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銃與弓箭——這是處於同一個時代,完全兩種不同的遠程武器。自火器發明以來,二者在戰場上同時出現的場面就極爲常見。
過去屬於弓箭,未來必將屬於火器。這已經成爲了這個時代歐洲大部分國家的共識。
而事實也的確驗證了這一點——船堅炮利的歐洲殖民者、商人亦或者海盜們已經在火器的大規模應用上嚐到了過去想都不敢想象的甜頭。
一個又一個以往靠著鎧甲弓弩永遠不可能輕易征服的國度直接淪陷。
一些文明落後的土著甚至認爲火銃是天神的武器而絲毫不敢反抗。這絕對是原始的弓弩武器絕對達不到的效果。
畢竟,在地球上已經出現了十數萬年的弓箭早已經被每一個民族所掌握。無論是南亞的土著還是北美洲的印第安人都不會被區區弓弩所驚嚇。
……
明軍,作爲一支曾經在火器裝備率達到驚人的70%的部隊,對於火器的應用是極爲廣泛的。
小到鳥銃、斑鳩銃、三眼銃……大到當年威震倭寇的虎蹲炮、將軍炮……再到奇門一類的噴火筒、神火飛鴉、飛刀飛劍等武器。
明軍所裝備的火器數量、種類都是驚人的。
但在這個時代,火器顯然還沒有如同後世那樣完全壓制傳統弓弩。要知道,在將近三百多年後的日俄戰爭時期,火力不比俄軍強大的日軍尚且要靠兇悍的衝鋒取勝。哪怕到了又幾十年後的二戰時期仍有刺刀見紅的需要!
更何況是如今還停留在前裝槍、火繩點火的時代?
弓箭與火銃的對決,以火銃的短時間的壓制和接下來弓箭的全面勝出而宣告結束。
獵戶小屋提供的弓箭明顯是爲了捕獵小動物而製造的軟弓。
只有單層弓片的構造雖然因爲其比直拉弓更先進一點的反曲設計而增添了不少力道,但也並非是勁道足以透甲的強弓。
二十六七斤的力道在二三十米的距離內依舊有著不錯的殺傷力,四十米開外之後雖然威力驟減但也仍然能穿透人體柔軟的部分。
如果敵人沒有著甲,箭矢也沒有射中骨頭的話……帶著尖銳鐵尖的箭矢在五十米的距離上依舊有著不錯的殺傷力。
牆頭兼職弓箭兵的獵人們沒有去管那些後面的敵人,而是將火力著重放在了圍牆跟前的敵人身上。
這些經過《帝國與文明》的系統強化,直接被灌輸了大量關於弓弩射擊和山野知識的獵人們本來射擊的目標就是小巧的野雞、野兔等小動物。
此時射擊起人類這麼大的目標來更是毫無難度。
幾乎每一箭都少有脫靶的情況,許多明軍都是頸部、面部中箭。要麼直接死亡,要麼痛苦的失去戰鬥能力。
明軍衝到了牆下。
村莊的圍牆雖然還遠遠達不到城牆的水準,但三米多高的平均高度顯然也不是尋常人一躍就能跨過的。
不等牆下的明軍做什麼,牆頭一片石頭便砸了下來。
對於這種被圍攻的可能性唐業早已經有所準備,自然準備了古代城防最基礎的“滾木礌石”的招數。
當然,滾木沒有。
石頭這漫山遍野倒是多的是!
人頭大小的石頭被強壯的農家漢子高高舉起,狠狠的砸下牆頭的力道如何計算?
總之,被砸中的明軍最好的結果也是腿斷胳膊折,一些明軍更是被砸碎了整個腦袋,鮮紅的血液和白白的腦漿子四下飛濺,很是將一些人嚇的兩股顫顫,再也沒了破村搶掠的兇橫。
牆頭的弓箭手們更是樂呵了!
十米之內的距離下就算是隻射過幾百箭的新手也不見得會次次脫靶!於是,衆獵手次次開滿獵弓,被賦予了最大力量的箭矢全部朝著那明軍隊伍中看似頭目的小官們射去!
小旗、總旗……還有那些鎧甲武器顯然好於其他士兵的百戶的家丁們。
就算是穿了一件鎧甲,這畢竟不是重甲。
如此近的距離下被密集攢射哪有不死的道理?
不消片刻,明軍中的小旗、總旗和家丁部隊們便死了一大片!
周仁安等幾名百戶看的心驚膽戰,特別是家丁們的白白死傷更是讓他們心疼不已——要知道,在明朝末期,軍中無論大小將領,豢養家丁可是一件極爲普遍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朝廷年年撥下的糧餉軍姿嚴重不足,
不消說自家的花銷享樂——就是手底下一個百戶的兵油子、刺頭們也不幹那!
雖說中國老百姓自古以來都是一副逆來順受,有口吃的就不會造反的溫吞性子。但這可也建立在“有口吃的”的基礎上啊!
有時候手下那幫子大兵家中老母、兒女都要快餓死了,哪裡會有幾十年就這麼忍著的?
爲了防止士兵造反鬧事,這當官的手底下還必須有些親信!
豢養家丁,拿朝廷不多的糧餉餵飽一羣家丁,這幫人常年受到軍官的庇護早就養成了欺男霸女,拔刀殺人的性子。
對底下的小兵和軍戶都是個震懾,就算真的鬧起來了。這幫營養充足,時常操練,兵器鎧甲都遠勝于軍戶的家丁也能打敗幾倍甚至十幾倍於他們的軍戶。
這樣一來,一個個明軍官員不但彈壓住了可能的反抗,更還節約了錢糧,自己的荷包更爲充裕!
拿朝廷的錢,養自己的兵!何樂而不爲呢?!
別人不說,就是那曾經被人暗地裡稱爲“遼東王”,坐鎮遼東數十年沒有一個部落能翻天的李成樑不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嗎?
皇帝老兒可能以爲他李家能鎮守遼東數十年靠的是明朝大軍。
實際上呢?
明眼人誰不知道那李成樑靠的正是自家豢養了數十年的兩萬家丁?!
這山東離遼地也不遠,又同屬明軍內部。周仁安他們這些明軍軍官哪個不憧憬當年李成樑麾下家丁兩萬,個個跨馬持刀,呼嘯東北數十載無人敢於反抗的威勢?!
所以,這天下的明軍軍官,哪個不將自家家丁視作心腹和家本?!
眼看著一個個白白死在那村匪的箭矢礌石之下,哪裡有不心疼的道理?!
於是,幾人連忙命令家丁們後撤至安全地帶,只讓普通大兵繼續攻擊。
命令一下,早就心生退意的家丁們立刻便向後逃去,甚至在人羣中連打帶罵的衝出一條路來。這讓依舊頂著箭矢石塊攻城的明軍普通士兵怨氣橫生,許多人愈加的出工不出力起來,紛紛將精力完全放在了躲避箭矢和石塊上。半天也不見有人試圖登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