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

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

天幕上繼續播放著,

北宮·德陽殿內議論紛紛。

大殿上,

一位頭戴進賢冠,外穿皁袍,古稀之年的佝僂老人手持笏板正在陳述利害。

“陛下,您初登大寶根基不穩,此時不宜妄動刀兵。”

“西域本就不在我大漢治下,非天子實控,就算是丟了也無傷大雅。”

“不動刀兵,西域之地丟了也就丟了,損失可觀且小。”

“但若是妄動刀兵,萬一兵將失利又當如何應對?”

“陛下,戊己校尉等人以少敵多,時日已久,且疏勒城遠在萬里,士兵一來一去需耗費不少時間,所需的物資也是難以計數和難以送達,爲了區區一個校尉,值得嗎”

古稀老人稽手長拜。

“與國家穩定相比,他們又算得了什麼呢?”

話音剛落,一道大喝聲響起!

“陛下!此乃妖言惑衆!”

一位同樣文官打扮的年邁大臣舉起笏板出列大聲道:

“陛下!此事並非可以用利害得失來論!”

“陛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軍心亦是民心!若此時不救戊己校尉,其餘將領推及此心!豈不是動搖人心?!”

“陛下!戊己校尉必須要救!”

一身朝服的劉炟坐在上首,垂珠十二的冕旒之下看不見帝王容貌。

但那不停敲擊身側佩劍的手指,表示了坐在上首的皇帝心裡正猶豫不定。

……

大秦·章臺宮內

一對父子對面而坐,相顧無言。

“扶蘇,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身穿金紋玄袍,頭戴金冠的嬴政正襟危坐的看著眼前的扶蘇,語氣淡漠的詢問道。

“父親,兒子會選擇出兵救援西域。”

坐在對面,白袍玉冠的扶蘇恭敬的回答道。

“講講,爲何。”

一振袍袖,雙手合攏於腹前,嬴政面色平靜,語氣如常。

“父親,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乃將心比心之言。”

“如果兒子是那孤守西域的戊己校尉,那兒子是一定希望有人來救的。基於此,兒子認爲要救援西域。”

扶蘇雙手撫膝,恭敬的回答嬴政的問題。

“……”

嬴政一言不發,靜靜的看著扶蘇。

“待劉魯元行及笄之禮,你就與她大婚。”

沉默半晌,嬴政吐出這句話。

“父親?”

扶蘇驚愕的看著嬴政,劉魯元今年十一歲,而他都二十四了!

兩人差了十三年!

“光武帝與光烈皇后也差了十年而已。”

嬴政難得的解釋了一句,隨後一揚手,止住還想說什麼的扶蘇。

“此事就這麼定了,退下吧。”

音雖輕,卻充滿不容置疑的威嚴。

扶蘇呆愣一瞬,隨後無奈的站起身。

行了一禮後,退出章臺宮。

默默的看著扶蘇漸行漸遠,直到身形不見後。

嬴政閉目嘆了口氣。

“呵,將心比心。”

“克己復禮之言何以治國?”

隨後緩緩睜開雙目。

“看來,只能寄希望於孫兒身上了。”

……

大漢·武帝時期

“腐儒!迂腐!”

“這還爭論個屁!當然是要救!”

看著天幕上的爭論,劉徹忍不住拍案喝道!

“陛下,這也是沒辦法的。畢竟此時明帝崩逝,國內大喪。”

衛子夫在一旁柔聲回答道。

“這新帝繼位難免的天下不穩,所謂一動不如一靜,一時謹慎也是在所難免的。”

劉徹聽聞,嗤笑一聲。

“子夫,你說的是有道理,但這種牽扯死生之地的朝堂大事不是如此考慮的!”

“身爲皇帝,爲了功業派臣子去了西域這種危險的地方。但臣子遇到生死危急的情況上報,朝廷不想著派兵營救,卻考慮著所謂拋棄他們從而顧全大局的狗屁想法。”

“如此行爲只會漲匈奴蠻夷之士氣,寒良臣忠將們的心!”

“日後天下太平還好,一旦有難,誰還願意聽你驅使?!”

劉徹微瞇雙目,緊緊的盯著天幕裡的那個名叫第五倫的老頭,語氣緩慢而堅定,充滿了冰涼刺骨的寒意。

“盡講些似忠實僞,毀國滅廟之言的迂腐酸儒!”

“若當朕面,朕一定將他賜死!哼!”

……

【面對雙方的討論,漢章帝最終決定救援西域!】

【公元75年冬月,漢章帝派酒泉太守秦彭、謁者王蒙出塞,聯合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國軍隊共計七千人,出發了救援柳中和疏勒。】

【公元76年正月,七千人援軍趕到柳中城,大敗北匈奴與車師聯軍。】

【“斬首三千八百級,獲生口三千餘人,駝、驢、馬、牛、羊三萬七千頭。北虜驚走,車師復降”。】

【除了守城的將領陳忠在這之前戰死,此役大勝。】

【而大勝之後,要不要救遠在天山以北的疏勒城內的戊己校尉耿恭,衆人又起了爭論】

……

天幕繼續播放著,

黃土修建的庭院內,

一身塵土的將領們正爭論著。

“柳中城離疏勒城還有數百里路!中間還隔著天山!”

一位穿著沾滿血污盔甲的將軍指著西方大聲道:

“如今大雪封山!怎麼救?!”

“更何況已經過了這麼長時間了!”

“耿恭一部恐怕早就全軍覆沒了!”

“我們還是班師回朝吧!”

話音剛落,一位年輕的將領一抹臉上的血污。

站起身平靜道:

“我去救戊己校尉。”

說罷,轉身離去。

……

【因時長日久,地處遙遠,天山阻隔,大雪封路。衆將都覺得不用去救戊己校尉耿恭。】

【只有一人不同意,此人叫範羌,是耿恭派遣前往朝廷請求援兵的人。】

【面對範羌的支持,幾個將領商議過後,給了他兩千人前去救援耿恭。】

【而這兩千人,翻越天山、對抗風雪,歷經重重磨難,終於抵達了疏勒城】

……

天幕繼續播放著,

鏡頭在西域上如雄鷹盤旋般降落。

荒涼的西域之地,一座依山傍水,地勢險要,滿目瘡痍的孤城展露在畫面裡。

殘紅映孤城,更顯淒涼。

“匈奴人退了?”

孤城城牆上的牆垛裡,一位頭髮蓬亂,身穿布衣的將軍靠著牆壁喘著粗氣向身邊的士兵詢問道。

半響無迴應,將軍扭頭看去。

就見衣衫襤褸的士兵,面對城牆,斜倒在牆垛上。

而一隻利箭深深的插進了士兵的眼眶中,雜色的尾羽正隨風搖動著。

將軍看著他,無言良久…… “還活著的言語一聲!”

隨著將軍的聲音傳遍牆頭,斷斷續續的應答聲在四處陸續響起。

“就剩二十五人了嗎……”

將軍靠著牆壁,默數完迴應的聲音後,喃喃自語。

這時,一陣匈奴人特有的鳴鏑聲響起!

將軍費力的透過牆垛上的縫隙看向城外。

萬人匈奴重新集結到一起,準備再次進攻孤城。

“看來,我耿恭是要葬身於此了。”

“叔父,侄兒盡忠了。”

“陛下,臣…盡力了。”

將軍無奈的撿起身邊的長戟,準備好最後的殊死一戰。 шшш ?тt kдn ?C O

突然!一道隱約的振盪聲響起!

聽到那熟悉的聲音,將軍眺望向匈奴軍隊的後方,不由呆愣住。

逆著夕陽,一面大旗迎風烈烈招展!

大旗上只有一字。

漢!

……

【在派出救援後,耿恭與三百將士就堅守著疏勒城。】

【城外的兩萬匈奴軍將附近的水流截斷,圍困城池。】

【數月後,彈盡糧絕到只能煮鎧弩食其筋革的耿恭等將士,殺了前來勸降的匈奴使者,毅然決然的拒絕了匈奴的招降,死守城池。】

【當範羌率領援兵來到疏勒城後,城中僅餘二十六人】

……

天幕上,

玉門關的守將正遙望遠處,

“回來了!回來了!”

看見什麼的守將興奮大喊著。

“開城門!迎接勇士!”

守軍急匆匆的趕下城樓,奔走到城門口。

一到城門後,卻忍不住怔在原地。

映入眼簾的,是十三位衣服洞破襤褸,面黃肌瘦的將士。

……

【“……吏士素飢困,發疏勒時尚有二十六人,隨路死沒,三月至玉門,唯餘十三人。衣屨穿決,形容枯槁。中郎將鄭衆爲恭以下洗沐易衣冠。”】

【等疏勒城的守軍跟隨援軍回至玉門關時,二十六人也僅剩下十三人了。】

【史載,當駐守玉門關的中郎將鄭衆在面對憔悴枯槁的十三位將士後,親自爲他們沐浴更衣,並給漢章帝上疏爲十三勇士請功】

【“恭以單兵守孤城,當匈奴數萬之衆,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爲井,煮弩爲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百千計,卒全忠勇,不爲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

【不爲大漢恥!五個大字,至今令人動容。】

……

{這就是著名的“十三將士歸玉門”!}

{十三將士歸玉門是最能代表我們民族的英雄故事之一!在被大軍圍困的日子裡,匈奴勸降使者被煮食,用來做弩機的筋也吃掉了,全軍戰至二十六人仍沒有放棄固守,到達玉門關時,玉門守將鄭衆感動不已,親自爲十三將士洗漱,並稱:恭之節義,古今未有!}

{漢旗不能倒!}

{凡我大漢子民,雖遠必救!(打call)}

{你是匈奴使者,攜圍城之利入城勸降,但守將是餓瘋了的耿恭!}

{世人只知斯巴達,卻沒人知曉我們大漢疏勒城!}

{唐的歸義軍,漢的十三將士歸玉門,只讀教科書是瞭解不到的。}

……

大秦,

“真乎?假乎?”

嬴政一臉懷疑的看著天幕上那十三位將士。

“不以利驅使,不以法限制。”

“只以儒家忠義之說?”

“人真能做到如此乎?”

嬴政撫膝端坐,皺著眉頭,腦袋快速運轉著。

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春秋戰國歷史快速的在腦子過了一遍。

隨後緩緩睜開眼睛。

“特例而已,寡人才不上這當!”

……

大漢,

“好一個忠臣良將!大大彰顯我漢家威儀!”

劉邦蹲在恭房裡拍手叫好!

聽到劉邦的叫喚聲,恭房外的內侍愁眉苦臉道:

“陛下,皇后已經催人來三次了,要不……還是回去吧?”

“回去?回去你替乃公捱罵還是你替乃公捱打啊?!”

恭房裡,劉邦中氣十足的聲音傳出來。

“一個個的,全無道義!乃公白養你們吃飯!”

“居然沒一個人替朕解圍!”

“要不是乃公腦子轉的快!就要被皇后毆打了!”

“後大怒!毆帝三拳!”

“你覺得這名聲好聽嗎?!”

您什麼時候在意過名聲啊?

門外的內侍苦著臉在心裡腹誹著。

“可是陛下,您這也不能總躲在恭房裡啊?”

“少廢話!乃公這不是正在想說辭呢嗎!總之,皇后派幾回人你就攔幾回,等朕想出辦法再說。”

……

炎漢·光武帝時期

“耿恭,耿恭……”

劉秀若有所思的喃喃唸叨著。

“伯昭,朕記得你侄兒就叫耿恭?”

大殿下,站在首位的耿弇出列應答。

“回陛下,確實,臣的侄兒就叫耿恭。”

“今年多大了?”

劉秀有些意動的問道。

“回陛下,剛滿三月。”

“……”

“……”

劉秀與耿弇大眼對小眼。

“…朕知道了”

……

大唐·德宗時期

安西都護府

“你說,陛下還記得我們嗎?”

斑駁的牆頭上,一位老兵穿著破舊的盔甲靠著牆垛看著天幕,懟了懟身邊的戰友問道。

“你管那鳥事!”

身旁的老兵修理著弓弩,被懟了一肘後扭過頭,用剩下的那隻眼睛看著他罵了一句。

“管皇帝記不記得,咱這命早就賣給郭帥了!就爲一句話,大唐威儀不能倒!”

……

【“十三將士歸玉門”,名字很好聽,但透過這件事情也可以看到漢章帝的一部分特質。】

【漢章帝,是一位很寬和的皇帝,這從他繼位後面對問題的種種舉動就能看出來。】

【公元75年和76年,漢朝發生大瘟疫。京師洛陽及兗、豫、徐等州發生嚴重的旱災,赤地千里,饑民遍野。】

【漢章帝下詔不在徵繳兗、豫、徐三州的田租、芻稿,開天下糧倉賑濟災民。】

【並且由朝廷出資,撫養窮人家的孩子。】

【同時頒佈胎養令,給每位懷孕的婦人賜谷“三斛”,以鼓勵人口生育。同時輕徭薄賦,獎勵農桑。】

【因三州大旱,漢章帝下罪己詔,並且聽從司徒鮑昱和尚書陳寵的話,一改漢明帝的苛察,事從寬厚,放寬刑律,廢除苛法五十餘條。】

今天這牙總算弄好了!挺好,年前補上了!

(本章完)

第63章 十三歲,滅外戚,掌國政255.第247章 文治武功,冠絕古今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第565章 漢文帝真正的堯舜之君第519章 繼位的合法性第579章 武宗南巡寧王謀反第485章 暫停北伐開始內政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743章 乾隆:信息量巨大!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748章 道光皇帝第774章 定都天京太平極盛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第703章 光顯寺之戰第384章 嬴政VS劉邦第766章 美法條約狼煙四起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91.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第3章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擴張之戰!第744章 嘉慶:別提改革,和珅特例第721章 犁庭掃閭,一統西域!第525章 那朱老四擺明了是跟咱對著幹啊!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第573章 買定離手!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第753章 虎門銷煙!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第607章 揣著明白裝糊塗者,爲聖天子!第605章 隆慶開關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第812章 最終章:麥子熟了幾千次,人民萬歲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93.第91章 諸葛亮登場!第513章 真定之戰戰術穿插大師朱棣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第514章 李景隆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第802章 慈禧宣戰八國聯軍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600章 明肅帝朱厚熜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第585章 大禮儀之爭!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486章 洪武盛世!135.第131章 蜀漢倒計時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491章 沒有安全感的老朱安全感過剩的劉邦第775章 咸豐的迷茫曾國藩登場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38章 南園遺愛140.第136章 太康之治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96.第94章 周瑜:魯肅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第436章 嬴政:不可能!絕對不可能!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第775章 咸豐的迷茫曾國藩登場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188.第184章 高湛也能洗白?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第707章 丁隨地轉攤丁入畝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第626章 萬曆二十三薊州兵變第702章 和通泊之戰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802章 慈禧宣戰八國聯軍
第63章 十三歲,滅外戚,掌國政255.第247章 文治武功,冠絕古今第805章 百日維新開始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682章 清朝一統天下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142.第138章 八王之亂,太亂了!別看了!真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第565章 漢文帝真正的堯舜之君第519章 繼位的合法性第579章 武宗南巡寧王謀反第485章 暫停北伐開始內政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24章 劉啓是大漢的什麼人?第743章 乾隆:信息量巨大!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第530章 朱棣是不是千古一帝?第748章 道光皇帝第774章 定都天京太平極盛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第391章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第398章 宋徽宗反覆橫跳,金太宗得時出兵!第703章 光顯寺之戰第384章 嬴政VS劉邦第766章 美法條約狼煙四起第361章 泰山:從今日天起,沒人再能在我頭頂上封禪!91.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第3章 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擴張之戰!第744章 嘉慶:別提改革,和珅特例第721章 犁庭掃閭,一統西域!第525章 那朱老四擺明了是跟咱對著幹啊!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第729章 乾隆之盛資本萌芽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第573章 買定離手!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第753章 虎門銷煙!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第607章 揣著明白裝糊塗者,爲聖天子!第605章 隆慶開關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第812章 最終章:麥子熟了幾千次,人民萬歲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93.第91章 諸葛亮登場!第513章 真定之戰戰術穿插大師朱棣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第636章 大明掘墓人明神宗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第514章 李景隆第69章 差一點就中興的漢順帝。105.第102章 孫十萬“威震”逍遙津!第802章 慈禧宣戰八國聯軍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第600章 明肅帝朱厚熜第61章 漢章帝,就很難評!第482章 鄱陽之戰晉位吳王第575章 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範一次!第585章 大禮儀之爭!第334章 後周太祖郭威第486章 洪武盛世!135.第131章 蜀漢倒計時第551章 朱見深萬貞兒136.第132章 五人團,一人掛機,兩人逃跑。第491章 沒有安全感的老朱安全感過剩的劉邦第775章 咸豐的迷茫曾國藩登場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38章 南園遺愛140.第136章 太康之治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96.第94章 周瑜:魯肅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725章 盡行剿滅不留餘孽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第436章 嬴政:不可能!絕對不可能!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第635章 論,聰明人的破壞性有多大第518章 燕王朱棣:“爹?!!”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第775章 咸豐的迷茫曾國藩登場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123.第119章 刻在DNA裡的名詞,北伐!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327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188.第184章 高湛也能洗白?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第707章 丁隨地轉攤丁入畝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第626章 萬曆二十三薊州兵變第702章 和通泊之戰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802章 慈禧宣戰八國聯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台县| 临江市| 青州市| 彰武县| 正安县| 宾川县| 嘉峪关市| 毕节市| 航空| 大港区| 海晏县| 罗山县| 永登县| 顺昌县| 长寿区| 团风县| 惠州市| 隆子县| 耒阳市| 徐州市| 济宁市| 娄烦县| 博湖县| 宁蒗| 乐业县| 襄汾县| 孝昌县| 康定县| 广州市| 双鸭山市| 娄底市| 双流县| 陇南市| 定兴县| 吉安市| 巩留县| 富源县| 社旗县| 宕昌县| 新化县|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