!”
“他可倒好!爲了打匈奴可以讓黃河決口二十三年!”
“二十三年!”
“逆子!”
“好大喜功之人!”
本來劉恆看見劉徹的功績還很高興的,但沒想到這功績後面的代價居然這麼殘忍,這麼大!
戰戰兢兢一輩子的劉恆徹底暴怒了! 殿內羣臣也不知所措,
他們也是第一次看到陛下如此憤怒。
……
大漢·景帝時期
劉啓看著眼前的黃口小兒面有不善。
wWW ?ttkan ?¢O
……
大漢·武帝時期
看著天幕裡沉沉浮浮的百姓,
劉徹沉默了。
不管他有多少種理由,
不管他有多少迫不得已,
不管他有多少無可奈何,
放任洪水決口二十三年都是事實。
他現在很糾結。
一方面是幾乎唾手可得“匈奴遠遁”
一方面是受災受苦的百姓。
怎麼選?
……
大唐·望雲亭
李世民抱著李明達,看著天幕上的一幕幕感嘆道:
“從古至今,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
“但是,秦皇暴虐,秦二世而亡。”
“漢武驕奢,若不是晚年悔悟,國祚幾絕。”
“窮兵黷武三十餘年,除了疲弊華夏外,卻所獲無幾。”
“可惜,可嘆!”
……
大明·永樂時期
金殿之內,
父子四人還在扯皮。
“爹,咱不是說不逐亡追北了。”
朱高熾揣著袖子苦口婆心的說道。
“但您也看到了,哪怕是擁有衛霍雙璧的漢武帝!那也是將文景兩帝積累下來的財富打得消耗殆盡!”
“這不!”
朱高熾衝著天幕一揚頭。
“碰到天災了!黃河決口了!怎麼辦?治吧!錢呢?沒有!哪去了?用來打匈奴了!”
“決口了二十三年啊,爹!”
朱棣看著天幕上的那些哭天喊地的百姓,默然不語。
“爹啊,但凡有雄心壯志雄才大略的皇帝都想把所有事情一代做成,好讓後面的子孫可以安安穩穩的。”
朱高熾看著一言不發的朱棣也是明白自家老爹的想法。
“但秦皇漢武的經歷已經說明了,事情不是一代做成的!”
“老大!你……”
朱高煦剛要開口反駁,朱棣直接擡手止住了對方的話。
但依然看著天幕,一言不發。
……
大清·乾隆時期
養心殿的三希堂裡。
乾隆坐在軟榻上,看著天幕上那洪水波濤洶涌肆虐的場景不由感嘆道:
“漢武帝實乃是雄才大略的英主!雄主!可惜!”
一旁的和珅一聽就明白了,萬歲爺這是要直抒胸臆了!
這時候就要搭上話。
“萬歲爺,奴才愚笨,不知萬歲爺可惜什麼?”
乾隆捻著念珠笑道:
“可惜他的武功只能做到封狼居胥!卻不能讓匈奴人臣服於他!”
“不但將文景二帝積累下的財富打的分毫不剩,還搜刮百姓的財富。民生經濟可謂一塌糊塗!”
和珅聽到這話,直呼一聲:
“哎呦!我的萬歲爺!您這話可真是說到奴才的心坎裡去了!”
“萬歲爺平大小金川,平廊爾喀,西南西北兩地直接俯首稱臣,納入我大清版圖!”
“不但不傷百姓民財,還能讓他們吃上飽飯!”
“豈不比封狼居胥更上一籌!”
身前的和珅點頭哈腰的一拱手:
“這全靠萬歲爺您的雄才偉略啊!就如秦皇漢武一般!”
一聽這話,乾隆身邊的大太監李玉哎呦一聲。
“和中堂這是什麼話!論開疆拓土和民生經濟,咱萬歲爺可比秦皇漢武強多了!”
“對對對!看奴才這張笨嘴!該打!”
和珅一邊說著一邊輕輕在嘴上一打。
乾隆看到兩人一唱一和的樣子樂不可支。
“兩個老奴!秦皇漢武何等英雄!豈是伱等能明白的!”
看著乾隆的樣子,兩個奴才都知道自己的馬屁拍對了。
紛紛繼續你一言我一語的捧著乾隆。
……
天幕裡繼續播放,
【自泰山封禪之後,大漢帝國就似乎落入一股漩渦當中。】
【劉徹用兵數十年,造成民力疲敝。】
【公元前107年,關東流民超過兩百萬人,不在戶籍者四十萬!】
【出現了“城郭倉廩空虛,民多流亡”“天下虛耗,人復相食”的局面。】
{秦皇漢武,我當初以爲他老人家只是爲了押韻,後來明白了。某種意義上還真是第二個秦始皇了。}
{秦始皇時期也沒“人復相食”啊!}
{距離文景之治才幾年啊?關東之地就這樣了?}
{二十三年的大洪水!?現代幾天都受不了了!二十三年!}
{漢武帝就是過得太順了。}
{武帝屬於能辦事但是破壞生態那種人。}
{不是,這種人爲啥還被傳唱啊?就因爲他打贏匈奴了?}
{除了當時和現在,誰告訴你漢武帝被傳唱了?}
{漢武帝被傳唱這個事,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借了宣帝和明帝的光。}
{他真正的功績其實不是……或者說不全是因爲打贏了匈奴。}
{他的功績絕大部分是因爲開創了延續近兩千年的政治制度。}
{你說的是……}
{獨尊儒術。}
{不只,還有建立“刺史”監控地方。
地方“舉薦”賢人進入中央。
遺落的賢人可以“公車上書”
把人才從地方吸入中央,啓用人才再建立中朝控制朝堂。
打壓相權,集中皇權。
可以說皇權獨大就是從漢武帝開始的。
後面的歷朝歷代皇帝用的基本都是這套框架。}
……
【公元前104年,漢匈戰端再起!漢匈在西域展開競爭,李廣利奉命討伐大宛,匈奴欲阻攔,未果。】
【公元前101年,劉徹下徵匈奴詔,立誓要報劉邦平城之圍、呂后受辱之恥。】
【時,匈奴單于新立,地位不穩,便對漢示好,劉徹亦派蘇武護送扣押漢朝的匈奴使者出使匈奴,並攜帶大量禮物。】
【但蘇武被捲入匈奴謀反單于的政變中,而被扣押並流放北海,剛有所好轉的漢匈關係再次轉入惡化。】
【公元前99年、97年、90年,發兵出擊匈奴,均失利。李陵、李廣利先後兵敗投降。】
【而劉徹早年重用酷吏控制朝堂的惡果也日益凸顯。】
【他們不在滿足壓制朝堂大臣,開始將手伸進百姓的兜裡。】
李世民之所以能成爲“皇帝白月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爲他是爲數不多把人當人的皇帝,然後還厲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