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常率軍偷襲晉寧軍城沒有成功,雖然宋軍並沒有追擊,但是李秉常也沒有繼續進攻,因爲李秉常非常清楚,自己竟然已經暴露了,如果強攻晉寧軍城非但會增加不必要的傷亡,而且還會極大的浪費時間,對於李秉常這樣一支軍隊來說,最爲重要的就是兵力和時間。
清晨,天剛矇矇亮的時候,夏軍營地一陣人馬嘶鳴,李秉常向靜寧軍城池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後狠狠的抽了自己身下的馬屁股一鞭,心有不甘的下達軍令道:“傳令,大軍向北撤退?!?
“王爺,我們不去太原府了?”樑乙埋問道。
“去太原府的最終目的是爲了什麼?”李秉常向樑乙埋問道。
“當然是爲了與秦王殿下的兵馬,一起合圍盤踞在武州的宋軍的北伐軍了;還有就是堵住宋軍的西征軍東撤之路。”李秉常對樑乙埋說道。
“所以我們不必糾結於父皇所指定的戰略方案,只需完成父皇所交代的任務即可,傳令各部向北行軍;另外先派人前往大同面見秦王和集辣老將軍,準備兩軍夾擊李憲的北伐軍。”
“是,卑職這就去安排。”
雖然向北行軍可以避開晉寧守軍,但是前行之路依舊無法預知,這一地區原本就是宋遼夏三國交界處,自大宋建國以來就在這裡修築了諸多的軍事堡壘,駐守了大批的兵力;在大夏帝國搶佔了遼國的幽雲十六州的西部幾州後,宋軍對這裡的守衛非但沒有減弱而且還大大加強了;這個以太原爲核心的河東路西北角,隨時都有可能面臨著夏軍的兩面夾擊,因此大宋朝廷不得不派遣大批兵力保護此地。
太原府,在遼軍撤往弘州之後,李武就率領十萬大軍一直在大同府內休整,這十萬大軍基本上都是原安北軍的兵馬,如今被改編爲以秦王李武和安平侯李察罕爲首的北路軍,如今大同雖然有十一萬大軍駐紮[十萬北路軍和一萬大同軍];但是其形勢依舊很嚴峻,如今駐守在大同的夏軍面臨著,東邊駐守在弘州的遼軍和南邊駐守在武州的宋軍的兩面夾擊,而且其後路還有可能隨時被宋軍切斷。
李武站在地圖前向老將集辣思義和李察罕問道:“如今大同的形勢依舊十分嚴峻,隨時都有可能面對宋遼兩軍的兩面夾擊,對此二位將軍可有什麼解決的辦法?”
“宋遼兩國雖說是聯合作戰,但實際上他們是各懷鬼胎,如果真的是聯合作戰的話,他們早就對大同發動進攻了,又怎麼會等到現在呢!”集辣思義對李武說道。
“老將軍言之有理,既然如此不知道老將軍以爲我軍下一步應該如何?”李武繼續向集辣思義問道。
“集中優勢兵力先攻宋軍;與遼軍相比宋軍兵力不多,而且以步兵爲主,野戰不是我軍的對手?!?
“老將軍,可是李憲也不是傻子,宋軍如果堅守不出的話,我軍也不可能攻城?。 崩畈旌闭f道。
“我軍完全可以以少數兵力將宋軍給引出來,在城外將其殲滅之?!?
李武和李察罕互相點了點頭,李武最終拍板決定道:“老將軍言之有理,就按老將軍說的辦?!?
“王爺,爲了讓李憲相信,我們還要演一場苦肉計……”集辣思義說道。
錦州城高維接到李諒祚的軍令之後,帶著三萬安東軍和蕭景桓秘密離開了錦州,將整個錦州的防務交給了侯集和李渤二人,高維率軍從前線離開之後,直奔渤遼國的都城遼陽府,幾天後在渤遼國的王宮內,高維拿出了李諒祚聖旨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渤遼王多年鎮守邊疆勞苦功高,又協助剿滅叛匪,朕心甚慰,賜渤遼王爲安東都護府副都護協助高維關係安東事宜,其子蕭景桓爲蕩寇將軍,欽此?!?
“微臣領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諒祚的冊封對於蕭氏父子來說雖說沒有實質性的東西,但是這其中的意義卻大不一樣,接受李諒祚所冊封的官職,就等於進入到了大夏帝國的官僚體系當中,也是被李諒祚視作自己人,這對於蕭家和渤遼國都是大有好處的事情。
“王爺,陛下可是對你們父子二人給予厚望啊!還請王爺不要辜負陛下的期望?!备呔S將蕭撻凜扶起來說道。
“小王定當竭盡全力,高大人有何吩咐小王全力配合。”蕭撻凜說道。
“王爺請看?!备呔S讓人將一副地圖平鋪到地上說道:“陛下的意思是,讓本官率領大軍渡海作戰,然後沿清水河南下,大軍直逼大宋的都城汴京?!?
蕭撻凜聽完高維的話直接震驚了,這可是從未有過的戰法,大軍渡海作戰困難重重,稍有不慎數萬大軍就有可能被大海給吞滅,但是如果操作得當的話,必是一支奇兵,或許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戰果。
“大人希望小王做些什麼?”蕭撻凜向高維問道。
“此次徵宋本官帶來了三萬安東軍精銳,又從北方女真各部調來了五千騎兵;本官的意思是再有王爺出兵一萬五千人交由世子統帥,這樣湊足五萬大軍渡海攻宋,不過這渡海作戰所需要的運兵船隻,還需要王爺幫忙解決一部分?!备呔S毫不客氣的說道。
“這些事情,小王這就派人去辦?!笔挀閯C說道;“但是大人,這大軍的輜重從何而來,總不能一直從遼東往大宋運吧!”
“王爺不必擔心,本官早有考慮,大軍之攜帶十日的糧草,十日之內大軍必須抵達大宋境內,至於以後可就地徵糧。”
“大人高明,小王佩服?!?
高維按照李諒祚的軍令已經準備渡海攻宋,但是這其中同樣困難重重,當初可沒有現在的航海技術,船隻能不能渡海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去絕於運氣,爲了此次渡海作戰高維做了充足的準備,光運送大軍的海船就準備了近五百艘,艦隊自遼河入海口出發,一直沿海岸線南下,這樣的航海路線雖說遠了一些的,但是最起碼可以保證艦隊的航向是對的。
在說李諒祚率領二十萬大軍兵臨鳳翔府,這裡已經是京兆府的最後一道防線,可是宋軍依舊沒有任何的準備,爲了防止日後戰事不利,李諒祚打算將鳳翔府作爲自己攻略關中的一個重要支點,而且大軍出征之時所攜帶的糧草基本上已經耗光了,必須在這裡得到補充,沒有糧草在強大的軍隊也無法持續作戰。
第二更奉上,繼續各種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