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22章 遷都

在李慶大婚的這幾日,大宋王朝王朝的遷都工作正式開始了,遷都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代都是一件大事,大宋遷都江寧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啊!這意味著大宋從此以後政治中心將要南移,中國南方的地位將更加的突出,同時這也標誌著大宋已經做好了放棄中原的準備了。

從大宋現在的都城汴梁到新都江寧府有一千餘里,對於從來沒有出過皇城的年輕皇帝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遷都,同時也是一次遊玩,沿途的風景同樣也是美不勝收;此時在北方一直騎兵正在快速的南下,直奔汴梁而來。

“稟陛下,趙王殿下求見。”一個小太監來到趙煦的身邊說道。

“皇叔?”趙煦有些疑問的說道;“這個時候他怎麼來了?快宣他進來。”

“陛下有旨,宣趙王覲見……”

“微臣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叔平身。”趙煦親自將趙覠扶起來說道;“皇叔來的正好,與朕一同前往江南。”

“陛下,微臣此次前來是勸說陛下暫緩遷都江寧。”

“這是爲何?”趙煦皺了皺眉頭說道:“遷都可是父皇遺詔,難道皇叔也向違背不成。”

“先皇遺詔,微臣當然不敢違背,微臣只是懇請陛下暫緩兩三天。”趙覠對趙煦說道;“陛下如今北方的黃河河道、堤壩已經修築完畢;爲了陛下的安全著想,還是等黃河改道以後再行遷都。”

“那好吧!”趙煦思慮一番以後說道。

雖然黃河沿岸的堤壩已經修築好了,可是誰又能保證不被這黃河水沖垮,萬一沖垮了那可就玩大了,所以趙煦感覺現在還是呆在汴梁比較安全,真要是半路上被黃河水給攆上那可就悲催了,不過這黃河改道之事,趙覠已經做好了妥善的安排,決口的現象趙覠也已經想到了,並且做出了應對的措施。

在面見趙煦說明情況以後,趙覠就離開了汴梁前往距離汴梁不遠處的黃河改道口,在這裡已經有萬餘將士在等待著了,爲了快速的掘開堤壩,趙軍在這一次使用了火藥,爲了防止缺口約衝越大,這一段黃河的堤壩都是經過特殊加固的,在黃河改道北上以後,南下的這條河道也不會被徹底的堵死。

“所有的都準備好了嗎?”

“稟王爺,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張繆上前說道。

“開始吧!”

“王爺有令,點火……”

“呲、呲、呲、呲……轟……”

在一陣藥捻聲和爆炸聲以後,黃河的堤壩被炸開了一個不是很大的缺口,失去束縛的黃河水順著缺口流入道黃河故道,缺口慢慢的在擴大,當擴大到特別加固的位置後,堤壩的擴大之勢終於停止了,現在黃河改道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奔騰的河水順著河道北上,沿途早就準備好的騎兵一直監視著黃河的動向,一旦那個地方出現問題就會立刻預警。

爲了讓黃河成爲真正的天塹,這一次趙覠將黃河故道進行了加寬,最窄的地方到達了兩裡寬,最寬的地方達到了三裡以上,這一次大宋迫使黃河改道,是中原控制黃河的開始,作爲含沙量很高的地上河,黃河在歷史的長河當中決口無數,這一次趙覠之所以能夠成功,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黃河這一次是分爲了南北兩個入海口,所以河水的能量被大大降低了;第二就是這一次大宋除了加固堤壩以外,還深挖河溝,最起碼在這幾年黃河不再是地上河。

黃河改道成功對於大宋來說有著重要的軍事意義,這標誌著大宋的第二道戰略防線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了,而且黃河再次北上還可以極大緩解每年北方乾旱的問題,自從黃河改道以後,大宋的北方就常年出現旱災,這一次有了黃河之水北方的旱情將大大緩解,沒有了乾旱就可以多產糧食,有了足夠的糧食就可以養活更多的軍隊,大宋的北方防線也將更加的穩固。

經過多年的努力大宋的北方防線已經基本形成了,但是這依舊無法改變大宋遷都的國策,在黃河迴歸故道的第三天,趙煦在汴梁的碼頭登上了龍舟,帶領著皇親國戚和文武百官及其家眷開始了南遷之旅,跟隨皇帝一同南遷的不光是官員和世家大族,還有很多平民百姓也跟著向南方遷移。

這些百姓基本上都是盲目的,在他們看來皇帝都離開中原前往江南了,那就說明江南比中原要安全的多,這次南遷是歷史上第一次中原百姓主動向南方遷移,其規模之大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而且還是非官方組織的,這次南遷一直持續了五六年,一直到夏軍佔據中原以後纔開始,此次南遷對於北方中原地區來說損失慘重,大量的社會精英分子都走了,中原的人口數量銳減。

在得知大宋裹挾著大量的百姓南遷以後,李諒祚怒不可言,雖然還沒有佔據中原,但是李諒祚已經將整個中原看做是自己的,這些南遷的百姓以後都會成爲大夏帝國的子民,有了這些百姓就等於有了糧食和兵員,現在人家都走了,就算是佔有最肥沃的土地又有何用。

興慶府、夏宮御書房內。

李諒祚向李孝仁說道:“皇兄,宋帝趙煦朕的遷都江寧了。”

“稟陛下,三日前趙煦已經乘船南下了,大宋的各級衙門也都一同南下了。”李孝仁對李諒祚說道;“而且在趙煦南下以前,黃河已經迴歸故道,整個黃河在中原分爲兩股洪流,分別有南北兩個入海口,黃河改道也就意味著大宋的北方防線已經基本形成了;而且現在的河北兩路河道縱橫,人工沼澤遍地,很不利於我們騎兵作戰……”

李諒祚從龍椅上起來走到地圖前說道:“如今大宋的主要兵力都匯聚在北方,整個中原和河北地區都成爲了一個巨大的兵營,現在我們和大宋還沒有翻臉,可以一旦徹底翻臉了,這些地方可就真的變成銅牆鐵壁了。”

“陛下,根據我們的情報,如今大宋整個北方大軍已經徹底的編練完畢,分爲東西兩路大軍,分別有趙覠和種師道指揮,前不久趙煦還被任命爲這兩路大軍的最高統帥;東路軍負責從黃河到大海的北方防線,其中包括河東地區,正規軍兵力達到了一百萬,至於民兵有多少就不好統計了,到時候整個北方的壯丁都會成爲民兵;西路軍負責黃河以南的京西路和利州路,主要防備的是函谷關和武關,其兵力到達了八十萬……”

推薦,月票大家來一波……

[本章完]

第253章 汴京風雲(續)第570章 勝利果實第八百一十一章 秉常的困惑第34章 火燒大同第684章 殺心第七百四十九章 裂變(下)第533章 整頓第487章 賀蘭倉的秘密(上)第七百四十三章 玉石俱焚(上)第361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67章 匠人的智慧(上)第270章 肢解遼國(中)第636章 李慶的計劃(下)第七百五十八章 力挽狂瀾(下)第202章 涿州戰役(上)第731章 夏軍的反擊(下)第178章 二十一歲是個坎(續)第七百八十三章 登陸第683章 豐厚的條件(下)第272章 裁軍第79章 席捲河湟(中)第709章 時間飛逝第7章 上元政變(上)第583章 糧道(上)第367章 一個小兵的故事(下)第405章 主動出擊第八百一十二章 皇儲選舉第331章 刮地三尺(上)第32章 秉燭夜談第109章 勸說第95章 交河城之戰(上)第597章 德州之戰(下)第167章 青樓才女(下)第726章 宋軍的攻勢(中)第668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中)第101章 蘇萊曼的噩耗第八百一十六章 西域戰局(下)第七百八十六章 那霸之戰第394章 攻城(上)第468章 大名之戰(下)第七百五十九章 力挽狂瀾(續)第159章 被雁啄眼第324章 兩面夾擊第525章 固若金湯(下)第147章 空手套白狼第258章 會盟(上)第538章 獠牙和爪牙(上)第七百三十章 海戰伏擊術第136章 撤退中的反擊(上)第320章 千里突襲(上)第594章 南下受阻第252章 汴京風雲(下)第404章 麻魁軍(下)第193章 歃血稱汗(上)第611章 搬運進行時第168章 青樓才女(續)第359章 何去何從第313章 渤遼國的動作第223章 血色宏圖(中)第532章 收降海盜第87章 女人與黨爭(下)第七百七十一章 激戰第322章 夜襲第695章 撤退第637章 渡海作戰(上)第203章 涿州戰役(中)第506章 處置(上)第452章 戰俘的處置問題第532章 收降海盜第七百三十五章 川蜀決戰(上)第408章 小試牛刀第608章 汴梁風雲(上)第486章 大興土木(下)第125章 戰略儲備第505章 遼殤第725章 宋軍的攻勢(上)第171章 夜宿青樓(下)第27章 出謀劃策第114章 遼國驚變(下)第123章 美人入宮第218章 出擊(上)第461章 遼宋宣戰第128章 廢除軍司制度第89章 宋使到來(下)第76章 消滅唃廝囉(下)第72章 唃廝囉政權第8章 上元政變(下)第七百四十八章 裂變(上)第七百六十三章 諸王回京(上)第138章 辯士高維第474章 皇宮的爆炸聲第566章 河東危局(中)第419章 故技重施第七百九十九章 滅宋(上)第695章 撤退第240章 宋廷反應第685章 對倭兵的獎勵第535章 搶 搶 搶(上)第115章 遼國驚變(續)
第253章 汴京風雲(續)第570章 勝利果實第八百一十一章 秉常的困惑第34章 火燒大同第684章 殺心第七百四十九章 裂變(下)第533章 整頓第487章 賀蘭倉的秘密(上)第七百四十三章 玉石俱焚(上)第361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67章 匠人的智慧(上)第270章 肢解遼國(中)第636章 李慶的計劃(下)第七百五十八章 力挽狂瀾(下)第202章 涿州戰役(上)第731章 夏軍的反擊(下)第178章 二十一歲是個坎(續)第七百八十三章 登陸第683章 豐厚的條件(下)第272章 裁軍第79章 席捲河湟(中)第709章 時間飛逝第7章 上元政變(上)第583章 糧道(上)第367章 一個小兵的故事(下)第405章 主動出擊第八百一十二章 皇儲選舉第331章 刮地三尺(上)第32章 秉燭夜談第109章 勸說第95章 交河城之戰(上)第597章 德州之戰(下)第167章 青樓才女(下)第726章 宋軍的攻勢(中)第668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中)第101章 蘇萊曼的噩耗第八百一十六章 西域戰局(下)第七百八十六章 那霸之戰第394章 攻城(上)第468章 大名之戰(下)第七百五十九章 力挽狂瀾(續)第159章 被雁啄眼第324章 兩面夾擊第525章 固若金湯(下)第147章 空手套白狼第258章 會盟(上)第538章 獠牙和爪牙(上)第七百三十章 海戰伏擊術第136章 撤退中的反擊(上)第320章 千里突襲(上)第594章 南下受阻第252章 汴京風雲(下)第404章 麻魁軍(下)第193章 歃血稱汗(上)第611章 搬運進行時第168章 青樓才女(續)第359章 何去何從第313章 渤遼國的動作第223章 血色宏圖(中)第532章 收降海盜第87章 女人與黨爭(下)第七百七十一章 激戰第322章 夜襲第695章 撤退第637章 渡海作戰(上)第203章 涿州戰役(中)第506章 處置(上)第452章 戰俘的處置問題第532章 收降海盜第七百三十五章 川蜀決戰(上)第408章 小試牛刀第608章 汴梁風雲(上)第486章 大興土木(下)第125章 戰略儲備第505章 遼殤第725章 宋軍的攻勢(上)第171章 夜宿青樓(下)第27章 出謀劃策第114章 遼國驚變(下)第123章 美人入宮第218章 出擊(上)第461章 遼宋宣戰第128章 廢除軍司制度第89章 宋使到來(下)第76章 消滅唃廝囉(下)第72章 唃廝囉政權第8章 上元政變(下)第七百四十八章 裂變(上)第七百六十三章 諸王回京(上)第138章 辯士高維第474章 皇宮的爆炸聲第566章 河東危局(中)第419章 故技重施第七百九十九章 滅宋(上)第695章 撤退第240章 宋廷反應第685章 對倭兵的獎勵第535章 搶 搶 搶(上)第115章 遼國驚變(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州市| 闽清县| 芮城县| 天门市| 襄樊市| 万州区| 台江县| 白朗县| 都江堰市| 梁河县| 瓮安县| 珠海市| 大埔县| 侯马市| 庆阳市| 宝兴县| 金堂县| 上犹县| 柳河县| 扎鲁特旗| 察哈| 南华县| 枣庄市| 麟游县| 抚远县| 广东省| 昭觉县| 宜兴市| 武城县| 孟村| 孝义市| 嘉义市| 灵石县| 高淳县| 冀州市| 尚志市| 德保县| 大竹县| 漳州市| 庆安县| 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