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橋夏軍大營內,此時夏軍大營只有萬餘人,其餘的都奔赴各地了,整個大營顯得空蕩蕩的,李孝仁率領百餘騎兵風風火火的來到大營內,當李孝仁在見到李諒祚的時候下了一跳,此時的李諒祚面色蒼白躺在病榻之上,在對宋戰役即將結束的最後時刻李諒祚病倒了,而且病得不輕,爲了防止影響戰局,李諒祚下令封鎖了消息。
“陛下,這才幾天,您怎麼成這樣了?”李孝仁走到李諒祚的龍榻前說道。
李諒祚苦笑這說道:“還不是朕自己作的,傷勢復發在加上這幾日偶感風寒結果就成這樣了,咳、咳、咳……”
“陛下,您一定要保重龍體啊!”李孝仁擔憂的說道。
李諒祚在李孝仁的幫助下,起身倚在塌上說道:“皇兄,朕這次把你從前線叫來,實際上是爲了與大宋議和之事,西域之戰和對宋之戰,已經讓我大夏子民的血都流乾了,現如今大夏帝國最需要的就是休養生息;而且高維率領的東路軍已經兵臨汴京,大宋皇帝也落入到了我們的手中,正是迫使大宋議和的最好時機,這一次議和一定要從大宋身上撈取足夠的好處。”
“微臣明白,不知陛下對議和有何要要求。”李孝仁向李諒祚問道。
“大宋要將關中、漢中、太原等地都割讓給我們,軍費賠償的自然是越多越好,如今我大夏國還需要糧草,這些都多多益善,獅子大開口,不怕他賠不起有多少朕收多少;另外要增加榷場貿易,允許我們向大宋傾銷清白鹽,我們夏人在大宋境內享有治外法權,大宋的官府無權審問、關押我大夏百姓;其他的一些你看著辦吧!
皇兄啊!大宋雖然戰敗,但是依舊富得流油,任何東西能要就要,我大夏國現在什麼都缺。”
“微臣明白,請陛下放心吧!”
“此次議和定在潼關,大宋派了種師道作爲議和大使,這小子不是個省油的燈……”
“此戰之後,此人已經堪稱爲大宋第一名將,有此人在陛下要想一統天下,恐怕需要多費時幾年,要不要微臣想辦法把他解決掉。”
“不必了,朕做事一向光明磊落從來不玩這些虛招;皇兄今晚在這裡休息一晚,明日就出發吧!宋使差不多也該到了。”
“是,微臣遵旨。”
從渭橋大營走到潼關路程也不是特別遠,騎兵最多兩天就能夠抵達,可是李孝仁卻足足走了七八天,在這和幾條的時間裡,代王李秉常攻下了太原府,燕殊攻下了興元府,夏軍的最後兩路大軍也取得了勝利。
潼關,將軍府。
“宋使種師道拜見楚王殿下。”種師道在見到李孝仁以後說道。
“閣下免禮,請入座。”
“謝殿下。”
“貴使此次前來是和用意,本王已經清楚了;陛下看在兩國世代交好的份上已經同意與大宋議和,不過大宋必須要爲自己的錯誤而付出代價,以告慰我陣亡夏軍將士的在天之靈。”
“這是自然,這是自然,只是外臣想在議和之前漸漸我家陛下可好。”
“來人,帶宋使下去面見宋帝。”爲了方便議和後的交接,宋帝趙頊已經被押送到了潼關。
潼關一個兩進兩出的小院子內,這裡就是關押大宋皇帝趙頊的地方,整個小院被包裹的裡三層外三層,守衛及其森嚴,一般人要想靠近只有死路一條,作爲大宋的皇帝被關押在這種地方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站住,軍事重地,沒有楚王殿下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種師道剛剛走到小院的門口就被阻攔道。
“這位小哥,我是大宋時辰種師道,是你們楚王讓我的。”種師道來到守門的軍官面,將一錠銀子塞到軍官的手中說道;“麻煩小哥通融一下。”
軍官笑著將銀子丟到地上說道:“這位大人,卑職剛纔說的很清楚,這裡面關押的是朝廷重犯,沒有楚王殿下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進入,再不離開別怪卑職無情,弓弩手尊卑。”
種師道看到這樣的情景只能離開,去找李孝仁拿手令,但是今天這一幕給了種師道很大的震撼,如果這要是在宋軍當中,恐怕守門的軍官早就畢恭畢敬的將種師道請進去了,種師道嘆了一口氣說道:“哎!這或許就是宋軍與夏軍的不同吧!”
在從李孝仁哪裡拿到手令之後,種師道終於如願以償的見到了宋神宗趙頊,此時的趙頊精神憔悴、面色蒼白,每天都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趙頊的心靈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傷害,現如今宋神宗最大的希望就是離開這裡返回大宋,只要能夠離開這裡讓他付出什麼大的代價都可以。
“微臣種師道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頊立刻跑到種師道面前將其扶起來說道:“鍾愛卿,你是來救朕出去的嗎?”
“是,微臣是來迎接陛下的。”種師道站起來說道。
趙頊樂的都蹦高高了,對種師道說道:“那我們走吧!”
“陛下,現在還不行,微臣此次前來是與夏國議和的,議和完畢後,陛下就能夠回國了。”
“那愛卿快去議和啊!”
“還請陛下給微臣一個議和的底線。”
“只要能夠議和,讓朕離開這裡,割地賠款什麼朕都能答應。”
“微臣明白了,微臣這就去。”走出小院後,種師道無奈的搖了搖頭;雖然議和還沒有開始,但是種師道已經意識到李孝仁會獅子大開口了,但是面對著一切種師道又很無奈,畢竟如今宋軍已經沒有實力跟大夏帝國死磕了,如果夏軍真要是滅宋的話,大宋基本上就是無力抵抗的。
將軍府,大堂內。
李孝仁對以種師道爲首的大宋使團說道:“此次議和我大宋的條件很簡單,大宋需要將長江以北的所有疆域割讓給我大夏帝國,從此大宋遷都江南,大宋需要向我大夏帝國稱臣納貢,大宋不能稱皇帝,只能稱國主,大宋國主登基需要接受大夏帝國皇帝的冊封;
另擇大宋需要賠償我大夏帝國五千萬兩黃金、五萬萬兩白銀、五萬萬貫銅錢、五萬萬石糧草;宋夏恢復榷場貿易,允許大夏帝國往宋國傾銷清白鹽……”
林林總總李孝仁提出了十幾個條件,聽得大宋使臣滿臉震驚,如果真同意了李孝仁提出的這些條件,大宋跟亡國就差不多了。
“楚王殿下,貴國根本就沒有誠意,這樣的條件我大宋是絕不會答應的,我大宋百姓數以億萬計,你真的覺得可以滅我們大宋嗎?”
感謝書友16050709269654的三張推薦,感謝神遊太虛的一張推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