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4章 長安

我已經六年沒有再看到長安了。那個地方,承載了我幾乎的所有悲歡離合,我的一切,都深深烙上了它的影子。人們說它已經變成了廢墟,因此我一直彷徨,想去看它,又怕看到它不復從前的模樣而徒增傷感。

所以當魏郯問我的時候,我很是猶豫了一下。但是想到魏郯走開,自己就要獨自留在魏府,今日圍場之事,還有懷孕的許姬,每一樣我都感到厭倦。相比之下,魏郯雖在早晨與我有些小狀況,可待在他身邊,比應對那些人要輕鬆多了。

“夫君要去多久?”我問。

“兩日。”魏郯道。

我頷首:“妾與夫君同往。”

身後,周氏和毛氏低低的笑。我嗔怒地瞥她們一眼,下車去。

這兩日在野外歇宿,一些日常用物車上就有。魏郯要趕路,也不回府,把我和隨身物什塞到一輛更小的馬車上之後,立刻就出發了。

雍州離長安不遠,當年因爲長安毀壞,天子歸朝不得,魏傕才選了雍州作爲新都。不過寒冬裡冰雪覆路,一行人走得並不快。

晚上宿在一處小縣城裡,縣令和縣尉聞得魏郯來到,本來要設酒宴,可是魏郯說趕路疲乏,明日還要早起,婉言推拒。夜裡無事,我和魏郯同時躺到了榻上,這還是幾天來的頭一回。

方纔用熱水洗了腳,暖暖的。不過墊的褥子不夠厚,板有點硬,我輾轉了一下。

“冷?”魏郯問。

“不冷。”我說。

魏郯卻好像沒聽到,伸手抱了過來。

“還是抱著夫人睡舒服。”黑暗裡,他貼在我的脖頸,話語帶笑,“昨夜在營中,我與子賢共榻,他打鼾,還差點將我踢下榻去。”

我笑笑,道:“夫君昨日很忙麼?”

“嗯,”魏郯道,“雍都要有人巡衛,圍場四周更要戒備。在細柳營草草睡一覺,凌晨又要趕回圍場。”

然後就去會了徐後。我心裡不由自主地補了一句。

兩人似乎頗爲心照不宣,一時沉默下來。

“夫人手臂還疼麼?”魏郯忽而問。

“不疼。”我說。

魏郯沒答話,未幾,我臂上忽然被他的手按了一下。

“啊……”我痛呼出聲。

“擦藥。”魏郯聲音闆闆,起身來點了燈。

光照重新亮起,我微瞇著眼回頭,只見他下了榻,取來早晨見過的那隻小瓷瓶。

“我幫你脫?”他回來,見我在被子裡不動,挑挑眉。

我只得把袖子擼起,把手臂伸出來。寒冷的空氣觸到皮膚上,起了一層戰慄。

魏郯披著外衣,坐到被子裡,把藥倒在手心,搓了搓,捂在我的手臂上。那味道很濃,似乎是我上次幫他搓的藥酒。

“淤青這麼深也說無事。”魏郯瞥我一眼。

“妾覺得過不了多久就會好。”我不好意思地分辨道。

“小兒之見。”魏郯道,“你怎知它會好?小傷小痛,你不管它,遇到新傷便要累積,久而成痾,苦的是你自己。”

這話說得頗像乳母,拿著藥瓶就像自己成了扁鵲似的絮叨。

我敷衍地應一聲:“知曉了。”

魏郯看看我,繼續搓藥。

他手勁很大,我痛得皺眉。魏郯卻毫不留情,說想好得快就不能怕疼。足有一刻,他才終於罷手,把藥瓶收起。

手臂上熱熱的,我覺得這傷說不定更重了。

“睡吧。”魏郯脫掉外衣,吹了燈。

他重新鑽進被子裡,抱著我,又把腳從底下伸過腳來。他方纔下了地,有點冰,我連忙躲開。魏郯卻不放過,不僅貼過來,還把我的腳夾在中間。

我:“……”

“藥費。”魏郯在我身後低低道,心安理得。

我小時候,常常隨家人去郊外踏青玩耍,對長安郊野的風物並不陌生。不過冬天裡,田野鄉邑被大雪覆蓋,白茫茫的一片認不出什麼來。

母親曾指著城門前高高矗立的雙闕,問我那像什麼。

我望著那巨大的身影,想了想,說像大香菇。

母親笑著說,將來你回家尋不到路,望見這兩個大香菇,就知道長安到了……

許多年前的言語仍舊清晰,可我再回到城門前,那威風凜凜的雙闕已經面目全非。鉛灰的雲下面,只剩兩座半毀的高臺,大雪覆蓋了頂端,如同失去了枝葉的枯木。

我望著它們,默默地放下車幃,沒有再往外看。車馬走走停停,我能辨別何時通過了門洞,何時走到了大街上。外面時而有路人話語聲傳來,是我多年沒有聽過的鄉音。

魏傕在長安的家宅還留著,馬車入城之後,一路馳騁來到宅前。

下車之後,我往周圍望了望。街道平整而寬敞,屋舍的頂上積著雪,麻雀嘰嘰喳喳地從光禿的樹枝上飛過。我辨認出來,這裡是城南。這個地方我並不熟悉,之所以仍認出來,是因爲望見了護國寺的屋頂。

長安的人家幾十萬戶,人分九等,久而久之,分而聚居。想知道一個人的出身如何很簡單,只需要問他家在何處就知道了。回答城北的,不是皇親貴戚就是公卿高門;回答城南的,則是中下門第;城東和城西的,是普通庶民。而如果回答不住長安,那麼哪裡都一樣,全是鄉下人。

我家在城北,我周圍的人包括裴潛和若嬋,也都在那邊。長安太大,我朝北邊張望,除了雪白層疊的屋頂,什麼也看不到。

“今日已近黃昏,夫人若想看,明日我與你去。”

我回頭,魏郯不知道什麼時候走了過來。天很冷,他卻仍然不喜歡乘車,一路騎馬吹風,臉頰和鼻尖紅紅的。

“嗯。”我笑笑,同他一道入宅。

長安地價金貴,魏傕的家宅明顯不如洛陽寬敞。魏郯的居所更是狹窄,院子深不足十步,進門就能將室內所有盡收眼中。

不過,當我看到角落上一副皮甲時,很是留意了一會。

那是羽林的皮甲。當年先帝好俊才,設立少年羽林之時,還特里爲他們每人制了皮甲。少年羽林的皮甲比普通的羽林的更精緻,肩甲與胸甲的邊沿錯金鑲銀,革帶上的銅釦做成鑄捲雲夔獸的模樣。少年羽林們全副甲冑奔走在宮禁之中,意氣風發,往往能教人眼前一亮。

我那時也常常被這漂亮的甲冑吸引過目光,入宮的時候偷偷張望,不過也許人太多,我對魏郯並無印象。

“好看麼?”魏郯見我觀望,問道。

“好看。”我說,“夫君不住長安,怎還把它留在此處?”

“穿不著了。”魏郯走過去,摸摸盔上的翎羽,“且做得太出衆,穿出去怕人不知道我是羽林郎麼?”

我不禁笑了笑,看看那皮甲:“這樣擺出來,夫君不怕蟲蛀黴壞?”

“甲冑入櫃便失了殺氣,有家人替我養護。”魏郯道,說罷,他忽而看向我,“夫人那時見過我麼?”

我訕然,有點不好意思:“不曾。”

“我可見過夫人。”魏郯微笑。

這不奇怪,我當年也曾有過囂張的日子。有太后撐腰,我能從皇子手裡搶糕點吃,更別提頻繁出入宮禁了。

“是麼?”我亦笑,該謙虛的時候還是要謙虛,“夫君是在妾入宮時知道妾的麼?”

“不是。”魏郯道,“更早。”

我訝然:“更早?”

魏郯卻不答,站到我面前看著我。天光從半掩的門外映下,他的眼睫低低,脣角微微彎著。片刻,他將手指勾勾我的下巴:“以後再說,先去用膳。”說罷,攬過我的肩頭,朝外面走去。

家人們還在廊下掛著燈籠,見到我們出來,紛紛行禮。

我看到他們偷瞄的神色,有些不自在。可魏郯的手臂掙也掙不動,走得又快,我被他帶著,只能費勁地跟上。

更早?心裡還想著他方纔的話,過了會,我明白過來。那時魏郯認得裴潛,他當然是從裴潛嘴裡知道我的。

冬日裡天黑很早,用過膳以後,已經天黑了。

家宅中的主人只有我和魏郯,不需要侍奉舅姑,回到屋子裡就已經可以準備洗漱歇息了。在路上奔走兩日,我已經很倦了,可是魏郯卻精神十足,坐到榻上說要飲茶,可茶還沒燒好,他的爪子就伸了過來。

他把我抱在在腿上,先咬著我的耳垂,少頃,吻到脣上。

許多日不曾溫存,我有點不適應,未幾已經被他糾纏得微微喘氣。聽到茶爐上“咕咕”的聲音,我忙道:“夫君不是要飲茶……”

魏郯恍若未聞,脣舌卻流連更深。好一會,他才放過我,用鼻樑蹭著我的臉頰,聲音低而陶醉:“夫人比茶更香……”說罷,又埋頭啃我的脖頸。

我:“……”

正當我以爲他會跳過洗漱直接躺到榻上,外面傳來了家人的聲音,說有客來訪。

魏郯擡頭的時候,有些惱色。

他應一聲,鬆開手,對我無奈地笑笑,遺憾地摸摸我的臉:“爲夫今夜要會客,夫人莫急,回頭再續。”

我當然不會一邊煮茶一邊傻等。魏郯離開之後,我讓家人且把茶爐滅了,自己去洗漱更衣。

可等我收拾完了,眼看著夜色越來越深,魏郯還沒回來。我想了想,穿上外衣去前堂觀望。

躲在簾後,只見堂上坐著幾人,聽那些話語,都是駐守長安的官吏。我站了一會,覺得他們還要說上一陣,正要轉身,突然聽到魏郯說什麼傷藥,不禁止住步子。

只聽下首一人道:“……稟大公子,某曾遣人遍訪藥市以鄉野藥人。連年戰亂,尋常止血療創的草藥已是難覓,如今又兼天寒降雪,草木皆蓋在雪下,即便荒山僻野也難有產出。若要尋藥,唯有待到春時回暖,冰雪消融草木長起,也許能收來一些。”

魏郯沉吟片刻,道:“天下羣雄割據,天子雖一統北方,南邊憂患仍存。戰事何時來臨,我等亦不可知,此等急備之物,還請諸公多多上心。”

衆人皆唯唯。

我聽著他們說起別的事,攏攏外衣,悄無聲息地回屋。

魏郯在堂上待了很久,他回來的時候,我已經睡下,只隱約聽到他窸窣更衣的聲音,不知過了多久,燈光滅了,我身後多了一個溫暖的胸膛。

“回來了……”我迷迷糊糊地問。

“嗯。”魏郯的聲音很輕,在我耳畔道,“睡吧。”

魏傕的確是個大忙人。他睡得比我晚,起得卻比我早。

第二天,我被窗外雀鳥嘰嘰喳喳的聲音吵醒,魏郯已經不在身旁。起來問家人,他們說,魏郯半個時辰前已經出了門,說午後纔回。

我答應著,望望天色,心裡有些猶豫。

魏郯昨日說,他會陪我去城北看看。說實話,離開多年第一次回來,我也的確想去,不過,我不想和他一起去。那裡是我的家,它屬於我和我的父母兄長。許久以來,我不敢觸碰,也不想讓別人觸碰,就算悲傷得想死,我也只想哭給自己一個人看。

我大概能想到那邊是什麼模樣,若嬋曾告訴我,她離開長安的時候,北城那些高門大戶的家宅都曾遭遇劫掠,或搶或燒,無一倖免。她沒有說傅氏的家宅如何,可是不用她說,我也能猜到。

當我乘著車朝城北馳去,一路上,行人來往,好幾處市集都能找到當年的模樣。可是昔日街上那些樣式漂亮的高樓、隨處可見的香車寶馬和風流俏麗的紈絝仕女卻沒了蹤影,只剩下匆匆趕路的布衣和瑟縮在牆角的乞丐。

路過皇城的門前,城門緊閉著,厚實的城牆上已經沒有了城樓。大雪在頂上積得滿滿,卻仍然能看到從前那宏偉的廡頂燒焦倒塌露出的焦黑顏色。而當傅氏的家宅出現在一片殘垣那頭,我的心像被什麼緊緊地攥了起來。

那圍牆仍屹立著,門卻已經不見。牆頭生了濃密的蓬蒿,被壓在雪下,冒出枯黑堅硬的梗。

我下了車,走過一地覆著冰雪的碎磚,踏入了我的家。

若說外牆還讓我覺得幾分相識,當我走進中庭,面前則是全然的陌生。祖父親自挑選木材督造的正堂、父親引以爲傲的藏書閣、母親最愛的西樓、兄長們飲酒的水榭……一切的一切,都已經不復存在。

只有幾段殘牆仍在白茫茫的雪地裡佇立,面上已經辨不出顏色,厚厚的煙黑昭示著這裡曾發生過什麼。

我以爲我會大哭一場,可是看到這些,卻一聲也哭不出來。只有眼淚,涌出眼眶時帶著溫度,慢慢地化作磣人的冰冷。

燒光了也好。我深吸一口氣,擦掉眼淚。什麼都不剩,就不會再有人打擾他們了。

天有些陰,似乎不會有太陽了。寬厚的領口將脖子包得嚴嚴的,可我仍然覺得冷,攏了攏袖子。

雖然屋宅盡毀,我仍熟識地上的每一處,哪裡是空地,哪裡是廡廊,哪條路通往誰住的院子。我繞過前堂,朝裡面走去,雪地上,只有我身後留下一排孤零零的腳印。

我家的後園修得很漂亮,一木一石,都是熱愛營造的祖父挑選的。我也喜歡這裡,十歲的時候,死纏爛打地硬是把後園裡唯一的小樓佔爲閨房,從此,後園就是我的院子。

與屋舍的命運不同,後園裡的花木仍然在,只是缺乏修剪,長得跟野外的樹叢一樣。冬天裡,花木的葉子大多落光,只剩蕭索的枝條。唯一蒼翠的,是遠處一棵松樹,枝幹仍是我離去時的形狀。

它的旁邊,是我那幢已經倒塌的小樓。

我慢慢走過去,登上石階。焦木橫七豎八,瓦礫磚石堆了一地。我怔怔地看著,想起我最後一次待在這裡的那個夜晚。

那時,也是現在這樣寒冷的天氣。半夜裡,母親匆匆把我叫起來,讓我穿好衣服。

我懵懵懂懂,看著她臉上滿是緊張,不停地跟收拾物什乳母和侍婢說這個帶走,那個也帶走。

“出了何事?”我意識到不尋常,問母親。

她看著我,目光復雜,將我身上的皮裘裹緊:“太后方纔召你入宮,說要你去陪她住幾日。”

我還想說話,長兄從外面進來,說車馬已經等在門前了。母親不再容我多說,拉著我走出門去。

府裡只點了幾個燈籠,出乎我意料,門前,父親、二兄和長嫂都已經等在了那裡。

“收拾好了麼?”父親問母親。

母親頷首,讓家人把一個個包袱塞到馬車上,又讓我坐上去。

人人臉上都面色凝重,連最愛開玩笑的二兄也緘默不語。

“阿嫤,”母親最後給我捂捂我的領口,急切地叮囑,“入宮之後,萬事要聽太后的話,時時待在太后身邊,誰來找你也切勿離開長樂宮,知道麼?”

我看到她的眼圈發紅,又看看父親和兄長們,心中的不安越來越重。

“母親,我不去宮裡,我哪裡也不去。”我說著,就要從車上下來。

“坐好!”父親突然走過來把我按住,責備地瞪母親一眼,“說這些做甚。”說罷,對馭者喝道,“快走!”

馭者應一聲,揚鞭催馬。

我猝不及防,被帶著向後倒了一下。

“母親!”我拉開車幃朝母親喊道,她立在門口望著我,片刻,將袖子捂住臉……

水滴落在雪上,化出一個淺淺的小坑。我踏著雪和瓦礫,一腳深一腳淺地走進去。這個地方我住了許多年,雖然面目全非,可我仍然能認出哪裡擺榻,哪裡設案,哪裡是我最喜歡倚著發呆的窗臺。一根木樑下,我看到露出半邊殘破的草蓆,再往下,似乎壓著什麼東西。

我俯身將草蓆翻開,一個髒兮兮的笑臉赫然在眼前。我愣了一下,把它拾起來。

是一個絹人。

布料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已經褪色髒污,但還算完好。填充的絲綿被壓得扁扁的,大大的腦袋,細長的四肢,線跡歪歪扭扭——這府裡只有我能縫得這麼難看。

我記起來,這是當年母親勒令我學習女紅的時候,我做出來的第一個成品。那時,我覺得自己做得真不錯,得意洋洋的到處炫耀,還想給它起名字。

“……嘖嘖,長得真像阿嫤,就叫阿傻吧。”二兄摸著我的頭笑道。

我將絹人臉上的一塊泥污摳掉。它看著我,黑線縫的兩隻眼睛,紅線縫的嘴脣,的確活像一個咧著嘴笑的傻瓜。鼻子酸酸的,分不清是因爲寒風還是因爲回憶。我握著絹人,四顧而望,這個曾經是家的地方,熟識的人和物都已經不知去向。

滿園的枯樹殘垣倏而在眼前模糊,回家回家,這個世上,還有我能回的家麼?

北風仍然在吹,忽然,身上一暖,肩上多了一件大氅。

我驚異地回頭,一個人影近在咫尺,在眼底朦朧不清。我正想抹掉眼淚看得清晰些,只聽一聲長嘆,我被擁進了他的懷抱裡。

布料上有著我已經漸漸熟識的氣味,溫暖透來,化去了臉上的冰涼。我想擡頭,魏郯卻按著我的後腦不讓我動:“要哭便哭,這裡誰也看不到。”

心裡似乎被什麼觸了一下,我埋頭在那懷裡,不再掙扎……

出來的時候,門外除了我的車馬,魏郯的馬也在那裡。

“夫人還欲往何處?”魏郯問我。

我望望身後的廢宅,片刻,搖搖頭。長安已經不負昔日模樣,別的地方,恐怕也只會落下傷感。

“夫君不是午後纔回麼?怎會尋到此處?”我問他。

“無甚大事,我便早些回來。”魏郯道,說著,看看我,“夫人的去處,也只有這裡。”

這話倒是沒錯。

“夫人既無所往,陪爲夫去護國寺如何?”他緊接著道。

我訝然:“護國寺?”

魏郯頷首,道:“爲夫多年不曾登雁臺,正想故地重遊。”

我想了想,頷首答應。

護國寺是長安最大的佛寺,兩百年前的孝皇帝下令敕造。這裡不但香火旺盛,更有樓臺池林,是長安百姓常常遊逛的去處之一。其中的雁臺,高十幾丈,站在上面能瞭望半個長安。

母親不太喜歡護國寺,說那裡人雜,除了拜佛,她很少帶我去。

但魏郯顯然比我熟得多,當我還在努力回憶雁臺在哪個方位的時候,他已經帶著我找到了通往雁臺的路。

護國寺內雖然也經歷戰火,保存得卻比別處的要好。雁臺屹立在前方,上面的經閣仍是從前模樣。

我從前很討厭來這個地方,不爲別的,單爲那高有一尺的臺階,足足八十一級,每次登上去都極其辛苦。

今日天氣不佳,又不是吉日,來登雁臺的人寥寥無幾。石階上覆著冰雪,才走兩級,我就滑了一下,幸好魏郯一把抓住我的手臂。

“當心些。”魏郯道,卻沒放開手,拉著我一級一級往上。

魏郯常年在外奔走,這些石階對他而言如同平地。我就不一樣了,才走不到一半,就覺得累了。

“歇息麼?”魏郯回頭看我。

我搖搖頭,有些喘:“不必。”

魏郯放慢步子,笑笑:“夫人走動太少,等回到雍都,日日陪爲夫去城牆上走一圈,就不會累了。”

我想回他兩句,又覺得跟他比口舌那是浪費氣力,不如留著精神登臺。

等到終於登上頂層,我的的身上已經冒汗了,於是脫下大氅,挽在手上。

經閣的門緊閉著,魏郯走在石闌干邊上,朝遠處眺望。

我也望去,從前站在這裡,能望見宮城巨大的殿頂層層疊疊,宏偉屹立,可如今,那邊除了高牆和臺基,什麼也沒有。不僅宮城,許多長安的勝景,比如市井中林立的高樓,白日可賞飛檐奇巧,夜裡可觀明燈如星,現在,也都消失一空。

雖然心情低落,但我不想任由自己沉浸在悲涼之中,於是找些話題:“夫君從前常來?”

“嗯。”魏郯道,“我入羽林之前,每日清晨都在這階上往返跑十回。”

我愕然,朝臺階上望了望。

八十一級,往返十回……他每日要跑一千六百二十級……心中咋舌,怪不得裴潛當年打不過他。

正要再開口,一陣風吹來,我“哈啾”一聲打了個噴嚏。

“把氅披上。”魏郯回頭看我。

我說:“妾還有些熱。”

魏郯卻不由分說,從我手中拿過大氅來,披在我身上。然後手臂一伸,將我整個人一起圈在身前。

溫熱的氣息噴在耳後,我窘然,看看旁邊,一個剛登上臺來的遊人頻頻將目光閃來。

“有人在看。”我小聲道。

“嗯?”魏郯也看看那邊,不以爲意,“怕什麼,你我是夫妻。”說罷,他衝那遊人點點頭,“公臺,來遊寺登高麼?”

那人愣了愣,片刻,拱拱手:“正是。”

魏郯笑笑:“今日天氣不錯,公臺怎不帶婦人同來?”

那人看看我,訕訕一笑,“婦人在家中,不曾出來。”說罷,四顧地看了看,神色有些不自然。逗留片刻,就走下臺去了。

“夫君與他認得?”我看著那身影,疑惑地問。

“不認得。”

“那……”

“他不就走了?”魏郯咬著我的耳朵低低道。

我:“……”

流氓。我暗自深呼吸一口冷冽的空氣,讓臉上的燒熱散開一些。

雁臺上只剩下我和魏郯二人,他擁著我,胸膛貼著我的後背。靜靜地站了一會,他忽然道,“想回長安麼?”

我怔了一下,片刻,纔回味過來,他是問我想不想再回長安居住。

心裡涌起難言的酸澀,沉默了一會,我說:“可它已經毀了。”

“毀?”魏郯道,“長安建城已有千餘年,你知道它毀過多少次?”

我愣住,這個我倒是不知道,搖搖頭。

“九次。”魏郯道。

我算了算,覺得不對:“幾乎每兩百年一次?可長安只經歷過三朝。”

“不光朝代翻覆之亂,”魏郯道,“還有外寇入侵、兵災、政變,最慘的一次是前朝末帝之時,長安全城大火,之後瘟疫肆虐,三年之內人煙全無。高皇帝得天下之時,長安只有不到百戶人家,一個小縣都不如。”

我沒說話。

“它還會回到過去那樣麼?”我凝望著家宅的方向,過了一會,低低道。

“你若想,它就會。”魏郯說著,鬆手,將我轉過來對著他,雙手握住我的肩頭,“阿嫤,有的事的確回不到從前,可那並非全部。世情無論如何險惡,都有過去的一日,便如長安,你不棄它,它就不會棄你。”

我望著他的眼睛,天光下,那眸中有些不可言喻的神采,堅定,或者說熱烈。我的心竟起了些波動,猶如三九封凍的冰湖,吹入苦寒之後的第一縷暖風。

“夫君會重建長安?”我輕輕道。

魏郯微笑:“我會。夫人願與我一起麼?”

心撞擊著胸口,我不語,注視著那張臉。只見那眉目的線條流利俊朗,四周鉛白的雪色中,更顯雙眸明亮不可逼視。

從雁臺上一路下來,我一直有些心神恍然。魏郯拉著我,不斷讓我注意腳下,一級一級,走得不快。

方纔在雁臺上,魏郯問我願不願與他一起重建長安。

我遲疑又彷徨,希翼卻似落在雜草的火星,慢慢燃起亮光。我緩緩地點了點頭,魏郯臉上的笑意深深,用力地把我抱了起來……

臉上還在發熱。

手被他握在掌心裡,很溫暖,我覺得我從前似乎從來沒有這樣留意過跟他牽著手是什麼感覺。

路上,我看到一處半毀的屋宇正在修補,四周用竹竿木板搭著腳手架。

你不棄它,它就不會棄你……心像被什麼觸著,我忍不住瞥向魏郯,他目視前方,似乎在觀賞著雪景。

出了護國寺,我正準備到車上去,魏郯卻對從人說:“將車馬牽回去,我與夫人步行回府。”

從人應聲,轉身走開。

“此處離家宅不遠,夫人再陪我走走如何?”魏郯轉頭對我說。

都已經吩咐從人了,纔來問我。我笑笑:“嗯。”

大冷天裡,人們本來就不願意出門,街上行人很少。魏郯牽著我的手走在路上,引得不少人側目。魏郯卻似什麼也不曾覺察,照樣招搖過市。

我朝後面瞅去,兩個尾隨的從人隔著幾丈遠,眼睛看著別的地方。我赧然,掐掐魏郯的手,他卻轉過頭來看看我,彎彎脣角,把手握得更緊。

迎面,一個小販擔著擔子兜售麻團,後面跟著一羣眼饞的小童。

“走開走開!”小販一邊走路一邊揮手。

“想吃麼?”魏郯問我。

長安的麻團我許久不曾吃過,方纔看著也有些眼饞。

“夫君帶了錢麼?”我問。

魏郯一笑,拉著我走過去。

“麻團幾錢一斤?”他問。

“十錢。”小販道。

“十錢?”魏郯還未開口,我忍不住道,“你這麻團賣得真貴,我拿十錢買面買油,能做五斤不止。”

小販道:“五斤?夫人可曾去市上看過如今米麪多貴?我這些麻團可是精工實料,油炸得酥脆,別家都難找。”

我不跟他廢話,道:“六錢,不賣我就走了。”

小販搖頭:“六錢不行,最少八錢。”

我拉著魏郯就走。

“七錢!七錢!”小販忙道,“夫人,你我各讓一步!不可再少了!”

“成交。”魏郯道。

我一愣,瞪向他。他卻繼續對小販說:“全都要了,包起來。”

小販的臉上笑開了花,連連應承,忙不迭地將幹箬葉打包。

“買這麼多,怎拿得走?”我問魏郯。

魏郯莞爾:“爲夫自有辦法。”

待那小筐裡的麻團都變成一小包一小包,過了秤,足有二十斤。魏郯招呼從人過來,從錢囊裡嘩嘩倒出一堆錢幣。

小販數著錢,嘴合都合不攏。

一堆的箬葉包裹擺在面前,我看看魏郯和從人,心想魏郯應該會讓小販把筐也賣給他。

可魏郯全然不是這麼想,他轉向旁邊那羣一直眼巴巴圍觀的小童,招招手:“都過來,每人拿一包麻團。”

小童們聽得這話,眼睛都亮亮的,又興奮又遲疑。

魏郯拿起一包麻團,遞給近處一個孩子。其他人立刻紛紛圍上前來,魏郯給他們一人一包。

“公臺是個善人,將來必福壽滿堂。”小販笑呵呵地說。

魏郯亦笑:“善人福壽都說不上,不高不低就知足了。”說罷,他讓從人帶上剩下的幾包麻團,繼續往前走去。

我回頭看看那些仍然興高采烈的孩童,問魏郯:“夫君出門也帶這麼多錢?”

“嗯?”魏郯看看我,“不是說‘身無百錢,不走長安’麼?”

我愣了一下,覺得這話聽起來很是耳熟。

“七錢一斤麻團,”魏郯道,“我記得從前四錢一斤。”

“妾也覺得貴。”我瞅著他,“可擋不住夫君出手快。”

“又不缺那點錢。”魏郯笑笑,“這般寒天,出來販貨也不易。”

倒真成善人了。

“他可不虧。”我決心要跟他算賬,說,“雍都麪粉每石一百二十錢,麻油每斤十錢。朝廷行均輸之政,長安的價錢也不會貴多少,加上油和胡麻,一斤麻團最多耗費三錢。妾方纔說六錢,已經讓了他許多。”

“哦?”魏郯道,“夫人很熟糧價?”

我謙遜地微笑:“既爲冢婦,柴米之事自當熟悉。”

“算賬亦熟稔。”

“妾從前在母家,常隨母親查看府中賬目。”

魏郯目光深深:“還會說價。”

這有點噎到我,不過我很快找到理由:“妾既然知道他成本,自然要說。”

魏郯看著我,神色也看不出是貶是贊,少頃,莞爾,語重心長:“如此,有夫人持家,爲夫甚慰。”

我覺得這話順耳,彎脣笑納:“多謝夫君。”

繼續再往前走十餘步,是一個路口。

魏郯停下來看了看,問我:“餓麼?”

我點頭:“有點餓。”從出門到現在,已經過有兩個時辰,正午早過了。

“夫人去過南市麼?”

“去過。”我回答,片刻,覺得不妥,補充道,“從前曾經路過。”

魏郯對這兩個回答的區別似乎毫無感覺,道;“那裡有一處買豆腐羹的,店主叫姚三娘,夫人可曾吃過?”

我搖頭。當年我雖常出來,也知道每個市集都有些出名的小食。不過我不喜歡豆腐羹,所以對他說的一點印象也沒有。

魏郯表情遺憾:“夫人在長安這麼許久,姚三孃的豆腐羹那麼出名都不曾吃過。”

我抿脣:“妾從前謹遵閨訓,南市是何模樣都不曾細看。”

魏郯看著我,低笑:“如此,今日爲夫該帶夫人去見識一番。”說罷,他伸手攬住我的肩膀,朝一邊道路走去。

“有人……”我大窘,一邊慌忙四顧一邊掰他的手。

“你我是夫妻,怕甚。”魏郯加重力道,挾著我向前。

當年我住城北,那裡的有北市。不過熟人太多,我怕被認出來,於是常年混跡去東、西二市。南市我也去過幾回,但是那裡不如東西二市熱鬧,樂趣不多。

南市的店鋪大多是賣衣料的,綾羅錦帛,應有盡有。可如今世道不濟,雖然今日是集日,許多店鋪卻大門緊閉,從前琳瑯的旗幟招牌也寥寥無幾。

開闊處,不少附近的鄉人擔著土產來售賣,午時已過,有的人開始擔著貨物離開。

魏郯拉著我一邊走一邊回憶道:“從前這般天氣,我時常來南市吃豆腐羹,配上餳糖燒餅,很是美味。”

“如此。”我答道。這種吃法我沒試過,下層人等的愛好,我很少接觸。望望前方,我說:“這許多年戰亂,夫君怎知那店還在?”

魏郯道:“我也不知,只聽說南市受創不重。”說著,他忽然指指前方,笑道,“就是那處。”

我望去,只見路邊有一個很小的店面,屋檐下挑著一旗,上書“姚三娘豆腐羹”。不過,店門只開了一半,上面掛著布虎菖蒲,似乎並未開張。

魏郯走過去,在門口喊了一聲:“三娘!有豆腐羹麼?”

他嗓門粗大,我又往四處望了望,幸好是市集,無人理會。

“今日不開張,沒有沒有!”一個嗓門不輸魏郯的女聲從裡面傳出來,未幾,只見一個五十上下的胖婦人走出來,圓臉上紅光滿面。

她看到魏郯,一愣。

“不認得我了?”魏郯挑眉。

胖婦人將他看了一會,笑起來:“認得認得!你是以前常來的那個羽林郎!”說罷,她轉頭朝屋內喊道,“當家!從前那個總招惹女子的小郎君來了!”

魏郯:“……”

我:“……”

魏郯臉色有些不自然,道:“我原本想帶婦人來吃豆腐羹,今日三娘既然不開張,便改日再來。”

姚三娘笑著一手,道:“改什麼日!我家兒婦昨夜誕下孫兒,今天雖沒有豆腐羹,卻有酒糟蛋羹,快快進來喝一碗!”

“原來有喜事。”魏郯笑道,說罷,看向我:“吃麼?”

我微笑,點點頭。

姚三娘看著我,朝魏郯擠擠眼睛:“這是夫人吧?小郎君都娶婦了!”

魏郯呵呵一笑,看向我。

我也微笑,此人言語雖粗俗,我卻不感到厭惡。

姚三娘一邊將我們迎進屋裡一邊喊,“當家!兩碗酒糟蛋羹!有客人!”

狹小的的店內擠著七八張案席,一個鬚髮花白的布衣男子端著兩碗熱騰騰的羹湯出來,笑呵呵地說:“隨便坐。”

魏郯謝過,帶我在案旁坐下。

“小郎君,多年不見。”男子把碗放下,對魏郯笑道。

魏郯頷首:“正是,公臺與三娘還是原模樣。”

男子笑呵呵地搓搓手,看向我:“這是夫人?當年小郎君來店裡,總有附近女子跟著來偷看。我那時就跟內人說,小郎君這般人品,將來娶婦必是天仙一般,果不其然!”

我的臉上有些赧然。瞥瞥魏郯,這人也會有女子尾隨?真看不出來……

“過去的事,公臺提來做甚。”魏郯看看我,向男子笑道。

“什麼公臺,郎君莫擡舉他!”姚三娘一邊燒著炭爐一邊說,“大字都不識。”

男子瞪她,哼哼地說:“什麼不識,旗子上那幾個字不是我寫的?”

“你就會寫那幾個,還是找老王要來字帖描的。”

“你會!你寫你的名字看看,第一筆在何處都不知道……”

那二人吵吵鬧鬧,往店後面去了,留下我和魏郯啼笑皆非地對視。

“他們從前就是這樣,鬧起來隔著一里都能聽到。”魏郯道。

“如此。”我莞爾,用勺子輕輕攪動湯羹。

魏郯吹著碗裡的熱氣,道:“此處從前很熱鬧,若是來晚了,只能站在外面吃。”

我應了聲,用勺子舀起一口,吹了吹面上,小心地放入口中。酒糟味道甜而濃郁,蛋花也恰到好處,又嫩又香。

“好吃麼?”魏郯問。

我點點頭。

魏郯把他碗裡的蛋舀出來,放到我的碗裡。

“不必……太多了。”我忙道。

“好吃就多吃些。”魏郯道,“這樣才能沾喜氣。”

我一愣,臉上忽而發熱。

“阿嫤,我們也要個孩子。”他在我耳旁低低道。

我埋頭吃著羹,只覺得薰熱更甚,不知是因爲酒糟太濃,還是碗裡的熱氣太燙……

第97章 惡戰第97章 惡戰第27章 說客第08章 買賣第06章 壽宴第58章 南征第61章 爭執第58章 南征第46章 南廟番外 仙山第77章 扁鵲第27章 說客第90章 暗諷第44章 長安第38章 封賞第01章 二婚第85章 營救第89章 燭火第57章 姒娣第62章 喜事第03章 遇襲第02章 離營第81章 生產第23章 酒徒第04章 拜見第76章 秋涼第96章 鳶池第45章 麻團第63章 火光第91章 噩耗第52章 新人第01章 二婚第19章 離城第54章 房樑第44章 長安第98章 圍城第90章 暗諷第71章 鄴城第78章 魏康第02章 離營第98章 圍城第51章 上巳第87章 漱玉泉第16章 紅牡丹第53章 暗夜第08章 買賣第47章 秘畫第22章 守城第10章 家宴第89章 燭火第67章 囚禁第25章 薤露第31章 洛陽第26章 旅途第03章 遇襲第33章 滅燈第07章 往事第87章 漱玉泉第39章 問詢未央 (結局章)第72章 出逃第22章 守城第58章 南征第68章 再遇第03章 遇襲第85章 營救第12章 會客第68章 再遇第69章 林崇第29章 推車第75章 汝南第38章 封賞第58章 南征第87章 漱玉泉第36章 開鏢第60章 騏陵第16章 紅牡丹第54章 房樑番外 徐後第34章 坦誠第39章 問詢第30章 姨母第36章 開鏢第89章 燭火第88章 勸示第34章 坦誠第38章 封賞第09章 回城第17章 窺視第28章 鏖戰第47章 秘畫第14章 花影第85章 營救第63章 火光第33章 滅燈第92章 閱兵第99章 凱旋第02章 離營第22章 守城第08章 買賣
第97章 惡戰第97章 惡戰第27章 說客第08章 買賣第06章 壽宴第58章 南征第61章 爭執第58章 南征第46章 南廟番外 仙山第77章 扁鵲第27章 說客第90章 暗諷第44章 長安第38章 封賞第01章 二婚第85章 營救第89章 燭火第57章 姒娣第62章 喜事第03章 遇襲第02章 離營第81章 生產第23章 酒徒第04章 拜見第76章 秋涼第96章 鳶池第45章 麻團第63章 火光第91章 噩耗第52章 新人第01章 二婚第19章 離城第54章 房樑第44章 長安第98章 圍城第90章 暗諷第71章 鄴城第78章 魏康第02章 離營第98章 圍城第51章 上巳第87章 漱玉泉第16章 紅牡丹第53章 暗夜第08章 買賣第47章 秘畫第22章 守城第10章 家宴第89章 燭火第67章 囚禁第25章 薤露第31章 洛陽第26章 旅途第03章 遇襲第33章 滅燈第07章 往事第87章 漱玉泉第39章 問詢未央 (結局章)第72章 出逃第22章 守城第58章 南征第68章 再遇第03章 遇襲第85章 營救第12章 會客第68章 再遇第69章 林崇第29章 推車第75章 汝南第38章 封賞第58章 南征第87章 漱玉泉第36章 開鏢第60章 騏陵第16章 紅牡丹第54章 房樑番外 徐後第34章 坦誠第39章 問詢第30章 姨母第36章 開鏢第89章 燭火第88章 勸示第34章 坦誠第38章 封賞第09章 回城第17章 窺視第28章 鏖戰第47章 秘畫第14章 花影第85章 營救第63章 火光第33章 滅燈第92章 閱兵第99章 凱旋第02章 離營第22章 守城第08章 買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安市| 嵩明县| 射阳县| 临海市| 乐昌市| 雷山县| 江孜县| 静宁县| 黔西县| 呈贡县| 邵武市| 新民市| 乌拉特后旗| 商洛市| 晴隆县| 鄂尔多斯市| 甘南县| 治多县| 盐津县| 临安市| 叶城县| 光泽县| 库车县| 仁寿县| 曲阳县| 盐源县| 泰顺县| 大理市| 武安市| 上思县| 廉江市| 泸西县| 延庆县| 长岛县| 襄樊市| 清水县| 嫩江县| 泸州市| 西宁市| 清原| 克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