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07章 丁隨地轉攤丁入畝

大宋·神宗時期

“紳衿將和諧對待佃戶,佃戶也不再拖欠田租?!?

“這個出發點絕對是好的?!?

王安石穿紫袍戴翅冠,持著笏板,對趙頊道:

“以往我們的變法或是隻看上不看下,或是隻看下不看上?!?

“但只有兩者結合才能打通變法脈絡。”

“一如人之行走皆靠雙足,若缺了一足,走跑不便?!?

“將主佃的關係以法律的形式申明權利與義務,禁止地主士紳非法虐待百姓,以功名約束對紳衿特權抑制。”

“割紳矜的肉,安百姓的心?!?

趙頊將王安石從地方上又尋摸過來,當然是存了再次變法的心。

問題是……

“你真的要跟他們辯論一番?”

他不知王安石在想什麼,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請開大朝會。

王安石擡頭直視皇帝,沉聲道:

“張居正一朝大權在握,卻依然舉刀索刎對抗抵變之輩?!?

“陛下以爲爲何?”

趙頊沉默了。

爲何……自然是爲了天下。

王安石又低頭看向手中笏板。

“臣要看看……大宋士大夫……究竟還有沒有救世圖存之心。”

……

{唯一不美的就是,雍正沒有對捐納一事動手。}

{啥是捐納?}

{捐納,說白了就是買賣官職。它與科舉、廕襲、保舉同爲清朝選拔官吏的重要途徑。}

{以往士紳們仗著自己有功名在身,常把親戚、宗族的田產掛在自己名下,不但自己可以免交錢糧,還讓親屬和友朋得到實惠。}

{現在,功名成爲朝廷與紳衿集團簽訂的協議,如有違反,功名就成了“罰金”}

{而反過來看,對於各級地方官員來說,也等於無形中地位提高了,士紳巴結或者作弊的成本增加,愈加敬重官員。}

{既然當官越來越香,狡猾的紳衿就瞄準另一條捷徑——捐納。}

……

炎漢·靈帝時期

劉宏一激靈!

跳起身指著天幕道:

“吶吶吶!他買賣官職?。×P他!罰他!”

殿下衆臣:……

你們還是有一些本質區別的。

幾位聰明人看出了清朝皇帝的想法。

簡而言之,就像兵法裡的圍三缺一一般。

皇帝只是想變法,沒打算真把士紳們逼死。

您當初可不一樣……

您是下死手且玩崩了。

……

{雖說清朝爲了防止捐錢買官的人無真才實學,或者當官後肆意斂財,制定了各種嚴格的管理辦法,將這些人與科舉選拔的人才區別對待,但最終這種制度還是爲人所詬病。}

{捐官的底線是吏部官不可以捐。}

{吏部是管官員的,不能捐官。}{禮部的官不能捐,禮部是管教育、管科舉考試的,不能捐官。}

{尚書、侍郎、總督、巡撫、布政使這些官職也不能捐。}

{這種制度是飲鴆止渴,雖可以緩解一時的財政不足,但後患無窮。}

{而且捐官的在吏治上也最容易發生貪污腐敗。}

{只能說雍正終究是封建王朝的君主,推行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卻不禁止捐納,讓腦洞大開的士紳巧妙地打了迴旋球,成爲躲過改革的隱形獲利者。}

……

大明·弘治時期

朱佑樘微微合目。

若是讓百姓沒有飯吃,他們就會造反。

而逼迫士紳割一點肉,他們卻不會鋌而走險。

人一旦躺過幸福的溫牀,是絕對不肯輕易放棄的。

推行改革,是爲了政權的穩固,而不是刻意將某個階層推到對立面。

“雍正……好手段。”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臉上浮現一絲諷刺。

這種書生意氣的話他見多了。

“永遠能提出問題,但永遠給不出解決辦法?!?

“兔子急了還咬人呢?!?

捐官並不是捐個官來當著好玩的,是一種投資,要獲取儘可能多的回報。

官場就是錢場,當官發財是金科玉律。

你不讓他們發財,他們也能不讓你安穩。

……

天幕上。

依然是雷打不動的燭火。

依然是雷打不動的皇帝。

“哈……”

雍正握拳掩嘴打了哈欠,隨後放下奏摺,摘下眼鏡,拿起手邊的帕子擦了擦眼角。

他看了看桌邊一摞的密摺,轉身下了暖牀,活動活動胳膊,來回走了幾步。

隨後又坐回暖牀,戴上眼鏡,繼續批覆奏摺。

……

【雍正自踐祚以來,大刀闊斧地做了很多實事,但他總覺得前方有更重要的事在等著,日日時時都感覺到“爲君難”。】

【新政不斷推行,貴爲天子的他,當然要考慮天下公正。】

【所謂“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天下百姓,哪個不希望得到皇家雨露滋潤,可真正能讓百姓感受到公平又何其難?】

【雍正自小飽讀詩書墳典,知道百姓得到不公後的代價。】

【所以,在解決了納糧問題後,雍正開始著手另一件關係天下百姓生計的大事——徭役。】

……

大漢·武帝時期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

“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

劉徹長嘆一口氣。

這口氣一吐,也徹底承認了雍正這位皇帝。

爲何?

只因身爲胡主,其行卻爲天下主。

至於其心……

劉徹搖了搖頭。

不可捉摸之物又何必糾結呢。

“解決納糧,又要解決差役……”

他一時都不知道心裡是什麼想法。

只是想著,若是那明朝皇帝有他三分堅強決絕之意……

“唉……”

……

【清初,田賦和丁役是分開徵收的?!?

【丁役,時稱“丁徭”,凡男子“年六十以上開除,十六歲以上添注,丁增而賦隨之。有市民、鄉民、富民、佃民、客民之分”,均稱“民丁”?!?

【民丁之外,尚有“軍丁、屯丁、匠丁、竈丁、站丁、工土丁、漁戶、寄莊丁、寄糧丁”等多種名稱?!? www?т tκa n?c o

【看起來分得很細,可實際操作中早已同“民丁”混合無異?!?

【但既然有各種區別,就爲逃避服丁役或者官員受賄提供了藉口?!?

【據《康熙大清會典》載,繳納方法五花八門:有人分三六九等、隨田派丁、丁從丁隨,即使是一個縣內,也是多種徵收方法。】

【比如直隸,就有按牛、驢數量徵收,有按村莊定額徵收,也有按牌甲戶口徵收……徵收標準雜亂無章?!?

【唯有一點相同,即都徵收銀兩,然後由政府用銀子僱傭力役,總稱爲“丁役銀”或“徭裡銀”,簡稱“丁銀”?!?

【康熙曾下諭: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使得丁銀數額穩定下來,相對減輕了貧民負擔,短時間減少了交不起人頭稅的貧民逃亡,保證了國家的稅收,賦稅發展跨出了一步?!?

【但康熙採用的辦法,雖一時奏效,長期來看,並未除根,有些掩耳盜鈴。】

【因爲人口的死亡和新生不可能均衡,和平時期,新生的數量總是超過死亡人口,這就需要重新統計戶口?!?

【但全國統計戶口,實在麻煩。即使這一次花費大力氣統計清楚了,很快人口又會變化,不斷變化就要不斷計算?!?

【對於增加了人口的家庭,如果按照原先確定的人數不變繳銀,是有利的?!?

【這種情況下,重新統計人數,反而得不到百姓的擁護。】

……

大唐·高宗時期

李治大致瞭解了。

“也就是說,康熙的政策實際上是窮人滿意,因爲添了人也不用多繳丁銀?!?

“富人滿意,因爲本身士紳就不用納糧,丁銀享受和窮人一樣的標準。”

“唯獨國家吃虧。”

長孫無忌咂摸了兩下嘴,最後憋出一句話來。

“難怪他有明君之稱呢?!?

差役和田賦歷來是國家的主要收入項,也體現了臣民對君主的義務,取消徭役是不可能的。

而就看雍正現在的形勢是,士紳規避差役,導致差役不均,百姓承受不了過重的負擔,就會規避差役。

如此一來,朝廷的徭役就得不到保障。

若能處理好這件事,則可惠及百姓,利於國家。

“但是怎麼處理呢?”

李治輕掃了一眼老狐貍。

多簡單,按資產分配唄。

多者多交,少者少交,無者不交。

不過……難啊……

……

【在當時,有大臣提出,丁銀應隨地畝徵收,徵糧的同時加派丁銀?!?

【有地的足額繳納,無地的糧賦、丁銀減免?!?

【但這個政策被羣起攻之,總歸爲兩個反對的理由:一是這樣會導致沒有田地的人遊手好閒,無所羈絆?!?

【二是窮人、富人應該同等對待,都應該爲國家做貢獻,如果推行丁隨田地徵收,貧窮者倒是輕鬆了,富人反而成了替他們繳稅的冤大頭,這不公平也不合理。】

【並且這種方法也不切合實際?!?

【福州人李光坡分析道:若是按照畝數交納,各地田地的畝有大有小,各省做不到平均?!?

【若是按照納糧計算,同樣會出現各省輕重不一。】

【都是國家臣民,分配不均,自然推行不下去?!?

【幾經討論,反覆權衡,沒有定論?!?

【年輕時盛於武功的康熙到了晚年極力強調仁政,最終讓這件事拖之又拖,難題就留給了雍正。】

……

大漢·昭帝時期

劉弗陵突然有了一種感同身受。

“雍正也是個收拾爛攤子的好手啊?!?

就康熙留下的這些坑,雖不多但個頂個的深。

劉弗陵把過往的皇帝排了一遍,若是換了其他皇帝面對這種局面只怕早就被埋死了。

有這能力的沒這心。

有這心的沒這能力。

有心有力的沒這鐵面無私的性格。

有心有力且鐵面無私的……

鳳毛麟角。

……

【雍正的性格是,凡事不做就不做,做就做出個樣子。】

【在討論這個棘手問題時,大臣們依舊像往常一樣,各說各有理?!?

【反對者提出,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已經剝奪了富人的特權,若是再強行推廣丁銀隨田地的政策,會引起他們的反抗?!?

【而直隸巡撫李維鈞站出來,直接戳破窗戶紙,人口增加,無地貧民爲逃丁役而逃亡的人數不斷增加,推行丁隨地轉,有能力交納的人家自然不會同意,戶部也肯定會按照陳規辦事。】“

【雍正於是命戶部再議,戶部立刻懂了皇帝的決心,表示同意?!?

【雍正命李維鈞詳細制訂完善的計劃,一定要做到對國課無損、對黎民有益,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

{我對比了一下資料,當時不同意的人提出的意見主要有三種。}

{一是畝有大小,按畝分攤,並不平均。}

{這種說法還真不是無的放矢,清代的土地畝數制度,基本沿用明代。}

{《明史·食貨志》載:“凡田以近郭爲上地,迤遠爲中地、下地。五尺爲步,步二百四十爲畝,畝百爲頃。”}

{清順治十二年(1655)戶部鑄弓頒行天下,“凡丈地,五尺爲弓,二百四十弓爲畝”}

{這裡的“弓”和明代的“步”同一含義,故統稱爲“步弓”}

{當時清代的實情是,北方的通用畝,面積一般比官制畝大。}

{而南方各省因爲種植水稻,土地效益大,畝產量高,統治者爲了榨取更多的賦稅,對畝的計算是很苛刻的。}

{例如:“吳中六尺爲一步”,朝廷規制是“五尺爲一步”——表面看,江南地區的畝制大於官畝,對百姓有利。}

{其實不是,因爲江南地區的“尺”是蘇尺,一尺只有戶部尺的八寸。這樣一算,六尺僅有標準的四尺八寸。}

{這就是爲什麼有人提出:畝數有大小之分。}

{二是一旦推行丁隨地轉,有人賣田,必定會先賣良田,剩下次田,再繳納丁銀就有困難。}

{三是有人賣了田,數字還在他名下,就會導致已經沒有了田,卻還要替買主代繳丁銀。}

{那解決辦法是什麼?}

{李維鈞提出將土地分爲上、中、下三等,丁銀按地畝等級攤派,這樣雖不能徹底解決所有問題,但至少解決了大部分難題。}

{就這麼簡單?}

{方案簡單,推行可不簡單。}

……

【接到雍正的任務後,李維鈞將收集到的意見做了調整,制訂出妥當的處理方案?!?

【於雍正二年開始在直隸推行。】

【丁隨地轉從雍正元年六月提出,到十一月雍正決心下定,僅僅半年時間?!?

【康熙朝爭論多年、懸而未決的政策就被確定下來,不能不說,雍正的魄力是超凡的。】

【此後兩年內,福建、陝西、甘肅、江西、湖北、江蘇、安徽等省,陸續施行丁隨地轉的政策。】

【唯一例外的是,山西直到雍正九年(1731)才慢騰騰地執行。】

【雍正對此也沒有責怪,他要的是根據實際情況推行政策?!?

【而丁隨地轉制度的確定,是中國賦稅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這一制度取消了徵稅的財產、人口雙重標準,讓賦稅負擔更趨合理,同時保證了稅收來源的穩定,是損害富人、有益窮人、利於國家的行爲?!?

【而這一制度的實施,也讓流行千年的丁役制不再因個人的存在而必要繳納“人頭稅”?!?

【人頭不再是丁役牽連下的僵化“器官”】

【史稱:攤丁入畝?!?

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205.第200章 楊堅的獎勵第771章 咸豐:只要正心誠意,即可平定天下!第441章 李隆基:你們眼裡只有太宗!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780章 天京事變!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第448章 劉氏皇帝的嘴,騙人的鬼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第322章 禍基於桂林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432章 成吉思汗第380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338章 光明之世成於周世宗第397章 聯金滅遼磨刀霍霍向豬羊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第678章 嬴政:請問你母親在哪裡?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22章 猜猜這裡誰沒有諡號“文”?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337章 高平之戰!中國成其爲中國!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1.第1章 盤點歷朝皇帝六維圖第701章 雍正:朕只要略微一出手第661章 李自成:我有一計!陳奇瑜:我來配合第748章 道光皇帝第33章 漢武帝劉徹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172.第168章 孝文帝中興第329章 大唐落幕。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第529章 永樂大帝朱棣!第319章 唐宣宗功績第544章 “叫門天子”第455章 崖山之戰宋史合頁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88.第86章 劉徹:朕有點喜歡曹操了。第689章 平定三藩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第342章 宋太祖趙匡胤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第728章 乾隆盛世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38章 南園遺愛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521章 當藩王能打就行了,當皇帝可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459章 康熙:倭子國,畏威而不懷德第350章 宋太祖功績。第623章 火力覆蓋!火力覆蓋!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第9章 斷電了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289.第280章 孤城十月人間煉獄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第452章 南宋滅亡。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766章 美法條約狼煙四起128.第124章 李世民小課堂開課了!六句話,第744章 嘉慶:別提改革,和珅特例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第338章 光明之世成於周世宗269.第261章 奠基科舉制度格局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第453章 空前的大元疆域!
第769章 道光功績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205.第200章 楊堅的獎勵第771章 咸豐:只要正心誠意,即可平定天下!第441章 李隆基:你們眼裡只有太宗!第365章 蕭太后結束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80.第78章 真正的天下大亂第780章 天京事變!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第448章 劉氏皇帝的嘴,騙人的鬼第323章 一紙空文天補平均第322章 禍基於桂林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432章 成吉思汗第380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737章 爭當皇帝第641章 廣寧之戰付之一炬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338章 光明之世成於周世宗第397章 聯金滅遼磨刀霍霍向豬羊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第678章 嬴政:請問你母親在哪裡?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22章 猜猜這裡誰沒有諡號“文”?第528章 永樂盛世下的陰影。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337章 高平之戰!中國成其爲中國!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1.第1章 盤點歷朝皇帝六維圖第701章 雍正:朕只要略微一出手第661章 李自成:我有一計!陳奇瑜:我來配合第748章 道光皇帝第33章 漢武帝劉徹第23章 劉恆:不肖朕躬172.第168章 孝文帝中興第329章 大唐落幕。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417章 紹興議和金軍南侵第529章 永樂大帝朱棣!第319章 唐宣宗功績第544章 “叫門天子”第455章 崖山之戰宋史合頁第608章 兵不血刃就得邊境安寧,居功至偉!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88.第86章 劉徹:朕有點喜歡曹操了。第689章 平定三藩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第342章 宋太祖趙匡胤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293.第284章 父子同赴黃泉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811章 武昌起義帝制結束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375章 雖不多,但也有點功績。第554章 奠基近現代的繁榮153.第149章 四天平定桓玄第776章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第728章 乾隆盛世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38章 南園遺愛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第305章 晚唐標誌甘露之變第521章 當藩王能打就行了,當皇帝可第442章 金國滅亡國祚一百二十年第459章 康熙:倭子國,畏威而不懷德第350章 宋太祖功績。第623章 火力覆蓋!火力覆蓋!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第9章 斷電了第473章 焦胸藏餅馬皇后爲人剛毅呂太后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第786章 他只是不知道他所處在的時代298.第289章 再次淪陷的長安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289.第280章 孤城十月人間煉獄第19章 劉邦:大號練廢了,要不練小號吧?第452章 南宋滅亡。第649章 大明最後的真正掌權者天啓帝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766章 美法條約狼煙四起128.第124章 李世民小課堂開課了!六句話,第744章 嘉慶:別提改革,和珅特例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第338章 光明之世成於周世宗269.第261章 奠基科舉制度格局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532章 蟋蟀天子?沒聽說過!第453章 空前的大元疆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巫山县| 克什克腾旗| 祥云县| 濉溪县| 镇江市| 弋阳县| 华安县| 榆社县| 富裕县| 阿克陶县| 乐山市| 雷州市| 常熟市| 玛多县| 时尚| 瑞昌市| 双柏县| 集贤县| 阜平县| 衡阳市| 和林格尔县| 义乌市| 河池市| 荔波县| 新晃| 乌鲁木齐县| 宝鸡市| 昌乐县| 兴业县| 田林县| 柞水县| 青铜峡市| 庆阳市| 花垣县| 鱼台县| 大石桥市| 宿州市| 门源| 将乐县| 汾西县|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