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678【商賈如猛虎,當在籠中臥】

文淵閣。

王淵放下印度發來的密信,表情雖然平淡,眼神卻帶著疑惑。

莫臥兒皇帝吃了敗仗,一戰丟失十分之一國土,皇帝胡馬雍正在求購大明火器。

在王淵的印象當中,莫臥兒帝國會統一印度,這咋建國只有十多年,就被自己的叛將打得滿頭包呢?

王淵連寫幾封親筆信,一封寫給廣東巡撫王崇,讓他嚴查火器走私亂象;一封寫給大明水師,讓大明水師通知各路海商,不得把火器賣給莫臥兒;一封寫給王芳,讓他盤查所有過往貨物,古吉拉特是與莫臥兒通商的必經之地。

絕不能讓莫臥兒帝國強大起來,王淵今後還要去統治印度,遲早與莫臥兒會有一戰。

舍爾沙的叛亂,比歷史上提前三年。

此人出身於阿富汗地區,投奔巴布爾成爲莫臥兒將領,並常年在孟加拉地區打仗。打著打著,這廝開始養寇自重,沒再繼續吞併孟加拉領土,反而在莫臥兒國內擴張勢力,數年時間就發展成邊疆藩鎮。

現任莫臥兒皇帝胡馬雍,純屬智障,坐視親兄弟割據地方,坐視異族藩鎮不斷壯大。

這傻皇帝忙著發展文化藝術,偏偏他自己還是半文盲,他爹的評價是:“你的信勉強能讀?!?

王芳佔據了古吉拉特的重要養馬地,地盤直接跟莫臥兒接壤。換成別的皇帝,早就警覺起來,胡馬雍竟然喜滋滋搞貿易。他調動國庫資金,大量採購中國奢侈品,甚至答應每年按貿易比例出售戰馬。

只用了一年多時間,早就已經腐化的莫臥兒貴族,爭相搶購中國奢侈商品,錢不夠就加大力度盤剝老百姓。低種姓和賤民榨不出多少油水,這些傢伙就向高種姓開刀,直接導致東部高種姓家族,勾結舍爾沙進行叛亂活動。

去年冬,舍爾沙發動叛亂戰爭,重創皇帝胡馬雍的軍隊,隨即在比哈爾自立爲王,正式建立“蘇爾王朝”。

順便一提,舍爾沙是胡馬雍的老師,這場戰爭是老師跟學生在打。

學生明顯扛不住了,只能向大明求購火器。莫臥兒帝國早就擁有火器,都是從波斯進口的火銃和火炮,但年久失修已經不堪使用,頂多再過一年半載,舍爾沙就能將莫臥兒給滅國。

三封信件寫完,王淵召見回京述職的俞大猷。

“參見太傅!”俞大猷單膝跪地。

王淵笑道:“志輔無須多禮,兵部和都督府都去報道了吧?”

俞大猷說:“已去過了。”

王淵說道:“此次調任你爲遼東總兵,不僅是爲徹查兵變之事,更是要解決遼東的勢家問題?!?

俞大猷說:“請太傅示下?!?

王淵說道:“我會派遣聶豹擔任遼東總督,你協助他將遼東都指揮使法辦,遼東都司今後皆由流職武官擔任。你這個總兵,還有遼東總督、遼東都指揮使,三人一起清查遼東軍田。聽話的從輕發落,不聽話的嚴肅法辦。不要怕激起兵變,有兵變你就去平定,平定不了我讓大寧邊軍幫忙!”

“是!”俞大猷表情嚴肅,知道這回責任重大。

王淵本想鈍刀子割肉,一點點替換遼東武將,結果武進士派了許多過去,迅速被遼東世襲武將拉攏腐化。

去年冬天,遼東出現大雪災,今年春天青黃不接,陸續出現“人相食”級別的災荒,遼陽、撫順、海州全部爆發兵變。說白了,就是底層軍官和普通軍戶活不下去,組織起來殺高級軍官造反搶糧。

只要仔細查看明代中後期的遼東大事記,就知道遼東問題不在異族,而在世襲武將盤剝太甚。只要出現大災,接下來必定是饑荒,再然後就是兵變搶糧。

“去吧,好生整頓遼東。”王淵揮手說。

俞大猷領命離去,隱約覺得這次任務不簡單,恐怕王淵還會有後續操作。

後續操作是啥?

藉著兵變爲由頭,將遼東總兵革職,任命俞大猷爲遼東總兵。再任命聶豹爲遼東總督,聯合俞大猷行動,將遼東都司給拿下,換一個心腹武進士去擔任。如此,遼東總督、都司、總兵,三管齊下徹查遼東軍田,不聽話的一路殺過去!

等在遼東清田完畢,立即設置遼東布政司、遼東按察司,徹底將遼東從軍管變爲民管,同時將遼東的衛所制改爲營兵制。

一旦遼東改革完成,大明就會擁有兩京十五省,多出來的兩個分別是遼東省和交趾省。

既然要玩大動作,那就跟交趾省一樣,直接在遼東搞攤丁入畝,反正殺出來的改革不懼阻力。這兩年在交趾攤丁入畝,可是因造反前後殺了一萬多人,現在交趾的士紳地主們都非常聽話。

“太傅,戶部的揭帖明細,去年歲入三千一百七十多萬兩?!泵o笑著遞過來一份文書。

每年的秋糧,要到翌年二月結算,年末只是大致估算,如今才把去年的歲入統計出來。

王淵喜道:“真破三千萬了?!?

“爲太傅賀!”毛紀、汪鋐、王廷相、張璁四位閣臣抱拳慶祝。

王淵笑道:“是爲大明賀,爲陛下賀,此亦諸位同僚之功,非我一人而能爲之。”

去年秋天,閣臣王憲病故。冬,刑部尚書顏頤壽,因病致仕歸鄉。

於是,中樞重臣再次變動。

張璁授東閣大學士,終於做了內閣輔臣,內閣排名爲:王淵,毛紀,汪鋐,王廷相,張璁。

凌相轉任兵部尚書,曾與王淵一起在遼東督理馬政。

金罍轉任刑部尚書,王淵的同年兼好友。

鄭善夫轉升倉場尚書,王淵的弟子。

桂萼轉升工部尚書,王淵的同年,曾與王淵一起在浙江開海。

常倫轉任刑部左侍郎,王淵的同年兼好友,曾一起在浙江開海。

史道轉任工部左侍郎,王淵的弟子。

硬要說王淵提拔黨羽、排除異己,那也真沒說錯,中樞重臣大部分是王淵自己人。

掌管制敕房寫詔書的,是王淵的同鄉田秋;吏部尚書何瑭,兩個兒子全拜入王淵門下;戶部尚書嚴嵩,更是早早投靠王淵;禮部尚書羅欽順,孫女嫁給了王策。

各部左侍郎,也就吏部宋滄,是楊廷和的門生。兵部方獻夫,是王陽明的弟子。禮部許瓚,純靠政績和資歷提拔。

內閣一團和氣,六部一團和氣。

這種和氣,純粹是攝於王淵權勢,暗地裡早就在爭權了。

王黨內部漸漸分出派系,雖然大家都擁護改革,但彼此利益之爭在所難免。

嚴嵩跟鄭善夫就關係惡劣,之前一個戶部尚書、一個工部左侍郎。工部由於鐵道司的設立,以及每年大量撥款興建水利和邊防,過手的錢財讓戶部看著眼紅,偏偏每次開工還要戶部支援銀兩。而且部分機構財政管轄重疊,導致戶部和工部成爲冤家死對頭。

在多次爭奪財權之後,嚴嵩和鄭善夫的鬥爭已經公開化。

如今更有意思,王淵把鄭善夫調去當倉場尚書,直接負責管理戶部的錢袋子,嚴嵩私底下甚至對王淵產生怨言。

同時,嚴嵩也明白,王淵在刻意敲打他,因爲他上次爭權越界了。

鄭善夫和方獻夫也有矛盾,純粹是學術之爭。

物理學派弟子當中,鄭善夫官做得最大;陽明心學弟子當中,方獻夫官做得最大。兩人各自發展弟子,導致中央朝廷裡面,王淵和王陽明的再傳弟子,不斷髮生學術理念爭執,漸漸影響到鄭善夫和方獻夫兩人。

另外,兵部尚書凌相,工部尚書桂萼,兩人之間已經有了私仇,都是各自那暴脾氣給鬧的。

內閣五位輔臣,除了王淵之外,其餘四個全是橡皮圖章。

可毛紀跟汪鋐這兩位橡皮圖章,仇怨越積越深厚。毛紀的內閣資歷更深厚,但加官和散階卻一直不如汪鋐,直到這兩三年才終於實現反超。汪鋐雖然能力超強,卻喜歡阿諛奉承、弄權徇私,常被自詡清流的毛紀鄙視譏諷。一來二去,兩人就槓起來,已經發展到互相揭短的地步。

至於刑部尚書金罍,可謂樹敵無數,滿朝皆是政敵。他辦事兒喜歡較真,多次懲處權貴子弟,就連皇帝最寵幸的淑妃,淑妃之父都被金罍抓進過大牢。

吏部尚書何瑭,更是一個強力MT。他本身不修邊幅、不拘小節,猶如一個邋遢的糟老頭子,在任免官員時又按政績說話,擋住了很多人的升遷通道,也讓許多重臣感到不滿,他每年收到的彈劾奏章最多!

只有禮部尚書羅欽順,做官堪稱四平八穩,朝野內外一片讚譽之聲,竟找不出一個說他壞話的。

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其實這才屬於正常。

王淵真正警惕的,並非改革被反攻倒算,而是“東林黨”有誕生的徵兆。

“東林黨”不在南京,而在中樞朝廷。

大量士紳商賈,因開海通商而暴富。他們試圖獲得政治力量,一邊培養子嗣科舉做官,一邊讓子嗣拜入高官門下。他們通過政治獻金,想要左右朝廷政策,甚至毛紀、汪鋐兩個死對頭,居然異口同聲建議降低出口關稅。

這些暴富的傢伙,有足夠的資源培養子嗣,數十年之後必然大量入朝做官,到時候滿朝都是幫商賈說話的人,豈非形同“東林黨”?

當然,這些人如今全是王淵的改革助力,他們主動跟南京“在野派”硬剛,在民間大肆鼓吹王淵改革,把皇帝和首輔吹捧爲千古罕見的明君賢相。

朱載堻的兒子繼位,恐怕有夠頭疼的,很容易被商賈階層綁架。

前陣子,朱載堻設宴邀請王淵,君臣二人在西苑閒聊。

朱載堻問:“先生,如今國庫豐盈、四海承平、萬國來朝,還有什麼須當努力的?”

王淵說道:“當防止商賈做大,防止商賈干涉朝政?!?

朱載堻笑道:“先生一力開海,又自辦工廠,世人皆稱先生爲天下第一大賈。先生爲何還要警惕商賈呢?”

王淵回答:“商人逐利,即便坐擁萬金,也會與小民爭一針之利。商賈既已大興,今後商家子弟必定大量爲官,他們只會幫著士紳商賈說話。國家之利,百姓之利,皆可奪之,皆可賣之!”

朱載堻表情嚴肅起來,問道:“先生可是要抑商?”

王淵搖頭說:“不可抑之,只可控之、馭之。商賈猶如猛虎,必須關在籠中,一旦放出就會擇人而噬。陛下只需記得孟子之言,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此‘民’非士紳、非權貴、非商賈,而是天下億萬百姓。民安,則社稷穩固,則天子垂拱而治天下。民危,則國危,則天子有難,則士紳、豪強、商賈興風作浪。利小民而弱士紳、豪強、商賈之策,可爲之;害小民而利士紳、豪強、商賈之策,切不可行之!”

朱載堻若有所思。

409【突如其來的海戰】295【招賢納士】391【回京是不可能回京的】522【鐵道司】504【就硬衝】519【氣學宗師】096【京郊賊亂】517【新鹽法】478【王子復國記之末】655【你他娘真是個人才】079【謝師】105【三人齊聚】233【慫秀才】484【憋屈的皇帝】292【天津之行】618【以孔制孔】320【西國之雄】264【仰吉八里】210【帶皇帝逛窯子】616【火燒孔廟】665【個位數傷亡的滅國之戰】031【對答如流】236【一言不合就抄家】524【八千閹人鐵道工】782【波斯與西域】470【心學大興】436【席書回京】589【漂亮的老虔婆】226【待曉堂前拜舅姑】160【元宵燈會】406【王二封神】479【真正的天竺王】116【第一次朝會】708【結廬而居】338【天朝上國】381【扎佐縣】655【你他娘真是個人才】556【收權】114【滿口胡言】455【來人,給將軍們吃餅】005【以理服人】510【抑棉疏】422【太子師】405【改良計時制度】675【紹豐出海潮】641【報刊管理臨時條例】443【兵指西建州】738【耆那教】339【建造寶船】379【又是陽謀】275【獻俘闕下】592【打開天窗】774【七公子要結婚了】761【第一次北方戰爭】281【新任務:爲皇帝搞錢】724【國主的權威】653【新航道】706【清平驛】461【新大陸】324【無極斬】378【喜峰口】385【寧王起兵】181【渾天如雞子】393【知行合一王大爺】269【火器發威】413【白癡總督與貪玩皇帝】118【豹牌】575【賢相與盛世?】642【對徐達後人開刀】201【首輔重託】258【燒殺搶掠】053【病來病去】067【威名遠播】092【會試第一場】178【朝會被彈劾】314【自投羅網】313【全省通緝】060【神童的附帶作用】471【林見素】319【錢塘觀潮】491【王二郎造陣圖】279【賜服鬥牛,冠加三英】033【兵災】628【下有對策】690【錢的作用】705【傳道】210【帶皇帝逛窯子】764【火槍騎兵建功】706【清平驛】737【什麼是友軍?】492【王尚書】615【死不悔改】389【水戰】576【大BOSS王淵】486【龍城殲敵】716【便宜孫子】438【泰州學派】709【權力交替】747【進軍德里】586【文藝復興】
409【突如其來的海戰】295【招賢納士】391【回京是不可能回京的】522【鐵道司】504【就硬衝】519【氣學宗師】096【京郊賊亂】517【新鹽法】478【王子復國記之末】655【你他娘真是個人才】079【謝師】105【三人齊聚】233【慫秀才】484【憋屈的皇帝】292【天津之行】618【以孔制孔】320【西國之雄】264【仰吉八里】210【帶皇帝逛窯子】616【火燒孔廟】665【個位數傷亡的滅國之戰】031【對答如流】236【一言不合就抄家】524【八千閹人鐵道工】782【波斯與西域】470【心學大興】436【席書回京】589【漂亮的老虔婆】226【待曉堂前拜舅姑】160【元宵燈會】406【王二封神】479【真正的天竺王】116【第一次朝會】708【結廬而居】338【天朝上國】381【扎佐縣】655【你他娘真是個人才】556【收權】114【滿口胡言】455【來人,給將軍們吃餅】005【以理服人】510【抑棉疏】422【太子師】405【改良計時制度】675【紹豐出海潮】641【報刊管理臨時條例】443【兵指西建州】738【耆那教】339【建造寶船】379【又是陽謀】275【獻俘闕下】592【打開天窗】774【七公子要結婚了】761【第一次北方戰爭】281【新任務:爲皇帝搞錢】724【國主的權威】653【新航道】706【清平驛】461【新大陸】324【無極斬】378【喜峰口】385【寧王起兵】181【渾天如雞子】393【知行合一王大爺】269【火器發威】413【白癡總督與貪玩皇帝】118【豹牌】575【賢相與盛世?】642【對徐達後人開刀】201【首輔重託】258【燒殺搶掠】053【病來病去】067【威名遠播】092【會試第一場】178【朝會被彈劾】314【自投羅網】313【全省通緝】060【神童的附帶作用】471【林見素】319【錢塘觀潮】491【王二郎造陣圖】279【賜服鬥牛,冠加三英】033【兵災】628【下有對策】690【錢的作用】705【傳道】210【帶皇帝逛窯子】764【火槍騎兵建功】706【清平驛】737【什麼是友軍?】492【王尚書】615【死不悔改】389【水戰】576【大BOSS王淵】486【龍城殲敵】716【便宜孫子】438【泰州學派】709【權力交替】747【進軍德里】586【文藝復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山县| 天等县| 鄂尔多斯市| 巴塘县| 阳高县| 茌平县| 子长县| 清流县| 钟山县| 宜丰县| 仁布县| 边坝县| 青海省| 肥城市| 鹤岗市| 宁晋县| 镇巴县| 老河口市| 泗阳县| 玉门市| 昆山市| 龙山县| 射洪县| 且末县| 万安县| 县级市| 淳化县| 衡水市| 曲阳县| 离岛区| 营山县| 长治县| 霍州市| 新营市| 九龙坡区| 宣汉县| 清丰县| 鞍山市| 德令哈市| 柯坪县| 平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