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0章 前所未見的鍊鐵

李嘯剛忙完商業司與學校教育之事不久,就有一臉是汗一身黑灰的鐵場作頭顏均來報,說到現在爲止的近一個月,那700俘虜已挖了足有2000噸的鐵礦。

“很好,讓他們繼續挖礦,伙食也弄得更好些。另外,顏作頭你安排人力,來興建我設計的這座鍊鐵高爐。”李嘯一臉興奮地拍了拍顏均的肩膀。

六天後,一座由炭粉耐火磚頭搭建和內外糊滿的紅色粘土所組成,高約六丈,容積約30立方米的鍊鐵高爐在李嘯的指導下拔地而起。

這一座肚皮寬大,頸部收窄,外觀有點類似景德鎮花瓶的高爐,其中瓶頸最窄處僅容一人鑽入,遠遠看去,倒有點象個抽象派藝術品。

相比明朝那些容積最大隻有10立方米的鍊鐵高爐,這座高爐在顏均和衆鐵匠看來幾乎是龐然大物,而在李嘯看來,不過是小兒科罷了,與後世的鍊鐵高爐,實在是不堪對比。

因爲在李嘯前世生活的二十一世紀裡,中國國內基本上都是3000多立多米的大型高爐,200立方以下的高爐都必須強制關停,日本甚至已經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已在使用5000立方米的高爐。

讓李嘯憂心的是,現代鋼鐵工業中,高爐的內部結構所用的構建磚均爲高鋁粘土所制的耐火磚,能保證高爐可以長期使用,而現在李嘯實在沒辦法在附近找到高鋁粘土,只能用普通的內燃磚代替。

這樣一來,因爲爐壁耐火磚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當石灰等造渣劑加入爐中後,將與鐵水中的磷等雜質產生磷酸,而這個磷酸會與酸性爐壁發生激烈反應,導致高爐內壁的侵蝕與破損。因此這座高爐內,必須貼上由高鋁礬土製成的鹼性耐火磚作爲爐壁內襯才行。

現在這座高爐,很可能用個不到二十次就會有燒塌的危險。

這高鋁礬土,李嘯記得在中國礦產物志中記載過。在魯南地區是有出產的,尤其是臨沂地區更是極多,只是李嘯現在只能控制這小小的雄唐所,無法伸手撈過界。讓他頗有望之興嘆之感。

以後一定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力求讓高爐安全使用時間達到臨近現代工業的水平,李嘯在心中暗暗下決心。

爲了保證安全,李嘯對鐵匠們反覆叮囑,這樣的一座高爐只能用上十五次。便要務必拆了重新搭建。

李嘯爲了安全起見,對於高爐附設的鼓風機做出了重大改進。本來在明朝的時候,鍊鐵鼓風所用的還是摺疊皮革所製成的地風箱,外型象個大型的手風琴。使用地時候用腳一下一下地踩踏鼓風。這種鼓風機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在高溫中老化,萬一因爲鼓風不力,而導致這種沒有使用耐火磚的高爐炸爐崩塌,滾熱的鐵水能把附近的工匠瞬間汽化。

現在這種可拆卸的活動式推拉木箱鼓風機,便是李嘯經熟思後所採用的。它象一個大抽屜一般,上面有木製把手,可推拉鼓風。而且一旦發現有破損。便可立即更換。

顏均與鐵匠們用近乎崇拜的眼神看著李嘯。如果說高爐讓他們震撼的話,那高爐旁邊修建了的那座炒鐵爐則讓他們驚奇不已。

顏均他們所知道的明代炒鐵爐,也就是《天工天物》上面所記載的那種開放式炒鐵爐,是一種完全用人力攪拌製作的設備,爐邊總有一位身強力壯的大漢,拿著根柳木棍做的炒鐵棒,揮汗如雨的來回攪動,極沒效率也極損害工匠的健康。

其實,《天工開物》中的鋼鐵冶煉流程,已經到了規模化、量產化、生熟鐵連續生產的地步。這是把鍊鐵爐與炒鐵爐串聯在一起。讓由鍊鐵爐煉出的生鐵液流入炒鐵爐,用柳木棍攪拌,使生鐵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鐵。這種連續生產的工藝。已初具組合化生產的系統思想,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減少了能耗。

讓顏均與衆鐵匠驚奇的是,李嘯設計的這座炒鐵爐完全顛覆了他們對炒鐵爐的原有認知。

這座李嘯設計的炒鐵爐的外形有點像功夫茶的茶杯,它用內燃磚整體建造,爐牀底部中間凹陷。四周是拱形爐壁,下部爲燃燒室,進風道在燃燒室底部。是一種前所未見的火焰與鐵礦隔離的反射爐型。

它的結構可以看作上中下三層,頂層和次層互相隔離,中間是多個可翻動的鐵柵欄。使用時鐵水從高爐流到頂層,次層鋪堆的煤炭平躺在鐵柵欄上燃燒,加熱樓上的鐵水,煤炭燒過後翻翻鐵柵欄,炭渣就掉進了底層的除渣室,鐵柵欄放平,又能從斜向下45度的進煤道向它上面添加煤炭。

接下來,李嘯設計了一個支架,安放在炒鐵爐的正中央上方,支架下面安插著有三根熟鐵棍子斜斜地伸向爐牀,外面使用絞盤推用,有三個把柄向外伸出,可以由三個壯漢離著一段距離共同推動炒鐵,這樣改進後,雖然仍是人力推動,但可以有效維護工匠的身體健康,也可以使炒鐵更有效率。

接下來李嘯開始了共析坩堝的製作。這是製造上好鋼材的關鍵步驟。

其實坩堝鍊鋼鐵早在漢代就有了,在宋代達到一個高峰,明代少數地方亦有,稱爲方爐,只不這種古代的方爐,只能鍊鐵,不能鍊鋼。

李嘯找來曾做過瓷器的廖全祿,給他畫了一張草圖,讓他用做瓷器的方法,先把粘土粉碎加水過篩成細泥,再加入象石灰,炭粉之類用來進一步除渣增碳的配料,混合均勻後,再像塑瓷胎那樣在飛速旋轉的木盤上手工成型,最後放到專門的高溫窯中燒製十個小時,坩鍋就新鮮出爐了。

爲了保持技術不外泄,石灰與炭粉的加入比例由李嘯親自配好,並且裝模做樣了加了一些無關的渣料與以上兩種料混在一起。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李嘯突然想起明朝一些名人對各地鍊鐵狀況的評價。

當時的鐵以福建的最爲聞名,崇禎年間方以智曾經在《物理小識》說過:南方鐵以閩鐵爲最上,廣鐵次之,而楚鐵只可做鋤。

茅元儀在《武備志》中則在說:制威遠炮用閩鐵,晉鐵次之。

趙士楨則在《神器譜或問》說:制銃須用福建鐵,他鐵不可用。鍊鐵,炭火爲上,北方炭貴,不得已用煤代替,故迸炸常多。

李嘯在心下暗想,我所制的雄唐所鋼鐵,這質量,定要在那明朝最好的閩鐵之上。各位大賢,承讓了。(。)

第119章 歸程第76章 正式晉升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89章 密議謀反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210章 朱徽姵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118章 晉升同知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80章 整備出發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9章 回家探親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156章 無利益,不出兵第50章 二將爭雄第79章 虎嘯遼東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36章 得道多助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37章 槍盾訓練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73章 圈套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36章 得道多助第50章 二將爭雄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16章 歸程驚變第10章 獨殺三匪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10章 獨殺三匪第37章 槍盾訓練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64章 戰功爭奪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11章 母親吳氏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13章 瀕死的少女第10章 獨殺三匪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177章 野鬼欺家神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24章 有寶送來第28章 招募流民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28章 招募流民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31章 規定與訓練
第119章 歸程第76章 正式晉升第23章 署總旗的野望第205章 兵發兗州第78章 窮途末路的莽古爾泰第89章 密議謀反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17章 戰八匪殺六賊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86章 血戰黃骨島堡(三)第210章 朱徽姵第207章 魯王府論兵第113章 全殲叛軍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157章 兵發矇陰第221章 皇上賜婚第118章 晉升同知每六十三章初戰豫家溝下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3章 出手與尊嚴第133章 購魚與戶口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80章 整備出發第213章 兗州之戰(三)第165章 軍階考覈(下)第163章 超越時代的政府模式第9章 回家探親第198章 夜談延攬第156章 無利益,不出兵第50章 二將爭雄第79章 虎嘯遼東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173章 俘虜與朝爭第180章 鋼甲重騎之威第36章 得道多助第52章 武備定購與鐵礦計劃第218章 破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128章 王銘世的下場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18章 不殺李嘯難解我恨第215章 兗州之戰(五)第232章 隆重饋贈第67章 重整與規劃第37章 槍盾訓練第6章 硬弓重箭連珠射第175章 周延儒的毒計第73章 圈套第151章 頂尖之劍第153章 馬耆山重工業區第48章 騎兵百戶的血淚往事第53章 魯南柱護安東衛第225章 遼東陰雲第55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118章 晉升同知第36章 得道多助第50章 二將爭雄第162章 大明第一路第16章 歸程驚變第10章 獨殺三匪第228章 仇人對戰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10章 獨殺三匪第37章 槍盾訓練第61章 初戰豫家溝(上)第49章 落拓秀才李忠文第191章 海水製鹽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168章 人口即財富第110章 高龍堡守衛戰(七)第64章 戰功爭奪第45章 戰果豐,重賞賜第143章 炭粉內燃磚第74章 如何封賞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132章 如何補充糧食第11章 母親吳氏第31章 規定與訓練第13章 瀕死的少女第10章 獨殺三匪第107章 高龍堡守衛戰(四)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226章 烽煙再起第19章 火燒牛蹄墩(上)第127章 攻佔安東衛城第102章 滿載而歸第46章 儒醫孫存仁第123章 碑廓破襲戰(四)第177章 野鬼欺家神第5章 碑廓百戶所第167章 叛軍新動向第24章 有寶送來第28章 招募流民第120章 碑廓破襲戰(一)第111章 高龍堡守衛戰(八)第170章 叛軍突圍第105章 高龍堡守衛戰(二)第28章 招募流民第129章 莫非,李嘯欲反?第31章 規定與訓練
主站蜘蛛池模板: 睢宁县| 会同县| 伊宁市| 卫辉市| 香格里拉县| 盐城市| 台北市| 洪洞县| 连平县| 保定市| 大余县| 永修县| 喀喇沁旗| 靖江市| 淳化县| 黄梅县| 本溪| 来凤县| 丹凤县| 海盐县| 彩票| 大同市| 依兰县| 宝清县| 当涂县| 海晏县| 巴中市| 辽宁省| 文水县| 醴陵市| 屏东市| 克什克腾旗| 珠海市| 治县。| 彭水| 虎林市| 安化县| 元朗区| 新绛县| 广平县|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