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4章 梵音

永安宮的大火尚未撲滅,一輪彎月已斜斜的掛在天空,淡淡的銀輝灑在洛陽城頭。

戌時,永安宮外百十米的榖(谷)水上,數只蘆葦桿稍稍冒出水面,在護城河中若隱若現,彷彿數只大魚在水中來回穿梭。蘆葦桿浮浮沉沉,沿著榖水順流而下,一直飄到上東門附近的護城河畔。

突然,一隻蘆葦桿從水中箭一般的升到空中,一道黑色的人影猛的從水裡竄了出來,在水中穩穩站住,雙手在河畔的石頭上攀住,用力一蹬,水花四濺,那人已猶如一條大魚般蹦上河岸,躲在一旁的柳樹之下。

那人貓著腰緊貼著柳樹,四下裡一番打量,見四周既無往來的行人,也無任何巡城士兵,這纔對著河裡輕聲打了一個口哨。頓時,河中恰似魚羣溯回,浪花滾滾,六七條人影“唰”的一下同時從河中蹦上岸來。

見衆人已經上岸,爲首那人打了個手勢,示意衆人躲在柳樹之後,雙手捂住口,奮力一掙,一聲清脆的夜梟鳴叫劃破夜空,直竄到數百米外的小樹林中。

“唏律律!”

一陣馬嘶,小樹林中緩緩奔出七八匹俊逸的戰馬和一輛簾幕籠罩著的兩駕馬車。

шшш?Tтkǎ n?¢ Ο

一名騎士和車伕分別坐在爲首戰馬和馬車之上,舞動著長鞭,輕聲吆喝著朝衆人馳來。

“野子,太后和陛下他們人都接出來了嗎?”那騎士雙腿一夾,縱馬飛奔而至,見那爲首之人一副笑盈盈的模樣,急忙跳下馬朝那人行了一禮。

野子朝騎士笑了笑,說道:“虎子,你們覺得趙大哥親自出馬,這天下還有辦不成的事?”

說著,野子往旁邊一讓,只見柳樹旁人影綽綽,赫然正是靈思皇太后、少帝、唐妃及崔十娘等一行人。

只不過,靈思皇太后及少帝、唐妃等人臉上再無半分雍容華貴之色,唯有驚懼和蒼白。

從張讓誅殺何進,董卓入京扶持陳留王,到今日李儒弒帝,其中的艱辛、酸楚甚至膽寒和絕望,外人又豈能明白?此時,一身魚皮水靠貼在身上,水珠點點滴滴,衆人更覺夜寒料峭,一張張臉宛若天上月牙般慘白。

趙虎二人急忙上前拜了幾拜,讓過靈思皇太后、少帝及唐妃三人上了馬車換了乾淨服飾,這才朝崔十娘躬身一拜:“多謝崔姑娘深明大義不顧安危拯救太后、天子於水火!”

崔十娘已褪去身上的水靠,神色肅然直立一旁,臉上依舊一層薄薄的輕紗罩著,翦水秋瞳裡散發著一抹淡淡的藍色,腰繫一條丁香結,身纏一縷芙蓉絛,一身戎裝將其襯托的越發颯爽英姿。

崔十娘捋了捋額際上的青絲,側步讓開二人,正色回道:“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崔某與你家主公早已達成協議,又豈敢不盡心竭力,全力以赴?更何況,太后天子乃一國之母,天下共主,崔某此行也不過聊盡本分而已。兩位大人何須行此大禮?”

趙野看著少帝等人上了馬車,起身言道:“曾聽相國言及姑娘巾幗鬚眉,趙某一直以爲不過是相國誇大其詞,今日一見方知姑娘之舉著實令男兒汗顏。

只是,那王斷雖已負傷卻仍逃之夭夭,而京中董賊篡權偵騎四處大肆搜查,不知姑娘下一步如何打算?可願隨趙某等人前往清河?”

崔十娘搖了搖頭:“你家主公現在何處?”

趙野遲疑了片刻,抱了抱拳答道:“國相已不在國中,此時當在北邙山前朝司徒崔烈莊中!”

北邙山崔烈府上?師伯他老人家想必也應該到了吧?看來我得抓緊時間除掉王斷,去找小師妹的下落了!

崔十娘遙望著北邙山方向,眼神中閃過一縷不易察覺的神采:“既然王德玉已經到了北邙山,那你們便去吧!”

“姑娘?”

“師門之仇不共戴天,既已查到仇人下落,又怎能半途而廢?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告訴王德玉,若是有緣日後江湖相見!”崔十娘擺了擺手,堅定的看著眼前的城牆,巨大的古城牆彷彿一條蜿蜒的臥龍盤踞在洛水河畔,將京都遮的嚴嚴實實,漆黑一片。

趙虎、趙野相視一眼,朝崔十娘齊齊鞠了一躬,飛身上馬,輕叱一聲,馬隊蜿蜒前行,漸漸消失在黑暗中。

馬車的簾幕緩緩掀開,一張幼稚的臉孔伸出車外,瞧著那天邊的彎月和早已染紅的半邊天空,臉上露出一絲堅貞的神色:雒陽,終有一日朕將重新回來!

……

“今古北邙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人生長恨水長東。幽懷誰共語,遠目送歸鴻。蓋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鍾。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

金末詞人元好問當年過北邙山之時,寫下一曲《臨江仙》,道盡了英雄無奈和報國無望的矛盾心理。

王黎恰好也在北邙山,當然,他沒有元好問那種報國無門、英雄無用武之處的失落心情,反倒是格外的悠閒自在。他靜靜的坐在山腳籬笆小院的石凳上,飲著酒品著菊,看著樹下的兩人。

那二人就坐在石桌的對面。

一人五旬上下,眉目清朗,形容富態,氣質頗是不凡,身上卻著一襲粗布麻衣,遠遠觀去恍似一田舍翁,若是坐在對面仔細一瞧,卻又覺得就是給他一個尚書做做好像也不以爲過。

另一人卻是一名老和尚,七八十歲的模樣,慈眉善目,頷下一縷花白的長髯無風自動,歲月在臉上鐫刻的道道皺紋如鄉間田陌般層層疊疊縱橫交錯,身上僅披著一襲白色的割截衣,頭頂乾癟卻又溜光。

也許是扛不住王黎的目光,也許是自己實在憋不住,沉默了半晌田舍翁終於舉起石桌上的酒樽向王黎遙遙一敬,爲難的說道:“老夫當初見先帝無所作爲,任由十常侍賣官嫉賢,因而辭官隱居於此,做了一個採菊東籬下的田舍翁。

如今董賊篡位,挾持陳留王登基稱帝,謀除新君。太后與新君能得德玉捨命救護,此謂天不絕漢室之後。但,老夫如今隱居田園無官一身輕,早已不介入朝中之事,德玉何苦爲難老夫?!?

王黎嘴角微微一翹,一雙虎目灼灼的看著田舍翁:“令兄崔司徒冀州名士,崔先生更是出淤泥而不染,高義薄雲,王某亦曾多次聽得二伯提及,王某既已護送太后一行至此,難道先生打算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

崔司徒就是崔烈,字威考,冀州安平人氏。先後歷任太守、廷尉之職。後,靈帝賣官鬻爵,崔烈以五百萬買下司徒一職。其弟崔毅鄙薄其一身銅臭之味,不忿朝廷賣官買?官黨同伐異之風越演越烈,舍官隱居於此。

田舍翁正是此間主人,司徒崔烈之弟崔毅。

“德玉,你這是將老夫架在火上烤???”崔毅搖了搖頭嘆息了一聲,眼神中閃過一絲愧疚,瞄了一眼老和尚接著說道:“德玉,你當知老夫並非怕事,你此番所託老夫亦不該拒絕。

但草廬離雒陽太近,距谷門、夏門也不過半日的路程,老夫實在是擔心致貴人於險地,屆時老夫萬死莫贖也!適才,老夫與大師商議了一番,可否將三位貴人安置於大師寺內?”

大師?

王黎詫異的看了那老和尚一眼,初時尚以爲此人不過是崔毅的方外之交,而崔毅在其面前並不避諱天子一事,又以爲此人可能與崔毅份屬志同道合的清流之士,不過於家國失望,從而剃度出家隱居青燈古寺。

現在看來,這老和尚貌似也並不簡單。王黎朝老和尚拱了拱手,問道:“敢問大師名號?”

老和尚雙手合十,依舊靜靜的坐在石凳上,彷彿已看透人間世事,眼神深邃而睿智,如一汪寧靜的湖面平和無波:“不勞施主動問,貧僧安士高。”

王黎一聽差點跳了起來,這人竟是安士高?

安士高,名清,字士高。原安息國(今伊朗)太子,博學多聞聰敏仁慈,精通各國典籍,擅天文、地理、醫藥、異術,鳥獸鳴啼更是無音不照。

其父安息國王病逝,遂禪位於叔父,離家出走,一心向佛?;傅劢ê投辏薪浳饔蛑T國,赴洛陽,從事譯經的工作,至靈帝建寧三年合二十餘載。乃中國佛經漢譯的創始人,也是將小乘禪法帶入我國的第一人。共譯有《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阿毗曇五法四諦》、《十二因緣》等典藏三十五種,四十一卷。

而安士高度化共亭湖神的傳說更是在廬山一帶廣爲傳唱,千餘年後的江西潯陽蛇村依然還供奉著這位佛教先行。

眼前這鬢絲禪榻心如止水的老和尚竟是安士高?這安士高不是早已隱居江南了嗎?怎麼又會出現在此地,還和崔毅成了棋友?

這歷史真特麼的很操蛋??!

王黎搖頭嘆息一聲,起身恭恭敬敬的施了施禮,雙手合十:“小子冒昧,不知是大師當面,有失計較,還請大師勿怪!”

安士高頷了頷首也不起身,示意王黎坐下來,言語間依舊極爲的平淡:“無妨,施主敬請隨便?!?

這老和尚說是隨便,可王黎哪能真的那麼隨便?雖然對所謂的“斷盡三界煩惱,超脫生死輪迴”不感興趣,可面對著能放棄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和權力巔峰之人又怎能不心生敬意!

王黎苦笑一聲,說道:“適才崔先生談及幾位貴人一事,不知大師可否襄助一二?”

“那倒也無妨!”安士高雙手合十,點了點頭接著說道,“當年貧僧禪位安息國,躲宮中之禍馳避本土。未曾想,在離家萬里之地遇上相同之事。一飲一啄,莫非天定?出家人慈悲爲懷,施主之意貧僧已知。

建寧三年貧僧曾於白馬寺弘揚佛法,譯著佛經,忝爲白馬寺住持,如今白馬寺住持乃貧僧昔日徒子徒孫,施主若能信得過貧僧,幾位貴人可否安置於此?”

白馬寺?白馬寺,乃永平十一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裡御道北興建的僧院,爲天下第一伽藍。因攝摩騰和竺法蘭等人之故,至今香火不絕,信衆多如繁星。

崔毅說話的口氣平淡無波,卻似平地一聲雷,將王黎從沉思中驚醒過來。在歷史上,董卓不管如何的不堪,擅殺大臣平民,甚至惑亂宮闈,一把火燒了雒陽古都,但是近在咫尺的白馬寺,始終未曾動得分毫,一直巍然屹立直到千年之後。

“如此就有勞大師了!”

王黎向安士高深鞠一躬,站起身來看著遠處,彷彿已看到遠處的白馬寺古剎禪房庭院森森,耳邊迴盪著空靈飄逸仙樂般的梵音。

第379章誘敵第84章 反客爲主第198章 黃昏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55章 定南陽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63章 十里路遙第15章 師門秘辛第409章陸門忠烈第173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一)第231章 真假將軍令第234章 薄命佳人第484章風向第368章年將盡第100章 隱霧山第295章 雪崩第129章 風雨虎牢關(三)第313章 王對王第244章 潮如注火龍怒,艨艟千羣誰敢渡第480章失手第304章 曹操論人心,袁術布奇陣第193章 十面埋伏(三)第217章 殺破狼第103章 黃梅雨第286章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第126章陳留郡曹公矯詔,清河國王黎點兵第88章 閻忠論勢第155章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第502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七)第85章 百戰沙場碎鐵衣第81章 太平有大道,黃巾非塗高第71章 西華城下鐵甲冷,潁川春盡夜猶寒第521章圍城幾匝如重鋂,萬甲雪色停皚皚第253章 連環計(二)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78章 龍王第530章桃園夢斷第301章 疑慮第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330章 誘敵第291章 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第132章 風雨虎牢關(六)第411章孫文臺割發代首第465章牽招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92章鉅鹿決戰(六)第426章天梯第392章鉅鹿決戰(六)第365章 英雄末路第364章 同歸於盡第77章 死生定數第214章 錦帆賊第243章 奪船第377章賈詡的謀劃第469章鏡圓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8章 議策第369章徐庶的大禮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86章各懷心思第432章燕趙悲歌第42章 金戈鐵甲將軍夢,願學驃騎從軍行第198章 黃昏第274章 武平城外黃金甲第131章 風雨虎牢關(五)第511章轉戰三千里第48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98章 再次反擊第501章論古往,英雄鬥智(六)第168章 願請長纓縛蛟龍第112章 雒陽風雲(四)第261章 樹上開花,以假亂真第7章 九章算術第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146章 遷都第189章 暴風雨的夜第500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五)第465章牽招第55章 一腔熱血染公堂,數點丹心照汗青第502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七)第494章孫乾出逃第415章釘子第282章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第14章 蝴蝶密谷第289章 狠毒第121章 忠誠共白日,勢利一飛塵第412章老將出馬第三336章 徐州煙火連豐沛(一)第520章南下第323章 此去無歸日,來生亦遠征第38章 議策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35章 背劉第324章 再見白馬將軍第142章 英雄的宿命(一)第315章 局中局(二)第380章殺機第270章 閻象的心思第317章 局中局(四)
第379章誘敵第84章 反客爲主第198章 黃昏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55章 定南陽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63章 十里路遙第15章 師門秘辛第409章陸門忠烈第173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一)第231章 真假將軍令第234章 薄命佳人第484章風向第368章年將盡第100章 隱霧山第295章 雪崩第129章 風雨虎牢關(三)第313章 王對王第244章 潮如注火龍怒,艨艟千羣誰敢渡第480章失手第304章 曹操論人心,袁術布奇陣第193章 十面埋伏(三)第217章 殺破狼第103章 黃梅雨第286章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第126章陳留郡曹公矯詔,清河國王黎點兵第88章 閻忠論勢第155章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第502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七)第85章 百戰沙場碎鐵衣第81章 太平有大道,黃巾非塗高第71章 西華城下鐵甲冷,潁川春盡夜猶寒第521章圍城幾匝如重鋂,萬甲雪色停皚皚第253章 連環計(二)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78章 龍王第530章桃園夢斷第301章 疑慮第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330章 誘敵第291章 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第132章 風雨虎牢關(六)第411章孫文臺割發代首第465章牽招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92章鉅鹿決戰(六)第426章天梯第392章鉅鹿決戰(六)第365章 英雄末路第364章 同歸於盡第77章 死生定數第214章 錦帆賊第243章 奪船第377章賈詡的謀劃第469章鏡圓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8章 議策第369章徐庶的大禮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86章各懷心思第432章燕趙悲歌第42章 金戈鐵甲將軍夢,願學驃騎從軍行第198章 黃昏第274章 武平城外黃金甲第131章 風雨虎牢關(五)第511章轉戰三千里第48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98章 再次反擊第501章論古往,英雄鬥智(六)第168章 願請長纓縛蛟龍第112章 雒陽風雲(四)第261章 樹上開花,以假亂真第7章 九章算術第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146章 遷都第189章 暴風雨的夜第500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五)第465章牽招第55章 一腔熱血染公堂,數點丹心照汗青第502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七)第494章孫乾出逃第415章釘子第282章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第14章 蝴蝶密谷第289章 狠毒第121章 忠誠共白日,勢利一飛塵第412章老將出馬第三336章 徐州煙火連豐沛(一)第520章南下第323章 此去無歸日,來生亦遠征第38章 議策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35章 背劉第324章 再見白馬將軍第142章 英雄的宿命(一)第315章 局中局(二)第380章殺機第270章 閻象的心思第317章 局中局(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城市| 贵溪市| 双峰县| 射阳县| 基隆市| 丹巴县| 鄯善县| 社会| 项城市| 乐东| 辰溪县| 华蓥市| 白河县| 林甸县| 灵石县| 始兴县| 察雅县| 缙云县| 奉节县| 阿巴嘎旗| 盱眙县| 庄浪县| 聊城市| 六盘水市| 普格县| 射阳县| 阳山县| 墨竹工卡县| 当阳市| 华池县| 德阳市| 荆州市| 龙门县| 潢川县| 天台县| 陵川县| 城固县| 日喀则市| 大关县| 静乐县| 疏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