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37章 長嶺山佈置

楊國柱急急趕到杏山北不遠時,遼東總兵劉肇基的軍隊,正在與數(shù)萬清騎血戰(zhàn)。

中伏之後,他也知道不能潰逃,否則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他親領(lǐng)騎兵斷後,讓車營徐徐退出紅夷大炮射程,隨後結(jié)成車陣嚴守,不論步騎都縮在車陣裡面。

清騎四面圍攻,正在危急,楊國柱趕到,立時救援。

他以嚴整的騎兵陣列迎戰(zhàn),又讓趕上的步軍在劉肇基車營附近,結(jié)成另一個車陣,相互依託而戰(zhàn)。

清騎約有三萬餘,看楊國柱列陣,還嘗試攻擊,不過他們戰(zhàn)馬未蒙馬眼,如劉肇基的戰(zhàn)車一樣,楊國柱的戰(zhàn)車前同樣插有長槍,戰(zhàn)車並起時,密密槍林有如刺蝟,清人戰(zhàn)馬不敢近。

楊國柱新軍幾輪齊射,劉肇基車營也銃炮齊發(fā),從旁夾擊,攻陣的清騎倒下一些後,立時後退,不再攻擊。

此時明軍大部離得不遠,相持一段時間,見明軍策應(yīng)嚴謹,並非當(dāng)年的賀人龍與馬科,無便宜可佔,清軍也不敢久待。

所以當(dāng)日約近酉時,大股大股的清軍,以大量牛馬拉運火炮,徐徐往松山方向退去,這場伏擊戰(zhàn)就此結(jié)束,事後雙方都宣稱自己勝利不表。

安全後清點人馬,劉肇基有些喪氣,短短的戰(zhàn)事中,己方士卒傷亡高達一千多人,連先前的車營之戰(zhàn),全軍傷亡近二千人,戰(zhàn)死者快達一千,還有許多戰(zhàn)車毀去。

而後來的傷亡,本來是不必要的,唉,窮寇勿追。自己老於戰(zhàn)事。怎麼連這點都忘了?只怪自己太想立功了,遼東總兵心想。

還好,雖然傷亡一些人馬。毀了數(shù)十輛戰(zhàn)車,然自己斬首的四百餘顆韃子腦袋還在。

這是最重要的,相對以往明軍對清軍的戰(zhàn)績來說。自己仍算大捷了。當(dāng)然,不要與靖邊軍相比,那些是能斬首數(shù)千的牛人。不過有這些腦袋,自己遼東總兵位子安穩(wěn)了,戰(zhàn)績一輩子享用不盡。

劉肇基還希望楊國柱爲自己掩護,可言此戰(zhàn)並非自己中伏,軍中傷亡,都是虜人大軍急攻下造成的。戰(zhàn)事之慘烈,看這些斬首的首級就知道了。爲表誠意。劉肇基可以分一些首級給楊國柱。

看他期盼的眼神,楊國柱唯有長聲嘆息,答應(yīng)爲他掩護。也不要他的首級。

當(dāng)日。遼東總兵劉肇基飛報大捷,宣府總兵楊國柱附意。此時中軍大部過了連山。快到塔山,聽聞杏山解圍,前鋒劉肇基部更斬首四百餘級,全軍振奮。

薊遼總督洪承疇,監(jiān)軍張若麒,監(jiān)軍王承恩等人相顧大喜,隨軍各總兵各大將同樣大喜,初戰(zhàn)大捷,這是好兆頭啊。而且斬首四百幾十級,超過當(dāng)初的寧遠大捷了。

心切之下,加之杏山在明軍手中,路途無憂。所以第二日,洪承疇、張若麒、王承恩、遼東巡撫邱民仰,還有衆(zhòng)多兵備,連同一干總兵等,都率護衛(wèi)營,還有麾下騎兵,急急趕到杏山堡,果然見到遼東總兵斬殺的首級,衆(zhòng)人雀躍。

監(jiān)軍王承恩覈驗後,立時給劉肇基記上大功,又與薊遼總督洪承疇,監(jiān)軍張若麒飛馬向京師報捷。

捷報傳到京城,京師沸騰,崇禎帝大喜,立擢劉肇基爲署都督同知,戰(zhàn)後兵部還有議賞,楊國柱策應(yīng)有功,同樣聖旨嘉獎不等。

其實此戰(zhàn)也有疑問,遼東總兵劉肇基到杏山時,報稱達賊鑲紅旗,鑲白旗不過萬人,內(nèi)披甲奴約數(shù)千,怎的後來又遭到三萬虜賊圍攻?是否有輕敵浪戰(zhàn)之嫌?

不過洪承疇與王承恩都認爲,初戰(zhàn)大捷,振奮軍心是最重要的,餘者都是細枝末節(jié)。張若麒也認爲,捷報飛傳,聖上開顏比一切都重要。各方默契下,劉肇基雖有小過,各人都略過不表。

洪承疇更溫言誇讚劉肇基,答應(yīng)損失的兵馬,立時爲他補上,本戰(zhàn)有功將士,也將一一記錄在冊,傷亡的將士,也將優(yōu)厚撫卹。讓劉肇基欣慰,洪督可從來沒有對自己這麼和顏悅色過。

此時明軍騎兵,皆聚於杏山,步軍輜重,也大步而來,情報傳來,韃賊仍猛攻松山,情況危急。

杏山到松山不過二十里,遼東總兵劉肇基自告奮勇,仍願率大軍前往救援。不過劉肇基斬首四百餘級,衆(zhòng)將看得眼熱,都願作前鋒,卻輪不到他了。

洪承疇考慮再三,派山西總兵李輔明,寧遠總兵吳三桂,率麾下精騎,前往救援,並囑託二人不得輕敵冒進。

二人當(dāng)日就到了松山,與圍城清兵血戰(zhàn),斬首數(shù)十級,解了松山之圍,飛報大捷。

二人塘報言,逆奴狡詐,援兵自杏山至松山,彼師設(shè)伏於錦州南山東岡,又有精騎伏於松山北嶺,誘明軍出戰(zhàn)。不過王師不爲所動,韃賊無所趁,退回乳峰山。

塘報言,王師還窺見達賊於松山東北黃土嶺之地密密紮營,深挖壕溝,截斷王師前往小淩河要地。杏山西北近女兒河處毛家溝山嶺,同樣駐有東虜大軍,乳峰山上更連營密佈,松山前往錦州大道,奴騎充斥,勢殊猖獗。

……

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後世己是八月,仍是烈日炎炎。這日,薊遼總督洪承疇,領(lǐng)著各官各將,監(jiān)軍等人,冒著烈日酷暑,巡哨了杏山堡內(nèi)外。

經(jīng)王鬥提醒後,不論各官各將,或是洪承疇,都認爲杏山北面的長嶺山極爲重要,因此,該山嶺之地,便是各人重點巡視的地方。

長嶺山在杏山西北面,離杏山堡約十里,西面過去,就是綿綿羣山,一直蜿蜒到女兒河南岸。

長嶺山海拔不高,坡道平緩,不過山下就是平川,有一條杏山前往松山的大道。山上樹木也不多,多是荒草泥土,頂上還有一個廢棄的火路墩,原是墩軍瞭望之地,一條小道從山下大道直通墩臺。

衆(zhòng)人登上長嶺山,都出一身大汗,洪承疇雖然同樣汗流浹背,但仍然保持儒雅禮態(tài),他站在火路墩之旁,極目望眺,嘆道:“此地確是要緊,若扎一軍,便可南北呼應(yīng),防止虜賊包抄,環(huán)壕絕我。”

張若麒也點頭:“長嶺山北應(yīng)松山堡,南呼杏山堡,控制鬆杏要道,位置確實緊要,此地建立一寨,必務(wù)堅固。”

他望向山的東北腳下,一條河流正從羣山中流出,眼睛一亮:“此地有河,駐軍的飲水也解決了,可結(jié)堅城硬寨!”

此時王鬥也在山頂,身旁跟著靖邊軍各將,右營大將鍾顯才,後營大將韓朝,中軍大將鐘調(diào)陽默默站立。炮軍營大將趙瑄,與輜重營大將孫三傑輕聲嘀嗒,騎軍營大將李光衡,則與尖哨營大將溫達興不時爭議什麼。

此外,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薊鎮(zhèn)總兵白廣恩,遼東總兵劉肇基,援剿總兵左光先,山海關(guān)總兵馬科,東協(xié)總兵曹變蛟,前屯衛(wèi)總兵王廷臣,密雲(yún)總兵唐通,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yīng)崇等人,皆率麾下游擊及以上的將官隨同。

還有衆(zhòng)人的護衛(wèi)親兵,一個山頂上,盡是頂盔披甲的將官親衛(wèi)。

王鬥身旁還有一些隨軍贊畫,他站在山頂上眺望原野,大地莽蒼,平川丘陵起伏。舉目望去,杏山堡在南面丘陵平原處,長嶺山直過去約五里,平川之後是一片山地,視線被擋,否則有可能望見東面的大海。

再回頭向西面看去,連綿起伏的羣山巍然而立,溝壑橫生,有若黃土高原,充滿滄桑。

眼前這片土地,從古到今,發(fā)生了多少大事?王鬥心潮澎湃,此時聽了張若麒的話,他說道:“張監(jiān)軍所言甚是,本伯之意,也是在此立一硬寨,由我輜重營將士守護,若賊奴進攻,定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流盡血淚。”

他在爬上山嶺山,及觀看左右後,己經(jīng)有了自己的設(shè)想。

此時闡述自己觀點,長嶺山西北面陡峭,又接羣山,溝壑縱橫,非敏捷者難以爬上,大軍進攻,就不用想了。重點防線是在山的東北面,東南面兩處。

這兩面坡地平緩,馬匹都可以直衝上山,特別山的東北處靠河,供應(yīng)駐軍的飲水,就更爲重要。

可想而知,若清軍攻擊,定然從這兩面大舉進攻,所以王斗的設(shè)想,是防效當(dāng)年的鉅鹿之戰(zhàn),挖壕修牆,再佈置火炮火槍,形成犬牙交錯的防線,木柵木寨之類的就不用了,除非在山頂核心處。

他領(lǐng)著衆(zhòng)人觀看:“此山東南,東北處,都有山道直達山頂,所以,可沿著道路,險要處,層層設(shè)立矮牆壕溝。”

在王鬥設(shè)想中,長嶺山東北到東南約有四里長,從山腰到頂上,至少要有多道矮牆。牆不需要多高,到戰(zhàn)士的胸口處便可,火槍手可以瞄準敵人射擊,當(dāng)然,矮牆可以修得厚實一些,至少可擋大炮轟擊。

壕溝卻可以挖得深一些,至少深一丈,寬一丈,這樣矮牆實事上達到四米,比得過一般的城堡城牆了。

每道矮牆相距不遠,而且沿著山勢,後一道矮牆,事實上都比前一道矮牆高得多。

牆後的射手,可以輕鬆瞄到敵人,又不至於射到己方戰(zhàn)士頭上,如此,上下呼應(yīng),形成立體的火力轟擊之網(wǎng)。

第486章 激鬥(下)第143章 鬧餉第808章 拉開第700章 儒學(xué)與督察員(下)第62章 用事實說話第677章 吾代宣鎮(zhèn)萬民謝過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730章 傾瀉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45章 堡成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146章 嚇了一跳第137章 賜表字、升職第553章 血河(上)第747章 火箭第61章 風(fēng)雨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532章 反響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189章 開建據(jù)點第264章 突圍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269章 下一個目標第16章 小小心思第134章 衆(zhòng)官雲(yún)集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zhàn)(中)第269章 下一個目標第661章 秦王破陣舞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58章 吃驚第575章 蛆蟲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146章 嚇了一跳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145章 處決(中)第177章 驅(qū)逐第789章 彙集第770章 兵臨第311章 雄主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662章 思想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652章 朱仙鎮(zhèn)之落幕(上)第606章 兩截第736章 煉獄第562章 雌雄第662章 思想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715章 三策第447章 土袋第688章 先取湖廣,再奪陝西!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548章 驚訝、內(nèi)賊第662章 思想第218章 出兵搶糧第173章 憤怒的紀兵備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279章 強攻第706章 腰斬第513章 射死第664章 議論第150章 聯(lián)姻第327章 滅之第571章 譁然第24章 建堡第783章 說服第134章 衆(zhòng)官雲(yún)集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479章 哨騎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上)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368章 我跟你談忠義,你跟我談錢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198章 留守第181章 借錢第45章 堡成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445章 矮德第119章 阿巴泰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619章 野心第569章 歸化司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386章 到達第308章 傳說第757章 準備第700章 儒學(xué)與督察員(中)第254章 肉搏第270章 合兵第536章 永寧侯(上)第335章 驚駭第649章 朱仙鎮(zhèn)之爆發(fā)第366章 據(jù)河洛以爭天下第104章 城頭血戰(zhàn)
第486章 激鬥(下)第143章 鬧餉第808章 拉開第700章 儒學(xué)與督察員(下)第62章 用事實說話第677章 吾代宣鎮(zhèn)萬民謝過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730章 傾瀉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45章 堡成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146章 嚇了一跳第137章 賜表字、升職第553章 血河(上)第747章 火箭第61章 風(fēng)雨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532章 反響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189章 開建據(jù)點第264章 突圍第165章 畜場、剿匪大軍回第269章 下一個目標第16章 小小心思第134章 衆(zhòng)官雲(yún)集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zhàn)(中)第269章 下一個目標第661章 秦王破陣舞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58章 吃驚第575章 蛆蟲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146章 嚇了一跳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145章 處決(中)第177章 驅(qū)逐第789章 彙集第770章 兵臨第311章 雄主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662章 思想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652章 朱仙鎮(zhèn)之落幕(上)第606章 兩截第736章 煉獄第562章 雌雄第662章 思想第195章 飛蛾撲火第715章 三策第447章 土袋第688章 先取湖廣,再奪陝西!第125章 木盾、火炮、火箭第548章 驚訝、內(nèi)賊第662章 思想第218章 出兵搶糧第173章 憤怒的紀兵備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279章 強攻第706章 腰斬第513章 射死第664章 議論第150章 聯(lián)姻第327章 滅之第571章 譁然第24章 建堡第783章 說服第134章 衆(zhòng)官雲(yún)集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479章 哨騎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上)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368章 我跟你談忠義,你跟我談錢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198章 留守第181章 借錢第45章 堡成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445章 矮德第119章 阿巴泰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619章 野心第569章 歸化司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386章 到達第308章 傳說第757章 準備第700章 儒學(xué)與督察員(中)第254章 肉搏第270章 合兵第536章 永寧侯(上)第335章 驚駭第649章 朱仙鎮(zhèn)之爆發(fā)第366章 據(jù)河洛以爭天下第104章 城頭血戰(zhàn)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陶县| 儋州市| 华安县| 咸丰县| 奈曼旗| 鄄城县| 思茅市| 法库县| 教育| 苏尼特左旗| 佳木斯市| 南部县| 秦皇岛市| 玛纳斯县| 新津县| 原阳县| 招远市| 乌鲁木齐市| 韶山市| 赤壁市| 安图县| 韩城市| 博兴县| 霍州市| 大渡口区| 泗阳县| 长武县| 禄劝| 淮滨县| 嘉黎县| 南郑县| 搜索| 和顺县| 建德市| 樟树市| 孟州市| 普洱| 建宁县| 望江县| 南京市| 钟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