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
【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
【安史之亂起,黃河以北的中國,陷入血流成河、屍骸遍野的拉鋸戰中?!?
【那麼,安史之亂裡的最讓人遺憾是什麼?】
【選項一:祭侄文稿】
【選項二:孤城十月】
【選項三:自相殘殺】
【選項四:老而不死】
【選項五:以上都是】
【選項六:跳過】
……
{嗬!看似是選擇,其實答案只有一個!}
{《祭侄文稿》啊……看了之後不敢再看……}
{從後面回來的說一句,選五。}
{這段是分段資料片,選五都能看。當然了,接受能力不強的單選六就行了。}
{回來了,勸你們選六……}
……
天幕上,選項五的票欄一騎絕塵!
隨後畫面淡淡暗下。
突然,一點豆大的燭光照破黑暗。
光亮漸漸佈滿方圓之地。
搖曳的燈火旁。
一桿墨汁乾枯的狼毫在白紙上磕磕絆絆的草亂書寫著。
右側上首的書面塗抹異常,而隨著筆鋒而過的還有滴滴水珠砸落,浸溼了點點文墨。
枯瘦蒼老的手虛握著筆桿。
一位悲痛欲絕、淚水如決堤般滾滾而落,依然義憤填膺奮筆疾書的老人,映入眼簾。
而在老人的左手旁,則赫然是一顆枯首!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第十三叔銀青光祿大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楊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
……
【事實上,從一開始在河北地區願意跟隨安祿山反叛的人並不多?!?
【因爲“安史之亂”並不是官逼民反的產物?!?
【相反,它發生在唐朝全盛時期,所以,當時的百姓並不恨唐朝?!?
【雖然叛亂初期在安祿山的淫威之下被迫屈從,但是沒過多久,河北抵抗就廣泛開展起來了?!?
【從河北到河南,到處都有人起兵反抗?!?
【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太原太守顏真卿和其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
【或者,就是顏杲卿?!?
……
天幕上。
一位頭戴黑色襆頭,身穿紅色圓袍。
目如璨星,容貌奇俊的老人正對著安祿山躬身行禮。
隨後一副疆域圖緩緩展開。
常山,西接太原,北上范陽,南下洛陽。
……
大漢。
劉邦猛的從榻上站起!
仔細的看著天幕上的疆域圖,看了一遍又一遍。
腦海中突然浮現出那一句話。
【以失律喪師之罪斬封常清、高仙芝?!?
“乃公刁你阿母個李隆基??!”
一瞬間,將整個河北戰略版圖聯繫起來的劉邦氣的指著天幕破口大罵!
“你爾婢的蠢賊!”
“彼其娘之!”
“天殺的狗貨!”
“大好時機!大好時機??!”
“入伱阿母的!你個xxx!怎麼xxx!”
一旁的呂雉驚得嘴巴大張。
各種千奇百怪聞所未聞,不堪入耳面紅耳赤的污穢之詞從劉邦口中一氣呵成滔滔不絕的肆意灑出!
……
大漢·武帝時期
殿內三人瞬間想通一件事。
“所以……”
劉徹略有些艱難的張口。
“所以……從一開始就能平定河北?”
衛青霍去病兩人木著臉,點點頭。
地圖都放出來了!這還能看不懂嗎?!
一開始三人都以爲潼關失守的根本原因是因爲叛軍勢大,那河北之地還北通幽州遙接漠北。
所以李隆基是急於求戰想盡快恢復河北這個四戰之地,免得北方胡族趁勢南下中原之地又丟了。
雖然臨戰斬將也是弱智了點,但還情有可原。
畢竟叛軍勢大嗎,急於求成忙中出錯嗎……
陛下/自己,也這麼幹過嗎,不算稀奇。
但疆域圖和天幕的內容一出,三人頓時明白了。
錯了!想錯了!
是我們想深了!
這狗東西,只是急於求成!
……
【顏杲卿一開始爲安祿山手下?!?
【公元755年十二月,安祿山攻克洛陽被阻擋在潼關之外時?!?
【顏杲卿殺掉了安祿山安排的土門守將,截斷了河北與井陘的道路,斷了安祿山的後路樹起了反抗的大旗?!?
【身處平原的顏真卿也同時招募了萬餘士兵分開河北與河東的連接,斷了安祿山的糧草供應。】
【朔方節度使郭子儀鞏固了太原和東陘關(雁門關)】
【不但斷了安祿山從太原取道通往長安的道路,還得了一條可以繞過洛陽直取安祿山後方的軍道?!?
【突然間,一條從朔方前往太原東陘關,又從太原前往河北井陘口的重要軍事通道形成了?!?
……
大唐。
衆人已經不忍心再看下去了。
貞觀一朝哪有傻子啊。
這麼好的機會,整個河北之地被地方官員圍的滴水不漏。
拉長時間困都困死這幫叛軍了。
更別提大唐人心還在,只要一紙命令下達,那些原來的老府兵能把所有叛軍都分割開來吞的一乾二淨……
但……
偏偏最不會出錯,最不該出錯,最不能出錯的地方……
出錯了。
李世民從疆域圖出現的那一剎那,整個人就頹廢的呆坐在龍榻上。
雙目無神,一言不發。
大臣們互相望了望,想要寬慰幾句又無從下嘴。
衆人心裡現在也是一片茫然。
但更多的荒唐……
殿內一片寂靜,每個人都想說點什麼但又無從說起。
怎麼就變成這個模樣了?
他……怎麼就……
……
大唐·玄宗時期
勤政樓內正一片兵荒馬亂。
李隆基已經顧不上什麼前因後果和楊貴妃之死了,此時正在頻繁下達詔令。
先是撤回了用三十二名番將替代漢人將領的詔令。
其次命安祿山立刻進京面聖。
隨後命封常清據守潼關,命高仙芝北上洛陽,命哥舒翰快馬加鞭直奔東陘關。
同時給三人下了死命令,但凡安祿山有異動。
先斬後奏幹它娘!
“若是安祿山要出城面聖……”
李隆基雙眼通紅看向心腹宦官輔璆琳。
“那就是異動!”
……
【顏杲卿還趁著形勢有利,派人到河北各郡進行遊說,威脅說唐軍已經到達河北,再不歸順就是死路一條?!?
【很快,河北十七個郡都再次歸屬唐朝中央政府,兵力達到了二十餘萬,只有范陽、密雲、盧龍、漁陽、汲、鄴六個郡還屬於安祿山?!? 【河北的反應也影響了叛軍,在前線的安祿山原本就要進攻長安,聽說後防不穩,立刻停止了前進,派人回去奪取常山?!?
【通往長安的潼關防線前,叛軍停止了進攻。】
【河北地區,叛軍的通道已經被截斷。】
【安祿山想向東進攻淮河地區,也遭到了失敗?!?
【此時,唐軍已經打通了從北方經過山西前往河北的通道。】
【並在山東、河南、山西等地頻頻對叛軍施壓?!?
【在安祿山起兵僅一個多月後,唐軍就已經佔了上風,獲勝指日可待?!?
【然後李隆基出手了,潼關丟了?!?
【河北官民翹首以待的唐軍……沒了?!?
【公元756年正月初八,常山攻破,顏杲卿及其族人等被帶到洛陽安祿山處。】
……
天幕上。
洛陽。
穿著雖寬大卻依然不合身帝服,一臉絡腮鬍的安祿山目露兇光。
其面前,雖渾身破敗的老人依然高昂其首。
安祿山看著對他斜目而視的顏杲卿,指著鼻子罵道:
“狗賊!你本不過是個小小的戶曹,是阿翁保舉你爲判官又讓你升到太守之位!”
“我哪裡對不起你!你要造我的反?”
被捆綁著,按跪在地的顏杲卿聞言轉頭直視安祿山。
怒目圓睜,滿臉怒火的厲聲怒斥道:
“臊羯狗!你本不過是營州牧羊的一個羯奴,是天子開恩!讓你做了三鎮節度使!”
“如此恩幸無比,天子又哪裡對不起你!你要造他的反?”
“我顏氏世代皆爲唐臣,祿位皆爲朝廷所有,雖受你保薦,豈能跟你一同造反?”
“我爲國討賊,只恨不能親手殺了你!”
安祿山聞言大怒!
“你找死!”
畫面一轉。
四肢被斷的顏杲卿被綁吊在人來人往的橋頭。
安祿山用著匕首一片一片削著其身上的肉,隨後放到嘴裡咀嚼著。
一邊指著旁邊的年輕小將,輕聲道:
“只要你肯降,你兒子就能活?!?
披散頭髮的顏杲卿詈罵著。
“臊羯狗!你……”
“砍了他!”
血光一閃,圓滾滾的頭顱滾到其父面前。
安祿山看著面不動色依然對他破口大罵的顏杲卿拍案怒聲道:
“割了他的舌頭!”
……
【被俘之後,顏杲卿衝著安祿山瞋目大罵?!?
【安祿山震怒,下令將他綁在中橋上,砍斷手足,邊肢解邊吃他的肉?!?
【顏杲卿大罵不止,於是安祿山又下令割下他的舌頭,一直到死,顏杲卿嘴裡仍然含混不清地罵著,時年六十五歲?!?
【同天,瑯琊顏氏滿門三十餘人盡皆命喪?!?
【公元758年,顏真卿找到了兄長顏杲卿的兒子顏泉明?!?
【叔侄二人在洛陽遍尋顏杲卿和顏季明父子二人的屍身?!?
【顏杲卿當初和袁履謙二人在中橋被凌遲而死,皮肉被寸寸剜下,慘不忍睹?!?
【但幸而有洛陽百姓偷偷將顏杲卿、袁履謙的屍骨保存下來?!?
【但顏杲卿之子顏季明卻是被梟首示衆的,所尋到的,只有一顆頭顱而已?!?
……
天幕上。
本就不長的文稿來也來到了尾聲。
『父(“擒”塗去)陷子死,巢傾卵覆?!?
『天不悔禍,誰爲荼毒?!?
『念爾遘殘,百身何贖?!?
『嗚呼哀哉!』
燈火燃盡……
縷縷青煙微微升起。
恍惚間,一文一武,一老一少的兩人隱隱約約出現在老人眼前。
二人對他微笑著,隨後躬身一禮。
隨煙散去。
……
【公元758年九月三日夜,燈火昏黃之下,顏真卿寫下了字字泣血的傳世名篇《祭侄文稿》】
……
{顏真卿啊……雖是文人出身,但是鋼腸鐵骨,他第一個拉起了抵抗的旗幟,而且派人四處聯絡,組織各郡反抗。}
{本來,唐玄宗聽說河北各郡都跟著安祿山反了非常傷心,說:“河北二十四郡竟無一義士耶?”後來聽說顏真卿還在抵抗,不禁大爲感慨。}
{就是在顏真卿的組織下,河北二十四個郡中有十七個郡都重新歸順了朝廷,他們推顏真卿爲盟主,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抵抗叛軍,讓安祿山的後方非常不穩。}
{顏真卿家!滿門忠烈啊(大哭)}
{單從所承載的歷史厚重這個角度上,祭侄文稿要更勝蘭亭集序一籌。}
{一個是中華的骨頭和脊樑,一個僅僅是華麗的衣裳。}
{我對祭侄文稿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保?
{情感經歷比較睏乏的我難以想象顏真卿寫下這幾句話的時候是什麼感情?}
{既憤怒又悲哀?既爲顏杲卿顏季明父子感到驕傲,又爲他們的死去感到惋惜?}
{總之這四句是感情十分複雜的,也是我試過理解次數最多的,但每次進入狀態的時候那種洶涌的情感會壓得我大口喘氣,所以我其實是不喜歡這篇文章的,或者說逃避一切難受的東西。}
{大家也可以試著將自己代進去,這是一種人間至悲的感覺。}
……
大唐·高祖時期
李淵默默讀誦著天上的文稿。
一方面感嘆顏家滿門忠烈,一方面爲顏真卿表達出來的悲涼所觸動。
“不知他收斂侄兒的遺骸時,心裡到底是怎樣的滋味?!?
“也許跟我看到你和元吉的首級時……差不多吧?!?
“……嗚呼哀哉……”
ωωω● тт kǎn● co
李建成眼神複雜。
……
大唐。
眼眶泛紅的李世民喃喃低語著。
“攜爾首櫬,及茲同還……”
“這哪是用墨寫的……”
他硬生生的逼著自己不要移開視線。
這每一筆都是顏家的血!
每個字裡的骨架都是顏家的錚錚鐵骨!
“千刀萬剮啊……”
殿內衆人都彷彿能聞到那股血腥味,還有那份痛苦!
玄宗……
衆人不是不講道理的人。
安史之亂,或者說藩將叛亂不能全怪玄宗身上。
大唐疆域太大人口太多,均田帶著府衛制已經一起崩壞了。
府衛制是寓兵於農,大唐邊疆原來是遊牧民族的地盤也不適合耕種。
調府兵去邊疆駐守也不現實,耕種荒廢也就罷了,一來一回的路程少說也得一年半載。
這就只能給節度使之類的官員放權,讓他們自行招募職業軍人。
節度使權利一大,不生反心是不可能的。
而節度使能掌握如此大的權利根源在於玄宗徵西域,打契丹,收復失地。
而收復失地……又是武周時期的爛攤子。
雖然“安史之亂”這種地方叛亂的發生會是必然的,不能全算玄宗頭上。
但這發展過程中,玄宗的出力……
唉……他……
“直娘賊!”
有一個算一個,所有人都聽見了這中氣十足的罵娘聲,但看了看上首……
帝后二人面色悲慼,狀若未聞。
看了看魏徵,閉目養神?
大殿內安靜一瞬。
隨後一片謾罵聲此起彼伏!
……
安史之亂還真寫了五百字左右的前奏,但讓我棄了。
不總說寫的太長嗎……
今早看評論,一下給我幹懵逼了。
尋思一上午,都不知道該繼續往下寫還是往回寫了。
這得虧是有五百字的廢章讓我找出了點綱領,不然今天就廢了!
咱算看明白了,就不能聽你們的!
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