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72章 詭異聖旨(上)

秦堪的主意通常很有用,極少失算,但通常也不怎麼善良。

入朝堂多年仍不改本色,秦堪骨子裡並無太多的是非觀念,一切只爲達到目的,他和朝堂千百大臣不同的地方在於,他絕不會像大臣那樣噁心巴拉的把仁義道德時刻掛在嘴邊上,於是他便成了大臣眼中的異類,終究不被容於朝堂。

秦堪不在乎,他有他的堅持,反過來說,就算他被所有大臣接受,他也不願意跟這些真正的僞君子同流合污,或許有點精神潔癖,總覺得會弄髒自己。

真正髒的人是不會發(fā)現(xiàn)自己髒的。

…………

京師內(nèi)城楊廷和府上今日聚集了不少大臣,新任內(nèi)閣大學士樑儲,戶部尚書韓文和禮部尚書張升赫然亦在其中,可謂重臣會聚一堂,相當於一次小朝會了。

坐在主位的楊廷和麪無表情,捋著長鬚一言不發(fā),樑儲卻站在堂中慷慨激昂地說著話,伴隨著時刻揮舞著的手勢,顯得氣勢十足。

“絕不能任由陛下胡鬧下去了!”樑儲重重強調(diào),這句話他已重複了無數(shù)遍。

樑儲和楊廷和一樣都出身於東宮,可謂是朱厚照東宮太子時期的老班底,曾任南京吏部尚書的樑儲原本爲人處世小心而低調(diào),然則一朝擢升爲內(nèi)閣大學士,有些事情他想低調(diào)都不行,在其位而謀其政,入京之後他才發(fā)覺,當年那個東宮小太子仍然毫無長進,胡鬧依舊。

“如今朝堂民間已風言四起,陛下那道糊塗的晉爵聖旨已成了我大明最大的笑話!諸位同僚,此乃我朝臣之恥辱!恥辱啊!”樑儲幾乎咆哮了。

禮部尚書張升嘆了口氣,苦笑道:“恕我直言。樑公從南京進京師不久,實不知陛下秉性,這樣的笑話和恥辱,咱們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許多次了,奈何陛下就是這般頑童性子,性之所至絲毫不顧後果,我等有什麼辦法?”

樑儲陰沉著老臉道:“我大明自永樂以後封爵極吝,歷代先皇更是有意無意地削減爵位,以防勳貴權重自大。孝宗皇帝何等英明,尋了由頭甚至將皇后的弟弟壽寧侯的爵位降成了壽寧伯,諸公,勳貴太多對我大明並非好事,陛下卻將爵位當成不要錢的爛白菜。想給誰便給誰,長此下去,我大明國公國侯多如牛毛,置我等治世之臣於何地!”

戶部尚書韓文陰著臉道:“那個秦堪也是厚臉皮,明知陛下的聖旨未經(jīng)內(nèi)閣和通政司便屬無效,他還藏著聖旨不肯封還,妄想晉封國公。實不知羞恥爲何物。”

樑儲重重道:“不能讓他們得逞!明日朝會,我等聚集朝中同僚,請陛下收回成命,逼秦堪交還聖旨。若陛下不答應,我等不惜以死諫之!”

樑儲環(huán)視衆(zhòng)人,冷笑道:“當今天下,是君臣共治之天下。絕不是陛下一人想怎樣就怎樣,我等這些朝臣以死脅之。不信陛下會爲區(qū)區(qū)一個秦堪而得罪天下人。”

在座諸人紛紛點頭響應,唯楊廷和沒有插言。

韓文好奇看了他一眼,道:“介夫兄爲何不言不語?”

楊廷和回神,強自一笑:“諸公所言極是,我無異議。”

此刻楊廷和的心思已不在晉封國公這件事上了。

他是內(nèi)閣大學士,雖說對廠衛(wèi)的舉動無權過問,但昨日還是聽到了風聲。

京師錦衣衛(wèi)不知何故派了無數(shù)探子喬裝奔赴江西南昌,這個消息令楊廷和忍不住心驚肉跳,南昌有什麼?除了當?shù)毓俑€有一位身份非常敏感的王爺,——寧王。

按說錦衣衛(wèi)就算衝著寧王去也不關楊廷和什麼事,然而楊廷和卻非常心虛。因爲這些年來他私下收授寧王兩敬常例賄賂不下十數(shù)萬兩銀子,去年冬天的炭敬,他除了收下寧王的銀子和各色珠寶外,還收下了來自南昌的一對絕色雙胞胎姐妹,這對姐妹天生媚骨,可喜卻還是未開苞的處子,半年來將楊廷和服侍得週週到到,令楊廷和幾乎神魂顛倒。

然則昨日錦衣衛(wèi)探子奔赴南昌,卻彷彿給楊廷和當頭淋了一盆涼水,令他徹底從紙醉金迷中清醒過來。

寧王……有問題!

這是楊廷和當即冒出來的想法,隨後便感到一陣極度的羞惱和憂慮。

寧王送他重禮的同時,也在信中一遍又一遍地強調(diào)對皇帝和朝廷的忠誠不二,並且指天發(fā)誓一定謹守藩王本分,老實待在南昌城裡,絕不做半點逾制亂法之事。

花言巧語說多了,連楊廷和這樣的忠直老臣也禁不住相信了,這才放心收下了寧王的重禮,以後但凡朝中有些不利於寧王的言論,楊廷和皆幫寧王不動聲色地壓了下去。

然而錦衣衛(wèi)密探奔赴南昌,卻令楊廷和敏感地察覺到寧王有問題,寧王若有問題,那麼這些年他收授寧王如此多的賄賂,將來怎麼摘得清?

這件事如同千斤巨石,沉沉地壓在楊廷和的心頭,以至於他現(xiàn)在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

有了這件事壓在心裡,楊廷和哪有心思關心秦堪晉不晉爵的事?他甚至對秦堪有了一種深深的忌憚,畢竟他和寧王的事若被查出來,秦堪肯定是第一個知道的。

看著激烈議論的衆(zhòng)人,楊廷和捋了捋長鬚,忍不住道:“諸位同僚,如今京師市井傳言不知各位可曾聽說?”

提起這事,堂內(nèi)衆(zhòng)人皆沉默,臉色非常難看。

大家不是足不出戶的宅男,自然對京師中的傳言知之甚詳。

傳言有一種特性,那就是毫無立場,今天往東,明天往西,東西各有讓人信服的理由。

前幾日的傳言說秦堪戀棧爵位,慫恿蠱惑當今皇上,爲自己求爵,如今傳言不知怎的卻變了風向,轉(zhuǎn)過頭來說朝中大臣不容賢良,對即將晉升國公爵位的秦侯爺各種嫉妒各種阻撓。反正人嘴上下兩張皮,眨眼間輿論的矛頭便徹底轉(zhuǎn)了方向。

這是令滿朝大臣無可奈何的事,文官們最善用的武器便是輿論,然而他們的輿論卻只限於士子書生這一類人羣,再由士子書生們將輿論散播到市井百姓中去,從此佔據(jù)道德的制高點毫無顧忌地譴責別人。但秦堪卻不一樣,他手握錦衣衛(wèi),錦衣衛(wèi)裡面有無數(shù)的幫閒和校尉,這些校尉和幫閒整日混跡於市井坊間。只要他想製造輿論,聲勢不會比文官們小到哪裡去。

“秦堪這豎子!”樑儲怒吼出聲:“國朝百年,奸佞不知凡幾,唯以此子最甚!這樣下去,他秦堪遲早是第二個劉瑾!”

樑儲不能不憤怒。國朝百年,奸佞太多了,但和文官們一樣懂得利用輿論的,唯秦堪一人,這些輿論很可怕,幾句反覆之間便將文官們的高大形象徹底敗壞了,比劉瑾用刀子殺文官更令人無法接受。

楊廷和眉宇間一片憂慮:“朝堂市井傳言不善。我等處境堪憂,雖是一片丹心,卻有口難辯,如今關頭若仍要發(fā)動同僚請皇上收回聖旨。我等的名聲怕是愈發(fā)敗壞了,諸位同僚,咱們是否三思而行?”

樑儲重重一揮手:“不必三思了,忠直之臣怎能眼見奸佞擢升顯爵?此非爲臣之道也。至於名聲,但能壓下奸佞的風頭。我們何惜名聲!”

幾位重臣的效率終究慢了一步。

衆(zhòng)人醞釀逼迫朱厚照收回聖旨時,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傳來,楊廷和的老管家滿面紅光喘著粗氣朝堂內(nèi)衆(zhòng)人作了一揖,道:“樑閣老,宮裡有聖旨下來,此刻正等在貴府門前呢,您的家僕在門口等您回去接旨……”

衆(zhòng)人大吃一驚,樑儲的臉色有些難看:“又有聖旨?陛下發(fā)什麼……”

說到一半生生頓住,樑儲理智地掐斷了衝口而出的一句謗君之言。

楊廷和目光一閃:“樑府家僕有沒有說聖旨上什麼內(nèi)容?”

老管家恭敬道:“樑府家僕沒說,只催樑閣老回府接旨。”

“這又是一道未經(jīng)內(nèi)閣和通政司的聖旨,老夫不接!”樑儲脾氣甚是火爆。

禮部尚書張升緩緩道:“樑公勿惱,不妨先回府聽聽聖旨上說些什麼,再做計較不遲。”

堂內(nèi)衆(zhòng)人紛紛點頭,他們對聖旨的內(nèi)容也非常好奇。

樑儲思量半晌,終於狠狠一拂袍袖,怒氣衝衝地向衆(zhòng)人告辭回府了。

…………

堂內(nèi)衆(zhòng)人彼此對視一眼,不知怎地,一種莫名的不祥預感從心頭油然而生。

“雖不知聖旨內(nèi)容,但老夫感覺這道聖旨來者不善啊,多半跟秦堪晉爵之事有關……”張升捋著鬍鬚神情凝重道。

衆(zhòng)人紛紛點頭,他們早就察覺到朱厚照滿滿的惡意,只是忍在心裡沒說罷了。

只過了盞茶時分,楊府的老管家又急匆匆地奔進了前堂,額頭冒著汗稟道:“禮部張尚書,您府上的家僕也在門口等您,說是……說是宮裡也來了聖旨,等您回府接旨呢。”

張升吃了一驚:“我也有份?”

“……對。”

“這,這簡直是胡鬧!陛下究竟想幹什麼!他把聖旨當成安民告示到處亂貼麼?”張升勃然大怒。

楊廷和頹然道:“張公還是趕緊回府吧,瞧瞧陛下到底想做什麼吧,陛下年歲漸長,他想做的事情咱們越來越難捉摸了……”

張升氣得鬍鬚一翹,急匆匆地回府了。

堂內(nèi)氣氛越來越詭異,楊廷和與韓文面面相覷,心中不祥的預感越來越深。

沒過多久,楊府老管家的身影再次出現(xiàn)在堂前。

韓文的臉色頓時變得很難看:“這次輪到老夫接旨了,對吧?”

老管家尷尬地一笑:“……對。”

“昏君!”韓文沒管那麼多,咆哮般怒吼了一句,然後匆匆告辭回府。

ps:昨日人逢喜事,呼朋喚友大醉一場,實在抱歉。。。

今天還有一更。。。

第439章 無需道理第111章 朝堂風浪(上)第508章 決戰(zhàn)金殿(中)第127章 京師水深第17章 化解危局(下)第563章 晉爵維艱第408章 棋逢對手第590章 孤燕棲城第278章 營救聖人(下)第722章 二女相見第141章 秀才動粗第750章 成王敗寇第132章 少年雄心第494章 金殿嘴仗(下)第442章 侯爺回京第79章 紹興提親(上)第420章 白蓮特使第399章 收服牟斌第29章 順流逆流第111章 朝堂風浪(上)第654章 我已入局第23章 二進衙門第611章 拜錯菩薩第280章 城外送別第620章 攻取南昌第216章 改元正德第48章 初來乍到第354章 嚴嵩投靠第134章 東宮聖人第33章 滄海彼岸第629章 成王敗寇(下)第144章 黑白顛倒第465章 不負知己第64章 驟然升官第79章 紹興提親(上)第242章 準備反擊(上)第341章 噩耗入京(下)第505章 甘陝大捷第725章 酒酬故人第325章 去留兩難第702章 選妃暗流(上)第543章 攻守鏖戰(zhàn)第431章 風雨即來第616章 天不藏奸第691章 香火有繼第20章 繼續(xù)賺錢第44章 一年之約第508章 決戰(zhàn)金殿(中)第257章 另募新兵第416章 遙相掣肘第84章 大婚之喜(上)第523章 反軍勢大第582章 酒後惹禍第399章 收服牟斌第253章 再次升官(上)第469章 金柳臨盆(上)第611章 拜錯菩薩第633章 追剿餘孽第25章 賬簿問題第545章 心存善念第691章 香火有繼第391章 太廟請罪(中)第167章 神秘師叔第105章 少年紈絝第450章 政治交易第507章 決戰(zhàn)金殿(上)第135章 嚴旨徹查第423章 江湖險惡第665章 無可調(diào)和第608章 兵行險著第246章 深宮奪兵(中)第417章 良相良醫(yī)第605章 攻守各難第69章 惹禍千戶第271章 問罪言官第246章 深宮奪兵(中)第461章 與虎謀皮(下)第381章 空負凌雲(yún)第477章 拒虎迎狼第6章 運蹇時乖第481章 金殿殺機第78章 翁婿相見第705章 父子謀職第615章 教育鵬舉第451章 侯爺回府第487章 桃色風波第52章 朋友之義第51章 故人相見第104章 上面有人第457章 本末之別第244章 二女初見第104章 上面有人第12章 原形畢露第627章 共逐失鹿第203章 局勢動盪第572章 詭異聖旨(上)第415章 蕭牆之內(nèi)第115章 禍福與共第548章 攻陷霸州(上)第360章 劉瑾入套
第439章 無需道理第111章 朝堂風浪(上)第508章 決戰(zhàn)金殿(中)第127章 京師水深第17章 化解危局(下)第563章 晉爵維艱第408章 棋逢對手第590章 孤燕棲城第278章 營救聖人(下)第722章 二女相見第141章 秀才動粗第750章 成王敗寇第132章 少年雄心第494章 金殿嘴仗(下)第442章 侯爺回京第79章 紹興提親(上)第420章 白蓮特使第399章 收服牟斌第29章 順流逆流第111章 朝堂風浪(上)第654章 我已入局第23章 二進衙門第611章 拜錯菩薩第280章 城外送別第620章 攻取南昌第216章 改元正德第48章 初來乍到第354章 嚴嵩投靠第134章 東宮聖人第33章 滄海彼岸第629章 成王敗寇(下)第144章 黑白顛倒第465章 不負知己第64章 驟然升官第79章 紹興提親(上)第242章 準備反擊(上)第341章 噩耗入京(下)第505章 甘陝大捷第725章 酒酬故人第325章 去留兩難第702章 選妃暗流(上)第543章 攻守鏖戰(zhàn)第431章 風雨即來第616章 天不藏奸第691章 香火有繼第20章 繼續(xù)賺錢第44章 一年之約第508章 決戰(zhàn)金殿(中)第257章 另募新兵第416章 遙相掣肘第84章 大婚之喜(上)第523章 反軍勢大第582章 酒後惹禍第399章 收服牟斌第253章 再次升官(上)第469章 金柳臨盆(上)第611章 拜錯菩薩第633章 追剿餘孽第25章 賬簿問題第545章 心存善念第691章 香火有繼第391章 太廟請罪(中)第167章 神秘師叔第105章 少年紈絝第450章 政治交易第507章 決戰(zhàn)金殿(上)第135章 嚴旨徹查第423章 江湖險惡第665章 無可調(diào)和第608章 兵行險著第246章 深宮奪兵(中)第417章 良相良醫(yī)第605章 攻守各難第69章 惹禍千戶第271章 問罪言官第246章 深宮奪兵(中)第461章 與虎謀皮(下)第381章 空負凌雲(yún)第477章 拒虎迎狼第6章 運蹇時乖第481章 金殿殺機第78章 翁婿相見第705章 父子謀職第615章 教育鵬舉第451章 侯爺回府第487章 桃色風波第52章 朋友之義第51章 故人相見第104章 上面有人第457章 本末之別第244章 二女初見第104章 上面有人第12章 原形畢露第627章 共逐失鹿第203章 局勢動盪第572章 詭異聖旨(上)第415章 蕭牆之內(nèi)第115章 禍福與共第548章 攻陷霸州(上)第360章 劉瑾入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寿县| 长阳| 故城县| 满洲里市| 阿巴嘎旗| 沈阳市| 甘泉县| 南平市| 获嘉县| 岑巩县| 渝中区| 都昌县| 谷城县| 汶川县| 安达市| 雷波县| 平远县| 栖霞市| 泽州县| 曲靖市| 宝山区| 潢川县| 鱼台县| 平安县| 衡山县| 蓬溪县| 郎溪县| 延安市| 万宁市| 平山县| 睢宁县| 平泉县| 门头沟区| 大丰市| 丹寨县| 绥化市| 丽江市| 新干县| 保康县| 治多县| 巴林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