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5章 浮天滄海遠 魚龍聽梵聲。

說到嶺南五府經略,不免就說起我海南那塊采邑的一些情形,據說第二撥流徒,也已經拓地伐木造屋安置下來,崖州港的拓建也開始起步。

嶺南在歷史上歷來是朝廷的一大流放地,相比安西、北庭那些帶有傍邊、守土性質的以好狠懲勇刑著稱的事犯,重罪犯流放地,嶺南流放的更多是官場鬥爭失利的政治犯,據說是因爲歷代皇帝覺得讓犯錯的官員士人,到原始森林裡去開荒種水稻,到天涯海角去摘椰子,比到西北沙漠中去吃沙子,喝西北風,更能考驗人、改造人。

特別是在武週一代,被流放的大臣、宗室、皇親數以千萬記,什麼五王九大臣,天授三宰輔、宗貴三百家,都在嶺南落地生根過,這些人的存在,爲開發嶺南,促進民族大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至今在一些流犯屯居點,依舊文化水準普遍較高,甚至不乏一些被廢除了功名學籍的名士大家,形成了獨特的嶺南學派,因此撥付的那些流犯中識字的比例居然相當的高,俗話說的好、知識就是生產力。

而我在嶺南招人的工作很順利,既有地方官員的刻意逢迎,應取所需,也有一些期望改善自身境遇的流徒踴躍自薦的因素。海南雖然也是流放地,但好歹已經有了郡治縣屬,又有海路交通之利,去做公主領下的百姓,總比強制圈禁在窮山惡水之地裡發黴到猴年馬月去,因此內定的員額,在各種因素作用下,倒超了不少。

相比之下夷州的進度,只能說是無可奈何了,半年時間僅僅擁有一個粗糙簡陋的港口和居民點。雖然說閩地也是個流放地,但人口實在太少了。除了沿海一些地區外,多山少地,溪流縱橫,交通極不便,唯一的優勢,就是相比人口稠密的淮楊蘇吳一帶,生態保持完好,盛產造船用的巨木橫材,這也是交通福州經略的緣故,只能等海路發展起來後再打算。

說到這裡,薛景仙又似想起了什麼,拍額頓首道“查點兒忘卻了告訴主上,海南邑司馮越飛鴿來信了”

“馮越”我頓時一楞,這傢伙在海南才做的風聲水起的,怎麼突然用緊急渠道的飛鴿來信。

馮越可算是高力士的養子,之所以不同姓,其中自有有複雜的緣故,高力士本來出身嶺南望族馮氏,也就是《大唐雙龍》四閥之嶺南宋氏的原形,祖上極其顯赫,馮氏本來是北燕的苗裔(北朝政權滅亡後其族裔,害怕漢人的反報復而多改俗漢姓),由於國亡而南遷,至馮寶一代通過與嶺南當地“世爲南越首領,部落十作萬家”的冼氏聯姻,而成爲嶺南第一世族,“俚人始相率受約束”“政令有序,人莫敢違”。南朝諸代,無論政權如何更迭,皆要仰仗之。

馮寶的夫人冼英更是勘與花木蘭並稱的巾幗女傑,在我那個時代的教科書上亦是赫赫有名,被當做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大團結的民族英雄,她曾帶兵平海南黎族動亂,後來又奏請朝廷建置崖州,使海南納入中原的行政建制。至陳朝亡,嶺南各郡共同擁戴冼夫人,號稱“聖母”,乃至海南島的黎族苗族綿歸冼氏管轄。陳高祖曾冊封其爲譙國夫人,開府授印,調遣六州兵馬等等。

她的子孫既是當地的世襲大首領。又是朝廷命官,滿門顯赫。特別是她的孫子馮盎,跟隨隋煬帝徵遼有功,官封正三品大將軍。冼夫人享年九十歲,死後諡爲“誠敬夫人”。到了唐朝,馮盎已是嶺南最大的首領,降唐後,賞奴婢萬餘,地兩千裡,封大將軍、荊州督尉,富貴至極。但隨著李唐王朝的強盛和中央集權,這種地方割據的大氏族也不可避免的開始走下坡路,到馮盎的孫子輩開始衰落,他的曾孫就是有名的宦官高力士,高力士的父親高州參軍馮道衡,因貧因而亡,子女離散。

而當時閩中和南粵地區有一種惡俗,有人專門搶拐男童閹割後賣進豪門大戶充內院奴役,謂之“私白”,(見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五十:諸道進私白者,閩中爲多,故宦官多閩人。福建觀察使杜宣猷每寒食遣吏分祭其先壠,宦官德之,庚申,以宣猷爲宣歙觀察使,時人謂之“敕使墓戶)。

高力士就是其中受害者之一,被輾轉數手,養成了特殊的經歷。後來睿宗登基大赦天下,許多武周時代被流放嶺南,號稱“三百宗貴”的李唐宗室相繼返京,嶺南招討使李千里進獻給臨別的霍王一對閹兒,便是叫力士、金剛的兩名私白,後來轉送入宮,被內官高延福收養,所以改姓高。

高力士顯貴之後,認祖歸宗,把母親和兄妹都接到了長安,母親被封爲“越國夫人”,父親被追封爲“廣州大都督”。又從宗族旁系中選破落小姓之子,接爲嗣後,就是馮越。玄宗老皇帝南幸後,他來投奔,通過高力士關係,拜爲小丫頭新開府的邑令,專門打理公主妝奩及私白身女口等。

後加授崖州長史,爲我經營在海南的領地,而馮氏雖然沒落,但在世襲嶺南積累下來的潛在影響依舊還在,其族兄馮崇債爲廣州刺史,由他協理地方關係,也是大有裨益。

高力士顯赫一生,也知道虧滿損益之道,不見得能夠永久的富貴權顯,拉下老臉無非爲親族求個退路,不求繼續聞達顯赫,只求長久安然之道。

不過我看中他的是,早年因爲家境問題,跑過海路的經歷,還做過廣州市舶使衙門下的通譯小吏。

(閩粵沿海,多山少地,土地貧瘠而海岸線漫長,大多數人迫於有限的土地和產出養不了人,而不得不形成在海上討生活傳統,是爲歷朝歷代雖然屢屢有海禁政策,卻屢禁不絕的歷史根源

但是這種傳統與大航海時代追逐風險與財富,利益化的商業背景有本質的不同,他們嚴格說是農民轉職而來的商人,農業本位的社會經濟基礎,決定他們骨子裡對土地的渴望情節,是難以想象的。從商只是一種捷徑。稍有發達就購買田地,建房、娶親、修墳作爲僅有的幾件人生大事,幾千年前如此,幾千年後現代社會依舊如此)。

此時瓊崖兩州,本來就是地處偏遠漢夷混雜的下州,島上漢族居民多是流放者的後裔,人口有限,這建造房屋修繕港口開發地方勞動力缺口,就是由他軟硬兼使,以酒、布、糧食、鐵器爲代價,從島內僚、黎諸部誘募來的夷人青壯,所填補。按照他呈條討要追加投入的打算,說是這些夷人性情簡單剛直,習慣了漢家精美的衣冠飲食了,還指望讓他們再回去,勸誘更多的人出來賣力,歸化爲民,所以需要更多的物資紜紜。

“有什麼緊要事情”我落坐,拔了一叢嫩竹心,嚼的滿嘴竹香。

“說有是大德僧流徙涯州,欲請興佛事”薛景仙亦步亦趨的跟道

“和尚跑到我家領地搞什麼”。

“據說是出海傳法遇風,漂流至此的”。

“哦”,我心中一動,有些驚訝“可知此人怎麼稱呼”

“那人自稱法號鑑真”

我倒,口中的東西全噴了出來。

居然是那個六次東渡,五次失敗,歷盡坎坷,眼睛都搞瞎了依舊孜孜不倦的傳教狂人鑑真和尚。在後世簡直太有名了,基本上小日本一來人,上級領導一強調中日友好歷史,如何淵源紜紜,就把他拉出來當金子招牌,聽的耳朵都起老繭了。

他俗姓淳于(就是官渡之戰,被曹操火燒烏巢,順手幹掉的淳于瓊後人),揚州江陽縣(今江蘇揚州)人,他在14歲時被智滿收爲沙彌,配居大雲寺。神龍元年(705),依道岸律師受菩薩戒。次年在長安實際寺依恆景律師受具足戒。號稱“巡遊兩京,究學三藏”。對於律藏,造詣尤深。身兼唐代佛教律學三宗,南山宗,相州日光寺相部宗、西太原寺東塔宗之長。

後回到揚州大明寺修行,成爲當地佛教領袖、大明寺方丈,受其傳戒者前後有四萬餘人。時人譽其“江淮之間,獨爲化主”在醫藥學方面,更是博達多能,品鑑極精,曾主持過大雲寺的悲田院,爲人治病,親自爲病者煎調藥物,醫道甚高。

後有日本僧人榮睿、普照受日本皇室的委託,到揚州懇請鑑真東渡日本傳授“真正的”佛教,爲日本信徒授戒。當時,大明寺衆僧“默然無應”,唯有鑑真表示“是爲法事也,何惜身命”。遂決意東渡。併發下宏願“不至日本國。本願不遂”,只是他這宏願應驗成了烏鴉嘴,五次率衆東渡,但均因天時、人事不利而失敗;還死了不少弟子,連他也因爲患病(疑爲敗血癥),海上漂流多日延誤治療的而瞎了。

將佛學律宗和中土醫藥學、書法一起傳入日本,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歡迎。日本的天皇,皇后,皇太子先後登壇,請鑑真授戒。接著,鑑真又爲440多名僧人授戒還有80人捨棄舊戒,由鑑真重新授戒。這是日本佛教史上正規傳戒的開始。由於鑑真的努力,日本纔開始戒律一宗,而鑑真就是日本律宗初祖。

唐寶應二年(763,日本天平寶字7年)五月初六日,鑑真卒於唐招提寺。弟子思託記述其六次東渡事蹟、經日本著名文學家真人元開潤色的《唐大和上東征傳》,流傳至今。

要是中國的和尚有他的獻身精神,那佛教早傳播大半世界了。這不知道是他第幾次東渡失敗,在這個錯亂的時空中,居然漂流到我的領地去。意外歸以外,如何利用這個契機,在其中最大限度發掘出的有價值的東西。纔是我要考慮的。

“傳書馮越,想辦法留他盤恆”我斷然道。

雖然我不覺得讓小島上那羣半開化猴子學了佛法,就能修行成人立地成佛,但還是相當敬佩這號的獻身精神,再說宗教有時候是一種輔助征服手段的很好的精神麻藥,特別是對征服一些外族來說的,這種精神上軟刀子有時候比鐵血手段更管用。

“想辦法讓他就地廣授徒弟,最好能把佛法傳到僚、黎中去”我轉念有說

“再另支一筆錢來,建廟造像傳法,一應所需”

“如果他還不肯,就給我軟禁了,好生調養供奉,就說不要擔心他發下的宏願,將來我還會給他專門造大船出海傳”,這佛教不僅要傳到日本,還要傳遍整個南海諸國,最好能把還在南海諸國處於的萌芽狀態的伊斯蘭教,都給趕下海去。

“對了,還有,就說查禁走私,先把他隨身的什物扣下來”

據說這鑑真和尚,攜帶了王羲之的行書真跡一幅(喪亂帖)、王獻之的行書真跡三幅,以及其他各種書法50卷。對日本書道的形成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鑑真本人也是。書法名家,其“請經書貼”被譽爲日本國寶。不過這東西怎麼能便宜日本人呢,將來用臨摹的就好了

一番交代下來

薛景仙不免面上有點奇怪顏色,雖然鑑真素在江南有大德名,但我家一貫對神佛不近不嫌,突然對某個僧人感起興趣來,決計不相信突然被佛祖感召紜紜,但每見我有所安排,最後總不和會是無得防矢的習慣,做爲一個好親信,還是把疑惑悶在肚子裡去交辦了。

第405章 欺壓你又怎麼了第553章 迭起第八十三章第520章 河西 臨高第64章 脅迫3第113章 局勢與籌謀五百零五章 戰持第662章 戰荒第114章 變局與輸誠第295章 綢繆第349章 暖還家第516章 分利第279章 浮世休野驚馬塵第553章 迭起第六百是九十六章 爲君談笑靜胡塵第335章 關上思第232章 吐蕃與投命狀第503章 補償與破滅第397章 月落長安短第166章 瞞天過海第123章 庸人還是異人第622章 過場第795章 俱懷逸興壯思飛2第790章 雄心慷慨宵飛檄5第718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4第544章 內朝 決定第729章 徵起適遇風雲會6第228章 寥落干戈後 流離道路中第29章 陰謀第678章 行途2第724章 徵起適遇風雲會第310章 歸路第19章 廷爭二第472章 對策 演變第777章 烽火燃不熄征戰無以時(下)第615章 真真假假第470章 新兆與開端第557章 餘漾、再起第243章 快遞與登州第535章 親耕與會商第一百七十三章第528章 家世、家事第812章 被驚呆的小夥伴們(中)第211章 在長安3第351章 好多籮莉與。。驚喜第342章 宮下亂第448章 驚聞與求教第718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4第717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3第七八二十七章 姑且叫中秋國慶快樂第714章 盡洗甲兵長不用9第499章 亂流第167章 吐蕃問題第698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2第56章 月下狂想第654章 復起第145章 諸葛與虎皮第3章 另類結局第23章 小白的故事二第551章 西北、正北第28章 權術第573章 再變第一百五十六章第734章 扶顛始知籌策良2第476章 紛擾和打算第119章 把持與對策第707章 盡洗甲兵長不用2第451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437章 史上最長的一日第160章 菊花臺與黃金甲第276章 李白那些事兒第100章 跟班與仗義第381章 後果很嚴重第403章 後手第605章 南下第686章 行途9第333章 河上血第347章 餘燼第8章 背景三第355章 劍與財第一百七十三章第354章 LOLI與狼第633章 暇餘第574章 又挫第518章 夜宴,行路第189章 麻煩的氏族問題第414章 祥瑞與殺妻第544章 內朝 決定第298章 動盪第506章 遲到了抱歉第135章 順風順水第5章 殘局第515章 納新第745章 萬國兵前草木風8第785章 雄心慷慨宵飛檄第26章 小白的故事五第616章 國恤第317章 謝禮與不速之客第一百八十七章第745章 萬國兵前草木風8
第405章 欺壓你又怎麼了第553章 迭起第八十三章第520章 河西 臨高第64章 脅迫3第113章 局勢與籌謀五百零五章 戰持第662章 戰荒第114章 變局與輸誠第295章 綢繆第349章 暖還家第516章 分利第279章 浮世休野驚馬塵第553章 迭起第六百是九十六章 爲君談笑靜胡塵第335章 關上思第232章 吐蕃與投命狀第503章 補償與破滅第397章 月落長安短第166章 瞞天過海第123章 庸人還是異人第622章 過場第795章 俱懷逸興壯思飛2第790章 雄心慷慨宵飛檄5第718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4第544章 內朝 決定第729章 徵起適遇風雲會6第228章 寥落干戈後 流離道路中第29章 陰謀第678章 行途2第724章 徵起適遇風雲會第310章 歸路第19章 廷爭二第472章 對策 演變第777章 烽火燃不熄征戰無以時(下)第615章 真真假假第470章 新兆與開端第557章 餘漾、再起第243章 快遞與登州第535章 親耕與會商第一百七十三章第528章 家世、家事第812章 被驚呆的小夥伴們(中)第211章 在長安3第351章 好多籮莉與。。驚喜第342章 宮下亂第448章 驚聞與求教第718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4第717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3第七八二十七章 姑且叫中秋國慶快樂第714章 盡洗甲兵長不用9第499章 亂流第167章 吐蕃問題第698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2第56章 月下狂想第654章 復起第145章 諸葛與虎皮第3章 另類結局第23章 小白的故事二第551章 西北、正北第28章 權術第573章 再變第一百五十六章第734章 扶顛始知籌策良2第476章 紛擾和打算第119章 把持與對策第707章 盡洗甲兵長不用2第451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437章 史上最長的一日第160章 菊花臺與黃金甲第276章 李白那些事兒第100章 跟班與仗義第381章 後果很嚴重第403章 後手第605章 南下第686章 行途9第333章 河上血第347章 餘燼第8章 背景三第355章 劍與財第一百七十三章第354章 LOLI與狼第633章 暇餘第574章 又挫第518章 夜宴,行路第189章 麻煩的氏族問題第414章 祥瑞與殺妻第544章 內朝 決定第298章 動盪第506章 遲到了抱歉第135章 順風順水第5章 殘局第515章 納新第745章 萬國兵前草木風8第785章 雄心慷慨宵飛檄第26章 小白的故事五第616章 國恤第317章 謝禮與不速之客第一百八十七章第745章 萬國兵前草木風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理市| 陈巴尔虎旗| 阳泉市| 盐城市| 崇文区| 高清| 桐柏县| 阿城市| 武定县| 阜宁县| 柯坪县| 上栗县| 星座| 孝感市| 建阳市| 徐水县| 京山县| 惠州市| 若尔盖县| 沈丘县| 万宁市| 广德县| 保定市| 唐海县| 长宁区| 牙克石市| 厦门市| 谢通门县| 华坪县| 贺州市| 正镶白旗| 内乡县| 乐业县| 民勤县| 轮台县| 遂平县| 汨罗市| 叶城县| 吐鲁番市| 巴彦淖尔市| 集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