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

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

天幕上。

莫高窟。

巨大而華麗的洞窟中,牆面上畫著團花與千佛。

高大的拱券下,左右兩壁設(shè)有佛壇。

上面供奉著七尊巨大的禪定佛像。

佛像下,一名老僧結(jié)跏趺坐。

……

【公元843年,唐武宗會昌三年,吐蕃贊普朗達瑪(後人貶稱,有極大侮辱性)支持本土宗教(後來稱爲苯教),採取殘酷滅佛手段。】

【這激起了吐蕃佛教勢力的不滿,朗達瑪被政敵暗殺,吐蕃陷入宗教戰(zhàn)爭。】

【張義潮知曉吐蕃內(nèi)亂,立刻準備起兵。】

【當時吐蕃信佛,在全國各地設(shè)立釋門都教授。】

【而在沙洲的都教授則是吳洪辯。】

【他是沙州最有聲望的僧人,多年來佛海泛舟,潛心修煉,晨鐘暮鼓。】

【三學並進,五乘俱曉,八藏貫通,爲一代名僧。】

【在幾乎全民信佛的沙州敦煌,吳洪辯是真正的一方法主。】

【張義潮想要起兵繞不開此人。】

【而張義潮之所以來找他,也是因爲此人還有另一層身份。】

【他是大唐上柱國吳緒芝的後人。】

……

天幕上。

一位與老僧長相有幾分相似的老將軍扶刀而立。

斑駁的盔甲上滿身白痕。

而最顯眼的,則是在腰間懸掛的紫金魚袋。

……

【吳緒芝在唐朝先後任唐王府司馬、千夫長、建康軍使並授上柱國賜紫金魚袋。】

【其長期領(lǐng)兵戍守西陲邊土,精忠報國,戰(zhàn)功顯赫。】

【“安史之亂”,由於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奉命率大軍勤王,致使河西勢力空虛。】

【吐蕃趁機劍指河西,一路勢如破竹。】

【吳緒芝率部殊死抵抗,終不敵蕃兵,只得隨主帥退守沙洲敦煌堅守孤城二十年。】

【唐德宗貞元年間,河西、隴右盡數(shù)被吐蕃攻陷,困守沙州的唐軍被迫投降。】

【吐蕃佔領(lǐng)敦煌後,吳緒芝仍然一心向唐,無意仕宦,遂退隱敦煌鄉(xiāng)間。】

【吳洪辯在父親的影響下也同樣心向大唐,因此在暗中積蓄著力量,依靠他管理的僧團組織,建立起了足可以撼動沙州城的力量。】

……

{這老和尚才牛逼呢,當時沙洲總?cè)丝谥挥惺畮兹f,僧人卻有數(shù)千名。做爲都教授,這些僧人和僧兵都聽他的。}

{最關(guān)鍵的是,這和尚藏了一堆兵刃盔甲!}

……

大唐·高祖時期

從被窩裡露著一隻眼睛的李淵盯著天幕。

一陣沉悶的聲音從其中傳出。

“西北有孤忠……”

“李隆基這小子是真該死啊!”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席地而坐,看著天幕裡不停出現(xiàn)的安史之亂唉聲嘆氣。

“朕的錯。”

“朕有罪。”

“這些忠臣良將都是在給朕收拾爛攤子……”

“唉……”

環(huán)抱膝蓋,李隆基突然對自己的破壞力有了明確的實感。

一場安史之亂竟禍延了近百年……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

天幕上。

張義潮藉著燈火擦拭著長刀。

一遍又一遍。

刀刃映著燭火,閃過一絲赤芒。

……

【兩人雖然有共同的志向,但沙洲淪落六十多年,新一代的河西百姓已經(jīng)開始逐步接受了吐蕃的文化、吐蕃的習俗,對大唐已經(jīng)沒有當年那樣的眷戀之情了。】

【他們需要等待時機。】

【會昌四年(公元844年),唐武宗開始了收復河湟的計劃,派遣劉蒙爲巡邊使,在唐蕃邊境訓練士卒,修整軍械,儲備糧草錢帛,籌備收復之事。】

【同時,派人潛入吐蕃後方,向河湟地區(qū)的漢人勢力尋求聯(lián)繫。】

【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十二月,尚婢婢在河西之地各地發(fā)出檄文,號召這一地區(qū)的落蕃唐人後裔揭竿而起。】

【此時河西吐蕃不再是鐵板一塊,外有尚婢婢與論恐熱在吐蕃內(nèi)戰(zhàn)。】

【內(nèi)有張議潮和兄弟們四處聯(lián)絡(luò),結(jié)納漢人與回鶻部落。】

【同時有吳洪辯統(tǒng)領(lǐng)沙州乃至整個河西的僧團,起義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只待大唐天子一聲令下,王師西征收復河湟,沙州等地便可以羣起響應(yīng),趕走吐蕃,迎接王師的到來。】

【可是這東風一等,就等了三年。】

……

大漢·光武帝時期

劉秀看著天幕,心中千思百轉(zhuǎn)。

那是怎樣的一羣人?

憑著一腔熱血與一股信念,不求茍安,唯念家國。

“大唐的天命還沒有終結(jié)。”

……

大隋。

楊堅抱著小世民,心中堅定了信念。

這些忠臣義士以後就和你唐朝沒關(guān)係了。

以後,他們都是我大隋的忠臣良將!

……

大明·永樂時期

“西北張氏歷史悠久,源自漢代。”

朱棣合攏雙手躺在搖椅上,幽幽道:

“五胡亂華時期爲天子代守涼州,不受胡化。”

“即便前涼被符堅滅了,張氏依舊心向東晉。”

“唐末又有張議潮的歸義軍收復河西舊地。”

“只可惜安史之亂後,沒了中原王朝的支持與影響,西北漢人作爲地方上的少數(shù)人口註定被人口占多數(shù)的胡人同化。”

面帶惋惜之色,朱棣感慨著世事變遷。

“歸義軍最終被回紇同化,被西夏融合。”

“一心歸漢的祖先,無奈胡化的後人。”

“世事無常啊。”

……【沙州與大唐道路不通,只有穿越吐蕃駐守的防區(qū)繞到河套、朔方一帶,才能與大唐取得聯(lián)繫。】

【張議潮接連派出使者,卻始終石沉大海。】

【後來張議潮才知道,原本雄心勃勃計劃著收復河湟的唐武宗已經(jīng)駕崩了。】

【新即位的天子是武宗皇帝的叔叔光王,改元大中,今年不是會昌八年,而是大中二年。】

【而新任天子並沒有收復河湟的意思,連武宗皇帝爲籌備出征軍資而特別設(shè)立的“備邊庫”都取消了,指日可待的西征成了遙遙無期。】

……

{這宣宗太拉了!你內(nèi)政那些跟武宗對著幹也就算了!怎麼對外收復失地你也跟著對著幹啊!}

{一朝天子一朝臣嗎。}

{NND!早就想說了!這宣宗的小太宗名號啷個傳出滴?}

{司馬光:嗨嗨嗨!正式在下!}

{宣總這個小太宗就是吹出來的,他的施政方針就是凡是武總搞的我通通反著來,典型爲了反對而反對。}

{武宗滅佛,他重新耗費大量財富崇佛,武宗打擊藩鎮(zhèn)他重新和藩鎮(zhèn)妥協(xié)茍且,典型的政變上臺,得國不正所以對前任各種親算,不顧國勢安危。}

{他死那一年浙東起義,唐朝第一次大規(guī)模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唐朝實際在他手上就已經(jīng)走向亡國之路了!}

{這話有點偏頗了,歷史上有哪位皇帝在這種內(nèi)有宦官專權(quán),外有地方割據(jù),邊境大患地情況下做到真真正正地力挽狂瀾了呢?}

{伱有沒有想過如果他不是全面反武宗,宦官集團爲什麼要扶持他呢,他如果不是這麼做,皇帝位子坐的穩(wěn)嗎?}

{他已經(jīng)做出了當時宦官能力大到足以立皇帝時的最佳選擇了。}

{只是簡單認爲他在反武宗就把他想的太簡單了,武宗一朝打擊了宦官勢力所以武宗就吃丹藥死了,如果宣宗也打擊你覺得他能活到中風嗎?}

{講道理,他那純粹自己作的,還有……你們跑題了吧!}

……

大唐·宣宗時期

李忱雙眼微瞇。

中風?

什麼意思?

不管什麼意思這都不是什麼好意思。

是不是那幫家奴下的暗手?

爆發(fā)大規(guī)模起義?

這又是因何?

……

大宋。

趙匡胤嗤笑一聲。

“唐宣宗看似是在學習唐太宗,實際上徒有其表,精髓根本就沒有學到。”

“無論能力還是氣度,亦或者是忍耐,沒一個能夠比得上唐太宗的。”

“唐太宗在用人上可以摒棄個人喜好,這點唐宣宗就遠遠不如。”

趙匡義看著有點化身李吹的兄長略有幾分不適。

“法無偏頗,志尚勤儉。惜賞慎官,好賢納諫。我思大中,亦汔小康啊。”

趙匡胤看了一眼他,撇了撇嘴道:

“不跟你拽文!”

“繼續(xù)看天幕!”

“這張義潮我還真不瞭解。”

“希望後世大宋也能有這等忠臣吧。”

……

【雖然新天子對於河湟之地不在乎,但舉義之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張義潮望著東方下了決心。】

【既然大唐王師不出,那他們便自己幹!】

……

天幕上。

畫面又回到最開始的沙洲城。

繡著日月星辰的紅色旗幟迎風獵獵。

時隔六十年,大唐的日月旗終於重新在河西上空飄揚。

……

【公元848年,張義潮與吳洪辯發(fā)動起義,沙洲城內(nèi)的漢人紛紛響應(yīng),吐蕃守將棄城而逃,沙州就此光復。】

【爲了讓唐廷知曉沙州的消息,同時向唐廷爭取更多的支持,一個僧俗部衆(zhòng)組成的代表團在攻佔沙州不久後成立了。】

【由吳洪辯的弟子悟真、張議潮的心腹武將高進達等人組成聯(lián)合使團,前往大唐的國都長安投誠。】

【這趟從沙州到長安的旅程,一走就走了三年。】

【公元851年正月,悟真和尚終於抵達長安城。出發(fā)時他們有十隊人馬,抵達時只剩下了七人。】

【唐宣宗敕授悟真和尚在京城臨壇大德,賜下紫色僧衣。】

【同時封張議潮爲沙州防禦使,鎮(zhèn)守瓜沙二州。】

……

天幕上。

從玉門關(guān)到青海湖,伊、肅、鄯、甘、河、西、蘭、岷、廓等州盡數(shù)被張議潮收入囊中。

除了涼州、渭州外。

沙州通往長安的路已經(jīng)被打通。

畫面一轉(zhuǎn)。

麟德殿。

李忱志得意滿的看著眼前跪地獻圖的老人,朗聲道:

“憲宗常有收復河、湟的心志,只因中原用兵,結(jié)果心願未成而崩殂。”

“如今朕完成先人的志願,將替順宗、憲宗二廟加諡號,以永昭豐功偉業(yè)。”

……

【公元851年十月,張義潮平定十州,徹底打通沙洲與大唐的聯(lián)繫。】

【其兄張議潭帶隊,向唐宣宗敬獻了瓜、沙等十一州的圖籍,並代表張議潮將河西十一州歸入大唐版圖。】

……

天幕上。

沙洲。

戴著黑襆頭著圓領(lǐng)紅袍的張義潮神情嚴肅的雙膝跪地。

其身前,同身穿紅色大袍的朝廷使者正在宣讀詔書。

而無數(shù)的百姓僧侶,也同樣跟張義潮在毬場跪聽天使宣讀詔令。

“……於沙州置歸義軍。”

“命沙洲防禦使張議潮檢校吏部尚書兼金吾大將軍,充歸義節(jié)度。”

“並沙、瓜、甘、肅、鄯、伊、西、河、蘭、岷、廓十一州管內(nèi)觀察使,食邑二千戶,實封三百戶,許於京中置邸舍……”

詔書宣讀完畢,無數(shù)人緊緊盯著那交接儀式。

天使取開套在旌節(jié)外的袋囊,寰場鴉雀無聲。

當看到天使親手將旌節(jié)交到張義潮手中後,隨即歡聲雷動!

百姓們瘋了似的跳著蹦著、喊著叫著。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有人打著口哨、有人相擁而泣、有人合十祈禱……

……

【公元851年十一月,唐宣宗下令,將歸順的河西十一州設(shè)置一個新的節(jié)鎮(zhèn),取名爲“歸義軍”。】

【封張議潮爲歸義軍節(jié)度使,統(tǒng)攝十一州軍政。】

【封吳洪辯爲河西都僧統(tǒng),攝沙州法律僧政三學教主。】

【時隔近百年,河西走廊這一戰(zhàn)略要地再度歸入大唐。】

……

歸義軍的史料不多,所以沒把所有重點都放張義潮身上。

畢竟西北有孤忠說得也不只是張義潮一人。

還有那些想念大唐的先輩。

188.第184章 高湛也能洗白?第666章 尚方“克主”寶劍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146.第142章 祖逖!第322章 禍基於桂林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154.第150章 劉裕:單手指天!卻月陣!開!第785章 咸豐功績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第602章 天朝上國的“顏面”第796章 光緒繼位慈禧執(zhí)政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545章 景泰帝朱祁鈺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第427章 隆興和議叔侄之國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140.第136章 太康之治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486章 洪武盛世!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499章 藍玉的“莫須有”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第516章 白溝河之戰(zhàn)(上)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第539章 朱祁鎮(zhèn):王振我父,王振我母第352章 雍熙北伐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第17章 漢惠帝劉盈第425章 宋孝宗隆興北伐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754章 九龍之戰(zhàn)鴉片戰(zhàn)爭第661章 李自成:我有一計!陳奇瑜:我來配合第748章 道光皇帝第620章 萬曆:事事由朕獨斷!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797章 中法新約順化條約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第405章 不得其生!不得其死!受盡苦楚!永墮無間!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zhòng)望所歸!第29章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第594章 除倭寇朱紈之死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774章 定都天京太平極盛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zhàn)101.第99章 劉備入川,劉徹扔棋盤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第426章 宋朝特色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312章 唐武宗功績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第597章 偉大的軍事理念第794章 一把抓住!頃刻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quán)者天啓帝第33章 漢武帝劉徹295.第286章 朱元璋:剝皮?這咱熟啊!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lián)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第771章 咸豐:只要正心誠意,即可平定天下!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第352章 雍熙北伐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第686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第519章 繼位的合法性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第476章 大宋!復活!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250.稿丟了,盡力趕。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第607章 揣著明白裝糊塗者,爲聖天子!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第767章 道光:御駕親征?誰啊?我啊?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465章 元順帝與脫脫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
188.第184章 高湛也能洗白?第666章 尚方“克主”寶劍第429章 宋孝宗南渡諸帝之稱首第534章 交趾,丟還是不丟?146.第142章 祖逖!第322章 禍基於桂林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154.第150章 劉裕:單手指天!卻月陣!開!第785章 咸豐功績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第602章 天朝上國的“顏面”第796章 光緒繼位慈禧執(zhí)政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第545章 景泰帝朱祁鈺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第427章 隆興和議叔侄之國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140.第136章 太康之治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486章 洪武盛世!第591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499章 藍玉的“莫須有”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第516章 白溝河之戰(zhàn)(上)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第787章 葉赫那拉顧命八臣第539章 朱祁鎮(zhèn):王振我父,王振我母第352章 雍熙北伐第431章 不孝宋光宗承志金章宗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第17章 漢惠帝劉盈第425章 宋孝宗隆興北伐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754章 九龍之戰(zhàn)鴉片戰(zhàn)爭第661章 李自成:我有一計!陳奇瑜:我來配合第748章 道光皇帝第620章 萬曆:事事由朕獨斷!第758章 “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797章 中法新約順化條約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第405章 不得其生!不得其死!受盡苦楚!永墮無間!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zhòng)望所歸!第29章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第594章 除倭寇朱紈之死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774章 定都天京太平極盛第415章 吳玠和尚原之戰(zhàn)101.第99章 劉備入川,劉徹扔棋盤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677章 朱元璋的第二次未來之旅第426章 宋朝特色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312章 唐武宗功績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208.第203章 你不亡都沒天理啊。第597章 偉大的軍事理念第794章 一把抓住!頃刻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quán)者天啓帝第33章 漢武帝劉徹295.第286章 朱元璋:剝皮?這咱熟啊!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lián)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第771章 咸豐:只要正心誠意,即可平定天下!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335章 光明之世始於周太祖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第352章 雍熙北伐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807章 贏政:以後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姑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100.第98章 曹操:割袍斷須?你沒睡醒吧?!第686章 江陰八十一日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542章 土木堡之變!第519章 繼位的合法性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第476章 大宋!復活!206.第201章 一開始還不是廣神的楊廣250.稿丟了,盡力趕。第471章 給老朱打個預防針第607章 揣著明白裝糊塗者,爲聖天子!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第767章 道光:御駕親征?誰啊?我啊?第502章 朱元璋龍馭賓天130.第126章 洛水之誓第465章 元順帝與脫脫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治县| 孟州市| 清丰县| 扎赉特旗| 那坡县| 拉萨市| 怀远县| 雅江县| 兴业县| 应城市| 岚皋县| 宁南县| 普兰店市| 临沭县| 米泉市| 墨竹工卡县| 三台县| 温泉县| 陕西省| 上蔡县| 田阳县| 哈尔滨市| 漳浦县| 威宁| 顺平县| 正定县| 栾川县| 兴城市| 平凉市| 莒南县| 泸西县| 隆德县| 浙江省| 平武县| 松潘县| 奎屯市| 大石桥市| 修水县| 侯马市| 诸城市| 年辖:市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