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7章 漱玉泉

“家書?”我按捺著不斷擴散的心思,看著鄧五。

鄧五正要說話,馬奎咳了一聲。

“夫人。”他看了鄧五一眼,對我笑笑,道,“我等兄弟粗人,只管縱火大劫,其餘雜事也不過道聽途說,當不得真。”

我莞爾:“如此。”

抱著阿謐出門的時候,我的心像被什麼催著一樣。

正要上車,李尚在身後叫住我。

“夫人。”他走過來,若有所思,道,“方纔鄧五所言之事,夫人還是莫往心中去。”

我微訝,片刻,道:“管事亦知曉此事?”

“某亦是這兩日才聞得他們提起。”李尚看著我,“夫人,且不論此事是否確實,即便屬實,非常之時亦當有非常之斷。裴家既已救出,夫人便不必再去追究。”

我淡笑,道:“掌事回去吧。”說罷,轉身上車。

回府的路上,阿元抱著阿謐,我則靠著車壁,靜靜地望著車外。

太陽光斜照著,時而被路邊的屋檐或高牆擋住,又時而照下,我的眼前忽明忽暗。

我先前想得太單純。

裴潛在江東有盛名,自從投靠吳璋,那邊已經是他的立足之地。他如果有心要走,在鄴城的時候只需要與魏郯合謀挾持吳琨,就能保得一家安然離開揚州。但是他沒有。他寧可讓吳琨猜疑和排擠,也不離開江東,裴寬一封家書又怎能讓他當機立斷?

魏郯這招釜底抽薪,的確又準又狠,一下將吳琨和裴潛之間的那點殘存的信任斬斷。裴潛不爲自己考慮,也要爲家人考慮,他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

裴潛不來雍都,是因爲他知道這是魏郯的計謀麼?

魏郯這麼做,結果無非兩個。一是裴潛逃了出來,便如現下,皆大歡喜;二是裴潛不曾逃出來,全家喪命。

但無論哪個結果,江東都從此失去了最重要的謀劃之人,無異元氣大傷。

“夫人,你還在想方纔鄧五的話?”阿元忽然問。

我看向她。

“夫人,”阿元想了想,道,“季淵公子與大公子是摯友,大公子當不會害他。夫人想,大公子若想除去季淵公子,讓吳琨去做便是,何必興師動衆來救他?”

“是啊。”我勾勾脣角。

我忽然有些明白爲何魏郯總能處於不敗之地。他做事目的明確,無論正道旁道何等手段,這樣囉嗦的事不在他考慮之內。這樣的人,會用義氣籠絡武夫,用道理籠絡文士,用溫情籠絡親友,但當需要抉擇的時候,他也能做到冷酷。

“……某與季淵有舊日之誼……”我望著窗外,腦海中隱約浮起那日,魏郯對裴寬說話時的模樣,誠懇而認真。

回到魏府前,正要下車,管事來稟報說魏郯方纔曾經派人回來尋我。

“何事?”我問。

管事道:“二公子今日在璧臺下的漱玉泉邊設宴,與朝中新進的孝廉共行曲水流觴之樂,亦有家眷,大公子故而來請。”

魏昭會名士?我想了想,這倒符合他的風範,魏郯莫非是不擅清談,請我去救場?

我想了想,答應下來,先把阿謐回房中交給乳母,自己換了身衣服又稍事打扮,乘車出門。

漱玉泉裡璧臺不過一里路程,本是雍都名勝,亭臺山石俱全,我也曾應著玉瑩等貴婦之邀來此觀水賞花。

曲水流觴,從前長兄與二兄都很喜歡,裴潛更是此道高手,我也是熟門熟路。不過那已經是長安的事了,與魏郯成婚以來,我加入這等聚會還是頭一遭。

漱玉泉自山腰而出,至山下的亭臺之處,水流悠長。遠遠的,我便已經望見泉邊士人們在水邊各據茵席,影影綽綽,衣冠楚楚。

“夫人。”家人引著我找到魏郯的時候,他正與兩三名士人說話,見我來,露出笑意。

“夫君。”我微笑地上前行禮。

魏郯身上的裝扮與早晨時不一樣,寬袍大袖,文質彬彬;一柄長劍系在腰間,卻帶著幾分精神氣。

“少夫人。”周圍的人看到我,亦紛紛行禮。

待我還了禮,魏郯一手虛扶著我,和顏悅色地向我介紹起旁邊的人。

出乎我的意料,這些人在我看來十分面生,名號亦是從未聽過,還有些人,光看衣飾就知道並非出身士族。

再瞥向上遊之處,魏昭也跟著幾人談笑風生,那些人看著眼熟,都是高門子弟。

心中雖疑惑,我仍然保持笑容,順著魏郯與這些人一一見禮。

未幾,亭上磬響,一名長者將一隻漆觴盛滿了酒,置於盤上,放入泉水之中。漆盤顏色鮮麗,在彎曲的水道中緩緩漂下,沒多久,停在魏昭邊上的一位衣著上乘士人面前。

士人膚色白淨,似乎敷了粉。他微笑地將觴執起,想了一會,以雍池爲題作詩一首。

我在魏郯身旁聽著,立意無趣,遣詞押韻平淡無奇,若是在從前的長安,也許兄長那羣口味刁鑽的人會起鬨,罰酒不認。

可此人吟過之後,旁邊的衆人卻交口稱讚,我看到魏郯附近幾名士人交換著心照不宣的眼神。

漆觴繼續回到水中王倩,當漂到一名布衣士人面前之時,停了下來。

我看去,那人年紀三十有餘,衣袍半新不舊,一看即知出身不高。

他纔將漆觴取下,上游處的人便有些不快之色。

布衣士人起身,略一思索,便以清泉爲題作詩一首。

我細聽,只覺言辭瑯瑯,雖時而用詞略顯隨意,卻句句可圈可點,實爲佳作。

他剛吟完,周圍人發出一陣讚歎。

“龐兄真乃詩才!”有人拊掌道,布衣士人謙遜謝過。

“如何?”魏郯低聲問我。

我看向他,微笑頷首。再瞥向上遊,只見那些人各自談笑,恍如未聞。

我應允下來,離了魏郯,跟她們往花園裡去。

“畢竟是離了長安,連曲水流觴也不及從前有趣了。”花園裡三三兩兩的都是婦人,一名貴婦折下一支薔薇,嘆道。

“當然不及從前有趣。”玉瑩道,說罷,看向我道,“阿嫤,我聽說那些庶族的士人都是大司馬請來的。大司馬這是做甚?許多人都因此不喜。”

“不喜的都是高門之人吧。”一個婦人道,“我可聽說那些庶族的士人了不得。便說方纔吟詩那位,騏陵之戰時,曾獻計立了大功,大司馬將他舉爲錄事。”

“那又如何?”立刻有人不屑地說,“爬得再高也是個庶族,講究些的人家連門都不會讓他進。”

衆人正言語,玉瑩悄聲對我道:“阿嫤,裴氏不是舉家來了雍都麼?我聽說此番舉的孝廉之中,季淵公子有三個堂兄弟也在其中。”

“哦?”我訝然。

玉瑩輕嘆:“可惜季淵公子不來雍都,若是來了,今日的曲水流觴必是精彩。”

正說話間,忽然有人道:“那不是太史夫人?”

我擡眼,前方,兩名婦人正一邊賞花一邊緩緩走來。心中的驚詫如同繩索,將腳步絆住。那兩名婦人我都認得,一位是裴寬的夫人羅氏,而另一人,正是裴潛的母親柳夫人。

她們也看到了我,同樣的訝異在柳夫人的臉上閃過。

“她怎在此?”玉瑩的聲音輕輕道,眼睛卻看著我。

周圍的聲音像被什麼壓了下來,包括玉瑩在內,各種各樣的目光在我和柳夫人身上徘徊。

我望著柳夫人,多年不見,她保養得法的面龐也已經有了垂老之態,兩鬢亦添了銀絲。

心底苦笑,今日前半截惦念著裴潛,後半截就要面對他的母親麼?老天的安排從來都是這樣巧。

“柳夫人。”我屏心靜氣,上前行禮。

“傅夫人。”柳夫人的聲音緩緩,仍舊溫和,卻與從前喚“阿嫤”時大不一樣,透著不可逾越的疏離。

這般遇見,實在猝不及防。見禮之後,四周陷入片刻的安靜,尷尬不言而喻。

“傅夫人。”這時,羅氏笑意盈盈地上前來,道,“姑氏初到雍都,妾今日請姑氏來遊雍池,不期遇見夫人。妾在前方花樹下備有瓜果茵席,夫人何不與我等一道入席相敘?”說罷,看向柳夫人。

柳夫人看她一眼,又看著我,平靜的臉上似閃過些猶豫。

我將這神色看在眼裡,亦是明白。

當年,柳夫人與母親交好。我與裴潛定親,也本是她們二人的主意。後來裴潛退婚,我再也沒有見過柳夫人。在我恨裴潛的日子裡,他的家人我也一併恨著。在我無數次設想相遇的場面之中,我會狠狠地、冷冷地盯著他們,罵“負義之人”或者視而不見地昂首在他們面前走過去,然後他們會追悔莫及地痛哭流涕。

這些當然都是做夢。真正遇到的時候,其實就是現在這樣,就算心裡的芥蒂已經淡了,你也不會想跟他們好好聊一聊。

“夫人好意,本不該推卻。”我看向羅氏,微笑道,“只是妾夫君亦有宴席,不便前往。”

“小史夫人相邀,卻之不恭。”魏郯的聲音忽而傳來。

我訝然,轉頭望去,卻見他正與幾人踱步而來。

衆人皆詫異,婦人們紛紛行禮。

“夫人別來無恙。”魏郯走到柳夫人面前,端正地一揖。

“老婦無恙,多謝大司馬。”柳夫人頷首還禮。

魏郯微笑,道:“憶昔季淵離京往揚州,某置酒相送。彼時見過夫人,一晃已近六年。”

柳夫人看著他,神色並無波瀾。

“從前舊事,難爲大司馬還記得。”她聲音淡淡。

魏郯轉頭,看看身後的三個年輕士人,隨和地笑笑,道:“某與三位公子相談甚歡,聞得夫人在此,特來拜見。”

那三位士人神采奕奕,我明白過來,他們大概就是裴潛的堂兄弟。

“三位公子舉入孝廉,太史府上果然棟樑輩出。”魏郯道。

“老婦久居後堂,朝廷國事,並不知曉許多。”柳夫人目光冷淡,“大司馬日理萬機,老婦不敢叨擾,就此告辭。”說罷,她向魏郯一禮,轉身離開。

“姑氏……”羅氏面色尷尬,望了魏郯和我一眼,急急行禮,“姑氏今日身體不適,大司馬與夫人勿怪。”說罷,又連聲致歉,追隨柳夫人而去。

衆人留在原地,面面相覷。魏郯的臉上卻神色如常,不見絲毫慍怒。

我瞥向四周,心知柳夫人在衆人面前給了魏郯一個下馬威,今日之後恐怕又要成爲多少人的談資。

“妾方纔聞得水邊磬響,似乎流觴之樂並未結束。”我打破沉默,向魏郯問道,“不知方纔鬥詩,可有勝出之人?”

魏郯看看我,微笑:“正是。”說罷,看向裴潛那三個表情各異的堂弟,“某還不曾聽得諸位公子賦詩,不知今日是否有幸?”

三人恢復神色,紛紛欣然應下。

水邊的雅會直到日頭西墜才結束,場上每個人都喝了些酒。

魏郯與一衆士人且走且談,似乎興致勃勃;魏昭身旁也是熱鬧,我們離開的時候,他的酒席還不曾散。

回到府中的時候,已經是掌燈時分。

回到房裡,魏郯看到乳母懷裡睜著眼睛的阿謐,露出笑容,將她抱了起來。

“等父親回來麼?嗯?”魏郯用鼻子蹭蹭阿謐的臉蛋,聲音柔和。

阿謐“嗚”一聲,小手漫無目的地張著。

“夫君去更衣吧,還要用膳。”我讓阿元和乳母下去,從他手裡接過阿謐。

魏郯放開手,又有些捨不得地衝阿謐笑笑,去椸前脫衣服。

“今日的雅會,是二叔辦的?”我一邊給阿謐喂些水,一邊問道。

“嗯。”魏郯在屏風後道,“都是新舉的孝廉。”

我又問:“這些孝廉,似乎不單只是士族子弟?”

“嗯。今年的孝廉,不論出身,皆可舉薦。”

我的手上的湯匙送得有些快,阿謐咳了起來。我連忙放下湯匙,抱起來拍她的背,可才停下來,阿謐卻小臉一皺,開始“哇哇”地哭。

“怎麼了?”魏郯從屏風後面出來,看著阿謐,伸手道,“我來。”

我也不爭,將阿謐交給他。

說來奇怪,阿謐在我懷裡哭得用力,可魏郯抱著她“哦哦”轉了兩圈,哭聲就停了。

“此事,是夫君的意思?”我看著魏郯,問道。

“嗯?”魏郯看我一眼,繼續哄著阿謐:“嗯。”

承認得倒是爽快。

我沉吟,道:“夫君,妾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講。”魏郯走過來,在榻上坐下。

我說:“夫君,自前朝以來,士族繁盛,朝中爲官者,百秩以上從無庶族。夫君此舉,可曾設想過士庶同朝,士族豈肯相讓?”

“是不肯。”魏郯卻神色悠然,“昨日王據還來與我說過。”

我訝然:“那夫君以爲如何?”

魏郯抱著阿謐,讓她坐在腿上。

“士族如何而來?”他看看我,緩緩道,“朝廷奉養這些家族幾百年,大多子弟已墮落無用,卻尸位素餐空耗國力,又拉幫結黨,要來何用?”

我微微蹙眉,道:“話雖如此,可朝廷中,三公九卿,全是士族出身;六百秩以上高官,更無寒門之人。”

“我並非打壓士族。不分出身,乃爲唯纔是舉。”魏郯道,“士庶如何不能同朝?父親在軍中以才幹拔擢,六百秩以上的將官,大多數都是庶族。再如公羊劌,夫人亦覺得此人有大才。可他即便出身高門又如何?靠家族連帶,他四十歲之前頂多千秩,因爲上面人太多,輪不到他。”

我張張口,一時不知從何處反駁。此言雖不能讓我心服口服,卻也是有理。他能說出這麼許多,看得出來是經過深思熟慮,我對朝政本是外行,辯論下去也不會有什麼結果。

“妾之意,並非說夫君此計不可。”過了會,我想了想,語氣軟下,“只是朝廷之中本是錯綜複雜,即便沉痾,還須以藥緩緩而圖,急不得一時。”

魏郯看著我,脣角勾起。

他一手抱著阿謐,另一隻手卻伸過來摟住我的腰。

“夫人擔心爲夫?”他低頭看著我,黑眸光芒撩人。

我莞爾,擡手輕輕撫著他的眉毛:“妾擔心阿謐。就怕夫君一個狠手下去,阿謐將來想找個世家子做夫君都找不到了。”

“世家子有什麼好。”魏郯不以爲然,將阿謐抱起來,讓她軟軟的雙腳立在腿上,悠悠道“世家能當飯吃?要找就要找父親這樣的,是不是,阿謐?”

阿謐很喜歡這樣站,嘴裡“嗚嗚”地哼著。

魏郯笑起來。

我也笑,把頭靠在他的肩上。看著面前的燭火,心底卻想起從前的一些事。

先帝其實是個勤勉的皇帝,他對士族把持朝政頗爲不滿,曾經下令各地大族不得蓄奴婢,不得養部曲,還曾經有意強令限制大族名下的土地之數。這些新政還未成形,便遭到了強烈的反對,即便強行推行了一陣也不了了之。而先帝與朝臣的不和也人盡皆知。此事的後果亦是重大,士族們看到先帝拿他們無法,行事陽奉陰違;而先帝對朝臣們則日漸多疑。後來想想,卞後向先帝毀謗父親,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

如今,經過顛覆般的動盪,天下士族十餘四五。魏郯走到如今這個位置,他的想法與先帝也漸漸靠近。

接下來呢?我覺得心底似乎有什麼硌著,一點也不安穩。

最炎熱的時候慢慢過去,魏府中卻因爲魏傕的病勢愈加不安。

韋郊一直沒有回來,魏傕的病,也沒有良醫敢醫治。家中只得就著從前的藥方爲他熬藥,但是效用寥寥。即便如此,魏傕也仍然執拗,看到藥就發怒,似乎指責家人要害他。

郭夫人無法,認爲這是中了祟,請了好幾回方士和巫師來查看驅邪。

任姬的肚子也一日一日鼓了起來,等到七月,已經將近臨盆。郭夫人另闢了一處舊屋給她做產室,早早地將她移了過去。

家中風雲涌動,外面卻有好消息。

魏安自從江東回來,埋頭鑽研樓船。七月之時,他的第一艘船已經出了船塢。

我抱著阿謐去看過,高大的船體,樓閣高達五重,船舷和樓上都像城牆那樣做成堞雉,投石車、強弩一應俱全。我登上樓船的時候,水面上風大浪急,甲板上卻只是微微搖晃。阿謐似乎很喜歡這樣的地方,好奇地看這看那,也不知道她看不看得懂。

“此船甚妙,恭喜四叔。”我看到被曬得跟魏郯一樣黑的魏安,微笑道。

魏安撓撓頭,笑了笑。

許是常在外面奔走出力的緣故,今年,魏安的個子拔得很快,骨架長開,聲音也有些變了,儼然是半個男子。

“還不夠好,”他謙虛地說,“帆還不夠快。”

我笑道:“再多做幾艘,四叔可試水長江。”

“快了。”這時,魏慈走過來,風塵僕僕,揚揚手中一卷紙,“樑玟佔了江東,只怕過得不久便要來尋些麻煩。”

第61章 爭執第100章 辭別第58章 南征第92章 閱兵第14章 花影第31章 洛陽第85章 營救第65章 菀城第88章 勸示第40章 許姬第82章 阿謐第60章 騏陵第46章 南廟第94章 亂城第21章 淮陽第66章 羅鄉第49章 漆車第17章 窺視第73章 對峙第28章 鏖戰第38章 封賞第89章 燭火第07章 往事第38章 封賞第19章 離城第26章 旅途第32章 閨中第09章 回城第76章 秋涼第06章 壽宴第50章 湯藥第57章 姒娣第34章 坦誠第67章 囚禁第89章 燭火第78章 魏康番外 徐後第20章 祭掃第18章 絺布第75章 汝南第31章 洛陽第41章 雪痕第37章 舊物第98章 圍城第20章 祭掃第93章 猜疑第37章 舊物第34章 坦誠第82章 阿謐第13章 若嬋第70章 樓船第13章 若嬋第79章 行竊第51章 上巳第98章 圍城第63章 火光第99章 凱旋第18章 絺布第64章 野人第91章 噩耗第62章 喜事第101章 梅瓶第84章 求救第100章 辭別第47章 秘畫第21章 淮陽第76章 秋涼第30章 姨母第47章 秘畫第28章 鏖戰第61章 爭執第41章 雪痕第48章 璧臺第54章 房樑第89章 燭火第60章 騏陵第78章 魏康第80章 除夕第61章 爭執第39章 問詢第95章 凝香第20章 祭掃第22章 守城第50章 湯藥第36章 開鏢第90章 暗諷第93章 猜疑第89章 燭火第01章 二婚第82章 阿謐第82章 阿謐第26章 旅途第63章 火光第51章 上巳第25章 薤露第29章 推車第96章 鳶池
第61章 爭執第100章 辭別第58章 南征第92章 閱兵第14章 花影第31章 洛陽第85章 營救第65章 菀城第88章 勸示第40章 許姬第82章 阿謐第60章 騏陵第46章 南廟第94章 亂城第21章 淮陽第66章 羅鄉第49章 漆車第17章 窺視第73章 對峙第28章 鏖戰第38章 封賞第89章 燭火第07章 往事第38章 封賞第19章 離城第26章 旅途第32章 閨中第09章 回城第76章 秋涼第06章 壽宴第50章 湯藥第57章 姒娣第34章 坦誠第67章 囚禁第89章 燭火第78章 魏康番外 徐後第20章 祭掃第18章 絺布第75章 汝南第31章 洛陽第41章 雪痕第37章 舊物第98章 圍城第20章 祭掃第93章 猜疑第37章 舊物第34章 坦誠第82章 阿謐第13章 若嬋第70章 樓船第13章 若嬋第79章 行竊第51章 上巳第98章 圍城第63章 火光第99章 凱旋第18章 絺布第64章 野人第91章 噩耗第62章 喜事第101章 梅瓶第84章 求救第100章 辭別第47章 秘畫第21章 淮陽第76章 秋涼第30章 姨母第47章 秘畫第28章 鏖戰第61章 爭執第41章 雪痕第48章 璧臺第54章 房樑第89章 燭火第60章 騏陵第78章 魏康第80章 除夕第61章 爭執第39章 問詢第95章 凝香第20章 祭掃第22章 守城第50章 湯藥第36章 開鏢第90章 暗諷第93章 猜疑第89章 燭火第01章 二婚第82章 阿謐第82章 阿謐第26章 旅途第63章 火光第51章 上巳第25章 薤露第29章 推車第96章 鳶池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西市| 宝清县| 饶平县| 无为县| 泗水县| 保康县| 乐业县| 双柏县| 兴隆县| 壤塘县| 延津县| 莱芜市| 沭阳县| 柳林县| 平安县| 波密县| 田林县| 东丰县| 满洲里市| 左云县| 湟中县| 松滋市| 安达市| 固原市| 滨州市| 菏泽市| 博湖县| 上高县| 行唐县| 湘潭市| 呼图壁县| 吉首市| 伊宁市| 平湖市| 来凤县| 静海县| 安宁市| 铜陵市| 临城县| 黑河市| 景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