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
大秦,
原本皺著眉頭的嬴政稍微舒緩了一些。
天幕裡的那句誰纔是真正的秦王讓他很不喜。
但此子的確不墮秦王威名。
嗯……李世民,不差。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揚了揚袍袖,一臉不屑。
真拿胡人當君主啊?
突厥投入那麼多,甚至與大唐交惡,就是爲了扶起另一個能打、聽話的“雄主”。
結果你這個“雄主”不僅自己解決不了問題,失敗後竟然還放棄一切擅自逃了回去!
這一逃,你就從雄主變成累贅了。 www?т tκa n?℃O
殺一個累贅,示好一個有前途的國家。
何樂而不爲呢?
……
漢末,
曹操呆呆的看著天上。
就這麼……平復了?
這到底是對手太弱還是這小子太強?
三年左右的時間平隴右、河西、河東。
那孤這些年算做了什麼?
……
大唐·高宗時期
點燃的沉香發出淡淡清香,從香爐中緩緩升起,瀰漫在空氣中。
大殿內瀰漫著一股平靜而放鬆的氛圍。
“在南征北戰、掃蕩羣雄的武德年間。”
“四方豪傑一個個走到了太宗皇帝的麾下。”
Wшw?Tтkan?CΟ
“從你死我亡的對手變成了死心塌地的親信。”
“我一直都在想……”
李治看著天上年輕的阿耶,神色複雜。
“阿耶身上到底是哪點東西在吸引他們?”
“並且讓他們變得堅貞不渝,不再選擇離開和背叛呢?”
“是阿耶卓越的軍事才能?”
“還是他強大的個人魅力?”
“亦或者是……大唐二皇子的身份和地位呢?”
“舅舅,伱能教我嗎?”
身穿紫袍,頭戴襆頭。
坐在下首的長孫無忌擡頭看了一眼天幕,神色追憶。
“陛下所言的這些固然是重要的,但都不是最重要的。”
長孫無忌平靜的與李治對視道:
“最重要的一點是太宗皇帝給予的一視同仁、毫無保留的信任。”
李治靠著錦榻神色坦然,心中卻生出一絲不滿。
長孫無忌繼續道:
“當時的英雄豪傑都不是第一天出來打天下。”
“他們也跟隨過各式各樣的首領。”
“所以,他們憑直覺就能斷定什麼樣的信任是流於表面和有所保留的。”
“什麼樣的信任是坦蕩真誠且毫無保留的。”
談到此處,蒼老平靜的聲音中也難免生出幾絲激昂。
“在太宗皇帝身上,我們體驗到的無疑是後者!”
ωwш ¤тtkan ¤co
李治藏於袖中的手無意識的握緊。
陷入回憶的長孫無忌沒有察覺,只是有幾分失神道:
“這種毫無保留的信任,所帶來的是一種彌足珍貴的安全感。”
李治看著長孫無忌,揮了揮手。
一旁的宮人上前給其杯中添水。
上首的皇帝言語帶笑:
“對阿耶來說,這種毫無保留的信任他人部屬。”
李治咬了咬他人二字,笑著道:
“肯定是要承擔風險的。”
長孫無忌捧著手裡熱茶,臉色再度平靜下來。
“但是陛下,有所保留的信任,或者說對部屬時時警惕、處處提防,就能有效的規避風險嗎?”
李治保持著笑容。
“不是嗎?”
長孫無忌沒有第一時間回答,只是慢慢吹了吹茶湯上的熱氣。
偌大的宮殿內頓時沉寂下來。
“舅舅,你覺武氏可以爲後嗎?”
……
北宋。
趙匡胤看著對他人下屬投奔毫不設防的李世民,打心底裡感到敬佩。
“亂世之中,沒有人誰敢真心實意的信任外人。”
“只因風險無處不在,令人防不勝防。”
趙匡義深以爲然。
人心難測,誰能保證他能投你就不會另投他人呢?
“所以在相互提防的亂世中,李世民的那份信任才顯得彌足珍貴。”
趙匡胤點點頭又搖搖頭。 “唐太宗不是知道信任能招攬天下豪傑才從而展示信任。”
“而是他發自內心的相信,他是值得讓豪傑心甘情願來投的。”
“說白了,亂世中有幾分本事的人都不是傻瓜。”
“你付出什麼,付出多少,別人都能感受到。”
趙匡胤揹負雙手,嘆息道:
“你付出懷疑,收穫定然是恐慌。”
“你付出足夠的信任,回報的雖不一定是超值的感恩,但一定會是等量的忠誠。”
“亂世中的君主猜忌很重,君臣之間有信任的寥寥無幾。”
“而這時,有一個主動承擔失信風險,讓臣子有安心之意的首領突然出現。”
“就如同黑暗中透射出的光明。”
“怎能不叫人嚮往呢?”
趙匡義看著感懷不已的大哥,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大哥老了,軟弱了。
天子以兵強馬壯者爲之!
李世民若是沒有相應的實力作爲保障,他敢主動承擔失去信任的風險嗎?
Www? ттκan? ℃ O
哼,大哥糊塗了。
趙匡義看著天幕裡的李世民。
什麼真心實意,說的好聽罷了。
……
天幕上,
佔據關中、河東的『唐』與佔據中原之地的『鄭』
一東一西,彼此針鋒相對。
……
【王世充,字行滿,幼年喪父,隨母改嫁後才從繼父姓王,官至汴州長史。】
【頗爲好學,喜愛兵法。】
【文筆出衆,精通律法。】
【是個文武全才。】
【隋文帝時期,王世充便在禁軍之中嶄露頭角,很快就升任兵部員外郎。】
……
大隋,
帝后二人突然一愣。
這算不算天上掉餡餅?
嗯……怎麼不算呢!
“來人!詔王世充!”
……
【隋煬帝即位後任命他爲江都郡丞,前去鎮壓農民起義,王世充從此發跡。】
【因鎮壓起義有功,王世充得隋煬帝信任,升爲江都通守。】
【隋煬帝死後,王世充於洛陽擁立越王楊侗爲帝,改元皇泰。】
【王世充被封爲鄭國公。】
【其後,和李密展開殊死決鬥,大勝。】
【隨即發動政變,奪楊侗帝位,自立爲帝。】
【隨後趁唐軍在河東和劉武周交戰時,佔領了唐朝在河南的領土。】
【中原之地轉眼就成了王世充的天下。】
【但洛陽是兵家必爭之地,李淵又怎麼會眼睜睜看著洛陽一直被王世充所佔據呢。】
【公元620年五月,秦王李世民在平定了劉武周之後回到了長安。】
【七月初一,李淵下詔,命李世民率兵向關東全線挺進,攻打王世充。】
……
炎漢·光武帝時期
劉秀看著待了不到兩月就再次出發的李世民一時愣住了。
此子的軍權不小了吧?
還是真就是好用就往死裡用啊?
大唐沒別人了嗎?
關鍵是……太子不出來打兩場嗎?
你這樣怎麼讓大臣們服衆呢?
劉秀很明白自己是怎麼發家。
無非兩字,能打。
所以哪怕臣子內有些許不平他都能撐得住場面。
而天上這個……
太子之位不得有失可以理解。
但也不能一動不動吧?
現在猛將降於秦王,後面你怎麼收其兵權?
當初高祖想讓惠帝平叛,不就是讓軍將們服氣嗎。
劉秀搖搖頭。
這李淵頗不明智,有幾分婦人之仁。
弄不好,要出兄弟鬩牆之事。
……
【王世充得到消息後,立刻在各州縣招募精兵強將,全部在東都集結。】
【同時分派他的兄弟子侄駐守洛陽南面的襄陽、東面的虎牢關、北面的懷州和洛陽四城,嚴陣以待。】
【而他自己則親自率領三萬精兵,抵抗李世民的進攻。】
【七月二十一日,李世民率大軍進抵新安。】
【統一中原的戰爭就此打響。】
再次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