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五十章:圖窮匕見

天啓皇帝從前是最討厭周進這樣的人的。

人家內閣首輔說話,你打斷個什麼勁啊!

不知上下,沒有尊卑。

偏偏大明的御史和清流,多是這樣的人。

若是別人打斷他們,他們則認爲這是別人沒有禮數,是失禮。

可若是自己打斷別人,卻是心安理得。

因爲這在他們看來,這是不畏強權的象徵,是鐵骨錚錚的表現。

當然,這也是瞅準了無論是皇帝,還是黃立極這樣的宰輔,畢竟還是要臉的,這個時候不能急眼,否則會讓人覺得你小家子氣,你得大度。

可今日的天啓皇帝,卻饒有興致的樣子,似乎很鼓勵周進。

周進於是道:“陛下今日召開廷議,所爲何事?”

天啓皇帝道:“你倒是問起朕來了,不是已經明言了嗎?是山東布政使司逆黨一案。”

周進便道:“既是逆黨,爲何要廷議討論?歷朝歷代,針對逆黨,歷來是寧殺錯,不放過。這是大是大非,今日放在殿中議論,就已是大錯特錯,所以臣以爲……現在朝廷當務之急,根本不是議所謂的逆黨一案。”

天啓皇帝心裡不由地想,這一點,倒是和朕還有張卿不謀而合啊,朕和張卿,從前也是這般寧殺錯不放過的。

天啓皇帝看著他道:“既然不能議論逆黨,那麼議什麼?”

“只議一件事,逆黨從何而來!”周進正色道。

天啓皇帝道:“那麼卿就來說說看,這逆黨從何而來?”

周進便道:“臣奉旨去過山東布政使司,走過幾處州縣,種種見聞,觸目驚心,那裡的許多百姓,竟無立錐之地,山東的士紳愛讀書,有功名的生員以及讀書人也多,於是……許多人仗著功名之便,被免除了稅賦和徭役。”

“可是……朝廷豈可無糧?國家怎麼可以沒有稅賦呢?因而,這稅賦收不到士紳和讀書人頭上,便都落在了尋常小民頭上,升斗小民,本就已是赤貧,可動輒要繳納各種稅賦,每年的徭役,卻也是多如牛毛,這幾年,山東還算是風調雨順,不似關中等地,可百姓們……卻也已到了窮途末路。”

他頓了頓,隨即又道:“因而現在民怨四起,這倒也罷了,那些士紳和讀書人,眼見小民苦寒,非但沒有懷著聖人所教授的仁義之心,卻認爲有機可乘。百姓們活不下去了,他們便放貸,今年借你一升米,來年你便要償還一斗,若是還不出,於是便賣兒賣女,或永世爲奴。除此之外,許多地方,早已不修德政了,他們勾結地方差吏,肆意盤剝,已經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

說到這裡,周進頓了一頓:“陛下,地方上已經敗壞到了這樣的地步,朝廷給予地方上的免賦,卻如今卻成了吃人心肝的利器,而國家危難,流寇四起,他們竟還私通流寇,敢問陛下,這說的過去嗎?所以臣忍不住有所思,何以淪落到今日……於是苦思冥想,因而纔有了一個定論。”

百官紛紛垂頭不語,今日這殿中,是出奇的安靜啊。

黃立極瞇著眼,看著周進,然後,眼角的餘光掃向劉鴻訓,眼帶深意。

劉鴻訓則是一臉無動於衷的表情,好像一切都與自己無關。

此時,天啓皇帝的聲音道:“是何定論?”

“陛下,臣的定論很簡單,根本的緣由,還是在於這些士紳,壟斷了地方的土地,有了土地,便將人丁控制在了手裡,以至於一縣之地,往往爲數家士紳所竊有,縣中百姓,多爲其佃戶、馬伕、長工、短工、護衛,地方官府,竟無可牧之民,事事都需對這數家人忍讓,正因如此,這長此以往,在令地方到了這樣的地步,因此,這些人才會如此的肆無忌憚,視律令爲兒戲,將朝廷玩弄鼓掌之中。”

“若是朝廷繼續對此視而不見,那麼我大明朝廷非但形同虛設,甚至還可能有覆亡的危險。臣以大明江山計,以爲若是不實施新政,則國家將至萬劫不復的境地。”

此言一出。

有人低著頭,默不作聲。

有人面帶慍怒之色,死死地看著周進。

也有人若有所思,似乎在思量和權衡。

可週進卻是一臉坦然,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

在短暫的喧譁之後,天啓皇帝清咳一聲,一副很是不解的樣子道:“新政?此前……朕推行新政,諸卿不都極力反對的嗎?現在倒好,你們常常說朕朝令夕改,沒想到你們竟也是這樣的人。”

周進居然一點也不慚愧,而是一臉真摯地道:“臣也反對當初的新政,這不是因爲新政的目的有問題,遼東郡王的新政,其目的是國家長治久安,那麼臣等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只是……遼東郡王的新政,過程過於粗糙,許多配套新政的條文和律令,都有詬病。”

“譬如,只說分田,要丈量土地,可是具體怎麼分呢?分田不是打打殺殺,不是行軍佈陣,不是一聲號令,就可成事的。怎麼丈量,怎麼區分田畝的好壞,是按丁口分,以一村一姓分,還是以戶而論。不只如此,官府如何管理,百姓們分了田,地又該怎麼辦,那些山川河澤,是分還是不分?還有對於士紳……又該怎麼處置,是直接打殺,還是也予以分田?這耕地分了下去,其他的地,又如何確權,不只這些,重要的是……分了田,徭役要不要變,稅賦幾何?地方上沒了士紳,那麼原有的糧長、還有保甲,又該怎麼辦?往後誰來催糧?宗姓之間若是發生了爭執,又該怎麼處理。若是國家需要徵用土地的時候,又當如何處置?我泱泱中央之國,武王討紂之後,便先以井田制,此後秦設郡縣,又以軍功爵位多寡而分田土,至兩漢,則爲均田制。又至隋唐,又採取均田制、租庸調製、府兵制糅合……”

“可是至宋以來,私田甚囂塵上,若是沒有對應的制度,只一味要分,那麼和流寇又有什麼分別?流寇行事,可以草率,可朝廷行事,就要有章法。因此……臣在山東這些時日,又在回京城這些日子,費盡心機,今日請陛下容許臣上‘新政十七疏’,懇請陛下過目,若是陛下恩準,則可以此十七疏爲根底,交內閣和各部堂尚書、給事中討論……”

說著,周進隨即從袖裡取出了一份幾乎有半部書厚的奏疏來,雙手拱起。

在衆人驚愕的目光之中。

一旁待侍的宦官,小心翼翼地取了他這‘十七疏’送至御案前。

天啓皇帝內心震驚了,他可不是傻子,這個傢伙只是一個御史,但絕不是莽夫,說穿了,他就是一個打前鋒的人。

問題就在於,他背後的中軍是誰,他的左右兩翼又站著誰……

這不是一個人,這是一夥人。

所以這十七疏,遞交上來的是周進,可本質上是一羣人羣策羣力的結果。

而至於爲何是周進上奏,其實也是朝中的常態,這樣的大事,一個不好,可能引發巨大的爭議,甚至直接陷入無休止的黨爭之中。

正因爲事情重要,所以往往要達到目的的人,不會親自站出來站臺,而是先讓一個御史來探探風。

若是此事事成,那麼大家一夥衝上去,最後大家一起分享勝利果實,排隊分果果。

可一旦出現了巨大的阻力,或者是出了什麼大亂子,那麼後頭的人則繼續龜縮不動,大不了,犧牲掉一個御史。

當然,絕大多數時候,御史也不會犧牲掉,因爲御史大多年輕,居上位者總不好和一個稀裡糊塗的年輕人慪氣吧!

另一方面,御史畢竟官職不高,今日你對他喊打喊殺,他日人家背後的人若是大舉報復,你也未必能佔便宜。

畢竟,報復是對等的。

這其實和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一個道理,大家畢竟不是花剌子模,專殺使者。

天啓皇帝已經感受到,朝中別樣的氣氛了。

好樣的,連新政的章程都準備好了,這明顯……是蓄謀已久了啊!

於是,知情的人,一個個帶著曖昧不明的淡定從容。事先不知情的,則直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而羣臣,又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在這時候,天啓皇帝已打開了十七疏,低頭細細地看了起來。

裡頭……幾乎可以理解爲張靜一新政的補充,幾乎目的完全一致,過程其實也差不多,反正就是那些士紳都得死。

只是需要考慮到的細節,確實比張靜一那傢伙要周密得多!

如此詳細,這顯然絕不是一個御史臨時起意的手筆。

而裡頭有太多的痕跡,也不只是一個御史能夠想到的。

這裡頭……可以說很有理論水平,且說是高瞻遠矚都不爲過了。

能有這水平的,只怕在這朝中,不會超過十人。

天啓皇帝裝模作樣地依舊低頭盯著這份奏疏,耳朵卻豎了起來,不無意外地聽到這殿中又開始吵鬧起來了。

第五百五十九章:富堪敵國第五百二十章:人間正道第四百零二章:五雷轟頂第二百六十五章:效法太祖高皇帝第七百四十章:不好了 不好了第四十七章:你該死第一百六十六章:大明有希望了第二百五十八章:重賞第四百一十一章:富可敵數國第三百五十二章:你是什麼東西 也敢饒舌第七百四十章:不好了 不好了第五百零一章:小皇帝的願望第二百二十三章:進京第六百七十九章:一網打盡第五十九章:摔杯爲號第三百零八章:宮變第六百六十九章:太歲頭上動土第三百五十六章:順天應人的天啓皇帝第一百九十五章:龍顏大悅第二百二十八章:赫赫戰功第三百零三章:碾碎皇太極第六百二十八章:一本萬利第六百五十二章:暴漲第五百零二章:普天同慶第一百零五章:欺君之罪第三百八十二章:護駕有大功第四百八十六章:回京第六百二十四章:震撼出世第七十六章:天子之怒第六百九十九章:一家人要整整齊齊第五百九十三章:富甲天下第三百一十三章:入宮報喜第五十七章:就任百戶第四百七十章:震驚的消息第一百三十八章:臣萬死第四百八十五章:板蕩識忠臣第四百五十二章:太歲頭上動土第一百二十二章:急奏第六百四十七章: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第七十九章: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四十三章:皇帝出巡第四百零三章:整死你第六百一十七章:精彩絕倫的審判第一百六十三章:朕的兒子第五百七十一章:出擊 出擊!第五百四十二章:生殺奪予第七百六十三章:初衷第五百二十五章:萬惡之源第五百三十三章:真兇第三百六十一章:攤丁入畝第三十五章:社稷根本第一百九十三章:名垂青史第五百三十七章:敢在朕面前張狂第四百五十章:誰贊成 誰反對第四百九十九章:朕就是王法第二百八十五章:登基第五百二十三章:你家沒了第四百三十三章:先斬後奏第二百一十九章:中興大業第四十章:奏疏第六百八十九章:進攻第六百一十一章:天子倖臣第六百九十四章:誅滅三族第三百七十章:弄死你第七百五十章:凱旋第七百五十三章:有殺氣第十九章:刮目相看第六百二十二章:與皇帝共治第七十一章:點石成金第一百八十五章:圍而殲之第九十七章:發達了第九章:爹從天降第五百六十二章:剷除乾淨第四百章:大型科普現場第六百四十六章:一個個都得死第三百二十七章:個個該殺第一百七十一章:新世界 二第八十八章:皇榜第五百六十七章:震動朝野第一百七十章:新世界第七百二十七章:天降神兵第七百零一章:聖旨到第一百一十二章:希望第二百九十章:請皇太極來說幾句第六百七十五章:真相大白第七百一十五章:世紀之戰第一百六十二章:天塌地陷第一百一十二章:希望第九十九章:出大招了第六百六十三章:劉卿好手段第三十章:皇子第五百六十章:朕不許第七百一十章:寶藏第四百六十七章:殺瘋了第五百九十四章:驚天大案第八十一章:不堪一擊第五百五十二章:宏圖大業第六百三十七章:仁政第七百六十八章:爸爸去哪兒了第四百二十三章:幕後之人找到了
第五百五十九章:富堪敵國第五百二十章:人間正道第四百零二章:五雷轟頂第二百六十五章:效法太祖高皇帝第七百四十章:不好了 不好了第四十七章:你該死第一百六十六章:大明有希望了第二百五十八章:重賞第四百一十一章:富可敵數國第三百五十二章:你是什麼東西 也敢饒舌第七百四十章:不好了 不好了第五百零一章:小皇帝的願望第二百二十三章:進京第六百七十九章:一網打盡第五十九章:摔杯爲號第三百零八章:宮變第六百六十九章:太歲頭上動土第三百五十六章:順天應人的天啓皇帝第一百九十五章:龍顏大悅第二百二十八章:赫赫戰功第三百零三章:碾碎皇太極第六百二十八章:一本萬利第六百五十二章:暴漲第五百零二章:普天同慶第一百零五章:欺君之罪第三百八十二章:護駕有大功第四百八十六章:回京第六百二十四章:震撼出世第七十六章:天子之怒第六百九十九章:一家人要整整齊齊第五百九十三章:富甲天下第三百一十三章:入宮報喜第五十七章:就任百戶第四百七十章:震驚的消息第一百三十八章:臣萬死第四百八十五章:板蕩識忠臣第四百五十二章:太歲頭上動土第一百二十二章:急奏第六百四十七章: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第七十九章: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四十三章:皇帝出巡第四百零三章:整死你第六百一十七章:精彩絕倫的審判第一百六十三章:朕的兒子第五百七十一章:出擊 出擊!第五百四十二章:生殺奪予第七百六十三章:初衷第五百二十五章:萬惡之源第五百三十三章:真兇第三百六十一章:攤丁入畝第三十五章:社稷根本第一百九十三章:名垂青史第五百三十七章:敢在朕面前張狂第四百五十章:誰贊成 誰反對第四百九十九章:朕就是王法第二百八十五章:登基第五百二十三章:你家沒了第四百三十三章:先斬後奏第二百一十九章:中興大業第四十章:奏疏第六百八十九章:進攻第六百一十一章:天子倖臣第六百九十四章:誅滅三族第三百七十章:弄死你第七百五十章:凱旋第七百五十三章:有殺氣第十九章:刮目相看第六百二十二章:與皇帝共治第七十一章:點石成金第一百八十五章:圍而殲之第九十七章:發達了第九章:爹從天降第五百六十二章:剷除乾淨第四百章:大型科普現場第六百四十六章:一個個都得死第三百二十七章:個個該殺第一百七十一章:新世界 二第八十八章:皇榜第五百六十七章:震動朝野第一百七十章:新世界第七百二十七章:天降神兵第七百零一章:聖旨到第一百一十二章:希望第二百九十章:請皇太極來說幾句第六百七十五章:真相大白第七百一十五章:世紀之戰第一百六十二章:天塌地陷第一百一十二章:希望第九十九章:出大招了第六百六十三章:劉卿好手段第三十章:皇子第五百六十章:朕不許第七百一十章:寶藏第四百六十七章:殺瘋了第五百九十四章:驚天大案第八十一章:不堪一擊第五百五十二章:宏圖大業第六百三十七章:仁政第七百六十八章:爸爸去哪兒了第四百二十三章:幕後之人找到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柘荣县| 循化| 工布江达县| 桂阳县| 阳春市| 开化县| 翁牛特旗| 枝江市| 安阳县| 牡丹江市| 乌海市| 阳东县| 屏东市| 枣阳市| 台东县| 秦皇岛市| 大兴区| 施秉县| 赞皇县| 四会市| 崇礼县| 营山县| 天峻县| 黑河市| 平昌县| 阿瓦提县| 会同县| 吐鲁番市| 孟津县| 连江县| 额敏县| 孟州市| 崇礼县| 淮北市| 花垣县| 漳浦县| 乌拉特中旗| 湟源县| 西充县| 鹰潭市| 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