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0章 閻象的心思

此生自斷天休問,獨倚危城。

袁術這話說的倒是極爲膽魄和悲壯,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派出去的探子還沒有打聽到王黎、曹操和孫堅三軍的行軍路線,劉備的前鋒營已經開拔的消息卻已經傳到了他的耳中。

這讓剛剛纔坐在龍椅上的袁術,頓時覺得屁股下有針扎似的,再也坐不安穩,大手抓住眼前的酒具猛地砸在地上,橫眉怒目的看著殿下重臣。

“哼!這狗日的大耳賊,一個織蓆販履的僞君子,僞朝還沒發兵他就敢來攻大朕的疆土?伏義,立即點起三軍前往懷遠,務必生擒了這廝,老子要在這大殿裡活剮了他!”

紀靈聞言正待領命,這邊廂轉出一名五十多歲的文臣出來,攔在紀靈身前,朝袁術諫道:“陛下不可,如今陛下登基稱帝本就逆天而行,萬事尚需多加揣摩,朝乾夕惕,切不可輕易調動大軍。

王德玉手掌朝廷命脈,擁有天下大義,其麾下將校無數,謀士無雙;曹孟德坐鎮隔鄰兗州,帳中豪傑如過江之鯽,一直對我等虎視眈眈;孫文臺名爲同盟其心卻不甘,前番遣至江東的戴監軍如今尚未傳來回信,只怕也多有變數。

此時此刻,陛下應當在京都做好隨時面對三面大軍夾擊的準備。伏義乃是陛下殿前的重臣,我朝有名的上將,自然應當留在京都,對付劉備麾下殘缺的兵將微臣和樑綱二人率領八千精兵即可!”

見殿下侃侃而談的正是自己帳下的第一謀士閻象,袁術心中的陰霾盡去,一絲欣喜躍上眉梢。

這閻象乃是袁術的第一謀士,胸中頗有良謀,袁術同樣也託之以心腹。但是前段時間袁術以“代漢者當塗高”之事稱帝,這心腹之人閻象卻帶頭力諫袁術不可僭越稱帝,言辭懇切犀利。

其言辭曰:昔周后稷積德累功,至於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以服事殷。明公家世雖貴,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此事決不可行。

說白了,就是說袁術功德不及鳳鳴岐山的周文王父子,而漢皇永安帝或者陳留郡王卻又不如商紂王那麼殘暴,但周文王父子尚且知道裝模作樣繼續服侍紂王以觀天下,你袁術又憑什麼敢推翻漢室呢?

這番話給了袁術當頭一棒,那感覺就好像是當了多年的光棍突然遇到一個令他怦然心動的絕世美女一般,幾經波折和關卡,終於打算將那美女擁入懷中放船入港之時,那美女卻告訴他:對不起,大姨媽來了!

因而,鬧得袁術老大不高興,對閻象破口大罵,二人之間也生出幾分的不快。

如今,這閻象既然主動伸出橄欖枝,願替自己這個君父分憂,袁術又哪有將這下臺階往外推的道理,急忙起身走下丹陛親手扶起閻象。

“既然如此,那就辛苦閻卿了,朕給你撥八千步兵,再加兩千精騎,由你主帥,樑綱爲輔。另外,之前金尚也是你保下來的,朕就將他一併撥付給你,你等務必要將劉備大軍阻擋在懷遠之外!”

……

閻象和樑綱率一萬大軍,由壽春直奔懷遠。

風怒吼,水滔滔,大軍心氣高。不過兩日一夜的功夫,大軍便已來到懷遠城中。

大軍剛剛安頓下來,仲氏“太尉”金尚開口變言:“文紀先生(閻象字),袁術僭號天子,多有奢侈荒淫橫徵暴斂,使江淮地區殘破不堪,民多飢死部衆離心,異日必爲天下諸鎮所擒所不齒。

先聖曾經說過: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金某雖然爲你所救,亦知你曾反對過袁術稱帝,甚至昔時金某同樣曾與他結盟兗州城下。但如今袁術叛國自立,金某身爲漢臣豈再能與你等同殿爲臣?

文紀先生,金某身在你等軍中,手也無縛雞之力,要殺要剮隨你等便,但要金某爲袁術出一份力,力阻復漢之義士,請恕金某無能爲力!”

樑綱面色微變,便欲斥之,卻見閻象朝二人擺了擺手,問道:“樑將軍,元休,如今我等遠離朝堂,你二人暫且將紛爭置於一旁,容閻某問你二人一句。

你二人或多年征伐沙場或主事一方疆土,也算得上是見識深遠之士,胸中自有一番河山錦繡。且不論袁公路是否僭越的問題,以你二人之見,他可能打下這漢室江山,稱帝天下?”

“不能!”

二人想了想,同時朝閻象搖頭道。

“爲何?閻某若是記得不差,你是六七年前便已經開始追隨公路的,如今公路麾下雄兵數十萬,將校百十員,而豫、揚兩州也算是地廣良多,爲何你也心懷疑慮?”閻象朝樑綱笑道。

金尚同樣目瞪口呆,他知道樑綱乃是袁術心腹,投身袁術不過五六年的時間,便已從一名屯長升至將軍。按說袁術的提攜之恩,就算樑綱以死相報也不爲過。

可這樑綱好像並不是很認同袁術,雖說剛纔有開口叱罵自己的嫌疑,但那也僅僅只是想叱罵兩句而已。

樑綱搖了搖頭,正色道:“綱出生壽春,乃是地地道道的壽春平民百姓之家。前揚州刺史陳溫居揚州之時,多有大戶相互勾結,欺行霸市,魚肉百姓,民衆苦不堪言。

主公揮軍而至,斬殺了陳溫自領揚州刺史,綱感激主公恩德,這才率領族中子弟百十人投身於主公麾下。蒙主公提攜,又兼綱戎馬戰陣,這才從一名屯長升至如今的高位。

但這些年來,主公的所作所爲綱亦愈發看不大懂了,不但驕奢荒淫,對治下的百姓商戶也多有巧取豪奪之嫌。而現在更是直接僭號天子,叛國自立。綱雖然身受大恩,亦欲以死報效主公,但這並不代表綱就認同主公的所作所爲。

且不說王德玉、曹孟德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雄兵成林,而我軍中數得上人物的也只不過紀伏義一人。單說他二人擁大義,以有道而伐無道,主公又焉得不敗?”

金尚點頭捋須:“袁公路一門四世三公,枉自立國,其見識卻不如一軍中將領也。樑將軍之言,金某亦頗爲贊同,無術不成事,無道不持久。

袁公路才大志疏,兼且身無大義,不行天道,金某以爲袁公路不過數月間,必然敗於王德玉和曹孟德之手,且死無葬身之地!”

“你二人說的皆是正理,袁公路乃是自取死路。閻某再問上你等一句,既然你們認爲袁公路不行天道,那麼天下又有何人可能行天道呢?”閻象點了點頭,接著問道。

金尚嘆了一口氣:“我大漢朝立國四百餘年,高祖、武帝以及我朝光武帝哪一個不是氣吞山河,頂天立地?可惜,這數百年來的時光早已經將我漢室血脈中流淌的那絲豪情和熱血磨得精光。

這些年來,朝廷皇權屢番更替,桓帝、靈帝以及眼下這兩位龍脈,皆無振興天下的本事。要說這天下尚能重振昔年高祖雄風和豪情的人物,金某倒是以爲無非雒陽王德玉、兗州曹孟德以及江東孫文臺等輩。

至於那袁公路的兄弟袁本初,和袁公路卻是同出一轍的志大才疏,而幽州公孫瓚剛猛有餘智慧不足,其餘如荊州劉表,益州劉璋,巴中張魯等輩那便只能是區區困獸守財之奴罷了。”

閻象讚歎了一聲,接著說道:“不錯!元休果然心懷錦繡,這江山社稷英雄人物早已藏於胸中。不過,元休雖然歷數了各州人物,卻還是漏掉了一人。”

“何人?”

“徐州劉備劉玄德!”

“劉備劉玄德?這個織蓆販履之徒?”

“正是!”閻象頷了頷首,倒了一杯茶飲了一口說道,“劉玄德此人看似在諸侯中並不顯眼,但你二人切莫忘記了他的出身。此人乃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因其父早亡,寡母獨居,因而才織蓆販履於江湖中混一口飯吃。

但是,這麼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織蓆販履的人還在何處呢?數千精兵伐黃巾,討董卓,暫借清河卻要在袁紹這隻老虎頭上捋須,雖然屢戰屢敗,卻敢屢敗屢戰,後來更是千里援救陶恭祖,這才得陶恭祖謙讓,擁兵數萬坐鎮徐州。

其人四海飄蓬卻百折不撓,同樣亦有一片仁心,從無到有,如今更是坐擁一州。難道你們不覺得,他與我朝高祖極其相似嗎?論出身,高祖同樣出身卑微,不過一區區亭長而已;論仁義,高祖約法三章。所以,閻某以爲劉玄德亦爲天下英雄也!”

“先生之意莫非是要我等降於這劉玄德?”樑綱眉頭一皺。

閻象點頭看著二人,目光灼灼:“正是!這劉玄德出生中山靖王一脈,乃是高祖皇帝的龍子龍孫,亦爲當世之英雄,應該是不會辱沒了我等,同樣亦合天下大義。樑將軍、元休,你二人以爲如何?”

金尚拍案而起,樑綱沉思了片刻,緩緩點了點頭,卻又問道:“那麼先生是打算我等立即投靠於他,並將這懷遠讓於他,再引軍入壽春與袁公路分庭抗禮嗎?”

閻象搖了搖頭:“非也。閻某帶領兩位脫離京都漩渦,皆因兩位忠義,一腔熱血心向天下,閻某也不願我大漢再少了幾根脊樑。至於當下是否便要獻城劉玄德,閻某卻另有計較。”

“有何計較?”

“正是如此!”閻象點了點頭,霍然起身在案桌上一拍,“而且必須在這懷遠城下給他留下足夠深的印象!”

PS:閻象字在正史中不曾查到,因此以《國語》中:‘設象以爲民紀’一句,取其字爲文紀。

第458章兄弟鬩於牆(三)第149章 殺聲連角起第242章 對局第251章 義烈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523章毒夫第76章 唐記隱秘第88章 閻忠論勢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71章 初戰第434章撲朔迷離第532章不瘋魔不成活第355章 最後的掙扎(三)第18章 蓮花一朵別樣開第469章鏡圓第166章 飛將軍歸來第487章食言第300章 飛燕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53章 最後的掙扎(一)第504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九)第259章 聲東擊西第540章暮雲平第389章鉅鹿決戰(三)第55章 一腔熱血染公堂,數點丹心照汗青第45章 劍若遊電大局定第76章 唐記隱秘第128章 風雨虎牢關(二)第41章 甲子三月聚京師第172章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第362章 說客第50章 當以吾血薦軒轅第162章 風雨如磐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98章 再次反擊第401章荀彧論戰第401章荀彧論戰第42章 金戈鐵甲將軍夢,願學驃騎從軍行第538章脫殼第436章王越第183章 觀景,演戲,唱京腔第110章 雒陽風雲(二)第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417章一個人的戰鬥第409章陸門忠烈第145章 大漢朝的梃擊案第469章鏡圓第102章 月夜城隍廟第328章 戰與退第212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366章臘八粥第30章 入京第32章 胡孃的秘密第73章 誰道英雄是白身第380章殺機第457章兄弟鬩於牆(二)第29章 飛龍在天第150章 一紙盟約成空話第34章 引援?姻緣!第487章食言第174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二)第346章 承諾第362章 說客第22章 白衣銀槍第92章 涼州亂起第414章鏡已斷,計可續第532章不瘋魔不成活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67章 夜下漢關第263章 離狐第330章 誘敵第94章 扣劍長安空嗟餘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38章 荊湘風流蒯異度(二)第428章克敵垂成飛烈馬,凜然巾幗是將軍第293章 幾曾著眼看侯王第267章 千層浪第214章 錦帆賊第278章 龍王第471章苦菊第307章 暗戰(一)第100章 隱霧山第449章今生兄弟前世仇第100章 隱霧山第147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469章鏡圓第356章 最後的掙扎(四)第256章 徒有其“表”第49章 驚雷第29章 飛龍在天第60章 攻城第68章 金錯刀第173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一)第114章 絕殺第4章 魅影現蹤第56章 沙場秋點兵第401章荀彧論戰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0章 引蛇出洞第294章 離析
第458章兄弟鬩於牆(三)第149章 殺聲連角起第242章 對局第251章 義烈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523章毒夫第76章 唐記隱秘第88章 閻忠論勢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71章 初戰第434章撲朔迷離第532章不瘋魔不成活第355章 最後的掙扎(三)第18章 蓮花一朵別樣開第469章鏡圓第166章 飛將軍歸來第487章食言第300章 飛燕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53章 最後的掙扎(一)第504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九)第259章 聲東擊西第540章暮雲平第389章鉅鹿決戰(三)第55章 一腔熱血染公堂,數點丹心照汗青第45章 劍若遊電大局定第76章 唐記隱秘第128章 風雨虎牢關(二)第41章 甲子三月聚京師第172章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第362章 說客第50章 當以吾血薦軒轅第162章 風雨如磐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98章 再次反擊第401章荀彧論戰第401章荀彧論戰第42章 金戈鐵甲將軍夢,願學驃騎從軍行第538章脫殼第436章王越第183章 觀景,演戲,唱京腔第110章 雒陽風雲(二)第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417章一個人的戰鬥第409章陸門忠烈第145章 大漢朝的梃擊案第469章鏡圓第102章 月夜城隍廟第328章 戰與退第212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366章臘八粥第30章 入京第32章 胡孃的秘密第73章 誰道英雄是白身第380章殺機第457章兄弟鬩於牆(二)第29章 飛龍在天第150章 一紙盟約成空話第34章 引援?姻緣!第487章食言第174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二)第346章 承諾第362章 說客第22章 白衣銀槍第92章 涼州亂起第414章鏡已斷,計可續第532章不瘋魔不成活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67章 夜下漢關第263章 離狐第330章 誘敵第94章 扣劍長安空嗟餘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38章 荊湘風流蒯異度(二)第428章克敵垂成飛烈馬,凜然巾幗是將軍第293章 幾曾著眼看侯王第267章 千層浪第214章 錦帆賊第278章 龍王第471章苦菊第307章 暗戰(一)第100章 隱霧山第449章今生兄弟前世仇第100章 隱霧山第147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469章鏡圓第356章 最後的掙扎(四)第256章 徒有其“表”第49章 驚雷第29章 飛龍在天第60章 攻城第68章 金錯刀第173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一)第114章 絕殺第4章 魅影現蹤第56章 沙場秋點兵第401章荀彧論戰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0章 引蛇出洞第294章 離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林市| 海林市| 嘉峪关市| 宝坻区| 腾冲县| 宁武县| 新化县| 叶城县| 来宾市| 饶阳县| 新安县| 延川县| 淳安县| 宝丰县| 西平县| 德昌县| 江孜县| 吉隆县| 永善县| 盐边县| 遵义县| 星座| 宝应县| 安乡县| 分宜县| 阿城市| 绥化市| 宁蒗| 拉萨市| 云安县| 昌邑市| 凤阳县| 天镇县| 望谟县| 将乐县| 广丰县| 南澳县| 肇源县| 寿阳县| 天长市| 聂拉木县|