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悌接著彙報道:“東亞同文書院的學生,把蒐集到的地理、政治、經濟情報撰寫成所謂的調查報告,每年印五份抄本,分別提交日軍參謀本部、外務省、農商務省,東亞同文會、同文書院也各保存一份。該間諜機構在華活動多年,培訓了數千名情報人員,僅畢業大旅行偵察線路,就多達700餘條,足跡遍及中國各地,積累了如山的資料。”
蔣介石的聲音十分的平靜的,問道:“東亞同文書院在中國有幾所分校,都在什麼地方?”
酆悌回憶了一下說道:“包括上海在內一共三所,天津同文書院在天津日租界海光寺日本駐屯軍總部附近,在1925年時改稱中日學院。還有,漢口同文書院則位於古德寺附近,被當地人稱爲東洋學堂,在1927年改爲私立漢江中學。學生已經派人對漢口同文學院進行秘密調查,相信不久之後,就會有一定的成果,只是上海那邊!”
“上海那邊交由中央黨部調查科負責,你親自和徐恩增交代一下!讓他命人想辦法潛入進去,將裡面的資料都給我弄出來,將來找個適當的時機,給我將國內所有的同文書院都給毀了!”老蔣咬著牙說道。
“是,校長!”酆悌立刻立正稱是!
老蔣長出了一口氣,躺在椅子上,說道:“你讓範傑在北平好好幹,將來我不會虧待他的!”栢鍍意下嘿眼哥關看嘴心章節
酆悌的臉上頓時浮上了笑容:“學生代煥然謝過校長了!”
酆悌本想將範傑在信上說的建立軍醫學院的事情彙報上去,但是見蔣介石有些累了,便悄悄的將報告放在了辦公桌上!
“力餘啊!”老蔣靠在椅子上,問道:“範傑年歲多大了,成婚沒有?”
“還沒有,校長!”酆悌貼心的送上一杯參茶,說道:“但是他家裡已經給他定下了一門親事,是長沙望族曾氏的女子,也是範傑自己的表妹,據說兩家大人都希望他們能在明年抽時間將婚禮辦了!”
“長沙曾氏,他未婚妻是曾國藩的後人嗎?”蔣介石一聽頓時來了興致,他對曾國藩十分的推崇,他一生學習曾國藩,他的牀頭有兩部書,一是聖經,一是曾國藩家書。
酆悌搖了搖頭,說道:“不是,是忠襄公曾國荃的玄孫女,現在在北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哦!倒是一對才子佳人,力餘啊,到時候他們成婚的時候,你提醒我一句,到時我也得送份禮物過去!”蔣介石心緒有些複雜,也是想起了遠在蘇聯不知消息的蔣經國!
嘆了一口氣,蔣介石說道:“時間不早了,力餘,你也下去休息吧!”
“是,校長!您也早點休息吧!”酆悌見蔣介石情緒不高,告辭之後,很快轉身離去!
蔣介石回憶半天,順手拿起辦公桌上的公文,讀了起來,批示幾句,又換另一份公文。
蔣介石做事一向講究今日事今日畢,桌子上的公文總要全部批閱完他纔會回去休息!
“哼!”老蔣將最後一份公文拍在桌子上,狠狠的說道:“漢卿實在是太過分了!”
這最後公文是酆悌替範傑提交了關於成立軍醫學院的報告,報告中例舉的成立軍醫學院的好處,老蔣久歷軍旅,自然也是能看得出的。範傑在報告中說他打算在北平成立試點醫院,卻在經費上遇到了問題,向上級請批的五千大洋,竟然被一句沒錢就打了回來,沒有辦法,只好向中央求助!
蔣介石也被張學良的小肚雞腸給氣著了。老蔣自然明白,酆悌留下這份報告的目的並不是真的打算向中央要錢,而是拐著彎向蔣介石彙報北平工作的不易,畢竟範傑身爲北平憲兵司令部的參謀主任,雖然主管著檢診所,但是越過東北軍向中央要錢,也確實是有些越權!
老蔣在報告上寫了“閱”字,表示自己知道了這件事情!合上了報告,老蔣準備回臥室休息,報告就放在辦公桌上,他相信酆悌明天就會將報告收回去!
蔣介石一直在琢磨張學良和汪精衛兩人鬧劇的處理,這一點不知不覺寫在了日記上,寫完日記後,蔣介石準備睡覺,只是心思都寫在了臉上。
“達令,還在發愁嗎?”宋美齡關心的問道。
“是啊。”老蔣嘆了一口氣,“回顧汪兆銘、張漢卿二人之言行,皆是爲私而不顧大局,實在是令人憤慨啊,他汪兆銘還有些地方還不如張漢卿呢。”
蔣介石輕輕拍了拍肩上妻子的手,說道:“如今徒憤無益,還須勉強支持,爲國相忍。對漢卿,我已打算令其辭職,望其顧全大局,同時另組北平軍事委員會。對於汪兆民,我已經囑託唐有壬轉告他北方及出兵熱河計劃的實情。希望這樣能夠有所成效!”
宋美齡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輕輕的從背後抱住了蔣介石。老蔣的心裡也一陣溫柔,輕聲說道:“如果數日之前,雙方能略加忍耐,不發表攻擊電文,則出兵之計可成;今日竟激成北方將領之怨憤,而使此計劃中阻,不知汪兆民是否後悔自己的魯莽,說到底,汪兆民終非可共謀國是之人啊!”
一席話到出了蔣介石的心聲,現在的他一時又離不開這二人,於是下定決心之後,他便施連環計:留住汪精衛以牽制張學良,留住張學良以限制汪精衛。
首先他選擇設法留住汪精衛,八月中,他電訊汪精衛“誠懇”表示,希望汪精衛能繼續負政治責任,汪精衛如是堅持辭職,則與其共進退,並稱同意張學良辭職。
果然,汪精衛見到此情境,便同意先回南京,在八月十六日從上海返回南京。
蔣介石通過蔣伯城試探張學良所能接受的處置辦法,得到答覆後,在十六日,何應欽主持的第五十六次行政院會議上,何應欽稱奉軍事委員會之命,準張學良辭北平綏靖公署主任職。
在汪精衛回到南京後,次日,由汪精衛主持召開第一二三次中央政治會議,決定撤銷北平綏靖公署,改設軍委會北平分會,張學良以中央軍委會委員的身份留在北平。
會後,汪精衛上江西廬山會晤老蔣,表示可留任中央政治會議常委職,堅辭行政院長職,老蔣堅決不準。最後決定汪、張的遺留問題待國民黨四屆三中全會上解決。
民國二十一年八月十九日,南京政府正式發佈命令,任命了北平軍分會委員,由蔣介石兼任北平軍分會委員長。
八月二十日蔣介石汪精衛由廬山分手,汪精衛返南京,蔣介石赴武漢。
汪精衛到南京後召開中央談話會,他提議由宋子文暫代行政院長。
而在北方由於張學良堅持辭職,華北宋哲元,萬福麟,商震等二十九路軍,東北軍,晉軍共五十七名將領名通電,表示要與張學良共進退,經各方調解,張學良取消了避入頤和園不再過問政治的計劃。於是張學良仍然留任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
八月二十五日,國民黨中央常會正式作出決定由宋子文代理行政院長,這場風暴終於暫時平息了下來。
說到底,釀成這場風波的根源還在於蔣介石。
張學良從東北易職以後,表面上一直聽命於國民黨中央。東北喪失,退入關內,但是依舊擁兵自重,表面上對蔣介石言聽計從,可一旦涉及東北軍的核心利益,則一直左推右擋。
蔣介石對張學良表面看來多方關懷,但因張學良重兵在握,又不許中央軍進入華北,恐其難以駕馭,有礙於推行他的對日政策,所以一直在計議把東北軍的指揮權抓到手。
蔣介石可以說是一手製造了汪張矛盾,又順風使舵,借汪精衛之力壓張學良交出部分兵權,又借張學良之口給汪精衛以難堪,控其鋒芒。
他兩邊作好人:允張學良辭職,結汪精衛出了一口氣;張學良同意改組東北軍,由蔣介石兼任北平軍分會委員長,標誌東北軍已無力阻擋蔣介石的滲透。
同時蔣介石又將華北軍隊的主持權交給了張學良,讓他代行委員長的職權,使張學良感恩於他;蔣介石給汪精衛很大面子,使汪精衛感到蔣介石確實離不開他,但又對蔣介石明顯袒護張學良的作法極爲不滿。
爲了觀察蔣介石是否有誠意繼續與他合作,汪精衛於九月初躲進上海醫院,又進莫干山,行蹤詭秘,讓蔣介石的人找不到他。
汪精衛稱病重,須出國療養,向中央請假三個月,堅持辭職。
汪精衛的意圖在於壓蔣某人放棄對他的控制。可是蔣介石雖然仍要利用他,又不肯給他更大的權力,於是決定,不同意汪精衛辭職,只給假三個月出國體養。
這樣,汪精衛便於民國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去了德國。
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