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67.第167章 太陽之子孫仲謀

第167章 太陽之子孫仲謀

劉備是被自己三弟拽起來的。

“大哥何必作此兒女姿態?!”

“阿斗性子柔弱,便帶他多歷戰陣便是!”

張飛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記憶向來可以:

“光幕此前不有說?天子守國門!俺看就適合阿斗。”

“不然即便還於舊都,阿斗萬一成了那唐時那甚麼懿宗的鳥樣,不也是禍事?”

劉備回憶起來,記起這位晚唐的皇帝對歸義軍處處提防,張議潮苦心孤詣打通涼州,無功反貶,河西經歷失而復得再復失。

“翼德將軍說的有理。”龐統也爲張飛幫腔:

“吾等興漢之業漫漫,收漢中之後便要北望雍涼,往西復西域舊土,往東收還有關中和中原。”‘

“江東、北胡皆要處理,那朝鮮和倭奴也都要去看看,更有南洋身毒等等……”

張飛聽得眼睛閃閃發亮,一巴掌拍到龐統肩膀上給拍了個趔趄:

“還是軍師記得清楚!這些事情俺老張能爲大哥完成一件就心滿意足了!”

龐統對張飛的恩將仇報怒目而視。

對於龐統的話,益州三人反應也不一:

張鬆表情狂熱,只覺得自己當初眼光真的沒錯,主公乃雄主,身短志不短的他,終能一展胸中抱負!

法正更多的是欽佩,主公比自己起點還低呢!但竟能拼搏至此並且有鯨吞天下之心,他法孝直當伴隨左右!

劉巴則是捏了捏袖子中的書,只覺得自己當初在荊州時候真是徒勞奔波,兜兜轉轉三年,又重新回到了起點。

因爲阿斗被養廢這事兒而面色稍慚的孔明忽然想起來了《帝範》。

千古一帝寫的爲帝指導應該有一些參考價值?

不過……孔明心底尋思著,蜀中若定,當首立醫學。

消渴癥這種聽到現在還是不太明白的暫且不說,孔明的目光依次滑過法正劉巴兩人。

早亡的人有點多,這極不正常。

不求如後世一般有那神鬼莫測的醫學,就算只爲了預防早亡,孔明也覺得該立醫學!

【不過貴族這東西,終歸還是離咱們比較遙遠,有個很經典的問題問如果在三國當百姓,哪個國家比較好?

而這個問題首先有一個清晰的大前提,那就是三國依然屬於亂世。

與唐詩宋詞差不多地位的元曲,有一個雜劇名爲《幽閨記》,其中有一句話說的很好:

寧爲太平狗,莫作亂世人。

三國也差不多,本質上來說也是一個比爛的情況。

其中季漢的百姓生活相對簡單,諸葛亮治蜀篇咱們已經詳細說過,水利、鹽鐵、律法、耕種等等基本都被梳理過,打了一個相當厚實的底子。

東晉桓溫徵蜀時見到了一個百歲老人,他是武侯時代的一個小吏,桓溫對武侯好奇的很,便問他武侯比起當今如何?

這個小吏回答的也很簡潔:

葛公在時,不覺其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

從中可以窺見蜀中百姓的生活水平在武侯去世後便處於下坡路,後來蔣琬費禕屬於蕭規曹隨,阿斗這個肥宅跟宦官一起鬥蛐蛐,禍害民生相對有限。

最終亡國前夕東吳的薛珝出使季漢,回來的報告是“民皆菜色”,菜色而非饑饉之色,大概就是說吃的不怎麼好。

既然東吳的薛珝如此評價,那麼東吳是不是就過得很好呢?

但實際上可能不管怎麼算,東吳的民生應該相對都是墊底的,大約比較像印度。

資料之一是夷陵之戰前駱統的奏疏。

駱統算是江東少有的會惦記百姓的官員,在奏疏中描述了他親眼見到的底層生活:

因爲征戰和疫病,郡縣凋敝田產荒蕪,鄉間農戶基本就是鰥、寡、老、殘,少見壯丁。

貧苦百姓和屯田的兵士,因爲無力撫養甚至會親手溺斃孩子。

勞役徵調頻繁,貧苦之人被肆意使喚,稍微有些家底的人也不惜散盡家財賄賂以求避免被徵調。

資料之二是走馬樓出土的吳簡。

江東等階分明,在孫家和四大姓之外,百姓被分爲上品、中品、下品、下品之下四個等階。

下品戶和下品之下基本就屬於赤貧,面對交不起賦稅的這個羣體,江東的官府表示,這好辦,去當奴隸吧。

吳簡中記載了這類特殊徭役:給州吏、給縣吏、給縣卒、給郡吏、給鍛佐、給三州倉父、給度卒等等。

一旦被官府安排這類徭役,就需要將役種錄入戶籍終身跟隨,不能拒絕,隨時聽調,且沒有結束時間。

在咱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套等階體系跟隔壁的印度有點像,咱們建立周朝時候,古印度發明了四瓦爾那制度,也就是俗稱的種姓制度。

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階分別從事祭祀、武士、農商、賤業,下面還有被稱作不可接觸者的賤民達利特。

也是因爲印度的這套制度,征服者從開伯爾山口來來去去滄海桑田,種姓制度屹立不倒直到今天。

合理推測孫權就是被印度母親放入恆河,沿著海岸線過大洋入長江,成爲江東天選之子。

碧眼紫髯就是他身爲印度教太陽之子的明證!

當然以上僅作玩笑話,九泉之下的仲謀兄切勿當真。

因此,作爲江東百姓如果不幸成了四品中的下兩品,過的生活無疑是三國中的墊底。 另外也不要認爲江東的下兩品百姓很少,從走馬樓出土的調役記錄看:

上品沒有出現過,中品僅出現過一次,其餘服役記錄皆爲下品和下品之下。】

大唐君臣只覺得是真的長了見識。

完全不同的土地,更加迥異的制度。

“這印度的瓦爾那……不,種姓制度,是個什麼東西?”

李世民覺得那詞實在拗口,所以也用種姓稱呼。

杜如晦表情充滿探究,另拿一紙將那印度的四等級加一賤民單獨寫在紙上,傳遞給衆臣傳閱,並道:

“這瓦爾那應是番語之音,種姓二字應是後世總概其意而得名。”

“這番邦之制頗爲野蠻,難怪此前光幕說此地歷經戰亂而不倒,這番制還能延續千年。”

房玄齡看著後面玩笑之語猜測:

“這印度教以國爲名,莫不是印度亦無國君,以教治國?”

“只是……那佛教呢?”

長孫無忌接口道:

“吾等所知頗少,不妨先依此猜測。”

“祭祀通神明,因此這婆羅門便是如陛下一般口含天憲。”

“其餘等階依次類推便知,剎帝利如文臣武將,下兩品如百姓。”

至於賤民就更不稀奇,大致似於一個所有人都可以使喚的家奴?

李世民也明白過來,首先便是盯著開伯爾山口的名字若有所思:

真是拗口,早晚有一天給你改了名!

隨即便道:“如此之制,不論學識能力,只察其出身,與我唐大相徑庭。”

“難怪這印度被異族輪番征伐,民無死戰之心,士無保國之志,如何戰?”

不……李世民在心裡又搖了搖頭,這種姓制度下到底哪一姓屬於百姓還真的很難說了。

但帶來的好處也是看得見的,那便是征服成本大大降低,多好的一個軟柿子啊。

沒看長侯君集和尉遲敬德眼睛都發亮了麼?就連長孫無忌也蠢蠢欲動了。

只是不知這在印度輪番征伐的異國爲何不在那開伯爾山口修築工事?

李世民心裡覺得頗爲奇怪:只要堵死,在這印度豈不是高枕無憂了?

杜如晦則提出了另一個角度看法:

“看後世與印度之爭,觀其出軍路線,莫非這被稱作喜馬拉壓山脈的天塹,其中亦有山口?”

長孫無忌思索了一下搖頭:

“後世多非凡手段……”

李世民頗爲動心:“選一機敏之人,遣勁卒保護,攜蔗糖扮商賈,入吐蕃打探情況。”

“既然吐蕃生長於斯,若有去印度之捷徑,他們也必然清楚。”

於是此事便暫且壓下。

李世民這纔有空盯著後世調侃孫權的話語嘿嘿直樂。

相較之下看來他還是挺受後世喜愛的嘛,至少無如此戲謔之語。

甚至他李世民還得感謝孫仲謀呢,若不是其迫民如此,安能聞聽這印度之制?

……

益州三人盯著那百歲舊吏評武侯的話有點驚訝:

“如此身後名?”

張飛沾沾自喜:“這算得上什麼?蜀中百姓還給軍師立了武侯祠傳承千年香火不絕呢!”

劉備龐統趙雲糜竺一起猛點頭,只覺得與有榮焉。

然後張飛接自喜著道:

“軍師更是跟俺兄長合祀立廟,廟匾雖書昭烈廟,百姓只稱武侯祠,足可見軍師得蜀中百姓之民心。”

劉備的眼神微妙了起來,盯著自己三弟瞧了一眼道:

“白水關有仲邈把守萬無一失,翼德不妨先在成都留駐半月。”

“等成都河道疏浚完畢,再回白水關鎮守不遲。”

張飛摸了摸腦袋只覺得大哥也變得喜怒無常了起來,只能委屈的應了一聲。

爲了緩解打破尷尬,張鬆主動活躍氣氛道:

“臥龍既有忠武之諡,那想來齊名的鳳雛亦留名青史。”

龐統迎著張鬆殷勤的目光張了張嘴巴,但一個字都說不出來,活像一條上了岸的魚一般。

下一更約九點,感恩miao

(本章完)

370.第369章 幽並爭鋒第668章 曹副丞相風評被害第89章 其才非凡第610章 好男兒不豁達第85章 玄德念陸遜第514章 雍熙北伐第529章 西市更有性價比第652章 東海十字路口第52章 江陵之謀第634章 唯死戰256.第256章 隋唐嘉話第781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9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700章 大爭之勢第434章 十日動天下第742章 不好意思放錯了283.第283章 新的經驗寶寶第732章 謝謝大哥368.第367章 鐵索連舟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第601章 損天下肥私己283.第283章 新的經驗寶寶118.第118章 圓車船第486章 最好吃的朋友第671章 募糧徵丁第548章 三呼渡河遺恨第414章 爛攤子314.第314章 皇極女皇請一天病假第11章 老曹家血脈有問題啊第594章 退而不休第577章 家與天下第55章 後漢亡矣第39章 襄樊戰略155.第155章 一騎當千233.第233章 蘇定方第38章 一斛涼州第652章 東海十字路口第494章 千年大假史第697章 我可以解釋321.第321章 唐失朝鮮第755章 大漢萬年第444章 照本宣科第785章第534章 趙大微服出行記224.第224章 兩死之道第618章 贅婿噬主315.第315章 女皇亦能舞第603章 耶律約翰第479章 天子大蠟八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第747章 三文錢第452章 苦一苦兄弟第458章 權限關閉第399章 先察使第83章 抄了!第517章 但無能351.第350章 街亭大舞臺378.第377章 人生贏家劉勝121.第121章 大漢忠良馬滅爸第23章 馬老五248.第248章 三辭三請劉玄德356.第355章 擊砲267.第267章 閻行第806章 暢所欲言286.第286章 崽賣爺田不心疼第79章 武侯祠380.第379章 是歲大疫第677章 最簡單的打法第436章 不給的你不許爭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654章 洪武大典第483章 撐船打鐵磨豆腐第817章 汝乃諸葛軍師之弟第603章 耶律約翰362.第361章 乘風而起157.第157章 我有大軍名仁德301.第301章 傳訊望樓305.第305章 我四弟天下無敵第510章 生辰飲毒酒第585章 舊都洛陽185.第185章 九品中正第754章 看得見摸得著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320.第320章 公理之城第83章 抄了!第3章 阿斗也是不爭氣的第31章 科技進步點第702章 爭利之世194.第194章 世代努力與十年苦讀第56章 三國混學155.第155章 一騎當千第796章 你每自做332.第332章 慷慨的逾制第555章 父愛如山第87章 縣內二十三事380.第379章 是歲大疫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第592章 大炮開兮
370.第369章 幽並爭鋒第668章 曹副丞相風評被害第89章 其才非凡第610章 好男兒不豁達第85章 玄德念陸遜第514章 雍熙北伐第529章 西市更有性價比第652章 東海十字路口第52章 江陵之謀第634章 唯死戰256.第256章 隋唐嘉話第781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9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700章 大爭之勢第434章 十日動天下第742章 不好意思放錯了283.第283章 新的經驗寶寶第732章 謝謝大哥368.第367章 鐵索連舟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第601章 損天下肥私己283.第283章 新的經驗寶寶118.第118章 圓車船第486章 最好吃的朋友第671章 募糧徵丁第548章 三呼渡河遺恨第414章 爛攤子314.第314章 皇極女皇請一天病假第11章 老曹家血脈有問題啊第594章 退而不休第577章 家與天下第55章 後漢亡矣第39章 襄樊戰略155.第155章 一騎當千233.第233章 蘇定方第38章 一斛涼州第652章 東海十字路口第494章 千年大假史第697章 我可以解釋321.第321章 唐失朝鮮第755章 大漢萬年第444章 照本宣科第785章第534章 趙大微服出行記224.第224章 兩死之道第618章 贅婿噬主315.第315章 女皇亦能舞第603章 耶律約翰第479章 天子大蠟八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第747章 三文錢第452章 苦一苦兄弟第458章 權限關閉第399章 先察使第83章 抄了!第517章 但無能351.第350章 街亭大舞臺378.第377章 人生贏家劉勝121.第121章 大漢忠良馬滅爸第23章 馬老五248.第248章 三辭三請劉玄德356.第355章 擊砲267.第267章 閻行第806章 暢所欲言286.第286章 崽賣爺田不心疼第79章 武侯祠380.第379章 是歲大疫第677章 最簡單的打法第436章 不給的你不許爭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654章 洪武大典第483章 撐船打鐵磨豆腐第817章 汝乃諸葛軍師之弟第603章 耶律約翰362.第361章 乘風而起157.第157章 我有大軍名仁德301.第301章 傳訊望樓305.第305章 我四弟天下無敵第510章 生辰飲毒酒第585章 舊都洛陽185.第185章 九品中正第754章 看得見摸得著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320.第320章 公理之城第83章 抄了!第3章 阿斗也是不爭氣的第31章 科技進步點第702章 爭利之世194.第194章 世代努力與十年苦讀第56章 三國混學155.第155章 一騎當千第796章 你每自做332.第332章 慷慨的逾制第555章 父愛如山第87章 縣內二十三事380.第379章 是歲大疫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第592章 大炮開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安县| 上犹县| 闽侯县| 长葛市| 梓潼县| 中江县| 托克逊县| 濮阳市| 樟树市| 高邮市| 右玉县| 阿图什市| 封开县| 伊春市| 双江| 修水县| 正宁县| 赤水市| 繁昌县| 綦江县| 黎城县| 确山县| 茂名市| 金坛市| 广元市| 灵武市| 安泽县| 湘潭县| 酉阳| 枣庄市| 新乐市| 上栗县| 老河口市| 永嘉县| 茶陵县| 福鼎市| 丁青县| 高邮市| 海兴县| 手游| 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