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五十二章,封王

張靜一說的情真意切。

卻令天啓皇帝不由得皺眉。

“卿在京城,難道不可抵定新政大局嗎?”

張靜一搖搖頭道:“若是不能知民間疾苦,如何曉得新政的好壞呢?臣若是遠在京城,遼東的新政推行,更不敢做天下先了。”

這其實是實話,新政在初期的時候,更多隻是洋務運動罷了,某種程度來說,不但百姓因爲生產力的提高,得到好處,某一些開明的官紳,也從中得到好處。

所以雖然反對者極多,處處有人掣肘,有不少人謾罵,可實際上,張靜一依舊可以憑藉著皇帝的支持,推行到底。

可以後呢?

以後會是什麼樣子,張靜一不知道。

但是有一點,張靜一是可以確保的。

那便是遼東那裡,張家在他的極高聲譽,還有他家親爹的努力經營之下,已經完全確保在張家的控制下了。

畢竟那裡絕大多數,都是自天下流入遼東的流民。

這些流民,雖來自五湖四海,人員複雜,卻也有一個其他地方所不具備的地方,那即是新的利益團體還未形成,絕大多數人……還沒有抱成一個團。

這些人……某種程度就是舊制度的邊緣人,否則也不至於飢寒交迫,背井離鄉前往遼東。

因而他們內心是最渴望,有一個新的完全與新政配合的制度,來保障自己的利益的。

在關內兩京十三省的掣肘,在遼東完全不會出現。

張靜一大可以將遼東當做自己的試驗田,一次次嘗試出一個與遼東契合的上層建築。

天啓皇帝聽罷,不禁抑鬱起來。

其實這些時日以來,天啓皇帝也已不再青年,臉上少了幾分銳氣,卻多了些許的沉穩。

雖是心有幾分不願,卻也知道利弊,他隨即就道:“那錦衣衛都指揮使,誰來接替爲好?”

張靜一對這顯然有了人選,便道:“臣想舉薦的乃是鄧健,所謂舉賢不避親,不過若是陛下另有人選……”

“那就鄧健好了。”天啓皇帝道:“鄧健乃是肱股之臣,朕也離不開他,錦衣衛若是交給別人,朕也不放心。至於……至於東林學堂,還得你來擔著,遼東不也有一個分校嗎?”

“是。”

天啓皇帝微微笑道:“那就依舊擔著吧,關內的東林軍校,朕親自來領,遼東的軍校,還是以你爲主。”

“如此甚好,臣也是這樣想的。”

天啓皇帝卻在此時又想到了一件事,便道:“內閣……內閣的人選……黃立極年事已高,誰可爲首輔?”

張靜一想了想,卻道:“臣不敢妄議。”

天啓皇帝瞪了他一眼,道:“什麼妄議,真論起來,朕與卿乾的事,早就足夠遺臭萬年了,朕是大昏君,你自也不會是好東西,不差這麼一條。”

張靜一被天啓皇帝這話堵得無言以對,緩了緩,終究道:“孫公或可暫爲首輔,至於新的閣臣人選,原戶部尚書李起元……此人……或可行。”

孫承宗爲首輔,這一點,天啓皇帝倒是早有準備的,這是帝師,當初可是教授過天啓皇帝學問的,而且是個能幹實事的人,很對天啓皇帝的胃口。

只是張靜一居然舉薦李起元,卻令天啓皇帝詫異,便道:“此人……若是要計較起來,此人還和你有一些瓜葛呢,當初可沒少彈劾你。”

張靜一笑了笑道:“臣和他確實在當初有過一些不愉快,不過此人……臣前些日子與他談話時,發現此人素知百姓疾苦,而且確實爲官清正,雖然依舊對臣還有怨言,不過臣倒以爲,這樣的人若能入閣,實乃天下之幸。”

張靜一對於大事上,還是擺得很正的。

天啓皇帝便頷首道:“好,就這麼定了。”

說罷,天啓皇帝又道:“你此去遼東,可還有什麼要交代的嗎?”

張靜一認真地想了想道:“沒有什麼可交代的了。”

天啓皇帝卻是道:“羣臣都言……李自成、張獻忠二人等,終是賊人,素有不臣之心,他們率部在遼東,遲早還可能要反叛,朕對張卿擔憂,倘若此二人反,只怕要禍亂遼東,卿家的安危,怕也難保全。”

關於張、李要重新反叛的流言,其實早就有了,而且傳這流言的人,可不是尋常的百姓,往往都是在大臣羣體之中流傳。

說白了,詔安者是不會有好下場的,畢竟當初謀反的時候,可是殺了不少官,還有不少士紳的。

這些人……哪一個沒有親朋故舊,沒有子弟在朝?

至少在這朝中,有一大批人,都對張、李二人恨之入骨。

所以這玩意……就是如此,一旦詔安,就算你想安安分分,也不會有人肯容納你,隔三差五的就有人傳出你要謀反,亦或者有人故意挑釁或在官場打壓你,你要嘛忍氣吞聲,一輩子都做縮頭烏龜,要嘛便惹的急了,索性重新扯起叛旗。

因此,底層的反叛,詔安是死路一條。反而是敵國的降將,還有一條生路。

張靜一一臉認真地道:“其實張、李二人,是否反叛,重要的是遼東是否能夠政通人和,絕非只憑幾句不臣之心就可成的。羣臣之言,不足掛齒。”

天啓皇帝看著張靜一,不禁哂笑:“哈哈……這些日子,成日有人在朕耳邊這樣說,朕本無疑心,可說的多了,確實就有幾分動搖了。今日聽張卿這般說,反而定下心來了。”

只是大笑之後,又突然道:“朕還未問你此番出海平波,身子可好呢?”

此言一出,天啓皇帝的笑容收了,殘留在臉上的,卻頗有幾分落寂。

張靜一道:“倒也還好。”

只輕描淡寫的四字,天啓皇帝便也沒有追問,藏匿內心的情感,本就是成年男子成熟的標誌。

他頷首點頭:“甚好。此番你平叛有功,你……又想去遼東,朕……決心已定,壞一壞祖制。”

說罷,他又笑了,打趣地道:“反正這祖制也被朕壞得差不多了,不差這麼一件了。你功勞赫赫,有匡扶天下的大功勞,朕欲敕你爲遼王,世襲罔替,有明一日,永世不絕。”

張靜一現在的爵位乃是遼東郡王。

郡王的爵位,往往是親王的次子承襲的。

比如寧王,除了讓嫡子爲世子之外,其他的兒子,或爲宜春郡王,或爲上高郡王等等。

現在將張靜一敕爲遼王,就等於是直接晉升爲人臣的最巔峰了。

張靜一對此並不覺得意外。

不過他也對此樂見其成,畢竟,以親王之尊去遼東,對於張家而言,底氣就更足了。

張靜一也不矯情,很坦然很直接地道:“臣謝陛下恩典。”

天啓皇帝滿意地笑道:“其他的,朕不管啦,你去遼東,多修書來,朕若是在這京城呆的煩躁了。自會率文武北狩,去旅順看看。”

張靜一對天啓皇帝的這些話已經見怪不怪。

於是張靜一又再拜謝。

這張靜一入朝,自是萬衆矚目,許多人竊竊私語,議論紛紛。

不過從內廷傳出的消息,卻很快讓不少人彈冠相慶起來。

張靜一此番凱旋,竟要回藩地遼東去。

於是……無數的流言蜚語,便迅速地開始流傳出來。

好事啊,這絕對是天大的好事!

張靜一爲何要回藩地?

這擺明著……是功高蓋主了。

其實從前不少人就暗中流言,張靜一已是功高蓋主了。

畢竟大家都不傻,你張靜一既掌了錦衣衛,手中握著無數的緹騎密探,又操控了東林軍,更可對朝中的事務,指手畫腳,這便是大唐時權柄操持在手的宰相的權力還要大的多。

換做是任何一個皇帝,有這麼一個人在,他還睡得著嗎?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鼾睡。

也就是遇到了天啓皇帝這種腦子裡缺了一根弦的傢伙,纔會容忍至今吧。

可現在不同了。

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啊!

張靜一自請去遼東,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張靜一已經察覺到了陛下對他開始有了猜忌之心了。

陛下生了猜忌之心,只要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

這就意味著……

這種事,說了可能別人也不懂,但是懂的人自然懂。

一旦君臣開始產生裂痕,那麼……猶如所有古代君臣之間的關係一樣,無論當初如何的親密,最終的結果……一定是淪落向一個結局。

御史楊侃,興匆匆地回到家,他下值回來的第一件事,便是對家僕道:“去取酒水來。”

“老爺不是說不喝酒了嗎?”

楊侃爽朗地哈哈一笑道:“人逢喜事,豈可無酒,哈哈哈……拿好酒……前年那漳州知府送來的酒……就很好。”

“是,是。”

而楊侃還未落座,緊接著,就有人來登門了。

“老爺,國子監司業劉公來了。”

楊侃眼神裡,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隨即道:“噢,好,來的早不如來的巧,快快有請。”

很快,這一對同僚,便都聚在了楊家的大堂,彼此落座,而後彼此眼神對視一眼,雖是無言,卻是會心一笑。

……

前兩天沒有更新,實在抱歉。主要是這書已經寫到了後期,老虎這幾天都在構思完本!

第五百二十九章:暴力天子第一百二十六章:我很高興第三百五十三章:昏君就要有昏君的覺悟第三百五十八章:無道昏君第三百三十八章:撒豆成兵第七百六十四章:聖賢第六十八章:盧象升第五百三十四章:要殺要剮第十五章:左右橫跳第二百六十八章:皇帝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一章:敗家子第一百二十九章:譏貪小利者第四百三十三章:先斬後奏第一百六十八章:大治天下第四百六十三章:一網打盡第七百二十九章:人間煉獄第三百六十四章:豐亨豫大第四百五十三章:新政的快速推進第六百五十五章:順之者昌 逆之者亡第一百二十二章:急奏第二百一十六章:打得你片甲不留第二百七十四章:大獲全勝第二百八十八章:朕反對這件事第七百一十五章:世紀之戰第五百三十章:大開殺戒第四百一十二章:突破口第六十七章:接旨第四百章:大型科普現場第六百五十章:圖窮匕見第六十三章:入宮第七百六十七章:大捷第四百七十七章:決勝千里第二十二章:皇帝落水第二百六十二章:大型認親現場第六百一十五章:春秋大義第一百八十九章:入城第七百六十八章:爸爸去哪兒了第七百七十八章:如獲至寶第七百三十二章:斬盡殺絕第三百六十七章:政績卓然第一百章:新城第三百五十九章:下民易虐 上天難欺第六百一十四章:圖窮匕見第一百三十章:瘋狂第六百二十三章:殺手鐗出世第五百零八章:全弄死了就沒人害朕了第二百七十五章:不世之功第五百九十九章:天兵降世第六百四十八章:喜報頻傳第四百八十五章:板蕩識忠臣第七百六十六章:勢如破竹第六百五十一章:致命一擊第三百零八章:宮變第三百八十三章:皇帝入宮第一百二十三章:一口老血第五百六十九章:孝陵之謀第一百六十八章:大治天下第一百九十五章:龍顏大悅第三百四十九章:請皇兄盡誅亂臣第六十一章:去死第七百三十一章:進軍第六百零三章:統一方夏第七十八章:兵敗如山第一百九十六章:恩準第四十五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六百六十一章:個個都是人才第七百零四章:大赦天下第五百一十七章:弒神第一百四十四章:勞苦功高第七百五十八章:擴張第七百一十八章:君臣相得第三百一十章:朕的福報第三百七十七章:兵敗如山倒乎第五十九章:摔杯爲號第七十二章:價值連城第一百六十七章:勤政天子第四百九十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六百五十三章:席捲天下第六百七十三章:大禍臨頭第四百四十章:張靜一,你好狠第七百六十四章:聖賢第八章:奏報第六百二十一章:剪除乾淨第一百零四章:臣有奏第四百二十一章:手攬天下權第七百八十章:謀萬世第四百七十三章:東林軍從天而降第二百二十八章:赫赫戰功第二百七十六章:袁崇煥面聖第六百七十九章:一網打盡第一百六十八章:大治天下第二百四十六章:功不可沒魏公公第五百八十六章:定點清除第六十二章:意難平第三百零五章:驚天秘聞第六百七十九章:一網打盡第二百五十二章:但願海波平第四百八十五章:板蕩識忠臣第六百五十七章:千古罪人
第五百二十九章:暴力天子第一百二十六章:我很高興第三百五十三章:昏君就要有昏君的覺悟第三百五十八章:無道昏君第三百三十八章:撒豆成兵第七百六十四章:聖賢第六十八章:盧象升第五百三十四章:要殺要剮第十五章:左右橫跳第二百六十八章:皇帝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一章:敗家子第一百二十九章:譏貪小利者第四百三十三章:先斬後奏第一百六十八章:大治天下第四百六十三章:一網打盡第七百二十九章:人間煉獄第三百六十四章:豐亨豫大第四百五十三章:新政的快速推進第六百五十五章:順之者昌 逆之者亡第一百二十二章:急奏第二百一十六章:打得你片甲不留第二百七十四章:大獲全勝第二百八十八章:朕反對這件事第七百一十五章:世紀之戰第五百三十章:大開殺戒第四百一十二章:突破口第六十七章:接旨第四百章:大型科普現場第六百五十章:圖窮匕見第六十三章:入宮第七百六十七章:大捷第四百七十七章:決勝千里第二十二章:皇帝落水第二百六十二章:大型認親現場第六百一十五章:春秋大義第一百八十九章:入城第七百六十八章:爸爸去哪兒了第七百七十八章:如獲至寶第七百三十二章:斬盡殺絕第三百六十七章:政績卓然第一百章:新城第三百五十九章:下民易虐 上天難欺第六百一十四章:圖窮匕見第一百三十章:瘋狂第六百二十三章:殺手鐗出世第五百零八章:全弄死了就沒人害朕了第二百七十五章:不世之功第五百九十九章:天兵降世第六百四十八章:喜報頻傳第四百八十五章:板蕩識忠臣第七百六十六章:勢如破竹第六百五十一章:致命一擊第三百零八章:宮變第三百八十三章:皇帝入宮第一百二十三章:一口老血第五百六十九章:孝陵之謀第一百六十八章:大治天下第一百九十五章:龍顏大悅第三百四十九章:請皇兄盡誅亂臣第六十一章:去死第七百三十一章:進軍第六百零三章:統一方夏第七十八章:兵敗如山第一百九十六章:恩準第四十五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六百六十一章:個個都是人才第七百零四章:大赦天下第五百一十七章:弒神第一百四十四章:勞苦功高第七百五十八章:擴張第七百一十八章:君臣相得第三百一十章:朕的福報第三百七十七章:兵敗如山倒乎第五十九章:摔杯爲號第七十二章:價值連城第一百六十七章:勤政天子第四百九十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六百五十三章:席捲天下第六百七十三章:大禍臨頭第四百四十章:張靜一,你好狠第七百六十四章:聖賢第八章:奏報第六百二十一章:剪除乾淨第一百零四章:臣有奏第四百二十一章:手攬天下權第七百八十章:謀萬世第四百七十三章:東林軍從天而降第二百二十八章:赫赫戰功第二百七十六章:袁崇煥面聖第六百七十九章:一網打盡第一百六十八章:大治天下第二百四十六章:功不可沒魏公公第五百八十六章:定點清除第六十二章:意難平第三百零五章:驚天秘聞第六百七十九章:一網打盡第二百五十二章:但願海波平第四百八十五章:板蕩識忠臣第六百五十七章:千古罪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化市| 台江县| 犍为县| 原阳县| 潼关县| 隆昌县| 上思县| 仁布县| 克什克腾旗| 六枝特区| 永安市| 吉林省| 嘉鱼县| 宁河县| 哈密市| 庐江县| 合阳县| 贵阳市| 万山特区| 资阳市| 滁州市| 苏尼特左旗| 漾濞| 望都县| 灌阳县| 大安市| 长武县| 巴彦淖尔市| 绥宁县| 和龙市| 博白县| 梓潼县| 武威市| 昌邑市| 会东县| 大姚县| 积石山| 镶黄旗| 阿拉善左旗| 乌鲁木齐县| 正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