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29章 這都是一派胡言!

甘露殿的氣氛略微有些沉悶。

雖然這些事都遠遠還沒發生吧,但畢竟大唐的國號都被革了。

此乃竊國也!

但要是再仔細看看,這竊國者身份又頗有些微妙,歷侍兩代大唐皇帝。

國事乎?家事乎?天下事乎?

貞觀羣臣們心中憋悶之餘又有些茫然了。

畢竟那武氏女如今不過十餘歲尚且懵懵懂懂,何能怪乎?

李世民也不再得意,光幕隨口所說,但在他的眼裡是從沒停歇過的刀光劍影。

魏晉南北朝的王室更迭是最好的範本,但凡國號易更皇室變動,隨之而來的必然對前朝宗室的大肆屠戮。

任用酷吏,扶持武姓子弟,這狄仁傑起步就是一個謀反的帽子,可想而知彼時朝堂是個什麼樣子。

輕嘆一聲,李世民此時反倒是對後世所嘆的那句俗語覺得愈發貼切了:

“此還真可謂,崽賣爺田不心疼。”

眼見夫君和諸位大臣興致都不高——尤其是自己兄長,本來圓圓的大臉都快皺成一個橘子了,相當顯眼。

於是長孫皇后方纔猛然驚覺:

昔日夫君每隔三月經常會興致頗高的與她分享所見。

後世千載之變化,子孫百世之興衰,偶爾還穿插一些什麼江東十萬大帝之類的俏皮話。

但最多的還是對那些貞觀將領發自內心的歡喜。

李靖、蘇定方、劉仁軌、王玄策等等的名字都被長孫皇后記在心裡。

諸位老臣的結局也不經意間入了長孫皇后之耳,既慶幸於杜如晦免去死厄,也苦笑於侯君集與李承幹之謀反不遂。

但奇怪的是從未聽夫君說過兄長長孫無忌如何。

長孫皇后是不相信兄長能一直沉寂的,若是按後世所說她貞觀十年薨,榮寵暫退的情況下夫君又是個念舊情的,復出幾乎是一定的事情。

只是如今聽這…後輩的調侃,似乎絕非好意。

雉奴聯武家女對抗兄長,莫非……

僅僅靠著夫君的避而不談和兄長的表情,長孫皇后便已經猜了個七七八八。

暗歎一聲,此事還是等到之後請兄長來宮中用膳再行說過吧。

當下長孫皇后笑道:

“這狄仁傑倒是個易於變通善爲事之人,且還是太原人氏,陛下倒是可依此而尋了。”

李世民哭笑不得:

“其人多半還是稚童……罷了,回頭尋一尋便是。”

“至於這承認謀反之事……”沉吟了一番,想起來後世曾調侃的唐漢相似的說法,沒想到就連酷吏手段也是如此。

但是再想想這武氏終歸還是因自己兒子掌權甚至還去封禪泰山了,心中頓時又有點鬱悶:

“若不承認謀反,多半便要死於獄中。”

“既如此還不如先行應下,再想辦法尋人去找那武……氏小娘,申訴冤情。”

“而這武氏女若不想酷吏和外戚把持朝政,定然會保下這狄仁傑。”

這些權力爭鬥和玩弄權術的蠅營狗茍手段李世民只是不太屑於用,並非不懂也。

說到這裡李世民反倒又有點恨子不爭了:

“那大理寺能積壓案件一萬七千餘宗,可見政事之怠惰也!”

一年斷案一萬七千而無冤假錯案,在李世民看來可能性無非兩種,要麼這狄仁傑真的是斷案奇才,要麼這些積壓案件多半皆非什麼疑難雜案。

根據現實來看的話,兩者皆有的可能性比較大。

從中一窺兒子的治國手段,李世民只能說不怎麼滿意。

而在旁邊,閻立德也臉帶促狹笑意拉了拉自己弟弟的袖子:親手提拔一個名臣誒。

閻立本目不斜視專心作畫:

時光不等人,他如今要做的可是成大唐丹青聖手,貞觀親臣,根本沒興趣苦熬到二十年後。

彼時仕途有起色又如何?身子骨都不知道成啥樣了,還不如在貞觀奮鬥一番。

陛下成千古一帝,自己成工筆畫之泰山,不比那所謂的黜陟使要強百倍?

【出手關押狄仁傑的是武周時期著名酷吏來俊臣。

武則天統治的武周時期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酷吏政治”,來俊臣就是最鋒利的一把快刀。

地痞流氓出身,因在獄中“善誣善告密”而成功保命,最終傳入武則天之耳,破例以白身授御史之職。

行事辦案時“善族誅、善連坐、善滅門”,屬於是明朝的廠衛見了都得高呼一聲廠公。

其人死整個洛陽爭相慶賀,於鬧市斬首後屍身被百姓剮食僅餘白骨,這便是來俊臣。 因此落在他手裡狄仁傑直接痛快認了所有罪行。

對,老夫就是要謀反,就是看那個臭娘們早就不順眼了!

因此來俊臣也不多逼逼,直接弄了個《謝死表》讓狄仁傑簽字,完了就痛快走流程,當天就敲定了秋後問斬,上刑都省了。

狄仁傑已經是死囚一個了,來俊臣便大喇喇的回去跟武家子弟開趴體去了:

什麼斷案如神,什麼心懷百姓,結果是個軟骨頭嘛,容易拿捏得很。

狄仁傑眼見自己死罪已定,獄卒守衛鬆懈,便賣慘說我都要死了,死前能不能舒服點,讓我兒子過來送一點夏衣夏被?

面對死囚也沒有不同意的道理,於是狄仁傑之子狄遠光就順利來監獄了一趟,並順便帶走了此前給老爹送過來的冬被。

狄遠光回去之後二話不說就將老爹的棉被拆了個稀爛,果不其然裡面藏有一封告冤的親筆信,這是老狄花了大力氣找獄卒借的筆墨,寫在撕下的衣服內襯上,隨後重新縫在棉被中才好不容易送出去的。

小狄也乾脆,捧著老爹的親筆信直奔皇宮面見武則天喊冤。

直至此時則天大聖才覺得事有蹊蹺,左思右想下老太太難得動彈一下,下旨要親自審查此案。

這樁御前審案也非常簡單:

武曌:你謀反了?老狄:我不道啊。

武曌:你都簽字畫押認罪了!老狄:一派胡言!俺可不認。

於是武則天也明白過來,畢竟來俊臣是她一手提拔,手段如何她再清楚不過。

但當時武周剛改國號不到一年,來俊臣就算是豺狗,但對武則天來說也是一條能撕扯李唐遺忠骨肉的好狗。

最終狄仁傑被明貶暗保,死罪免去,但外放貶謫爲彭澤令。

就此老狄也成功脫離了洛陽這個大漩渦,暫時出京快活逍遙去了。

但此事的餘波並沒有那麼容易平息,或者說,武則天耗費十年的奪國造勢已經逐漸顯露了反噬的跡象。

跟老狄一起被誣告的總共有七人,老狄成功脫身,其他六人的死罪也被免去,同樣改爲貶職外放。

其中有一個叫崔宣禮的,他有個大外甥霍獻不學無術,靠著學來俊臣誣罪告密也成功當上了刺史,眼見舅舅無罪釋放,這個大外甥或許是爲了表忠心,或許是爲了在武則天這兒露個臉求升遷,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對老太太擲地有聲:

陛下您要是不把我舅舅定罪砍死,我就撞死在這裡!

說罷就一頭撞在地上血流滿地,後來崔宣禮依然還是免死外放,但直至老死江夏都未回京。

霍獻當然沒撞死,畢竟撞死了還怎麼升官發財嘛。

只不過接下來一年都是頭上打著綠色的繃帶去上朝的,還特意把官帽往上擡,好將繃帶露出來。

這便是酷吏政治的餘波。

另一邊則是老太太爲了當皇帝舉行的聲勢浩大的造勢最終也傳入了民間。

武周立朝後的連續三年時間裡,祥瑞就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源源不絕的冒了出來。

今天那個州府獻上來一塊白底赤紋的石頭說這塊大石頭對陛下忠心啊。

明天另個縣城抓來一隻肚子上寫著個“天子萬萬年”的烏龜,說這昭示了武周的萬世基業哇。

直到三省六部財政告急聯名去求老太太,武則天方纔下令,祥瑞照收,但是不會有賞錢了,民間方纔罷休。

此時的武周,雖然神都洛陽有酷吏殺的滿城風雨,天下州縣有遴選祥瑞以求一朝暴富。

但老太太都渾不在意,畢竟好不容易纔當上皇帝。

她的快樂,纔剛剛開始呢。】

甘露殿中李世民微微仰頭,對自己預判正確絲毫不感到意外。

只是,此前觀光幕所說的初唐功業,李世民覺得大唐可以非常有底氣的說一句,唐以武立國。

但如今看著其內興酷吏外造祥瑞,李世民發自內心的覺得興味索然。

因爲這樣的局勢讓他忽然想起來了那被後世不喜的司馬晉。

門閥世家都只能看到自己的蠅頭小利,互相傾軋,最終反倒是讓胡人撿了便宜,離亂數百年。

兒子揮霍他的遺產,這個身份複雜的兒媳婦多半也承了貞觀遺澤,結果最終反倒弄出來這般上不得檯面的武周。

搖搖頭,瞧著光幕中述說的人物,李世民哂笑:

“這霍獻倒是個妙人兒,不爲閹人倒是浪費了這份資才。”

杜如晦啞然,打心眼裡覺得還好此刻旁邊的沒有內侍,不然多半是要叫屈的。

長孫皇后的鄙夷很是直白:

“大家何須用此小人?徒污宮城也。”

“忠良純人,可炳千古,此等小人,時境過千年也依然遭人恥笑。”

第441章 秀下限的皇帝159.第15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255.第255章 留在人間第450章 玄宗青春限定版321.第321章 唐失朝鮮第55章 後漢亡矣第612章 也就還行336.第336章 孔明師傅274.第274章 投唐一念起第727章 馬可波羅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262.第262章 糖葫蘆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133.第133章 進獄系第654章 洪武大典177.第177章 舊人第447章 兄友弟恭與父慈子孝第63章 三國與認知失調第494章 千年大假史第27章 帶兵愈多 實力愈弱?第398章 兩大一小同生死第108章 一年始動第520章 北宋三興學第95章 伐吳?伐魏?第724章 生不逢時240.第240章 十軍而圍第708章 封建國有經濟268.第268章 插足雍涼229.第229章 顏真卿第75章 三丟二請第654章 洪武大典395.第394章 最豐富的家底第18章 雲妹366.第365章 誰識天下英雄114.第114章 漢民猶存166.第166章 糖衣炮彈第630章 南北之爭第623章 提兵百萬紅海上276.第276章 滅國如喝水第535章 狄青與大宋夢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784章 留個體面194.第194章 世代努力與十年苦讀167.第167章 太陽之子孫仲謀368.第367章 鐵索連舟第693章 時代侷限性第36章 驅儺246.第246章 誓殺汝172.第172章 一脈相傳第586章 北定中原第40章 荊襄隱事第410章 你一直在笑根本沒停過第709章 一門三賢帝第72章 昭烈廟334.第334章 排隊槍斃第677章 最簡單的打法122.第122章 大陳設121.第121章 大漢忠良馬滅爸第799章 雄風猶存第75章 三丟二請第426章 朕跟武侯熟得很第803章 奉天靖難第665章 兩難無所選288.第288章 同一個劇本320.第320章 公理之城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150.第150章 漢兒盡作胡兒語第640章 有羨慕但不多第668章 曹副丞相風評被害347.第347章 荊南起勾連226.第226章 四萬義軍第67章 江陵倒貼三百金第675章 太平方是讀書時第685章 最後悔的事140.第140章 臉探草叢259.第259章 大唐軍制162.第162章 燕雲十六州219.第219章 哭錯墳369.第368章 喚我徵東將軍第491章 近代曙光第645章 風流之譽第760章 海寇掠陣第727章 馬可波羅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56章 三國混學第795章 林賢案第24章 高鐵在手 漢室我有250.第250章 打不過猴子第756章 諸多交代第417章 儀表堂堂198.第198章 世家跪族第640章 有羨慕但不多第533章 我要當館長第763章 兄弟相會116.第116章 志若鴻鵠第70章 蜀都第587章 五七對開第9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4章 跨躡
第441章 秀下限的皇帝159.第15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255.第255章 留在人間第450章 玄宗青春限定版321.第321章 唐失朝鮮第55章 後漢亡矣第612章 也就還行336.第336章 孔明師傅274.第274章 投唐一念起第727章 馬可波羅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262.第262章 糖葫蘆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133.第133章 進獄系第654章 洪武大典177.第177章 舊人第447章 兄友弟恭與父慈子孝第63章 三國與認知失調第494章 千年大假史第27章 帶兵愈多 實力愈弱?第398章 兩大一小同生死第108章 一年始動第520章 北宋三興學第95章 伐吳?伐魏?第724章 生不逢時240.第240章 十軍而圍第708章 封建國有經濟268.第268章 插足雍涼229.第229章 顏真卿第75章 三丟二請第654章 洪武大典395.第394章 最豐富的家底第18章 雲妹366.第365章 誰識天下英雄114.第114章 漢民猶存166.第166章 糖衣炮彈第630章 南北之爭第623章 提兵百萬紅海上276.第276章 滅國如喝水第535章 狄青與大宋夢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784章 留個體面194.第194章 世代努力與十年苦讀167.第167章 太陽之子孫仲謀368.第367章 鐵索連舟第693章 時代侷限性第36章 驅儺246.第246章 誓殺汝172.第172章 一脈相傳第586章 北定中原第40章 荊襄隱事第410章 你一直在笑根本沒停過第709章 一門三賢帝第72章 昭烈廟334.第334章 排隊槍斃第677章 最簡單的打法122.第122章 大陳設121.第121章 大漢忠良馬滅爸第799章 雄風猶存第75章 三丟二請第426章 朕跟武侯熟得很第803章 奉天靖難第665章 兩難無所選288.第288章 同一個劇本320.第320章 公理之城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150.第150章 漢兒盡作胡兒語第640章 有羨慕但不多第668章 曹副丞相風評被害347.第347章 荊南起勾連226.第226章 四萬義軍第67章 江陵倒貼三百金第675章 太平方是讀書時第685章 最後悔的事140.第140章 臉探草叢259.第259章 大唐軍制162.第162章 燕雲十六州219.第219章 哭錯墳369.第368章 喚我徵東將軍第491章 近代曙光第645章 風流之譽第760章 海寇掠陣第727章 馬可波羅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56章 三國混學第795章 林賢案第24章 高鐵在手 漢室我有250.第250章 打不過猴子第756章 諸多交代第417章 儀表堂堂198.第198章 世家跪族第640章 有羨慕但不多第533章 我要當館長第763章 兄弟相會116.第116章 志若鴻鵠第70章 蜀都第587章 五七對開第9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4章 跨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市| 盐城市| 牡丹江市| 山阳县| 新龙县| 昆明市| 象山县| 芦山县| 连云港市| 盐边县| 龙山县| 丹凤县| 潢川县| 开远市| 无极县| 平度市| 滨州市| 郎溪县| 屏边| 三亚市| 休宁县| 镇宁| 绵阳市| 崇仁县| 大厂| 邻水| 英吉沙县| 济源市| 综艺| 兴宁市| 阳原县| 聂拉木县| 乐业县| 涿州市| 鲁山县| 温泉县| 临汾市| 石棉县| 东乡| 寿宁县| 新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