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9章 各有盤算

石彪兀自留在原地,一動不動,像是在發愣,很久之後,一聲輕響,房門被打開了。

“見過總兵大人。”

“如何,也失八禿那裡怎麼說?”

“阿剌一心想要討平烏蘇克,沒有完全答應,不過也沒回絕,只說到時若有空閒和人手,定當支援將軍。”

“哼,蠻夷之人就是狡詐,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能把寶全部押在他身上,你再跑一趟左翼蒙古,想辦法和翁牛特部的毛裡孩聯繫上,咱們多方撒網,總有大魚願上鉤的。”

“是,在下收拾收拾,這就出發。”

“不急,如此大雪,塞外極爲難行,找人更加困難,你好好休整休整,等過完年再走,到時候還是老辦法,喬做商隊出關。”

“是,謝將軍體恤。”來人全身罩在黑影之中,悄無聲息地退下了。

石彪臉上現出一絲微笑,隨後笑得越來越猖狂,越來越得意,只是這番大笑,半點聲音也沒有發出來,實在是詭異萬分。

差不多同一時刻,京師副都御史徐有貞的府上。

徐有貞一個人在書房中,獨自看著書桌上的兩張紙發呆。

第一張紙一左一右地分別寫著‘運河’、‘黃河’,徐有貞沉思片刻,提起筆在運河上劃了個圈。

第二張紙則從右到左列著三個名字,分別是‘興安’、‘金英’和‘蔣安’。

面對這三個名姓,徐有貞顯得猶豫了許多,半晌,提筆在興安旁邊標註了‘司禮監掌印太監’幾個小字,在金英和蔣安旁邊寫的則是‘司禮監秉筆太監’。

良久,又在蔣安旁邊添了幾個字,‘暫攝東廠’,隨後點點頭,彷彿下定了什麼決心,用筆把蔣安圈了起來。

火盆一暗一亮,兩張紙被徐有貞扔了進去,在火光中化爲灰燼。

......

大明景泰七年七月底,在沙洲呆了一年都不到的周秦川再次啓程,目標仍是中原京師。

這一趟,要將沙洲稅關大半年收的賦稅送去,當然了,押解的是屬於朝廷的份額。

本來說好的,由朝廷派人前來清點賬目後,再一起押運回京。

但跨過年後,景泰帝身體一直不好,斷斷續續的都在生病。

朝廷重臣沒有誰有工夫和閒心來關西走一趟,派資歷淺的又不放心,乾脆也不遣人,發文讓坐衙廠衛協助清點一下後,即刻赴京。

沙洲各項事務基本都上了軌道,周秦川自覺不擅長經年累月地重複做同一件事,留在沙洲無益,因此這種跑腿的事兒,自然還是以他爲主。

順帶著還可以見一見蘇幼蓉,盛明商社的規模越發龐大,蘇幼蓉坐鎮京師,還要兼管小段的客棧,越發得走不開。

這麼兩地分居也不是事兒,周秦川琢磨著,等跑完這一趟看看情況,要不然就把秦琪也叫到京城安家得了。

同行的有徐永寧和張懋,以及董百戶,他們作爲坐衙廠衛,自然得回京回稟上峰。

還有門達,他執掌錦衣衛關西衛所也有一年多了,同樣得進京向錦衣衛和朝廷述職。

再說唐丹成了他的女兒,獨自留在京師,他這當爹的,要是不去看一看,實在說不過去。

隨行的還有潑六,以及由他和張三選拔操練的一千騎兵,採用大明邊軍的練兵方式,又汲取了不少蒙人的遊騎戰術,可算是身兼兩家之長。

至於張三,上了些年紀,不願再折騰,就留在沙洲繼續練兵,兼做稅警。

秦琪倒是想跟著周秦川走這一趟,只是蘇幼蓉不在,她能寫會算的,稅關離不開,只能遺憾作罷。

沙洲衛的鎖南奔得知周秦川又要奔赴中原,一直心癢癢的他也提出要同行,入關好好見識一番。

周秦川豈能回絕,索性讓鎖南奔又帶了三百個重甲騎兵一塊同行。

臨行前,周秦川和秦琪成了親,低調地請了頓酒,蘇幼蓉不在,兩人不太好意思大操大辦。

成親後不到五天,周秦川就揮別嬌妻,帶著大隊人馬,押著稅銀上路了。

一路上張懋等人的興致頗高,雖然在關西呆的時間不長,又只是坐坐衙,但功勞卻跑不掉。

爲什麼?皆因此次收繳押解的稅銀數量之巨,遠遠超出了衆人的估量。

大明稅收依靠田賦和丁賦,丁賦是勞役稅,不提也罷。

此時的田賦,尚以實物徵收爲主,分夏稅和秋稅兩次繳納,一年下來,整個大明的兩稅收入能達到麥四百七十多萬石,米二千四百七十多萬石。

這個數字不算低了,一百多年後嘉靖年間,兩稅收上來的米糧反而不及明初多。

直到萬曆年間張居正改革,釐清了逃稅的土地,方纔回覆舊觀,並略有上升。

實行一條鞭法後,田賦和丁賦合併折算,並統一徵收白銀,當時全國的歲入大概在四百五十萬兩。

而此時的沙洲,開設椎場、設立稅關尚不到一年,規模只能算才起步,但就是這半年多一點的時間,關稅就達二十五萬兩白銀,五萬兩黃金。

即便按此時的金銀比價,加起來也有萬曆年間一成的歲入了,且全是現成金銀,不打一點折扣。

按規矩,朝廷分一半,那就是近十三萬兩的白銀和二萬五千兩的黃金,如此鉅額財富,簡直晃花了衆人的眼睛。

要知道,此時的大明雖富,但民間流通的黃金白銀並不算多,不少地方還得以物易物,別看盛明商社成立時徐永寧和張懋眉頭都不皺地就拿出了一萬兩銀子,那算得上是他們兩府多年的積蓄,再多就真沒有了。

戶部扣扣搜搜的,原因就是拿不出多少銀子,經常用糧食發放官員俸祿,採買所需物品。

有了這價值二十多萬兩的現成金銀,朝廷上下不知會高興成什麼樣子,坐衙的廠衛自然也是與有榮焉,他們的功勞是逃不脫的。

東進的路線仍是與上回朝貢一般無二,自嘉峪關入關之後,東進到長安登船,沿渭河、黃河東下,到了徐州之後轉運河北上。

第343章 進宮第52章 衝陣第37章 夏雨第26章 發現第167章 阿剌後手第59章 獨行第357章 飛賊第35章 想法第322章 高將軍第251章 故人第283章 紅水河畔第389章 驚變第5章 小丐第102章 開蒙第263章 關西局勢第123章 報官第29章 紛爭第210章 拿下第120章 二人行第315章 夾谷山第31章 認栽第167章 阿剌後手第278章 迴歸第119章 再失蹤第384章 叛亂第196章 過年第10章 兄長第146章 刺青第171章 會餐第198章 詠雪第69章 背鍋第137章 泰安第79章 蟲宴第322章 高將軍第326章 西廠檔頭第197章 討厭第208章 生機第293章 螳螂捕蟬第104章 相撞第181章 病因第217章 事泄第340章 剋扣軍糧第320章 二虎相爭第80章 目標第116章 秀才能耐第281章 沙洲衛第239章 來歷第35章 想法第162章 三教菁華第394章 反殺第375章 離別第41章 獨行第373章 新身份第60章 火光第167章 阿剌後手第36章 建言第283章 紅水河畔第328章 再生變故第378章 稅警第226章 車陣第103章 捱打第268章 鐵證第19章 爲丐第306章 絲綢之路第248章 壞消息第21章 缺藥第365章 轉機第58章 傻大個第315章 夾谷山第29章 紛爭第242章 交易第304章 丁口第26章 發現第199章 春耕第192章 私白第262章 草原局勢第5章 小丐第238章 賠罪第116章 秀才能耐第32章 平手之局第96章 麪包第23章 典當第244章 神棍第326章 西廠檔頭第287章 緩和第27章 三刀六洞第270章 長史第79章 蟲宴第276章 賠償第301章 且待來年第290章 嘉峪關下第78章 血債血償第329章 雷鳴?第42章 幫手第345章 染病第389章 驚變第327章 遇刺第42章 幫手第16章 景泰第42章 幫手
第343章 進宮第52章 衝陣第37章 夏雨第26章 發現第167章 阿剌後手第59章 獨行第357章 飛賊第35章 想法第322章 高將軍第251章 故人第283章 紅水河畔第389章 驚變第5章 小丐第102章 開蒙第263章 關西局勢第123章 報官第29章 紛爭第210章 拿下第120章 二人行第315章 夾谷山第31章 認栽第167章 阿剌後手第278章 迴歸第119章 再失蹤第384章 叛亂第196章 過年第10章 兄長第146章 刺青第171章 會餐第198章 詠雪第69章 背鍋第137章 泰安第79章 蟲宴第322章 高將軍第326章 西廠檔頭第197章 討厭第208章 生機第293章 螳螂捕蟬第104章 相撞第181章 病因第217章 事泄第340章 剋扣軍糧第320章 二虎相爭第80章 目標第116章 秀才能耐第281章 沙洲衛第239章 來歷第35章 想法第162章 三教菁華第394章 反殺第375章 離別第41章 獨行第373章 新身份第60章 火光第167章 阿剌後手第36章 建言第283章 紅水河畔第328章 再生變故第378章 稅警第226章 車陣第103章 捱打第268章 鐵證第19章 爲丐第306章 絲綢之路第248章 壞消息第21章 缺藥第365章 轉機第58章 傻大個第315章 夾谷山第29章 紛爭第242章 交易第304章 丁口第26章 發現第199章 春耕第192章 私白第262章 草原局勢第5章 小丐第238章 賠罪第116章 秀才能耐第32章 平手之局第96章 麪包第23章 典當第244章 神棍第326章 西廠檔頭第287章 緩和第27章 三刀六洞第270章 長史第79章 蟲宴第276章 賠償第301章 且待來年第290章 嘉峪關下第78章 血債血償第329章 雷鳴?第42章 幫手第345章 染病第389章 驚變第327章 遇刺第42章 幫手第16章 景泰第42章 幫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临武县| 和硕县| 岢岚县| 弋阳县| 平安县| 杭州市| 五华县| 陆丰市| 左贡县| 贵德县| 永登县| 怀远县| 泰安市| 昌都县| 浦北县| 泾阳县| 吴堡县| 大埔县| 奉节县| 崇阳县| 金湖县| 长子县| 岳普湖县| 镶黄旗| 成安县| 郴州市| 锦州市| 伽师县| 蕲春县| 屏南县| 福贡县| 勃利县| 芷江| 枣阳市| 桃园县| 永吉县| 宁乡县| 藁城市| 三台县|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