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
從小到大鍛煉出的敏銳直覺告訴嬴政哪裡似乎不對。
但又說不出哪裡不對。
下一任皇帝可能會做出一些逆天的荒唐大事。
但多逆、多大,他摸不準。
“算了……”
嬴政突然嘆口氣。
“再荒唐還能亡國不成。”
“有胡亥在那……楊廣都荒唐不過他!”
……
大漢。
劉邦突然幸災(zāi)樂禍不起來了。
“這司馬牛說的對。”
“天幕這個獎勵明顯針對的就是下一任天子。”
“這是明晃晃告訴哲宗,斬草除根啊!”
呂雉的薄脣抿成一條線。
“而且這個皇帝還很能活。”
“說不得是另一個李隆基。”
摸著細心保養(yǎng)的黑鬚,劉邦眼睛微瞇。
“又一個李隆基?不像。”
“看這意思……倒是像第二個胡亥!”
呂雉驚得雙目圓睜。
“亡國?!”
劉邦看著天幕不說話。
只是神色帶著幾分凝重。
說是第二個胡亥,但他覺得這個皇帝造成的後果可能比胡亥還重要。
實在天幕過於針對這個即位皇帝了。
“你們啊……總能讓乃公大吃一驚……”
……
炎漢·光武帝時期
“阿父,你說這皇帝是做了什麼事?”
劉莊起了好奇。
這針對性未免太強了!
從神宗到哲宗,這就差指名道姓了!
“難道是又變法了?然後像王莽一樣弄的天下大亂?”
劉秀捻著須尾想了想。
就宋朝皇帝這代代不消停的模樣。
還真不好說!
……
季漢。
三雄對視一眼。
“孟德,你怎麼看?”
劉備先發(fā)制人。
曹操眼角一擡,朗聲道:
“他若不是蠢貨,只需蕭規(guī)曹隨就能穩(wěn)定宋朝,所以其中必有蹊蹺!”
“仲謀,你怎麼看?”
孫權(quán)斜睨著曹操,冷笑道:
“我與曹兄意見相符。”
……
大唐。
李世民端正身子,雙手搭在兩側(cè)的軟枕上。
對身旁的長孫皇后道:
“觀音婢,我看這大宋要來個不下隋煬帝與李隆基的人物了。”
長孫皇后驚歎道:
“不知這皇帝究竟是幹了什麼。”
“這可真是叫遭了天怒了。”
李世民嘴上不說,心裡好奇的緊。
什麼樣的離譜皇帝沒見過?
但最離譜的楊廣與李隆基也沒這種提前扼殺的待遇。
無非就是天下大亂後亡國。
還能如何?
……
大宋·徽宗時期
文德殿裡一片壓抑。
趙佶目含怒火,倚著龍椅一言不發(fā)。
殿內(nèi)大臣同樣心中納悶。
這滿朝上下沒一個蠢人。
看到那道獎勵頓時明白這就是在針對現(xiàn)今的官家。
但問題是……官家荒唐是荒唐了些。
可也不至於如此針對!
莫不是未來發(fā)生了什麼?
遼國西夏已平,金國俯首稱臣。
外族已無大患,唯有國內(nèi)這叛亂起伏不定。
但也都平定了。
還能有什麼大亂?
……
天幕上。
皇城各宮門已撤去了大紅宮燈,全部換上了貼有一個大大的黑色“奠”字的白紗燈。
垂拱殿內(nèi)燈火如炬。
一臉哀慼的婦人坐在龍椅旁邊的煖凳上。
一言不發(fā)的看著臺下站著的羣臣。
羣臣束手而立,默默垂淚。
哭了好一陣,婦人止住了哭聲,開口道:
“各位閣老大臣,現(xiàn)在不是哭的時候。”
“國家不幸,大行皇帝無嗣,也無遺詔。”
“古云:國不可一日無君。”
“現(xiàn)在需要立即在神宗諸皇子中擇賢繼立,以慰安中外。”
“大家有什麼意見都說說吧!”
羣臣看向章惇。
章惇拭去眼角淚水,走出班列。
大聲道:
“簡王趙似爲(wèi)大行皇帝胞弟,深得重用。”
“依禮律論,當(dāng)立簡王趙似……”
“禮律?哪的禮律?”
太后打斷了他的話,厲聲道:
“本宮身爲(wèi)神宗皇帝皇后、當(dāng)今太后。”
“老身無子,其他諸子皆爲(wèi)庶出!”
“自古庶出無高低之分,怎能說簡王就比其他諸王優(yōu)先!”
話一出口,殿內(nèi)陷入無聲寂靜。
章惇沉默一瞬,繼續(xù)道:
“既無法區(qū)分嫡庶,就以長幼來論,按論應(yīng)是申王趙佖繼承大統(tǒng)。”
“然申王有目疾無法理政,臣愚鈍。”
“請?zhí)舐}裁。”
太后站起身,望著著章惇好一會兒。
斬釘截鐵道:
“依本宮看,應(yīng)立端王趙佶爲(wèi)帝!”
“況且先帝曾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dāng)立!”
一聽這話,章惇渾身一僵,猛得擡頭亢聲道:
“太后!廟堂內(nèi)外皆知!”
“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放肆!”
章惇話還未說完,一直默不作聲的曾布突然大聲喝道:
“章惇!你身爲(wèi)臣子,如何敢出言忤逆皇太后?不知居心何在!”
說著,曾布就站出班列,跪倒在太后面前,繼續(xù)道:
“章惇並不曾與衆(zhòng)商量,臣以爲(wèi)太后聖諭極爲(wèi)允當(dāng)。”
“一切聽太后處置!”
另一名大臣蔡卞亦跪倒在地:
“我等謹遵太后聖旨。”
曾布這麼一跪,其他諸臣也都紛紛跪地。
齊聲山呼萬歲!
章惇一看,大勢已去。
不再爭執(zhí),跪地聽命。
太后喜上眉梢,大聲道:
“快去文德殿請五王,命端王即位,諸王觀禮!”
片刻後。
一名小侍人慌慌張張的自後門而進。
跪在太后腳下顫聲道:
“回…回稟太后……諸王已至……”
“唯……端王…端王請假出去了……”
太后驚得眼睛大睜。
底下的章惇緩緩閉上雙眼。
太后瞥了一眼殿下衆(zhòng)臣。
羣臣俯首不語。
“召端王趙佶即刻入宮!”
……
【宋哲宗病危且沒有子嗣。】
【而神宗共有十四子,健在的五子依次是申王趙佖、端王趙佶、莘王趙俁、簡王趙似、睦王趙偲。】
【五王成爲(wèi)嗣君人選。】
【宰相章惇主張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其次當(dāng)立年歲最長的申王趙佖。】
【向太后認爲(wèi)趙似年幼,趙佖眼瞎,主張立瑞王趙佶。】
【章惇認爲(wèi)趙佶輕佻,不適合當(dāng)皇帝。】
【曾布喝止章惇,支持向太后,向太后也強調(diào)先帝遺言就是讓端王即位。】
【公元1100年正月十二日,端王趙佶繼位,他就是宋徽宗】
……
{章惇:一句話,教你進入《奸臣傳》!}
{因爲(wèi)章惇是奸臣,所以趙佶是明君。古人價值觀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兩千年帝制中,趙佶是能夠跟胡亥楊廣等人爭奪昏君第一寶座的強而有勁選手!}
{不管其餘人第幾,這位絕不會掉出前三!}
{就影響性,他跟胡亥楊廣無差。就惡劣性,他壓楊廣一頭,跟開創(chuàng)大一統(tǒng)第一位昏君的胡亥持平。}
{但綜合而來,還是宋徽宗“破壞性”大,畢竟胡亥還能有點鍋讓趙高分擔(dān),這位可是大權(quán)在握啊!}
{我選他爲(wèi)昏君寶座第一名!他實至名歸!}
{向太后啊!你瞎啊!你聽聽章惇的心聲吧!}
……
大宋。
沉默……
無盡的沉默。
趙匡胤覺得眼前發(fā)黑。
腳下一軟跌坐在地上。
一旁趴著的趙匡義也在裝死。
力壓楊廣?胡亥?!
“詔太醫(yī)來。”
慢慢緩過勁兒來。
趙匡胤啞著嗓子道。
“讓他們把救急的藥都備好。”
……
大明·永樂時期
朱瞻基想不通,向太后怎麼就這麼中意端王。
“她看中他什麼了?”
朱棣搖晃著躺椅,有一搭沒一搭的扇著扇子。
“趙佶生母早死,選擇他沒有人與自己爭奪後宮權(quán)力。”
“並且外戚沒有深厚背景,皇子不受外戚的影響。”
“同時,他是由向向太后撫養(yǎng)成人的,有一定的母子感情。”
朱棣微微坐直身體,將身旁放涼的茶水一飲而盡,又躺回去。
“她也不知道未來趙佶是那般模樣。”
“向太后對朝政大事不感興趣。”
“垂簾聽政的那七個月一道朝政策令都沒下,一直是在處理後宮事務(wù)。”
“而趙佶這人……初期也的確……”
“有幾分賢君之像……就是他變得比唐玄宗快多了。”
“只能說不管是理法還是人情,那是向太后選趙佶都是最佳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