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6章 瞞天過海

意料中的三堂回審,就這樣過關了,其中的過程,想來猶如一場大夢一般。

雖然是君臣奏對,但氣氛還算輕鬆,無非就是聊天式的由老皇帝身邊那幾位輪流盤問,各種來歷和因由。

他們之所以會這麼在意,也是在情理中事,當初我爲了討個清淨,給小丫頭說了許多諸如秦叔寶窮困潦倒賣馬、魏國公程知節(jié)早年剪徑爲業(yè),與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典故,宰相魏徵夢斬徑河龍王,秦瓊與尉遲敬德成爲門神的來由等初唐君臣間的傳聞秩事,也無意中被負責小丫頭起居注的人給一字不差的記下來,因此當就有人打小報告說我言多毀逆,對聖祖先皇及勳臣大不敬紜紜。只是這都是些帶有對太宗歌功頌德性質的趣談,我推脫做域外傳奇的野史遺聞,才矇混過去而已。

但是昨天吹牛吹的太狠了,天南地北的扯的他遠了,不免難以自圓其說,這畢竟不是一個全民普及義務教育的時代,一般只有傳承古老的世家大族,纔能有足夠的積累和底蘊,給子孫留下豐富的知識遺產。

因此只好把一切都推在我的師承上,把什麼無名老人授徒的謊言繼續(xù)下去,然後以我家老頭子爲原形,杜撰一些諸如身在西域卻常常心懷故國,不時談起本朝的種種,只是有人問起他爲什麼不回去,就做出不勝唏噓,據(jù)說在那裡有太多的恩怨糾纏、愛恨情仇不堪也不願回首情形,聽的老皇帝他們一臉狐疑,大眼瞪小眼的。

至於他的學問傾向,當然主張兼通諸子,取百家之長紜紜,

爲了證明我這無名老師傅的來頭,加強順理成章可信度兼自擡身價,我還給他們列舉了一大堆參考書目,什麼孫武的〈孫子〉吳起的吳子〉姜望的〈六韜〉韓信的〈黃石公三略〉司馬驤且〈司馬法〉,尉僚的〈尉僚子〉孫的〈孫兵法〉這都是這個時代已經熟知的兵書,但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學習的。

聽起來很玄乎,但在我那個時代,淘舊書的夜市地攤上,5就能買上一本內蒙古出版社的合集。

其他什麼〈百戰(zhàn)奇略〉〈武經七書〉〈曾胡治兵語錄〉,〈玉帳經太乙法〉〈六軍鏡〉,還有什麼〈太平方略〉〈齊民要術〉〈農政全書〉〈天工開物〉〈夢溪筆談〉〈太平廣記〉《三言兩拍》等等也羅列的一通,不管這幾位是否聽過,是否這時代的東西,反正基本查無出處,但一聽名字就覺得是關軍國方略,非常了不起的著作。

當然了,這些東西在古時也許難得見聞於世,但在後世卻是成千上萬的出版任人購閱,還附有歷代名人大家深入研究所做的詳細註解,至於那些典籍,我多半隻讀過其簡介,不過也都是歷代學者名家苦心鑽研的成果,對其精髓要義的概述評價入木三分,拿來糊弄一下觀衆(zhòng),還是綽綽有餘的。

當然真要細究起來,那也是前人學的怎麼好,到了我實在不才,就學點皮毛,這也說的過去。

至於問我一個普通人怎麼曉得這些雜七雜八的,很簡單,家學淵源而已,道往事不堪回首,小時侯的我沒有什麼特長,就是課外書看得到多一點。母親又去世的早,想當年,我缺乏玩具和兒童讀物的童年,很長一段時間是在粗心大意的老爹,收羅來的發(fā)著黴味和書蟲的舊書堆裡度過,拜書癡老爸所賜,同齡小孩在看小人書、玩彩圖片的時候,我的啓蒙讀物卻是什麼《三國演義》《東周烈國志》。也不管看的明白不的囫圇吞棗,可憐我還傻傻的以爲,這些與衆(zhòng)不同的東西,將來我會比同齡人聰明。除了偶爾遇到看的不明白實在鳥火之餘,頑性大發(fā)就把其中的插圖給撕了,讓老爹好生心疼一陣外,倒也被矇混了一整個童年。

再大一些就是什麼《資治通鑑》《三言兩拍》,等上了初中,象《金瓶梅》《玉蒲團》好些名著也差不多普及了一遍,接觸的範圍廣了,那些漫畫和遊戲才真正進入我的生活。

大可想象一下:曾幾何時,一個小孩抱著本比自己腦袋還大的《詞海》之類大部頭髮呆的情形。害的是那老爹的資深學友來訪,驚見一孩童抱著本影印清同治年木刻版《資治通鑑》,驚而直呼神童也,不過這神童最終是沒做成,因爲我的數(shù)學邏輯方面的表現(xiàn)實在讓老師想撞牆,但終究靠給那位老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年後也沾了人家的光混了碗飯吃,擠進了考古隊的半個名額。。。。

只是當我無意識的吐出《衛(wèi)公問對》這個名字的時候,出了點意外,他們的表情一下僵

後變的十分古怪,餘懷貞本來輕嘗慢泯一口茶水嗆在幾名負責隨侍的錄事、舍人,一個手顫把案上的書卷丟了一地,另一個還措手在紙上塗鴉了一隻污績的,然後是帳後嘩啦器物狠狠摔在地上的碎裂聲,和被拖走時,連聲“陛下恕罪”的哭喊。

“你真讀過《太宗對李衛(wèi)公策問》”高力士顫聲道,卻被老皇帝輕輕瞟了一眼,連忙告罪退到身後。

“那個“我汗然,用的著反應這麼強烈麼“。。。。略知道一些而已,難道有什麼不妥麼”

老皇帝的臉難得的抽了抽,卻看不出什麼樣表情來,放下簾子招他們到後面,低聲嘀咕起來,卻把我晾了一邊。許久之後,然後出來問,“你可曾還記得其中的章目”

我自覺似乎捅了個馬蜂窩,不小心把離這時代不遠的東西給漏了出來,可是已經開弓沒有回頭箭了,咬牙道“記得一些”

怎麼不記得,《衛(wèi)公策問》全名叫《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是我那古代文學史的變態(tài)教授,爲了爲難屢屢逃課的大白、網蟲們,特意從古代兵書裡,開出的論文題目,至今還讓許多人提起時,咬牙切齒的。相比那些孫武的〈孫子〉吳起的〈吳子〉姜望的〈六韜〉韓信的〈黃石公三略司馬驤且〈司馬法〉,尉僚的〈尉僚子〉孫的〈孫兵法〉,這《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並不算怎麼出奇,只是北宋編寫的官方教材,武經七書之一,載錄了,唐太宗與名將李靖,探討軍國大事謀略天下方針大政的言談精要總輯集錄,分上、中、下三卷.共98問答。

“太宗曰:「高麗數(shù)侵新羅.朕遣使諭.不奉詔.將討之.如何「探知蓋蘇文自恃知兵.謂中國無能討.故違命。臣請師三萬.擒之。」

。。。

於是,在場諸人,都被下了禁口令。

然後很有戲劇性的,在一片餘懷貞他們不知道真心假意,還是熱鬧起鬨的恭賀聲中,儘管我一在解釋什麼都不知道,也沒聽說過什麼淵源古老的流派,但還是莫名其妙的,哭笑不得的,突然成爲歷史那位大名鼎鼎的李靖李衛(wèi)公隔代的傳人。

這其中的內情,直到很久以後,我才搞明白。

這關於聖祖皇帝語錄式的東西,特被關乎一個王朝軍國方略的紀要,實不應該流傳在世上,至少不該出現(xiàn)在我這樣域外出身的海歸身上,作爲印刷術有限的當時,這類軍事政略的書籍是朝廷嚴格管制的,許多的政論典籍只能皇家內部專授,《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同樣每代皇帝的繼承人必須修習的課程之一。

作爲皇家密藏的文典,老皇帝作爲太子時也拜讀過部分,足見其珍,

要知道當年只抄錄了幾冊,一冊由賞賜給了李衛(wèi)公,收藏作爲傳家之寶傳給後人,一冊和諸多名書古籍隨太宗殉葬,剩下的藏於皇家典庫,但到了武則天時代,作爲勳舊之後,李衛(wèi)公後人受越王起兵反周事件牽連,在著名的酷吏周興來俊臣之流,爲清洗李唐骨幹而炮製的羅織經大案中,和許多李唐故臣後代一起遭到滅頂之災,家藏典籍也隨之散失。

後來萬壽宮大火中,皇家的藏書也受到波及,導致此書一度殘損不全,連近幾代皇帝對此書的瞭解也是來自先王起居錄的支言片語的記載。後來是通過詳細查找引證先皇及臣下的起居錄,才重新慢慢補全。

至於在後世廣爲流傳的版本,據(jù)說還是得益於晚唐時一個兼職摸金校尉的軍閥,盜挖了唐太宗的陵墓,才得意重見天日,但在此時,絕對是皇家密不不外宣的要典。現(xiàn)在居然在我身上出現(xiàn),老皇帝君臣,都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當然了,通常情況下沒有解釋的結果是相當嚴重的,嚴重到可能失去眼前的一切,或者當作身邊不穩(wěn)定因素,派到遙遠的地方去建設邊疆開發(fā)邊疆。

幸運的是,按照常例,除了皇家外,唯一有可能知道這東西的就是當事人李衛(wèi)公的後人,而著名的羅織大案中,李靖一門三兄弟中,三弟李客師一房,恰巧有人因避禍出走塞外,遂不知所蹤。於是之前各種誤打誤撞的線索被串聯(lián)在一起,就有了這個結果。

餘懷貞的甚至提出,可以讓我接嗣那個關西名門三原李氏的一脈,繼承李衛(wèi)公的長孫,已故宋國公李令問的家系,只是有人提出,本朝明律禁止同姓爲婚,如此一來,將至小殿下於何地,這才做罷。.

第701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5第573章 再變第289章 小心 這裡有李白出沒第67章 羌第686章 行途9第249章 戰(zhàn)地風來草木腥第550章 浴血 亂戰(zhàn)第590章 內外第598章 演變 萌動第762章 整頓乾坤濟時了7第504章 攤牌第一百七十三章第412章 麻煩大了第86章 宇文第638章 會師第57章 月下狂想二第289章 小心 這裡有李白出沒第225章 浮生長恨歡娛少第819章 風生水起第324章 故舊與新書第354章 LOLI與狼第608章 偶遇第389章 名將美人第246章 向南向北第332章 成都。。。火第414章 祥瑞與殺妻第724章 徵起適遇風雲會第215章 長安過暮春第656章 春來第299章 風起第171章 我也要修真第20章 北軍五虎第39章 插曲第626章 內外交困第670章 請出,探鄉(xiāng)第524章 鼎峙第259章 煙塵一長望 衰颯正摧顏第133章 輕取第498章 險地第575章 連響上第752章 寸地尺天皆入貢7第608章 偶遇第754章 間幕第一百六十九章第534章 在路上第277章 天掉餡餅與春江水第675章 敘別第177章 過場第193章 草奏才偏委 嘉謀事最親。第101章 偶遇第75章 暈車第416章 門戶與物議第37章 大戰(zhàn)初來第513章 在路上第616章 國恤第103章 突如其來的明天第393章 一點意外第145章 諸葛與虎皮第345章 塵落定第175章 收容所與還鄉(xiāng)團第455章 驚聞第88章 遊擊與訓練第562章 帶路黨第32章 遭遇第761章 整頓乾坤濟時了6第533章 亂入第457章 戰(zhàn)爭與和平第254章 河北篇 遑遑名利客第642章 再向西第824章 再瀾第639章 西線第577章 抉擇五百零五章 戰(zhàn)持第647章 無果第364章 下馬威第118章 無題中第7章 背景二第470章 新兆與開端第530章 上元、好大雪第251章 追數(shù)存亡異憂樂第三十一章第617章 論戰(zhàn)、傳說第208章 前進 長安第249章 戰(zhàn)地風來草木腥第784章 山川蕭條極邊土第654章 復起第485章 不速之客第717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3第157章 物寶天華第161章 天下熙熙第440章 殘燼第188章 麻煩來了第313章 在路上第622章 過場第724章 徵起適遇風雲會第808章 丈夫四方誌,安可辭固窮第780章 孤城落日鬥兵稀五百零五章 戰(zhàn)持第449章 祥瑞與遣回第375章 夢想破滅了
第701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5第573章 再變第289章 小心 這裡有李白出沒第67章 羌第686章 行途9第249章 戰(zhàn)地風來草木腥第550章 浴血 亂戰(zhàn)第590章 內外第598章 演變 萌動第762章 整頓乾坤濟時了7第504章 攤牌第一百七十三章第412章 麻煩大了第86章 宇文第638章 會師第57章 月下狂想二第289章 小心 這裡有李白出沒第225章 浮生長恨歡娛少第819章 風生水起第324章 故舊與新書第354章 LOLI與狼第608章 偶遇第389章 名將美人第246章 向南向北第332章 成都。。。火第414章 祥瑞與殺妻第724章 徵起適遇風雲會第215章 長安過暮春第656章 春來第299章 風起第171章 我也要修真第20章 北軍五虎第39章 插曲第626章 內外交困第670章 請出,探鄉(xiāng)第524章 鼎峙第259章 煙塵一長望 衰颯正摧顏第133章 輕取第498章 險地第575章 連響上第752章 寸地尺天皆入貢7第608章 偶遇第754章 間幕第一百六十九章第534章 在路上第277章 天掉餡餅與春江水第675章 敘別第177章 過場第193章 草奏才偏委 嘉謀事最親。第101章 偶遇第75章 暈車第416章 門戶與物議第37章 大戰(zhàn)初來第513章 在路上第616章 國恤第103章 突如其來的明天第393章 一點意外第145章 諸葛與虎皮第345章 塵落定第175章 收容所與還鄉(xiāng)團第455章 驚聞第88章 遊擊與訓練第562章 帶路黨第32章 遭遇第761章 整頓乾坤濟時了6第533章 亂入第457章 戰(zhàn)爭與和平第254章 河北篇 遑遑名利客第642章 再向西第824章 再瀾第639章 西線第577章 抉擇五百零五章 戰(zhàn)持第647章 無果第364章 下馬威第118章 無題中第7章 背景二第470章 新兆與開端第530章 上元、好大雪第251章 追數(shù)存亡異憂樂第三十一章第617章 論戰(zhàn)、傳說第208章 前進 長安第249章 戰(zhàn)地風來草木腥第784章 山川蕭條極邊土第654章 復起第485章 不速之客第717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3第157章 物寶天華第161章 天下熙熙第440章 殘燼第188章 麻煩來了第313章 在路上第622章 過場第724章 徵起適遇風雲會第808章 丈夫四方誌,安可辭固窮第780章 孤城落日鬥兵稀五百零五章 戰(zhàn)持第449章 祥瑞與遣回第375章 夢想破滅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业县| 鄢陵县| 昌黎县| 屯昌县| 会宁县| 新宁县| 玛纳斯县| 肥西县| 巴楚县| 西安市| 普安县| 建水县| 婺源县| 太谷县| 永丰县| 张掖市| 德清县| 东兰县| 兰溪市| 仲巴县| 瑞昌市| 吴江市| 泾川县| 铅山县| 广德县| 平顶山市| 河北区| 宜宾县| 林周县| 佛教| 榆林市| 潜山县| 莱西市| 望奎县| 东港市| 丰原市| 博湖县| 澳门| 合山市| 尉犁县| 赤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