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二十一章 勢如破竹(上)

紀渾河一戰,聯軍最後的三十萬騎兵全軍覆沒,除了近十萬人戰死外,包括塞爾柱帝國太子薛喬厄在內的其餘二十萬人都成爲了夏軍的戰俘,同時夏軍還繳獲了大量的戰馬,這些戰馬加上在忒耳迷城內的所有繳獲的糧草、軍械和金銀珠寶足夠支持秦王李哲未來三到五年的持續作戰了。

在聯軍投降以後,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擺在了秦王李哲和安西大都護李毅的面前,那就是這將近三十萬戰俘該如何處置,一些戰俘已經餓死或者病死了,這可是三十萬人,每過一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糧草,而現在對於李哲來說糧草是及其珍貴的。

紀渾河南岸夏軍大營內。

李毅向秦王李哲說道:“王爺,雖然我們現在打贏了,但是現在依舊有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有三十萬戰俘,即便是不讓他們吃飽,每日所需要的糧草也是十分巨大的,完全就是一種浪費?!?

秦王李哲看向李毅問道:“那叔父的意思是?”

“將他們全部都殺掉?!崩钜阊壑虚W過一絲殺機說道。

秦王李哲大驚說道:“三十萬人都殺了?這也太殘暴了吧!”

李毅對秦王李哲說道:“我的王爺啊!這自古以來戰場上哪有不殘忍的,他們是敵人,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秦王李哲想了想以後說道:“叔父我們爲何不將他們爲我們所用呢!”

“爲我們所用這怎麼可能,到時候萬一他們反叛怎麼辦?”李毅向秦王李哲質問道。

“既然小侄讓他們歸附,自然有辦法然他們死心塌地的爲我們賣命,無非就是四個字‘威逼利誘’。”秦王李哲對李毅說道;“這三十萬戰俘不可能全部都活著,我們要的只有最強者,他們當中只有最強的人才能夠活下來。”

“王爺的意思是讓他們自相殘殺?”李毅滿臉震驚的向秦王李哲說道。

李哲的這個想法燕王李慶就曾經在倭國用過,當然李慶並沒有將這個方法告訴任何人,李哲的這個想法只能說是碰巧了,既然最終決定了,那就開始實施,次日由李毅主持,在夏軍的威逼下三十萬聯軍戰俘爲了活命開始自相殘殺;對於選人的標準李哲一開始定下的是十萬人,可是在李毅的堅持下最終確定只招收五萬人。

這五萬人全都都是踩著同伴的屍體活下來的,他們當中也有人想過要反叛,但是最終都夏軍給殺了,而且手法及其殘忍所有反叛者全都被五馬分屍,而且讓所有的僕從軍都看著,以此來恐嚇他們,當然給他們一棒子也會給他們一個甜棗,至於獎勵無非就是金錢和女人而已。

在剿滅聯軍的威脅以後,秦王李哲正式在忒耳迷城內宣佈新秦國成立,這也是七大諸侯國當中第一個宣佈正式建立的第一哥諸侯國,在新秦國成立以後,安西大都護李毅正式上述夏皇李秉常辭去安西大都護的職位,同時被封地在新秦國內的貴族也開始齊奔秦王李哲的麾下;隨著新秦國的建立,新秦軍也成立了。

新秦軍一共有二十五萬大軍,其中二十萬正規軍和五萬僕從軍;這二十萬正規軍包括兩個重型火器軍和兩個精騎軍,全軍共有馬匹超過六十餘萬匹;這些就是目前秦王李哲的全部家底,在僕從軍成立以後,新秦軍開始了南下的征程,而安西軍和部落聯軍則返回到鐵門關以北。

新秦國目前的疆域還十分的狹小,西至大漠東到帕米爾高原,北與大夏王朝的鐵門關相連,南部到達紀渾河;只不過這個疆域只是臨時的,隨著秦王李哲大軍繼續南下進攻塞爾柱帝國,新秦國的疆域還會持續的擴張。

在秦王李哲在忒耳迷城與塞軍大戰的時候,雍王李襄和李思齊也率領大軍在猛攻尼薩城,這裡是塞爾柱帝國在西北部唯一的一座堅固的城池,城內有老將塞維奇和大將奧廖爾,城內如今還有三十萬塞軍,不過現在塞軍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了,在夏軍重炮的轟擊下,尼薩城的城牆已經支撐不住了。

尼薩城北,夏軍大營內。

“王爺,剛剛得到消息,秦王殿下已經攻下了忒耳迷,並且消滅了塞軍與伽色尼聯軍六十萬人,如今秦王殿下已經正式宣佈建立新秦國了,暫定都在忒耳迷城,不過現在新秦軍已經南下進攻巴里黑城了?!崩钏箭R進入到中軍大帳後對雍王李襄說道。

雍王李襄說道:“看來我們也要抓緊時間了,咱們這裡的條件可是要比二弟哪裡的好多了,要是明日在攻不下尼薩城,那本王可就真沒有臉見二弟了。”

次日清晨在李襄率領夏軍發動進攻的時候,夏軍突然發現原本困守在尼薩城內的塞軍竟然跑了,後來才知道塞軍竟然逃到了阿皮維爾德,在拿下尼薩城以後,李襄只是留下部分兵力駐守,隨後返回玉龍傑赤城宣佈建立新雍國,並建立新雍軍;得力於當初夏皇李秉常留下的底子,新雍國基本上繼承了當初新晉國的疆域,包括整個花剌子模地區和欽察草原,按照當初夏皇李諒祚的規劃,花剌子模是被一分爲二的,顯然現在並沒有。

雍王李襄在玉龍傑赤城正式建立新雍國後,並沒有立刻展開西征,而是休養生息,畢竟雖然有新晉國留下的底子,但是現在新雍國並不是很強大,新雍軍現在只有十五萬大軍,其中火器軍只有三萬,火炮就更加少的可憐只有三十門,而且新雍國的儲糧並不多,因此現在對於李襄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編練大軍和儲備糧草。

而秦王李哲可沒有這麼清閒,新秦軍在抵達巴里黑立刻展開了猛烈的攻城,巴里黑是塞軍在紀渾河南的一個重要的城池,城內同樣存放了不少塞軍儲備的糧草軍械,當然這些沒有辦法和忒耳迷城內的相比較,數量大概是忒耳迷城內的三分之一左右,不過這也是一筆數目不小大的輜重了,重要的是巴里黑並沒有躲在塞軍駐守。

新秦軍的僕從軍在炮火的掩護下,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拿下了這座重鎮,而僕從軍傷亡不足三千,新秦軍更是一個都沒有傷到;在拿下巴里黑之後,秦王李襄和新秦國國相李毅分兵兩路分別向東西兩面掃蕩,李毅率領兩萬僕從軍和五萬新秦軍精銳組從西路軍進攻卡里浦、撒普爾幹、安狄枯等地的城池和城堡;秦王李哲則率領其餘主力大軍進攻塔裡寒、吧哈蘭、八魯灣等地這裡已經是伽色尼王朝的地盤了。

第36章 班師回朝第357章 絕境第519章 共同防禦條約第554章 島津家的選擇(中)第492章 諸王野心(上)第332章 刮地三尺(下)第133章 大敗而歸(上)第528章 水師‘海盜’(中)第149章 進退維谷(中)第489章 驚人發現(上)第205章 兵臨永安山第36章 班師回朝第183章 趁火打劫(下)第474章 皇宮的爆炸聲第233章 遼東風雲(中)第176章 二十一歲是個坎(中)第685章 對倭兵的獎勵第599章 叛逃第584章 糧道(中)第220章 出擊(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晉王的秘密(上)第472章 遼國求援第410章 爲生存而戰(中)第40章 剛柔並濟第56章 世界上最窮酸的皇帝(上)第403章 麻魁軍(上)第490章 驚人發現(下)第432章 從天而降(下)第370章 激戰(上)第688章 豐厚的條件(上)第347章 三皇會盟(中)第641章 攻掠蘇湖(上)第163章 微服探訪(下)第672章 解圍第134章 大敗而回(下)第597章 德州之戰(下)第197章 幽燕風雲(下)第405章 主動出擊第509章 蕭遠山的選擇第565章 河東危局(上)第384章 決戰(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膨脹的李鉞(上)第469章 大名之戰(續)第501章 廣陽王的謀劃(下)第126章 打造商業帝國第192章 大京觀第715章 堅壁清野第680章 探營第397章 身先士卒(中)第373章 兩敗俱傷第528章 水師‘海盜’(中)第339章 危機第七百八十五章 抄窩行動(下)第347章 三皇會盟(中)第323章 火攻第623章 御駕親征第426章 王者回歸第114章 遼國驚變(下)第253章 汴京風雲(續)第141章 大同攻防(上)第394章 攻城(上)第50章 殺戮第555章 島津家的選擇(下)第472章 遼國求援第729章 夏軍的反擊(上)第489章 驚人發現(上)第262章 否認第七百九十二章 反間計(上)第608章 汴梁風雲(上)第230章 佈局(上)第510章 大宋危機第514章 南進戰略(上)第七百八十三章 登陸第143章 渾水摸魚(上)第七百三十五章 川蜀決戰(上)第205章 兵臨永安山第172章 夜宿青樓(續)第604章 勇者無敵(下)第131章 血戰飛狐關(上)第169章 夜宿青樓(上)第441章 種師道的反擊(中)第468章 大名之戰(下)第89章 宋使到來(下)第131章 血戰飛狐關(上)第637章 渡海作戰(上)第107章 無恥皇帝(下)第338章 諒祚的疑慮第59章 世界上最窮酸的皇帝(續)第707章 晉王的歸宿第329章 勢如破竹第715章 堅壁清野第698章 動盪的宋廷第56章 世界上最窮酸的皇帝(上)第484章 李諒祚的私庫第357章 絕境第七百四十六章 暗流涌動(下)第366章 一個小兵的故事(上)第375章 戰略部署第283章 吉爾吉斯之戰(下)第722章 冊封
第36章 班師回朝第357章 絕境第519章 共同防禦條約第554章 島津家的選擇(中)第492章 諸王野心(上)第332章 刮地三尺(下)第133章 大敗而歸(上)第528章 水師‘海盜’(中)第149章 進退維谷(中)第489章 驚人發現(上)第205章 兵臨永安山第36章 班師回朝第183章 趁火打劫(下)第474章 皇宮的爆炸聲第233章 遼東風雲(中)第176章 二十一歲是個坎(中)第685章 對倭兵的獎勵第599章 叛逃第584章 糧道(中)第220章 出擊(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晉王的秘密(上)第472章 遼國求援第410章 爲生存而戰(中)第40章 剛柔並濟第56章 世界上最窮酸的皇帝(上)第403章 麻魁軍(上)第490章 驚人發現(下)第432章 從天而降(下)第370章 激戰(上)第688章 豐厚的條件(上)第347章 三皇會盟(中)第641章 攻掠蘇湖(上)第163章 微服探訪(下)第672章 解圍第134章 大敗而回(下)第597章 德州之戰(下)第197章 幽燕風雲(下)第405章 主動出擊第509章 蕭遠山的選擇第565章 河東危局(上)第384章 決戰(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膨脹的李鉞(上)第469章 大名之戰(續)第501章 廣陽王的謀劃(下)第126章 打造商業帝國第192章 大京觀第715章 堅壁清野第680章 探營第397章 身先士卒(中)第373章 兩敗俱傷第528章 水師‘海盜’(中)第339章 危機第七百八十五章 抄窩行動(下)第347章 三皇會盟(中)第323章 火攻第623章 御駕親征第426章 王者回歸第114章 遼國驚變(下)第253章 汴京風雲(續)第141章 大同攻防(上)第394章 攻城(上)第50章 殺戮第555章 島津家的選擇(下)第472章 遼國求援第729章 夏軍的反擊(上)第489章 驚人發現(上)第262章 否認第七百九十二章 反間計(上)第608章 汴梁風雲(上)第230章 佈局(上)第510章 大宋危機第514章 南進戰略(上)第七百八十三章 登陸第143章 渾水摸魚(上)第七百三十五章 川蜀決戰(上)第205章 兵臨永安山第172章 夜宿青樓(續)第604章 勇者無敵(下)第131章 血戰飛狐關(上)第169章 夜宿青樓(上)第441章 種師道的反擊(中)第468章 大名之戰(下)第89章 宋使到來(下)第131章 血戰飛狐關(上)第637章 渡海作戰(上)第107章 無恥皇帝(下)第338章 諒祚的疑慮第59章 世界上最窮酸的皇帝(續)第707章 晉王的歸宿第329章 勢如破竹第715章 堅壁清野第698章 動盪的宋廷第56章 世界上最窮酸的皇帝(上)第484章 李諒祚的私庫第357章 絕境第七百四十六章 暗流涌動(下)第366章 一個小兵的故事(上)第375章 戰略部署第283章 吉爾吉斯之戰(下)第722章 冊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法库县| 东方市| 阳山县| 定襄县| 阜新| 康平县| 枞阳县| 拉孜县| 德兴市| 景泰县| 黄平县| 武邑县| 乡宁县| 城步| 车险| 工布江达县| 肥城市| 兰坪| 揭西县| 万荣县| 墨竹工卡县| 莫力| 崇州市| 方正县| 乌兰察布市| 吴川市| 安国市| 磐石市| 永仁县| 无锡市| 从江县| 莱西市| 合水县| 莱西市| 方正县| 英吉沙县| 开江县| 盘山县| 巴东县| 建始县| 鹰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