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6章 無恥皇帝(上)

興慶府皇宮大殿內,李諒祚坐在龍椅上愣是將黑的說成了白的,原本答應劃歸給黃頭回紇和草頭達靼兩部的草原,愣是說成了兩部願意舉族內遷併入西夏,對於西州回鶻那就更不用客氣了,大軍賴著不走直接就吞併了。

李諒祚這花招一耍就將西夏的領土向西擴充了,東西南北方圓千里的大底盤,雖然大部分是荒漠戈壁,但是卻有極大的戰(zhàn)略意義,得到了這方圓千里的大底盤,使得西夏的戰(zhàn)略縱深大大增加,無論是對於西方的黑汗王朝,還是東方大宋,西夏都有足夠的地方能夠進行戰(zhàn)略轉移。

其次佔領西州吞併二部爲西夏增加了將近五十萬的人口,要知道在農業(yè)時代,評價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不是取決於鋼鐵的數(shù)量,而是人口的多少,你有多少人口,就代表著你能夠生產多少糧食,能夠武裝多少軍隊,在農業(yè)時代人口是國家的基石。

在說完這一切之後,李諒祚對小福子說道:“宣旨吧!”

小福子拿出聖旨,站出來大聲的誦讀道:“大夏國皇帝陛下聖諭:回鶻汗王、回紇王、達靼可汗,三王深明大義願奉土納民,然朕不忍心收回其國土子民,有恐傷三王之忠君之名,爲此朕做出如下決定:三國國號仍在,三國其國土子民歸於朝廷管轄,其軍隊編入夏軍之中;

在西州設立安西都護府和安西將軍府,兩府主管西州之地軍政要務,回紇、達靼兩部分別遷往宣化、涼州兩地,其子民歸於兩府管轄;

爲表彰三王之功績,即日起加封三王爲親王爵位,分別賜三王國都豪宅一座、黃金千兩、白銀萬兩、錦緞千匹、美女百名、奴僕丫鬟若干;三王可久居國都,無旨不得隨意離京,欽此。”

回鶻汗王、回紇王和達靼可汗三人跪在地上,互相苦逼的看了看然後磕頭齊聲說道:“小王接旨,謝吾皇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諒祚哈哈大笑道:“三位親王免禮,以後三位親王就可在國都永享富貴、安享晚年了,諸位愛卿隨朕一起恭賀吧!”

“恭喜三位王爺、恭喜三位王爺……”衆(zhòng)臣一起向三人恭賀道;此時三人的臉如同苦瓜一樣,只能痛苦的言道:“同喜、同喜……”

“退朝……”

散朝之後,李諒祚派人將李延宗找了過來,君臣二人在御花園被一邊走一邊閒談,其實李諒祚將李延宗叫來只要是爲了瞭解一下西州的情況,畢竟現(xiàn)在熟悉西州的只有李延宗一人。

李諒祚揹著手在前面走著,邊走邊向李延宗問道:“李卿,此次出征有什麼體會嗎?”

李延宗立刻回答道:“要說體會,微臣還略多略少的有些,主要是中央軍和邊軍的戰(zhàn)力差距。”

李諒祚聽到後點了點頭說道:“具體說說怎麼個差距法?”

李延宗說道:“就行軍而言,中央軍的行軍速度要比邊軍快上不少,這裡邊除了戰(zhàn)馬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人員體質的問題,中央軍的訓練好像對行軍有很大的要求;雖然邊軍也都是久徵沙場士卒,可是無論從行軍、作戰(zhàn)還是配合上都比中央軍差上許多;

這也是微臣在戰(zhàn)場上多使用中央軍,而少使用邊軍的原因,因爲邊軍上去無非是送死而已。”

李諒祚笑了笑說道:“中央軍可是朕花了大代價訓練出來的,要是比邊軍還次嘍!朕還要他們幹什麼;你既然這麼說就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說說吧!”

“陛下聖明。”李延宗拍馬屁道;“微臣以爲應該在邊軍中推行中央軍的訓練方法,這樣以來可以大大增加邊軍的戰(zhàn)鬥力。”

李諒祚點了點頭說道:“這個問題朕也不是沒有想過,但是不可能所有的邊軍都訓練的和中央軍一樣,現(xiàn)在關鍵的問題是以我們目前的國力根本養(yǎng)不起太多如同中央軍這樣的額精銳之師,這一個個的可都是吃錢大戶啊!

士卒高強度的訓練要有足夠的營養(yǎng),每天光吃米飯、青菜可是不行的,還要吃肉食、水果;另外還有軍服鞋子、武器裝備、戰(zhàn)馬培育,這裡面花錢的地方太多了;

就拿步卒的訓練來說,每個人三天就要換一雙新鞋,每天數(shù)十里的跑步,鞋底都磨爛了。”

李延宗沒有想到中央軍的訓練竟然如此的苦,於是對李諒祚說道:“陛下,其實邊軍不用照搬中央軍的訓練之法,我們完全可以減輕一下,這樣照樣能夠提升邊軍的戰(zhàn)鬥力。”

李諒祚點頭同意道:“好,朕讓小福子給你準備一份中央軍的訓練大綱,你回去後認真研究一下,這份大綱可是我軍強軍的法寶,萬萬不能泄露,否者你就提著腦袋來見朕吧!”

“是,請陛下放心。”李延宗對李諒祚說道。

李諒祚邊走邊說道:“最近諾移賞都正跟朕鬧彆扭呢!這老將軍看中央軍眼紅啊!再者他統(tǒng)領邊軍多年,在邊軍中的威望很高,這對朕來說不是一個好兆頭,下一步朕打算取消左右兩廂和十二軍司,將全國的防禦進行重新劃分,你在國都這幾天沒事去勸勸這老傢伙,朕不想到時候鬧得不好看。”

李延宗看了一眼李諒祚一眼說道:“是,微臣領命。”

聽到李諒祚說這句話,李延宗知道李諒祚看來要對邊軍下手了,當年除去了沒藏訛龐之後,李諒祚另起爐竈編練新軍就是要在手中掌握一支精銳,原本各司的兵馬雖然被統(tǒng)一劃歸爲邊軍,但是卻是換湯不換藥,各司將領手中的權利依舊非常大。

雖然進行了一輪裁軍,但是根本問題依舊沒有解決,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諾移賞都,邊軍中大部分的將領都和諾移賞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繫,就連集辣思義和李延宗都不例外,原本李諒祚之所以不動諾移賞都就是因爲自己的帝位還不是特別的穩(wěn)定,可是現(xiàn)在不同了,現(xiàn)在李諒祚的帝位穩(wěn)如磐石。

這個時候就要動手清除以前隱藏的障礙了,李諒祚對李延宗說道:“新軍進行了兩場大戰(zhàn),立功的人員不少,這些人朕打算派往各地邊軍擔任軍官,你走的時候帶走一批,他們也可以幫助你訓練河湟軍;另外河湟軍練成後,你將邊軍的訓練大綱上交一份,以便各地邊軍都依法進行整訓。”

李延宗對李諒祚說道:“是,微臣領命。”

隨後李諒祚笑了向李延宗問道:“你跟朕說說察罕這小子吧!聽說這小子是千里突襲拿下的焉耆,你給朕好好說說。”

求推薦票,請大家多多支持……

第157章 伏擊與反伏擊(續(xù))第七百三十六章 川蜀決戰(zhàn)(下)第八百一十九章 一戰(zhàn)定乾坤(上)第484章 李諒祚的私庫第704章 晉王的選擇(下)第453章 皇宮密事(上)第722章 冊封第418章 女真反夏(續(xù))第689章 豐厚的條件(下)第101章 蘇萊曼的噩耗第180章 南遼動盪第96章 交河城之戰(zhàn)(下)第238章 耶律涅魯古的反擊(續(xù))第238章 耶律涅魯古的反擊(續(xù))第531章 裂痕第302章 決戰(zhàn)前夕第104章 好看的吃相(下)第442章 種師道的反擊(下)第185章 草原對決(上)第416章 女真反夏(中)第602章 轉戰(zhàn)(下)第415章 女真反夏(上)第463章 趁火打劫(上)第410章 爲生存而戰(zhàn)(中)第612章 以退爲進(上)第449章 潼關協(xié)定(上)第477章 新式火器第549章 大海戰(zhàn)(上)第七百八十章 大宋商隊第309章 牢中教子第491章 ‘古墓’的來歷第241章 李諒祚的抉擇第270章 肢解遼國(中)第140章 北遼求援第61章 新軍編制與裝備情況(下)第八百一十章 禪位第322章 夜襲第131章 血戰(zhàn)飛狐關(上)第七百六十四章 諸王回京(中)第234章 遼東風雲(yún)(下)第652章 無錫之戰(zhàn)(續(xù))第725章 宋軍的攻勢(上)第138章 辯士高維第七百五十六章 壽春之役(下)第199章 三國混戰(zhàn)(上)第432章 從天而降(下)第316章 渤遼軍(下)第92章 時間飛逝第602章 轉戰(zhàn)(下)第258章 會盟(上)第464章 趁火打劫(中)第708章 大宋的出路第七百八十七章 理想的戰(zhàn)局第24章 主動出擊第555章 島津家的選擇(下)第658章 無錫攻防戰(zhàn)第302章 決戰(zhàn)前夕第661章 戰(zhàn)略方向的選擇第514章 南進戰(zhàn)略(上)第408章 小試牛刀第126章 打造商業(yè)帝國第556章 島津家的選擇(續(xù))第694章 合圍開始第555章 島津家的選擇(下)第71章 三年改革成果(下)第724章 夏軍戰(zhàn)略(下)第81章 席捲河湟(續(xù))第157章 伏擊與反伏擊(續(xù))第七百九十一章 江河日下第571章 戰(zhàn)機難覓第七百四十二章 鄧州之役(下)第367章 一個小兵的故事(下)第七百九十五章 大舉進攻(上)第397章 身先士卒(中)第432章 從天而降(下)第409章 爲生存而戰(zhàn)(上)第587章 撤軍第七百六十八章 再立太子第380章 出擊(下)第510章 大宋危機第258章 會盟(上)第46章 再次偷情第83章 遲來的反應第176章 二十一歲是個坎(中)第280章 前線的消息第635章 李慶的計劃(中)第八百一十三章 殘宋小朝廷第519章 共同防禦條約第182章 趁火打劫(中)第685章 對倭兵的獎勵第522章 遷都第306章 和平特使第531章 裂痕第七百八十八章 勝利的號角第710章 長子西征第535章 搶 搶 搶(上)第245章 渡河(上)第646章 天要亡宋第355章 出擊第603章 勇者無敵(上)
第157章 伏擊與反伏擊(續(xù))第七百三十六章 川蜀決戰(zhàn)(下)第八百一十九章 一戰(zhàn)定乾坤(上)第484章 李諒祚的私庫第704章 晉王的選擇(下)第453章 皇宮密事(上)第722章 冊封第418章 女真反夏(續(xù))第689章 豐厚的條件(下)第101章 蘇萊曼的噩耗第180章 南遼動盪第96章 交河城之戰(zhàn)(下)第238章 耶律涅魯古的反擊(續(xù))第238章 耶律涅魯古的反擊(續(xù))第531章 裂痕第302章 決戰(zhàn)前夕第104章 好看的吃相(下)第442章 種師道的反擊(下)第185章 草原對決(上)第416章 女真反夏(中)第602章 轉戰(zhàn)(下)第415章 女真反夏(上)第463章 趁火打劫(上)第410章 爲生存而戰(zhàn)(中)第612章 以退爲進(上)第449章 潼關協(xié)定(上)第477章 新式火器第549章 大海戰(zhàn)(上)第七百八十章 大宋商隊第309章 牢中教子第491章 ‘古墓’的來歷第241章 李諒祚的抉擇第270章 肢解遼國(中)第140章 北遼求援第61章 新軍編制與裝備情況(下)第八百一十章 禪位第322章 夜襲第131章 血戰(zhàn)飛狐關(上)第七百六十四章 諸王回京(中)第234章 遼東風雲(yún)(下)第652章 無錫之戰(zhàn)(續(xù))第725章 宋軍的攻勢(上)第138章 辯士高維第七百五十六章 壽春之役(下)第199章 三國混戰(zhàn)(上)第432章 從天而降(下)第316章 渤遼軍(下)第92章 時間飛逝第602章 轉戰(zhàn)(下)第258章 會盟(上)第464章 趁火打劫(中)第708章 大宋的出路第七百八十七章 理想的戰(zhàn)局第24章 主動出擊第555章 島津家的選擇(下)第658章 無錫攻防戰(zhàn)第302章 決戰(zhàn)前夕第661章 戰(zhàn)略方向的選擇第514章 南進戰(zhàn)略(上)第408章 小試牛刀第126章 打造商業(yè)帝國第556章 島津家的選擇(續(xù))第694章 合圍開始第555章 島津家的選擇(下)第71章 三年改革成果(下)第724章 夏軍戰(zhàn)略(下)第81章 席捲河湟(續(xù))第157章 伏擊與反伏擊(續(xù))第七百九十一章 江河日下第571章 戰(zhàn)機難覓第七百四十二章 鄧州之役(下)第367章 一個小兵的故事(下)第七百九十五章 大舉進攻(上)第397章 身先士卒(中)第432章 從天而降(下)第409章 爲生存而戰(zhàn)(上)第587章 撤軍第七百六十八章 再立太子第380章 出擊(下)第510章 大宋危機第258章 會盟(上)第46章 再次偷情第83章 遲來的反應第176章 二十一歲是個坎(中)第280章 前線的消息第635章 李慶的計劃(中)第八百一十三章 殘宋小朝廷第519章 共同防禦條約第182章 趁火打劫(中)第685章 對倭兵的獎勵第522章 遷都第306章 和平特使第531章 裂痕第七百八十八章 勝利的號角第710章 長子西征第535章 搶 搶 搶(上)第245章 渡河(上)第646章 天要亡宋第355章 出擊第603章 勇者無敵(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孚县| 文化| 项城市| 高邑县| 静安区| 泊头市| 晋宁县| 分宜县| 朝阳市| 溧阳市| 凌云县| 扬中市| 宣化县| 息烽县| 惠水县| 简阳市| 涞源县| 吴川市| 汝州市| 陵川县| 乾安县| 巩留县| 大丰市| 德保县| 尉犁县| 华池县| 靖边县| 昭苏县| 成都市| 梁河县| 三河市| 黄浦区| 榆树市| 广河县| 平乐县| 安福县| 峡江县| 顺义区| 红桥区| 疏附县| 琼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