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45年七月,唐武宗頒佈詔令:禁斷佛教。】
【長安、洛陽各保留兩座佛寺,每個寺院留下僧侶三十人。】
【拆毀全國佛教寺廟,每個州留存一座寺廟,但是要分出等級。】
【上等寺廟可留僧侶二十人,中等寺廟可留僧侶十人,下等寺廟可留僧侶五人。】
【所有僧人、尼姑、大秦穆護(摩尼教)、襖教僧人一併還俗。】
【朝廷收回屬於佛寺的數千萬頃良田,收回十五萬寺院奴婢。】
【拆毀寺廟建築,把木料拿來修繕官府府衙和驛站的建築。】
【佛教銅像、鐘磬等器物全部融化,拿來造錢。】
【這次事件,史稱“唐武宗滅佛”,佛教史稱之爲“會昌法難”。】
……
大宋·仁宗時期
“歐陽參政似乎對武宗滅佛之事頗有異議?”
攔住衆臣的鬥嘴,拉著他們賞湖遊玩的趙禎一眼看到歐陽修不屑之色。
“武宗之時,寺廟與宦官士族上下勾結。”
“佔據田產,擴充莊園,驅使奴婢。”
“採取各種手段逃避賦稅,更有不少寺院通過放印子錢來牟利……”
“如此種種,難道武宗做的不對嗎?”
歐陽修看著衆人略帶異色的眼光,開口道:
“官家,從結果上來說,武宗拆除的寺廟不但日後不用再消耗國家財政,而且還有大批的田產和錢財充公,大大緩解了國庫壓力。”
“其次,僧尼還俗之後從享樂之輩直接轉變爲農戶,自此之後便要開始向朝廷繳納稅糧,也要相應地承擔徭役,這也確實給當時的大唐減輕了不少負擔。”
“但是,這一切的緣由卻不是武宗出於安民之心而爲之。”
“實乃趙歸真、鄧元起二人先後向唐武宗進言,說佛教非中國之教,禍國殃民,應予取締。且不時向他散佈不除佛教,則入道之心不真,難以長生不老之意。”
“最後道教取而代之,同樣開始了與國家爭利。”
“去佛揚道,以求長生,足見其非明智者也。”
“心不正則身不正,身不正則家不正。”
“家不正國豈能正哉?”
“武宗會昌之興前功盡棄,實乃其不智不正而致矣。”
“禮記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此乃君王治國之道也。”
趙禎聽得腦袋都大了,但依然面帶微笑:
“歐陽參政心繫君國,拳拳之心朕已明瞭。”
“衆卿有言皆可直陳,朕皆一一銘記。”
羣臣拱手行禮曰:
“陛下英明!”
……
【公元846年三月,唐武宗因服食丹藥中毒身亡,享年三十三歲,葬於端陵,諡號“至道昭肅孝皇帝”,廟號“武宗”。】
……
{武宗有盛世明君之像可惜可惜啊,壽命太低了!武宗的中興是中晚唐三個中興裡含金量最高的!}
{中晚唐不缺明君能臣悍將,但是每次有作爲的帝王都差那麼一口氣纔是最讓人鬱悶和惋惜的!}
{唐武宗,應該也可以算是明君吧,就是死太早了,但凡在李德裕之後在死,李德裕也能有個善終。}
{宣宗朝的張仲武,張議潮也是武宗提拔的,武宗看人的眼光還不錯的。}
{宣宗朝的白敏宗,令狐綯感覺不太行……}
{這仰臥起坐,歷代獨一份了。}
{多活幾年,會昌中興的成果會是唐朝三次中興裡最有成果的,但在位時間太短,只能落在元和中興頭上了。}
{可惜中晚唐沒有出現像光武帝劉秀那樣的真正中興之主。}
{劉秀那是把江山再打了一遍,相當於重新洗牌了。}
……
大秦。
“寡人覺得這大唐很好啊。”
嬴政很滿意大唐的仰臥起坐。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人心還在呀!
大秦想如此都沒機會啊!
劉邦陪著笑臉點頭稱是。
他是真瘋了,別叫祖龍了。
叫癲龍吧。
……
大漢·光武帝時期
“朕只是順大勢而爲罷了。”
шшш ?ttκa n ?¢〇
“真正做的東西,其實微不足道。”
劉秀望著天幕,真心實意的感嘆著。
劉莊怪異的看著自家阿父。
那阿父你的勢還蠻大的。
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叫天天應、叫地地靈。
太微不足道了……
……
大唐。
三個中興?
還來?!
貞觀一朝上下徹底麻了。
頭一次,一個大逆不道的想法一閃而過。
要不徹底亡了得了。
這不上不下的太折磨人了!
就見殿內一片沉寂之時。
“陛下,應對佛道兩教提出限制。”
“方外之人也不能如此目無法紀,道祖佛祖也不能干擾帝王治世。”
“奴婢十五萬,良田千萬傾。”
“與蕓蕓衆生一起沉溺在萬丈紅塵。”
“此乃國蠹也!”
直接略過那些無以言表的心情,魏徵開始針對武宗滅佛提出針對性政策。
“不以廣廈長寮以容之。”
“不以不稅之田以養之。”
“不以不徭之政以逸之。”
“不以金碧丹漆以豔其目。”
“不以鐘磬鈴鐸以淫其耳。”
“使其生黯淡蕭條,再驗其老幼,使服役於郡邑。”
“不需勒令自當還俗。”
“若真有真修實相之僧,萬物不滯於心,自不礙其修行。”“如此,徒衆不再皈依,則縹緲之說、奇特之徒,自會索然無味。”
李世民看著魏徵很欣慰啊。
不放過一丁點建設大唐的機會!
雖然嘴臭,但真是良臣…
大唐上下開始討論具體可行方案。
……
大唐·憲宗時期
李純看著小李炎怒其不爭。
“朕告訴你!”
“以後離那幫道士遠一點!”
小李炎懵懂的點點頭。
一旁的郭皇后則斜眼覷著他悠悠道:
“怎麼,不打算看看那宣宗如何?”
“緊接武之後的宣啊。”
“跟漢宣帝多像啊,不心動?”
李純哂然一笑:
“朕豈是那等三心二意,朝秦暮楚之人?”
你當朕傻啊!
李炎才這麼大點!
那宣宗連胎都沒地方投啊!
……
大唐·武宗時期
李炎對天叩首而拜。
“剛纔是朕狂妄了。”
“朕想了想,還是壽命重要一些!”
……
【唐武宗·李炎】
【軍事成績:平昭義之亂,各路割據藩鎮重新遵守朝命,唐朝在形式獲得了統一。
掃滅回鶻,西北邊境安定三十餘年。
評價A級,得四分】
【制度建設:設置“備邊庫”,每年從賦稅中儲入錢帛十二萬緡匹,度支從鹽鐵稅中儲入錢帛十二萬緡匹,第二年減少三分之一。
凡是各道進奉的助軍財貨也一概儲入,以此儲備物資,加強邊防。
以“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簡冗官,誠治本也。”爲理念裁減冗官,提高行政效率,節省國庫的開支。
即位之初下詔:“朝廷典刑,理當劃一,官吏坐贓,不宜有殊,內外文武官犯入己贓絹三十匹,盡處極法。”
又下令官吏貪污滿千錢的,處以死刑。
同時給官吏養廉銀以促使其奉公守法“月選官許借支養廉,較當日加給兩月俸料,體恤尤厚”
嚴格進士科的考試製度,選拔真才實學。
除了考理論文化知識還得考時政,方可實授。
限制地方奏官的人數,減少國家財政負擔的同時也防止地方集權。
史家稱讚爲:“抑退浮薄,獎拔孤寒。”
因爲此時濫用、冒用門蔭特權取仕已成爲吏治一大弊病,許多豪門子弟往往是憑藉家族的功績“自幼授官,多不求學,未詳典法,頗有愆違”的紈絝子弟。
所以唐武宗下令嚴格執行用蔭標準,明令限制門蔭特權。
下敕規定官員兼職不得超過兩道,如果情況特殊而兼三四道的必須接受中央朝廷的監督,以此來防止有的官員兼職太多而無力全面顧及兼領之地的情況。
並有效抑制地方勢力的過分膨脹。
爲了扶正風氣,抑制貪污腐化,唐武宗還加強御史和諫官的權力品級。
武宗會昌年間對吏治的改革,令中晚唐的二十年間受益頗多。
評價A+,得四點五分】
……
大唐·玄宗時期
穿著盔甲,捧著檀木桌啃著的李隆基看著天幕眼淚直流。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已經見過其撐得爆炸場面的楊玉環淡定的看向高力士。
高力士感嘆著:
“多好的皇帝啊,可惜,死的太早了!”
“嗚嗚嗚嗚!”
“陛下有罪啊!”
“嗚嗚嗚嗚!!”
“若非陛下,此子就是大唐的漢宣帝啊!”
楊玉環疑惑擡頭:
“高將軍,數不對吧?”
高力士恭敬道:
“陛下說的太快,吞詞簡化了。”
“……哦。”
……
【外交策略:南詔遣使朝貢。契丹內附,賜“奉國契丹之印”
黠戛斯入朝進貢,同時與唐軍合兵消滅回鶻。
室韋、渤海、牂牁、昆明等國遣使入朝。
評價B級,得三分】
【民生經濟:會昌六年,官方統計全國戶籍四百五十萬戶,因連年征戰導致人口下滑。
滅佛釋放良田使百姓經濟暫時有所上升。
評價C級,得兩分】
【用人識人:在位期間重用李德裕致會昌中興。
提拔石雄擊敗回鶻。
信任趙歸真“換骨”之說把自己毒死。
評價B級,得三分】
【後世影響:含金量很高但名聲很小的會昌中興。“唐武宗滅佛”。評價B+,得三點五分】
【總分:二十分】
……
宣宗撿大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